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案]第6课《逍遥游》教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逍遥游 逍遥
- 资源描述:
-
1、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2、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3、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之、而、焉、其的常见用法,宾语前置句的特征。积累常见文言实词。2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高妙技巧。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借用寓言阐述深刻道理的技巧。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对照注解自行翻译,提出
2、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2、概括七段大意,提出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3、翻译下列句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况且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奚以知其然也?(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而彼且奚适也?(而它将要到哪里去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以上工作可用课上时间完成,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教师通过检查了解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导入: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
3、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一、解题: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二、学习第一段
4、1、学生齐读第一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鲲鹏翱翔要凭借大风。2、语言教学: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表肯定语气);是鸟也(助词,表句中提顿),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怒而飞:怒,不是恼怒,而是奋起、奋发。3、内容理解:开篇如何描写鲲鹏?为什么要如此描写鲲鹏?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是为了与下文写杯水、尘埃、蜩和学鸠对比提供鲜明的参照物。三、学习第二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大鹏也有所待,有局限。2、语
5、言教学:之:这里几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同中有异:鹏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状语)徙于南冥也;生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谓语)以息相吹也;天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主谓结构作主语)苍苍3、内容理解:“亦若是则已矣”的“是”如何理解:指代天的样子,一是苍苍,二是广阔。指代上文描写的鲲鹏腾飞的九万里高空。“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如何理解?说明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也有相通之处。尘埃可以成为雾气,鲲可以成为鹏,积蓄就可以强大。然而,鹏要凭借风,雾气要借助气息,都还有所待。齐谐中如何描写“海运”?写“海运”意在表现什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6、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写“海运”意在表明大鹏也必须有所依赖。四、学习第三段1、学生齐读第三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杯水类比事物必须有所待。2、语言教学:本段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补出哪一种虚词?本段前三句要补出4个“若”,解释为“如果”,这是由于句子里有3个“则”,解释为“那么”,补出后文意连贯。例如:且夫(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而:水浅而(连词,表并列)舟大也;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培风;而(连词,表承接)后乃今将图南;背负青天而(连词,表承接)莫之夭阏者3、内容理解:如何理解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以水喻风,以杯水可载草芥,不可载大舟喻大风可负大鹏,结论就是成功必须有所依
7、赖。对比论证。有二重对比,一是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对比,不厚之水载大物与载草芥对比,都是为了鲜明的指出凭借外物的重要性。五、学习第四段1、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以比喻批驳蜩和学鸠无所待的说法。2、语言教学:时则不至:时则,有时就;不至,意译为飞不上去。之:奚以之(动词,到)九万里而南为;之(代词,这)二虫又何知南:以之九万里而南(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奚以(介宾倒置,为什么,凭什么)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知何,懂得什么)3、内容理解:蜩与学鸠为什么嘲笑?他们自以为得到逍遥,进入自由的境地。作者如何批驳蜩与学鸠?以比喻批驳,“适莽苍”“适百里”“适千里”
8、属于三个不同层面,当然凭借有不同。蜩与学鸠至多属于“适莽苍”一类,根本无法理解鲲鹏,所以直斥其无知。六、学习第五段1、学生齐读第五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例证寿命短的无法理解寿命长的。2、语言教学:及:小知不及(动词,比得上,意译为了解)大知其:奚以知其(代词,他们,即小知、小年;这里作然的主语,俗称小主语)然也而:而(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内容理解:本段第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结第四段内容;“小年不及大年”启本段下文。如何论证“小年不及大年”?例证:小年(朝菌、蟪蛄)众人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本段作者深入阐述的是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原因,全在于生
9、命之短暂,其自身生命的局限性决定必然见识短浅。可见“小知不及大知”与“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深入一层。七、学习第六段1、学生齐读第六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引史事论述以小及大的可悲。2、语言教学:焉:有鱼焉(兼词,于此,在这里);有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倒装句:彼且奚适也?(奚,代词,何,哪里;适,动词,到,往;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飞之至:飞翔的最高境界。3、内容理解:这里再写鲲鹏与第一段写鲲鹏是否完全重复?不完全重复。一是详略不同,这里主要讲鲲鹏之大,上文还详写鲲鹏高飞之态。二是内容也不同,汤问棘是史事,齐谐是俳谐之书;这里明确讲凭借云气,上文形象称“野马、尘埃”;这里是斥鴳嘲
10、笑,上文是蜩和学鸠。再写鲲鹏有何作用?一是加强可信性,齐谐是俳谐之书,会有人遗其不典,所以用贤君贤人作印证;二是为了阐述“小大之变”,小与大不同,事物之间客观存在差距,如果想以小及大是可悲的,不是为了阐述有所待。八、学习第七段1、学生齐读第七段,并指定学生概括大意:由物及人,指出只有毫无依赖,顺应自然,才能真正自由。2、语言教学:而(通耐,能力)征(使动用法,使信服)一国者彼其于世:彼其,两个代词,均解释他,指代宋荣子;于,在,介词。然:未数数然(助词,的样子)也;虽然(代词,这样)3、内容理解:本段指出人存在几种层次?四个层次:一是效比合征之人追求功名利禄 二是贤人宋荣子修养不够 三是御风而
11、行的列子尚待风力 四是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作者阐述四个层次的人意在阐述什么意思?意在阐述庄子修养中的最高境界,即至人、神人、圣人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就生活态度来说,主张顺应自然,就政治态度来说,主张无为而治。这样的人就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用原文的语句指出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如何评价庄子的这种观点?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绝对的精神自由。反对追求功名利禄,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主张追求精神自由,具有积极意义;宣扬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完全反对有所依赖,过分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则显示出其思想中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不符合客观实际。
12、要求彻底摆脱各种传统价值和世俗观念的束缚的思想,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教学建议1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建议用两课时完成,语言文字以自学为主,课前完成,课上适当拓展;水平较差的班级可以用三课时,适当增加朗读、字词句方面的训练。2本文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疏通文句,串讲翻译的层面。课后作业1整理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餐而反(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
13、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4古今异义词(1)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5固定句式(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6翻译
14、下列文段,加深对逍遥游的理解:(1)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参考译文: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了一个神人,肌肤有若冰雪一般洁白,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不吃五谷,吸清风饮露水。乘着云气,驾御飞龙,而遨游于四海之外。(2)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参考译文:至人神妙极了!山林焚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冻结而不能使他感到冷,雷霆撼山岳而不能使他受到伤害,狂风激起海浪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这样的至人,驾着云气,骑着
15、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3)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师)参考译文:古时候的真人登高而不发抖,下水而不觉湿,入火而不觉热。(以上联系视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布置)练习解答(练习题见课本“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问题探讨第1题、第3题)1庄子憧憬的“无穷”,即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一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里时间真正成为无始无终,空间也真正成了无边无际。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充分表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思想境界。当然,这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幻想,但却也间接地反映了战
16、国时期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作者是由于不满现实,渴望精神上摆脱一切世俗羁绊,所以希望游于“无穷”而获得至大快乐。可见一心要飞离人世、超脱现实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本身,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从中也我们也可以窥见庄子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自由执着的探索和追求。3两篇文章都通过对比突出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由此生发出关于人应如何生存的思考。逍遥游将人放在永恒的时空背景下,并用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巨鹏和“八千岁为春”的大椿突出人形体的渺小,生命的短暂。然而即便大如巨鹏,寿如大椿,它们都是“有所待”,是不自由的,人就更是如此了。这就为作者后文提出“逍遥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