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新人教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题新人教版.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议论文 阅读 专题 新人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议论文阅读专题读书学习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4分)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张 贺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
2、、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 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为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 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
3、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 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
4、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选文,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3.作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弊端?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2分)4.面对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保持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5.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怎样才能避免碎片化阅读。(4分)1.(2分)文章先通过社会现象引出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论题,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快餐文化的危害性,最后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用踏实
5、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2.(3分)对比论证。用今天的快餐文化和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今天的快餐文化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2分)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几条梗概;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缺少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说明:意思答对即可。)【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进而明确答题范围是在文章第段;然后细读这几段,抓住关键句子“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
6、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碎片化反客为主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概括作答即可。4.(3分)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说明:意思答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在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等关键处进行提炼概括。文章在分析快餐文化的危害性的基础上,于第段指出面对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的正确态度。5.(4分)阅读作品的具体内容;提高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要
7、深刻化;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整体化的内容;多阅读文字,少观看视频。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4分)读书亦养生张海法 经常读书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他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爱国诗人陆游,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日本长寿专家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二十世纪以来的四百名欧美名人,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79岁。 读书可以养心。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读书人都
8、有这样的体会。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你徜徉其间,与大师对话,与博览同行,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 读书可以养颜。每个人都希望青春常在,每个人都盼望美颜常留。时下美容养颜之术可谓五花八门,有食养者,有药养者,有运动养者,还有涂涂抹抹养者,不一而足。其实读书自可养颜。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思考和实践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
9、 读书可以祛病。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把读书比作一帖药,善读书可以消除愚昧,使人聪明。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甚至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一生与书为伴、以书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读书有味身忘老”。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疗法”,道理就在这里。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亦养生。 打开书本吧! 在我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是一种高贵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之道。在经典与
10、大师的指引下,让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快乐地阅读,真实地生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展现出一片常美常新的风景。 (选自中华魂,有删改)1.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2.如果用下面的事例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3.文章第段最后一句话说“道理就在这里”,作者对“这里”的具体理解是什么? 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2分)4.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养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5.“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
11、如玉”,书是我们的精神伴侣,请你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与书之间的故事。(4分)1.(3分)道理(引用)论证,引用沈复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可以延年益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2分)放在第段最合适。因为这一事例可以论证(支撑)“读书可以养心”这一分论点。3.(2分)作者对“这里”的具体理解是:读书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甚至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意对即可。)【解析】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段具体内容的理解,此类问题可以在句子所在的前一句或前一段寻求答案,此题可结合前面的句子“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
12、的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甚至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得出作者对“这里”的具体理解。4.(3分)读书可以养心;读书可以养颜;读书可以祛病。(说明:意思答对即可。)【解析】细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范围在文章第段,这三段都按照先提出观点再进行论证的方式行文,主要从读书可以养心、养颜、祛病等角度具体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回答时抓住这些文段的首句即可。5.(4分)示例:匡衡出生于农家,生活很贫困,上不起学,读不起书,只好向别人借书看,某天晚上,他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是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突然他发现墙壁的缝隙中透出丝丝光亮,匡衡便心生一计,用凿子把那小缝挖成一个小洞,利用微弱的光来阅读,从
13、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头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4分)读书要懂得“取”和“舍”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不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书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份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14、。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
15、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待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
16、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有删改)1.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2分)2.请在选文第段画横线处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述连贯。(3分)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读书”和“选书”之间的关系。
17、(2分)4.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分)5.如果用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1.(2分)提出本文的论题;引用俗语、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引用古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2.(3分)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3.(2分)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书读得多了,就有了品味,有了选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终身不能只选择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4.(3分)比喻论证。将初读书时,要广泛阅读
18、比作结婚之前广交朋友,将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快速地选择一种书来读比作忙不迭地“定了终身”,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选书必须要多读书,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这一分论点。5.(4分)第段。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的是第段中的“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的观点。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4分) 阅读的关键在“读”张为民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全民共识,为了大力营造读书氛围,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堪称丰富多彩。有的新媒体还借鉴国外经验搞起了“丢书大作战”和“图书快闪”,也吸引了不少眼球。最近上海徐
19、汇区把电话亭改造成“悦读亭”,市民可以在这些红色电话亭中参与一些小型图书漂流活动或是通过悦读亭里的图书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不可否认,这些新颖的阅读活动的确可以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对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发挥了一定促进作用。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数量的多寡、质量的好坏、参与者的多少,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作为读者,唯一评价自己阅读情况的只能是自己的阅读收获。说到底,阅读要靠读者自己认真读书。全民阅读的关键在“读”。一些读者热衷于参加阅读活动,热衷于参与图书漂流和图书接力,但没读几天又放回原处,_。借助于电子书的大数据,一些网
20、络书店如今可以实时看到读者的阅读状态,结果发现至少1/3的读者在购买了电子书后没有看完。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对自己阅读状况感到满意的国民不到2%。这说明,人们在“读”字上下功夫不够。下一步全民阅读要走向深入,就必须在实效上下功夫。需要加大图书馆和书店的建设力度,读者去图书馆借阅、去书店买书。阅读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在求知欲旺盛而时间充裕的青少年时代狠抓阅读习惯,可以事半功倍。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时,应有针对性地向重点群体倾斜。全民阅读的关键是“读”,是老老实实一页一页一本一本地读。阅读活动的目的是点燃读者心中渴望读书的火焰,只有当读者心中的那团火燃
21、烧起来了,书香社会才能真的到来。(选自人民日报)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2分)4.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段画线处再补充一个事例。(3分)5.请你就如何调动全民阅读积极性提几条可行性建议。(4分)1.(2分)全民阅读的关键在“读”。2.(3分)比喻论证。将“阅读活动本身”比作“事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证明了阅读活动并不能带给读者很多收获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证更加鲜明生动。3.(2分)一些读者热衷于参加与读书有关的活动,但真正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解析】解答此题要
22、先通读全文,根据首段“当前全民阅读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以及第段作者的观点论述:全民阅读的关键在“读”,可以概括出针对的是读者追逐各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但真正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的现象。4.(3分)示例:热衷于参加名人讲座和图书签售,但书买回去后到底认真看过没有就不得而知了。5.(4分)示例:加大力度宣传阅读的好处,针对不同的人群创建不同的阅读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推荐阅读不同的书籍。智慧人生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4分)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林 峰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能够在不经意间击中心扉。比如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纷纷为疾驰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