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蒹葭说课稿1.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蒹葭说课稿1.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蒹葭说课稿
- 资源描述:
-
1、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和起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感情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二)、
2、说教学目标九年级(初三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因此提出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蒹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2)、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的需要、教学参考的建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1创造性地
3、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这首诗起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为:1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有关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我将结合教学程序设计一起谈。二、说教学程序的设计(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及其MTV。欣赏完毕,学生兴趣正浓,教师趁热打铁,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由诗经中的蒹葭改变而成的。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新课的兴趣。(二)、实施目标 1、复习诗经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诗经相关知识,
4、识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读全诗。(读时要求学生注意课下注释中的读音,把拼音移到诗歌正文中,为后面的正确朗读作好准备。)说教法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蒹葭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设计理念1.
5、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录音带和VCD碟片。2.诗词曲赋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