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生物说课稿3篇(DOC 22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8822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9.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生物说课稿3篇(DOC 22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生物说课稿3篇DOC 22页 初中生物 说课稿 DOC 22
    资源描述:

    1、初中生物说课稿3篇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二、教学策略本节可设计成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的课。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对以后的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 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机会。课前,教师一定要检查显微镜,以保证每位学生的正常使用。课上,教师在介绍显微镜结构时,只把其主要部 分,如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的作用和用法讲清楚即可,其余部分请学生课后自学,以免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教师的示范必须准确,让每一位学生都看清楚。在 学生自行练习时,教

    2、师应巡视。可请同组同学相互纠正。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转动反光镜获得明亮视野时,应先用平面镜,若视野太暗再换凹面镜,这样可以避免强 光刺眼。教师还应设计评价方法。例如,随机抽签,安排受检者和评委,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会使用显微镜、是否能规范操作、是否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三、背景资料显微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取送方法要正确。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因滑落而损坏。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2.镜 头的保护。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中专用的盒内。上实验课期间

    3、,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将显微镜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 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 mm.但在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否则,很容易出现物镜和玻片标本相互挤压、损坏的后果。显 微镜使用时间过长,镜筒容易出现下滑现象。如果情况不太严重,教师可以进行简易维修。老式显微镜镜臂的上端有两个控制镜筒松紧的螺丝,只要顺时针拧动螺 丝,

    4、镜筒就拧紧了。对于国产的新式显微镜,镜筒的松紧是通过两个粗准焦螺旋来调节的。可以左手握紧左侧粗准焦螺旋,右手顺时针方向拧紧右侧粗准焦螺旋,这 样镜筒就拧紧了。如果镜筒下滑的情况严重,要及时送到修理部门维修。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着物镜。这样时间长了,容易使物镜镜头松动,改变焦距,影响观察的清晰度。正确的方法是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5.制作目镜上的指示针。在演示或考察学生观察效果时,最好用带有指示针的目镜。简易的做法是:轻轻拆开目镜,将一根短头发的一端用胶水粘在目镜内侧的边缘,另一端指向目镜圆心的附近。观察时,轻轻地转动目镜,指示针就能够指出视野内的不同部位。-一、【教

    5、 材 分 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

    6、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 学 重 难 点:教 学 重 点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 学 难 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二、【 教 学 目 标】知 识 目 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能 力 目 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情 感 目 标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

    7、价值观。【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 法 和 学 法】【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2、生物新课程标准。说 教 法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突破重点与难点: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2)归纳总结法。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4)积极参与

    8、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四、【教 学过 程】课 前 准 备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2)一杯凝固的血液。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5) 血液循环学案导 入 新 课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学习测量脉搏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

    9、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

    10、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课堂知识反馈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答: 消

    11、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 外 活动: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板 书 设 计】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12、-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

    13、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地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的色素、光

    14、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光合作用的发现,是建立在初中教材中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上,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和场所等方面讲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探索,教材通过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使学生自己动手,亲自看到从上到下依次的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的出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重要意义,首先,教材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从而引出根据是否需要光,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之后教材对这两个阶段分别从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

    15、的分析。得出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辨证结论。紧接着讲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补充了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意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小结】:所以说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过程及其有关问题;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初步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

    16、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渗透线条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教学重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光合作用的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光合作用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教法的选择1、 坚持启发式家学,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具体方法是: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

    17、思考,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结论;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本节课的实际出发,使用多媒体教室,将许多地方用多媒体课件来表达,从而增强直观效果。学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从本节的学习中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2、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如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课前准备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二、引入新课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从而引入新课。三、讲授新课讲授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18、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的过程。讲授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根据概念,导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把它和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析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入到光合作用的发现。讲授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在1771年所做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而引入以下几个著名的实验。1、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这个实验:他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个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

    19、则呈现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2、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他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再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他的实验证明了: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恩吉尔曼的实验巧妙之处 A 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B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

    20、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进行。 C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地部位。 D 进行黑暗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用氧地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四、结束新课简单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1、五、布置作业思考题: 这些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指导思想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

    22、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教学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学情分析本 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 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病毒的形态 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难以理解。四、教学目标设计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2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五、教法设计1、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2、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

    24、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六、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得出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交流。七、 教学程序设计1、教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由。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研究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聆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八、媒体的选择本 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网络、课件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 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说课稿3篇(DOC 22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882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