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DOC 18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8719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0.8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DOC 18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DOC 18页 古诗词 吟诵 教学 教案 DOC 18
    资源描述:

    1、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篇一: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2、、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 2、引出送别诗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指导读诗题 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师纠正节奏。范读。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 3、介绍写作背景 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出示

    3、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 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老师用单斜线在诗中作出了停顿记号。谁来读? 6、师范读古诗。 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这首诗。 生

    4、齐读。 7、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哪些弄懂诗句意思的好方法呢? 预设: 生1:看课下的注释。 生2:看插图,展开想象。 生3:查工具书,借助资料。 8、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9、你读懂了哪一句,谁来说说? 四、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唐朝,去看看两个好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谁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 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 2、“西辞”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下扬州”呢? 3、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 古人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是自西向东流

    5、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孟浩然乘船从江上走,想必是顺流而下了,所以说下扬州,也因此在前一句诗中用到了西辞。“西辞”是向西辞别的意思。出示课件。 4、这两句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烟花三月。 5、 “烟花”是什么意思? 预设:烟花指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一样。 6、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答。 7、同学们,想像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预设: 生1:“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的美景。 生2: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很美。 8、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不胜收的烟花三月吧。播放课件,欣赏江南春景图片。 9、你们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美景呢? 10

    6、、古人又是怎样用诗句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呢? 11、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古诗。 12、教师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古诗。 13、古人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真是词美,诗美,景也美呀!板书景美。 14、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情感读诗的前两句吗? 15、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可李白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因为好友孟浩然即将远行。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踏上了小船。 课件出示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指名读。 2、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预设: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

    7、孟浩然走。 3、诗人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看到的自然只有孟浩然的-孤帆。板书:孤帆。 4、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 5、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 预设: 生1:我能从“远影”中体会出来。帆船远去,已经成了黑影。可李白仍然站立在江边,不肯离去。板书:远影 师:你能读出李白的心情吗? 生2:我还能从“碧空尽”中体会出来。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李白还在望啊望啊,他的心中有万分不舍。 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读出这份难舍难分吗? 生3:我还能从“唯见”中体会出来。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诗人只看见了什么? 生:

    8、唯见是只看见的意思,这时诗人只看见了滚滚长江水流向天边。 6、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7、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长江水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啊! 板书:情深。 8、你能读出这份深情吗?教师指导朗读。 五、说话练习,感受古诗韵味 1、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站在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篇二:吟唱古诗词音乐教案】 吟唱古诗词音乐教案 单位:河南省滑县向阳小学 姓名: 张 慧 敏 【课 题】吟唱古诗词 【教学内容】 1、歌曲悯农 2、器乐曲静夜思 【教学理念】 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提倡学科综合,并以音

    9、乐教学为主线,构建起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理解、感受、体验音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要求】 1、从古诗词歌曲的题材入手,采用对诗词的吟诵欣赏分析,探讨歌唱表演结合,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审美愉悦。 2、通过诵读、歌曲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3、通过歌曲悯农、静夜思的学习,感受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

    10、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2、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悯农 【教学要求】 通过诵读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 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 【教学过程】 1、有感情朗诵:朗诵时让学生感觉似乎在炎热的烈日下,辛勤劳动,汗水挥洒入土,渗入到禾苗根须上的感觉,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长。诵读时提示

    11、孩子们要有感情,有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来表现诗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2、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现音乐。3、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听音乐,可坐着听,也可围着圈做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的旋律。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

    12、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4、选择小乐器伴奏: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碰铃等,可在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鼓励创造。 5、知识连接: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赏析要点: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是姐妹篇,可以对照起来读,前面一首是讲要珍惜劳动果实,这一首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普天之下,没有一块闲农田,农民终日辛勤劳动,可是劳动者不得食,常饿死。这是何原因呢?诗人在当时能如此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第二课时 【课 题】静夜思 【教

    13、学要求】 歌词取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外,增加了部分通俗的语言来抒发当代人的情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1、赏画。请大家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静夜思彩图,请同学们朗诵一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同学们上语文课学过,请讲将这首诗画了什么?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乡情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2、配乐朗诵: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

    14、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没有音乐配合朗诵哪种好。并鼓励学生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简单形象的身体运作随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与美术结合:按教材要求根据诗的意境画一幅画。【篇三: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2)班黄金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

    15、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播放诗内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12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58页。 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自由读 2、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16、3、知诗人,解诗题。 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 师汇总:(课件出示) 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 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课件出示) 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 (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 自由读听录音示范读 指名读 配乐男女生赛读 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苍苔

    17、、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 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 (齐读第一句) 师: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很简陋,很破旧。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 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课件出示杏花图片) 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师:红

    18、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 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怜苍苔”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应”、“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

    19、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 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 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说明他爱大自然的

    20、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带感情

    21、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五、体会诗情 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 扫兴) 课件出示诗 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2、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 课件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赏园,柴门关着,他进不

    22、去,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一定很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小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

    23、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多媒体演示春景图) 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小结: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吧。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六、课外延伸 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七、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就要努力进行

    24、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

    25、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 ,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

    26、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 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

    27、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

    28、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

    29、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

    30、?(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

    31、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 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32、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33、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诗词吟诵教学教案(DOC 18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87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