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学与地貌学 地质学 地貌学 教案
- 资源描述:
-
1、地质学与地貌学教案授课教师:文雪峰贵州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2013.12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一、地质学(Geology)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一门科学。1、科学意义:地质学是六大自然科学的“数、理、化、天、地、生”中的重要一门学科,是研究地球的形成、发展,探索地壳运动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理论;地球是人类生活、生产的舞台,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开发、城乡规划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2、研究内容: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2)究地球的构造特征岩石及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探索地壳运动规律;3)究地球形成、演变的历史
2、及地质时期古生物的发展、演变;4)讨地质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5)究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地质和工程防灾等方面的应用。二、地质学的创立与发展1、我国古代的地质思想:禹贡、山海经、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等;2、国外古代的地质思想:1)公元前384322年,亚里斯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学生奥夫拉斯塔 2)公元前6320年古罗马的斯特拉波著有地理学 3)中世纪罗马欧洲,塔吉克的阿维森纳 4)14世纪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促进了地质学思想的发展,随着采矿、冶金工业的日益发展,开始形成矿物学。 5)俄国学者罗蒙诺学夫(公元17111766年)著有论地层、论金属由地震生成说3、地质学的创立18世纪是地质
3、学史上的转折点近代是地质学创立时期。由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立,使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产生火成论对水成论、进化论对实变论、活动论及固定论的论战。4、现代地质学的发展:1)板块物造学继续发展 2)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地质作用 3)沉积物年龄测定工作大大改进 4)宇宙空间探索三、地质学的分类1、关于地球的形成与发展方面的学科:宇宙、地球物理学、古地磁学、火山、地震、动力、地貌学、地质力学、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2、 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结晶学、矿物学、玉石和宝石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矿鉴定和岩矿分析;3、 关于地球历史方面的学科:古
4、生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地史学、第四纪、古地理学;4、 关于地球的矿产资源和某些应用地质方面的学科: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学、煤田、石油及天然气、海洋、水文、工程、地热学、环境;5、 关于地质普查勘探技术方法方面的学科:测绘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山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工程、矿产加工利用。四、地质学的特点1、 地质学研究的领域涉及的时间与空间,远远超过人的生存时间和能够直接接触的时间。2、地质学是复杂的自然科学:1)任何地质过程都很少是单纯的物理或化学过程。 2)地质学在某些情况下类似社会科学,定性的分析往往是关键的。3、地质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1)是到自然
5、界去调查研究 2)是到实验室进行试验。第二节 地貌学的研究与任务一、地貌学(geomorphotogy)又称地形学。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演化和分离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研究内容为地表形态、结构、空间变化及其形成的动力。二、地貌学于1858年由诺曼(,国外可追溯到11世纪塔吉克人阿维森纳(Avicenna)的流水侵蚀成山的认识。1、 萌芽阶段2、经典地貌学理论形成阶段。鲍威尔的侵蚀基面概念;戴维斯的侵蚀理论和“地貌是构造、过程、阶段(时间)的函数”概念;彭克等等的山麓梯地说;马尔科夫的地貌水准面学说等;重力均衡:普拉特模式。3、新地貌学和部门地貌学纵深发展阶段,重大进展有:1)以均衡
6、概念研究地貌演化。 2)地形与时间关系。 3)地貌过程,机制与模型。 4)地貌突变与地貌临界。 5)气候成固地貌。 6)板块构造地貌。 7)地貌的数学形态与小尺度形态。 8)地貌(剥蚀)年代。 9)应用地貌及环境地貌。中国对地貌学的研究很早,有禹贡、水经注、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诗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地貌学科分支1、地貌发生系统:1)构造地貌学; 2)气候地貌学; 3)动力地貌学; 4)人为地貌(学)。2、地貌营力(过程系统):1、流水地貌学; 2)冰川与冰源地貌学 3)河口与海岸地貌学; 4)海底地貌学; 5)湖泊地貌学; 6)泥石流与重力地貌学 7)风沙地貌学; 8)岩石地貌学
7、; 9)喀斯特地貌学; 10)历史地貌学。3、地貌应用(综合)系统:1)区域地貌学; 2)应用地貌学; 3)环境地貌学; 4)城市地貌学。4、地貌技术系统:1)数量地貌学; 2)试验地貌学; 3)地貌年代学; 4)地貌制图学。四、地貌学研究的任务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在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挑战,因此地貌学已将环境地貌与应用作为热门课题。1、 环境地貌与应用2、 地貌学任务第三节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二者紧密联系。一、地质地貌研究的一般程序1、 调查研究2、 推断解释3、 实践
8、实验6、 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如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既是比较而得出的。逻辑推理主要是对比事物的已知规律去推断未知,莱伊尔提出:“现代是古代的一把钥匙”即根据现代地质地貌作用得出的规律,恢复和认识古代的地质地貌事件。1、“将今论古”的理论基础是均变说。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动力来解释,研究“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2、与均变说相对的是实变说(激变说)3、 科学实践与发展已对均变论作出必要的修正。总之,在地质地貌的研究中,必须正确地理解“古”与“今”的关系,才能正确地研究现在、了解过去、预测未来。三、学习方法读书、观察、分析、实践第二章
9、 地球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固体地球的构造和物质成分一、地球的内部构造1、 地壳2、 地幔3、 地核4、 软流圈和岩石圈二、地壳的化学组成1、 不同元素在地壳上的含量极不平衡;2、 同一元素在地壳不同区域、或相同区域的不同深度,其分布存在一定甚至很大差别:1)洋壳:又称为硅镁层,主要为玄武岩、辉长岩、绿片岩,成分相当于基性岩;2)陆壳:上部陆壳沉积岩分布面积较大,不超过3KM,其下成分与花岗闪长岩相近,偏基性; 下部陆壳是化学成分接近中性、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岩.第三章 矿物一、矿物的概念与形态1、概念:矿物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少数
10、为胶体。结晶质:组成矿物的的质点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形成晶质矿物。胶体:组成矿物的的质点不规则排列的非晶质矿物。2、矿物的形态二、矿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格架的特点,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野外用肉眼测验物理性质的方法,来鉴定矿物,是地质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1、解理2、硬度3、透明度和光泽4、颜色和条痕5、比重和密度6、磁性7、熔点三、常见矿物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软锰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磷灰石、萤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高岭石、石榴子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绿泥石、蛇纹石 第四
11、章 岩 石岩石石自然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构成了地球的固体部分。按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一、岩浆岩1、 岩浆与岩浆岩(1)、岩浆一种粘稠地熔浆,粘度与硅酸含量有密切关系。(2)、岩浆岩(magma)由岩浆凝结形成地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3)、酸性岩浆岩中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超基性岩浆岩2、 岩浆岩的组构喷出岩很快冷却,矿物迅速结晶,矿物来不及充分生长即已固化,所以喷出岩一般粒度较细,成为玻璃质,侵入岩石在相对密封的条件下冷凝,冷凝缓慢,且压力高,结晶一般较粗。据研究,一些大的侵入岩体冷却时间可达若干万百万年以上,矿物晶体可以充分发育成长。(1)、结构(texture)主
12、要指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2)、构造主要指岩石中不同颗粒集合体分布与排列的特点,即某部分颗粒与其他部分颗粒的关系,是比较结构较为宏观的组构。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二、沉积岩1、 概述:由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都属于沉积岩,其中以经海、河、湖等流水剥蚀、搬运沉积而成的岩石为主。过程:剥蚀搬运沉积(压实)固化(胶结)成岩一种次生岩石成固:碎削沉积、化学沉积(岩盐)、生物沉积(煤、石油)颜色:主要受沉积环境影响,且较直观易于辨认。沉积岩的颜色主要为分散的微粒“色素”。Fe3+ 红色、Fe2 绿色、C灰黑色、
13、Mn褐黑色。百分之百的铁即可使岩石具较浓的颜色。2、 沉积岩的构造和结构(1)构造:成层产出沉积岩都有层理构造。一般在两层岩石中间都有一层极薄的物理化学界面,将其分为两层,每一层的顶、底面称为层面。按照单层厚薄,可分为块状(层厚1米)、厚层(0.51米)、中间层(0.50.1米)、薄层(0.1米);按照层理底形态,可分为水平层理、液状层理、斜层理;层面构造:液痕、泥裂。(2)、结构碎屑结构化学结构3、 最主要底沉积岩沉积岩一般按颜色、构造、结构、成分顺序描述。三、变质岩1、 概述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原来已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物成分和组构发生变
14、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2、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1)、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各种新生矿物基本上同时结晶生长,自形程度相等。变余结构(2)、片理构造表现为片状矿物(如云母等)或柱状矿物(如角闪石等)按一定平面,即片理面定向排列。片理的成因。第五章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第一节 地壳运动概述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 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是相对短期的剧烈运动,作用时间较短,每次构造运动都导致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使自然环境、气候发生变化,给生物演化、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等造成新的环境,为岩石圈和生物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周期,显示地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旋回性。2、 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将广大
15、区域隆起上升的运动,上升形成高原,下降形成凹陷盆地。造陆运动是相对长期的缓慢运动,它常发生于两场强烈的造山运动之间。二、构造运动阶段划分1、 构造旋回是以和缓的构造运动开始,经历较长时间,然后以较短时间的剧烈构造运动而结束,即从和缓运动到剧烈运动的一个过程或周期,叫构造旋回。2、 构造运动期进行剧烈的构造运动的阶段,以最早发现该构造运动的所在地命名,如“喜马拉雅构造运动”。3、 构造运动阶段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具有全球性引起岩石圈飞跃发展的主要运动,由老而新有:阜平运动 前太古代 38亿年前 五台运动 太古代元古代之间吕梁运动 早元古代中元古代之间晋宁运动 晚元古代加里东运动 早古生代晚古生代的
16、志留纪泥盆纪之间海西运动 晚古生代中生代的二叠纪三叠纪之间印支运动 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之间燕山运动 中生代后期的白垩纪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的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三、确定构造运动的方法1、 沉积岩相分析方法岩相,“相”是代表成因标志和时空分布的环境概念。地层沉积相组合,即相序,实际上反映了环境参数变化和环境演变过程。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或岩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是通过沉积物或岩石的沉积特征、生物特征等综合判别和划分的。沉积相按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三大类。然后再分相、亚相及微相等。2、 厚度分析方法沉积岩相厚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可获得地壳升降幅度的定量
17、变化。3、 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方法是分析、阐明地壳运动的证据(1)、整合接触 (2)、不整合接触 a、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b、角度不整合 五、火山和地震1、 火山(1)、火山构造含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2)、火山喷发物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类型 气体喷发物:水汽占60%90%,其它成分有H2S、SO2、CO2 液体喷发物:熔岩流、熔岩被和熔岩锥 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火山灰、火山弹形成火山碎屑岩(3)、火山喷发类型: 裂隙式、中心式(4)、火山带 2000多座死火山、500余座活火山,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a、环太平洋火山带 b、地中海火山带 c、大西洋海底隆起 d、东非火山带2、 地震(1
18、)、地震:由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叫地震,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纵波(P)、横波(S)(2)、地震震级与烈度震级是表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采用里克特提的里氏震级表示;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3)、地震分类a、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b、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070km)、占72.5%,中源地震(70300km)、占23.5%,深源地震(大于300km)、占4%;c、地震发生的地表结构分类:海洋地震、占85,大陆地震、占15;(4)、地震的分布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西洋中脊和印度
19、洋中脊、其它洋脊、裂谷与海沟、转换断层。(5)、地震预报 地槽地台学说一、地槽1、地槽是地壳中强烈活动的地带,多呈狭长带状2、地槽的发展过程1)、强烈下降为主过程地槽下降海浸扩大沉积物内粗变细岩浆侵入、火山喷发2)、强烈上升为主的阶段(回返阶段)地向斜上升中央隆起与山间凹陷3)、褶皱隆起海退地槽变成错综复杂的山脉(皱褶带)(磨拉石建造)二、地台1、地台是地槽经回返上升后转化而成的相对稳定所谓地区,即是有褶皱带经准平原化以后转变而成的构造稳定区,以大面积缓慢的升降运动为主,多为平坦原大的地块。2、地台结构双层结构与地盾1)、下构层造为褶皱基底2)、上构造层为沉积盖层3)、无双层构造的地台,称为地
20、盾3、地台分类1)、古地台,基底形成时代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台,大约6.5亿年前;2)、年青地台,基底形成于寒武纪以来的地台,大约6.5亿年后;地质力学学说一、概述1 、构造形迹:由于地壳运动的长期作用下受到地应力的作用,当其作用超过岩石强度后,岩石就产生了变形,造成褶皱、断层、节理等一系列的永久形变,并统称为构造形迹,保留相对经移的踪迹。2 、构造体系1)、概念:构成体系是由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是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构造形迹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和地块组合而成的一个总体,这个,叫做构造体系。2)、构造形式a 、纬向构造体系b 、经向构造体系c 、扭动构造体系a
21、)、直线扭动:多字型构造、入字型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山字型构造b)、曲线扭动:压扭性帚状构造、张扭性帚状构造、反S型构造、平字型构造、莲花状构造、涡轮状构造3 、主要构造体系三大纬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三道纬向长城,三带濒洋峻岭,西部对应山岳,原大弧形山川,大型横向水系,纵横行列洼地。二、地壳运动的起因和动力来源 板块构造学说一、大陆漂移大陆漂移作为假说提出者是伟大的地学先驱魏格纳(1915)。大陆漂移的证据有:1)、大陆边界的拼合2)、岩石和构造拼合3)、生物学证据4)、古地磁证据5)、古气候证据二、海底扩张1、海底扩张的演化 1960年1962年郝斯和迪茨提出海底扩张的假说,认为洋壳在
22、洋脊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漂移,在海沟处插入地幔熔融消失,因此,海底是不断更新的。1)、海洋的岩石圈因密度较低,浮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是可以漂移的。2)、由于地幔温度不均匀导致密度不均匀,结果在移流层或整个地幔中引起对流、热物质向上流、较冷的向下流动。形成环流;3)、地幔向上环流的地方在地表形成洋脊,岩浆自洋脊涌出,冷凝后形成新的洋壳。随着新洋壳在洋脊不断生长,洋壳向两侧扩张;4)、海沟是地幔和软流圈向下环流的部位,海洋的岩石圈沿断裂插入地幔;5)、插入地幔的岩石圈由于其沉积层中多少含水,深处温度较高,因此将部分以致全部熔融消失,并导致岩浆的生成,形成海沟陆侧的高地热流带,成为火山带的岩浆来源。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