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8323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和反思.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有几瓶牛奶 有几瓶 牛奶 教学 设计 反思
    资源描述:

    1、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9+?”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拍手游戏(组十游戏) 生1:我拍1生2:我拍9合:1和9组成10 一、创设过生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演示:淘气过生日,笑笑和她的好朋友都来祝贺,看他们送来

    2、什么? 生1:生日蛋糕生2:牛奶 2.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左边5瓶牛奶,右边9瓶牛奶生2:这图上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3:右边比左边多几瓶牛奶? 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重在导出“9+514” 4.借助学生手中的小棒,演示以上的计算过程 生自由摆小棒 同桌交流 学生站板借助图片操作 5.学生口述思维过程 一个一个数(加)即10、11、12、13、14 9+59+(1+4)9+1+414 9+5(4+5)+54+(5+5)14 6.学生谈自己喜欢的算法。 二、课堂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 9+29+69+94+9 2.交流算法,老师对第种算法进行肯定,初步体会凑十法。 3

    3、.用卡片进行开火车练习,并说思维过程,巩固凑十法。 如:9+23+9等 三、课中操 四、多媒体出示“练一练”第2题 师:看图,把这幅图说给大家听。 生1:一只贪吃的小猫正在数着两个鱼缸的鱼。 生2:左边9条鱼,右边8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学生练习后评议。 五、小结:谈本节课学到什么知识?心情怎样? 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和10以内的加法,有了一定的运算经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解决

    4、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时(9+5=)教材上出现的算法有四种:1、数数;2、“凑十”法(把5分成1和4,1和9凑成10,10+4=14)3、“凑十法”(把9分成5和4,5和5凑成10,10+4=14);4、10+5=15,9+5=14。课前准备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四种算法,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凑十”法最简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准备的教学设计,却没有得到预设的目标。这堂课至少给我以下两点启发: 1.“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传统的备课,往往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师关注的

    5、焦点往往是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在这样一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备课时,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精心的“备教材”,而忽视了“备学生”,即便是强调“备学生”,也最多是在教法上考虑一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对学生身上具有的鲜明时代特点几乎是不予思考的。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和“备学生”的统一,仅仅“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的“备学生”,真诚的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思考学生,解读学生。反思本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真正的思考到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

    6、”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2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数数的方法很笨是有道理的。如果我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信学生,而不是担心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刚刚学习计算”的话,就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浪费大量的时间,而结果却是徒劳无益、反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关注“教材信息”,更应该关注“儿童经验”。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学生的经验,而教材信息必须通过学生的经验去内化、去“经验化”,才能被学生所接纳,被学生所吸

    7、收,变成新经验。“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验的经验化过程,学习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此,儿童的经验相对于教材信息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儿童经验”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丰富多彩、精彩不断。就本例来说,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算法,而教师只关注教学设计的“预设性”,却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不关注儿童的经验,被教材提供的信息所束缚,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教材中出现的方法计算“9+5=?”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自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本例的失败就在于教师没有关注儿童的经验,根据课堂的生成性,及时的调整教学预案,而是忠实的执行教学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83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