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讲义 教案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第一章 导 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二)注意问题: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
2、富裕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三)生产可能性曲线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2、假设。(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
3、图形分析: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内的点则表明缺乏效率。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
4、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第四,具有凹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
5、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换一个角度可以说,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的产量的同时有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资源配置的没有技术效率的。从没有效率的点到有效率的点的演进被称作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帕累托改进不存在,便实现了效率,如果帕累托改进有可能,便没有实现效率。顺便指出,如果关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假设发生变化,比如,资源的数量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等等,会使得生
6、产可能性曲线向右方移动,这便代表着经济增长。(四)资源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资源配置就是要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什么问题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生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何谓生产呢?生产是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投入又被称之为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将资源分为四种类型:土地,又称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森林、矿藏和河流等一切自然资源。狭义的土地则是指土地本身劳动,它是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资本,亦称资本货物(或资本品),它是指人类所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的一切工具
7、、机器设备、厂房等的总称;企业家才能,这是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总和,有时将之简称为“企业家”或“管理才能”。以上四种经济资源又被称为“生产四要素”。因此,投入、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都是等义的。生产的结果就是商品。商品被划分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品被分为货物和劳务,前者是有形的,如汽车和鞋子;后者是无形的,如餐馆招待和教育。商品的价格一般大于零,价格为零的被称为“免费商品”,价格为负的为“有害品”。使用货物和劳务满足其需要的活动便是消费。2、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由谁来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样的
8、组织形式生产。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更多、更好的商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三、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一)定义:指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二)三个相关问题;1、充分就业2、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3、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四、经济学与经济制度(一)、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亦称“指令性经济”是以计划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工具的一种经济。在计划经济中,所有的经济决策,包括资源利用的水平、生产的组合和分配以及生产的组织形式都是由中央计划是或地方计划当局所决定的。企
9、业归政府所有,并按政府的指令进行生产,即由政府计划决定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二)、市场经济在西方学者看来,市场经济)有很多别名,包括自由放任型经济,自由企业经济等,甚至一度也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1、市场经济的定义诺贝尔经济学的奖得主、美国麻省里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第16版)教材中对市场经济作了如下简明定义:“市场经济是这么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地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2、市场经济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
10、济问题(1)、生产什么的问题是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入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者一票。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2)、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3)、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三)混合经济一方面是市场机
11、制或者说是由一保看不见的手无意识地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对一些经济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干预(即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势必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便是一种混合经济。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一)定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个量经济学”。(二)注意问题: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二、宏观经济学 (一)定义:宏观经济学
12、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二)注意问题: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一)定义:1、实证方法: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该紧缩银根以利于控制
13、通货膨胀”、“政府应该对大学教授予以补贴以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便是一种规范性表述。(二)二者区别: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2、解决的问题不同。3、结论是否具有客观性。(二)实证分析方法一个理论由以下五个要素所组成:(1)一组定义,明确界定所要使用的变量;(2)一组假设,它们表明这一理论可被应用的条件;(3)关于这些变量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假说;(4)从这一理论的假设之中所演绎出的预测;(5)检验。1、变量变量是指可以取一些不同数值的量。它是理论的基础。对变量可做多种分类。在经济学中常用的分类有以下两种:(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或模型)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而外生变量是
14、由这一理论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2)流量是在一假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而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借助统计学的术语,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而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存款的数量。2、假设假设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简化,它们是理论推导的前提。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经济学中的假设分成三类:方法论上的假设、技术假设和行为假设。(1)方法论上的假设(2)技术假设:技术假设试图说明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处的制度背景。3、假说理论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形成假说。它是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如何相关的一种表述。假说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图像描述,还可以用
15、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刻画。4、预测预测是从理论的假设和假说中逻辑推导出来的一种表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一种条件表述,通常采用以下列形式,如果你做这个,那么便会有什么、什么随之而来。5、检验上述四个步骤就是“建立理论”的过程,或者说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论是否为真,还需经过检验。方法之一便是借助“直觉”,即它们是否合理。这种检验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被称为“直接法”。还有一种间接法,这是一种检验模型的结果和预言是否为真的方法。弗里德曼以及其他经济学家认为:模型应该用其预测是否准确来判断,而不应该其假设是否可信来判断。如果不能通过检验,则说明该结论是有问题的,其“理论”也是不正确的,应予修正。办法之一便是重
16、新建立假设,重新建立模型。二、均衡分析从经济学诞生以来,均衡的概念一直是经济学家思维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经济学家使用均衡时内含有所不同,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方法论意上的均衡它被称作一种静止的状态。一个给定参数的经济系统被说成处于均衡状态,如果内生变量不会随时间而改变的话。通俗地说,当一个经济系统内所有不同方向的力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它便为一种均衡。当系统内的力量发生变动,原均衡便被打破、便向新的均衡方向移动。(二)理论意义的均衡这一概念在微观经济学中大量出现。比如,某一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且仅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时候。这一均衡概念较狭窄。现在,西方学者偏好于使用一个新的概念
17、市场洗清代替这一狭义的均衡。因此,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亦被称为“市场洗清价格”和“市场洗清产量”。本书这两套概念等价使用。(三)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微观经济不中的“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便是“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的例子。(四)规范意义上的均衡一种状态为均衡,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理想的话。例如,充分就业为政府的目标之一,因此,就有“充分就业均衡”一说。三、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又一常用的分析方法。实质上,“边际”就是一阶导数,边际分析实质上就是将微分学引进了经济学。它导致了西方经济学一次时代的革命,史称“边际革命”。四、归纳法和演绎法西方学者在进行经济研究时,间或使用归纳法和演泽
18、法。归纳法,亦称经验分析,它是从事实过滤到理论的一种方法。归纳法要求掌握大量的资料,对之进行观察、筛选,推导出一般化结论。因此,归纳就是从事实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法,又称假说法,它是从理论到事实、从一般到特殊的一种研究法。这从现代的理论(或假说)开始,然后用事实去证实了这一理论。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归纳和演绎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方法。静态分析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五、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研究“曲线移动”的效应,更确切地说,它始于原均衡点,同时引入某些随时间而变的变量,形成新的均衡点。比较静态分析就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