《管理学原理》教案(word).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管理学原理》教案(word).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 原理 教案 word
- 资源描述:
-
1、管理学原理教案第 次课 学时 授课时间 课题(章节)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课堂练习、作业:课后小结:第 页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 管理活动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组织中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和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组织目标。 它包括五层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具体来说,主要是分配和协调的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
2、包括人力资源在内一切组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二、管理的性质两重属性: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两重属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 页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三、管理的职能(一)信息获取是“信息获取、处理、维持和分配”的简称。信息获取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和组织运行状况的好坏。(二)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的7个步骤:(1)识别机
3、会或诊断问题;(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三)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四)组织指通过分工与协作,设置相应的职位与机构,使每一个职位的权力与责任相对应,以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五)领导指激励并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 有效的领导要求管理者:(1)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中,利用优秀的素质,采用适当的方式,针对组织成员的需要和行为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去提高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必须富有想象力,能够预见未
4、来,并使下属成员也具有这种想象力,能授权下属去使想象变为现实。领导的实质:感召和追随。领导的主要作用:指挥、协调、激励。(六)控制指管理者在对组织的运行状况以及战略计划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识别当初所计划的结果与实际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偏行动。纠偏行动可以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原计划的顺利实现,也可以是对原先计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七)创新即改变现状,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不断地有所革新、有所变化。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创新与“使组织按既定方向及轨迹持续运行”谓之“维持”之间常常会有矛盾。有效的管理工作,就是要在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之间取
5、得平衡。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四、管理者的分类及其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分类1、管理者的层次分类:按所处管理层次可分为:(1)高层管理人员:对组织的整体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职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2)中层管理人员:指处于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职责: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3)基层管理人员:也称第一线管理人员,即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职责: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
6、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2、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按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可分为:(1)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全部活动的管理者。(2)专业管理人员:仅负责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管理的管理者。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二)管理者的角色60年代末,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扮演者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又可被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担任礼仪性质职责领导人:激励、动员下属联络者:联络个人与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传播者:分
7、配传播信息发言人:向外界发布信息3、决策角色1、企业家: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并获得收益2、干扰对付者:处理冲突解决问题3、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4、谈判者:说服、协调(三)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该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对高层不很重要。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对所有层次管理者,人际技能都非常重要,且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纵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即洞察组织
8、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来说,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管理者所处层次越高,概念技能越重要。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1、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孙子兵法,现在被日美很多大公司作为经理培训教材;2、战国周礼,封建国家管理体制理想化的设计;3、著名的“田忌赛马”事件;4、墨子、老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都有关于管理思想的论述;5、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管理思想流派。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二)近代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前者
9、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做法和主张,后者在总结前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一系列主张,标志着中国经济管理思想的转折。2、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设计理想天国中的土地管理制度。3、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1、劳动分工观点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劳动者专门从事单一操作,可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分工可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劳动简化后,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
10、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亚当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原理。2、经济人观点认为:经济现象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一种私人利益。(人是经济人)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二)马塞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而且已成为一种职业;2、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
11、产生创造了条件,为管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准备了前提。(三)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英安德鲁尤尔,化学家、经济学家,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在工厂中建立必要规章制度的人。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泰罗(1856-191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是管理学鼻祖,1911年出版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主要理论贡献:工作定额理论;标准化理论;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理论;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2、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约尔,1916年出版著名的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理论可以普遍适用于任何组织
12、。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原理的管理学家,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对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的概括和划分方面。被称为“通用(一般)管理学之父”。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之一:梅奥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1924-1932):研究劳动条件的变化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得出三大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2)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工人的劳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人的劳动态度以及他(她)和周围人的关系。2、代表人物之二:马斯洛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会影响人的
13、行为并起主导性的作用,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会对人产生激励作用;教学内容(讲稿)备注(包括:教学手段、时间分配、临时更改等)(2)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对人起主导性的影响作用;(3)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他: 美麦格雷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57年首先提出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尽量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方法。Y理论认为: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