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21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6131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1.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21城市化教学设计.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21 城市化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1、专题21 城市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 本专题关注城市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主要探讨城市化的推动力、发展阶段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城市问题。本专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城市化的内涵及过程;第二部分讲述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第三部分分析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现象;第四部分探讨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城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地位与作用:在前两个专题主要从空间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体系和城市群的相关知识之后,本专题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以城市演化的空间表现为主线探讨了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从而让学生在认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在未来更好地参与城市生活、工作和建设,并为后续的产业

    2、区位于分布的学习搭建空间平台。二、设计思路本专题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第二课时主要探讨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城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辨别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相应图示,理解它们都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城市化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所以教学要尽可能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他们对城市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往往是表面的、甚至是偏激的,本节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去分析和认识有关城市化的问题;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过程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案例中所欠缺的,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难

    3、点;教材中统计图表较多,学生对图表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中需加以引导。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城市化的基本含义,了解城市化的进程;(2)根据图表数据,说出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3)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辨别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相应的图示。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运用讲练结合法,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说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分析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通过阅读“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示意图以及相关资料,辨别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相应的图示,掌握读图分析地理

    4、现象的方法;(3)学生以课前小组合作形式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上海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住房问题和社会问题上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效果,并结合上海实际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提高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重视、关心城市发展的意识;2. 了解城市问题,体会城市问题解决的复杂性、迫切性,通过城市问题解决的讨论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环境生态意识和城市和谐发展的思想意识。五、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含义2.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3. 主要的城市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六、教学难点1.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2.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七

    5、、教学方法和手段1. 图表教学法【背景思想】“城市化”这一部分知识图表资料多,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 小组探究学习法【背景思想】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对城市化的过程有一定认识,对城市问题有些体会,但往往较肤浅,教材概括的讲述了城市问题,而没有结合某个城市的实际,进行个案探讨分析,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预留了空间,以上海为例来让学生探究学习,体现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的二期课改新理念。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重点和难点环节探讨活动中运用幻灯片演示辅助释疑。八、教学安排 2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城市化(一)导入新课播放

    6、录像片段美丽的上海,同时展示一则关于上海浦东新区建设的新闻及图片上海浦东的速度和魄力浦东新区的开发让几十万农民变成市民;城市面貌变化大,集中城市化面积,已经由开发初期的40万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00万平方公里;每三个月就需要更新一次地图【设计意图】以录像的形式,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城市化”的感性认识,以新闻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上海在城市的面貌、规模、人口、用地方面有什么变化?初步感受城市化。问:从1990年到现在这18年来,浦东在城市的面貌、规模、人口、用地方面有什么变化?答:略过渡: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做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18年来,浦东发生了

    7、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已初步建成。这就是浦东的城市化过程。问:那么什么是城市化?(二)新课教学1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图”和“城市用地面积变化图”过渡:我以上海为例,请同学们回答:上海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上海城市用地面积的变化(1)1990年上海人口比1911年增加了1270万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增城市人口?(2)1990年上海城市用地与1991年相比,扩大了很多,扩大的城市用地原来的利用类型是什么?答:略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很认真。随着一个地区城

    8、市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大,就会吸引周围地区较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并逐渐地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个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或者简单地说就叫“城市化”。城市化就是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设计意图】学生亲自从实例和身边的真实变化情形分析中,归纳得出概念的内涵,增强对概念的理解。过渡: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进程有无共同之处呢?2学生2人一组自学教材 P50,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_ (2)填写表格阶段特 征原 因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二战后

    9、(3)讨论完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基本能完成填表、作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作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参照作图如下:3%13.4%29.7%47%过渡:18世纪中叶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世界城市化低水平,缓慢发展。值得自豪的是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封建主义时期,中国北京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通过

    10、以上分析加以归纳)3出示以下图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个数(2)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个数问: 观察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曲线变化可以发现什么特征? 观察百万以上城市可以发现什么特征?答:略过渡:通过分析以上图表可以得出当代城市化的两个特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当代城市化的这两个特点。(3) 长三角人口数量变化1985年 6654 万人 2000年 8228 万人(4)长三角城市数量变化 城市总数15个 城市总数55个过渡:当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

    11、断的时候,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会出现连片的趋势,形成城市群。这就是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如上节课所学到的我国的四大城市群和世界六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产生了巨大的集聚效应,推动了经济发展。(5)过渡:世界六大城市群中有四个分布在欧洲和北美,亚洲只有两个,城市化的进程有着明显的差异。请翻到P54,根据表6.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完成以下面表格:(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城市化水平5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多少城市化速度2000年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数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注:50年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a-b)/aa=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 b=1950年的城市化水平 参考答案

    12、:城市化水平5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多少城市化速度2000年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数量发达国家高38%缓慢119发展中国家低124%加速发展292过渡:由此说明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请观看一段关于中国城市化录像片段,并思考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的组合,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4 观看一段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录像片段,并思考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1) 观看录像片段“中国的城市化”学生回答:略过渡:城市既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又是

    13、区域服务中心。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外在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问:为了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我国的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过渡:从以下三副图中分析总结 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比重也_. 2005年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中国 美国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第一产业比重只有12.6%,第二产业比重近50%, 第三产业比重约占美国第三产业的一半,说明我国已经是个_大国,但第三产业比重还比较低。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为了加快城市化的步伐,需要要稳定_产业,努力提高_产业是我国产业优化的主要目标。【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统计图表,结合

    14、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2)读教材P53 “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图表,完成下面的分析: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城市化水平_。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_。说明只有搞好_,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根本途径;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应_,说明了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统计图表,应用所学知识,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对城市化与社会经

    15、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小结。过渡:当然城市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化超前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保持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协调,是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既给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也可能带来许多问题。P58专栏“烂心树”与“烂树皮”形象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所面临的城市问题。5.作业: (1) 阅读教材P56-57关于城市问题的相关内容;(2)两个人一组, 上网查询上海解决某一城市上采取的措施、产生的效果,并结合上海实际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设计意图】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对城市

    16、问题有些体会,但往往较肤浅,教材概括的讲述了城市问题,而没有结合某个城市的实际,进行个案探讨分析,给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预留了空间,以上海为例来让学生探究学习,体现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的二期课改新理念。第二课时 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提到“烂心树”与“烂树皮”形象地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所面临的城市问题。问1:是不是可以这样对应? 烂心树发达国家 烂树皮发展中国家问2:从城市化的进程上看,发达国家是否也经历了“烂树皮”阶段?答:略【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引出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过渡:的确,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的初期也经历了“烂皮树”阶段,发展中国家

    17、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烂心树”现象。两者不是绝对的。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富人也会像发达国家一样逐步迁居郊区,而发达国家的富人随着城市中心区环境改善和重新繁荣,他们又会陆续回迁城市中心。发展阶段如图所示:(二)新课教学过渡:第一阶段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郊区化阶段;第三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1.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1)观看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动画并解释郊区化和逆城市化(2)完成课堂练习 读“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模式”图组,完成以下任务:a. 从图至图是_过程,该过程导致中心城区人口_,城市地域_城区人口向_迁移。b. 从图至图是_过程,该过程出现时城市人口_,乡村人口_。

    18、c. 从时间上看,一个城市首先发生_过程,其原因是_ _;随后发生_过程,其原因是_、_、_。建成区农 村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模式注:建成区范围内,虚线内是原建成区,虚线外是扩展后的建成区(3) 读教材P54“近年来上海市区人口迁居的主要地域范围”图,思考以下问题:a. 上海近年来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主要位于城市哪些地区?由此判断上海正经历的是城市化的哪个过程?b. 什么原因促使人口这样流动?参考答案:a. 旧城区是人口主要的流出区,而位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成为人口主要的流入区,由此判断,上海正经历的是郊区化过程。b. 造成人口从城市中心向边缘流动的主要原因有:中心城区由于旧城改造和市政动迁导

    19、致大量居民迁居;中心城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简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于住房要求提高,改善住房意愿强烈;由于居住郊区是城市郊区化过程的先导,大量新建的居住小曲位于城郊结合部地区,导致大量人口向城市外围搬迁。过渡:上海正在经历郊区化过程,为了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整个城市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上海新旧景观的对比照片,感受城市的魅力。2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过渡:在上海飞速发展的同时,有些 “曾经流行的海派词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请阅读材料: 曾经流行的海派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上海使用频率较高、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有以下几个

    20、:亭子间(楼梯转角处的房间,一般不足十平方米)倒马桶(马桶即粪桶,当时上海有近百万只,倒马桶意味着没有卫生设备)生煤炉(当时上海有近百万只煤炉,“生煤炉”,将熄灭的煤炉用柴火把煤球烧热)轧车子(轧,就是挤公共汽车)荡马路(荡,逛,指青年男女在马路上边走边谈恋爱,外滩的防洪墙因此而成为当时著名的情人墙)。活动一:请阅读材料“曾经流行的海派词汇”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市的市民用语反映出当时上海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人口就业难不难?发展趋势如何?带来什么后果?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评价,总结出还可能会带

    21、来贫困、内城衰落、治安、人口老龄化、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问题)活动二:角色扮演,寻求对策(1)请大家思考一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或改善城市问题是不是仅靠单个部门如部门就能够做到。如果不是,你们认为应该由哪些具体的部门协同解决?学生众说纷纭,师生共同讨论选定以下部门:政府官员、城市规划设计师、交通部门官员、环保局、园林部门官员等作为供学生扮演的角色。然后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扮演以上角色,思考从自身角度出发如何来解决城市问题,其它角色可自由提问。(2)由扮演政府官员的学生解答下列问题。上海作为超级大城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或改善城市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上海市如何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卫星城应该具备

    22、哪些功能?现在有些城市居民白天到郊区某城镇上班,夜间仍然回到市中心,郊区某城镇能否叫做卫星城?上海市何时开始修建卫星城?有哪些卫星城?浦东新区是何时建立的?职能是什么?建设浦东新区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上海众多卫星城的建立是否意味着上海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逆城市化现象?建国后几十年时间里,上海一直在进行卫星城的建设,为什么还会出现都市病?在“政府官员”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应该指出:导致大城市产生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人口的无限制扩大,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应想方设法来降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卫星城就应运而生,通过分担大城市的某种职能来

    23、达到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的目的,如嘉定科学城、松江大学城、宝山钢铁城、金山石化城等,亦可补充伦敦、东京、巴黎等卫星城的实例。同时指出,上海并未出现中心区衰落的情况,故卫星城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上海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正确地理解在前一节内容中所涉及到的道城市化现象。(3)由扮演交通部门官员和城市规划设计师的学生解答下列问题。造成当前大城市交通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改变上海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目前上海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归纳得出以下原因:城市规划不尽合理、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速过快、公共交通还应加强、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整体交通发展战略等,对此首先应该进行合

    24、理的城市和道路规划,然后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其中也许有些想法暂时不一定能做到,但教师也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多媒体简单展示上海交通运输发展的巨大变化,如横跨黄浦江的大桥、越江隧道、高架路、轻轨与地铁、磁悬浮等,从而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感受科技带来的美丽。最后教师指出,上海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并且建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课件上所链接的世界主要大都市(如巴黎、伦敦、洛杉矶、东京、莫斯科等)交通发展的经验与思考。(4)由扮演环保部门与园林部门官员的学生共同解答下列问题。上海市如何改善城市环境?苏州河如何治理?怎样才能让上海的天更蓝?上海市如何使人均绿地面积由“一

    25、双脚”、“一张床”到现在的“一间房”?城市绿地有何作用?3深入思考,探求特色过渡: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地协调?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因城而直营造城市竞争力?活动一:阅读材料“中国城市六大败笔”,思考中国的城市应怎样发展?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破坏旧城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20年来建设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成为上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 疯狂克隆千城一面,标识风格一样的连锁快餐店与星级酒店、马赛克与玻璃幕墙、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

    26、心、一样的模式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 胡乱“标志”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一大误区。 攀高比傻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建筑师只追求高大、宏伟、气派。 窒息环境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缺席,钢筋水泥的丛林让人窒息。 乱抢风头美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一个地域的多个建筑很难做到协调和谐。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没有亲和力。活动二:畅想未来城市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可以换一种你认为最舒适的坐姿,畅想2030年的城市:(1)那时你多大了?(2)你可能会居住在哪一座城市里?你所生活的城

    27、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3)你可能会居住在一座什么样的房子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4)你的上班距离为多少?通常采用何种交通运输方式上下班?(5)请用笔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随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部分学生绘制的未来理想城市图,在进行激励性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城市,随着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提高,如何以生态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已成为城市规划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1996年联合国人居大会的两个主题之一的“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说明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

    28、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设计意图】学习不单是在“传输”“接受”的状态下进行的,更多的情况应该在“活动”的状态下展开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比较关注“我怎么来讲,我如何来教”,而较少关心“学生如何在活动中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部分。高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特地设计了这个畅想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各抒己见,会提出大量有创造性的意见。4展望未来,天人合一我们聆听、探讨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我们遥想着城市的未来,让我们每一个城市居民,关注城市,热爱城市,既做城市环境的建设者,也做城市环境的保护者,让我们都来弘扬上海申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5 布置课外作业:结合上海申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上海市设计城市名片,注重突出上海市的城市特色。通过这个活动增强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爱乡情感。继续强调每一座城市都应有自己的特色。【设计意图】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要求我们考虑有效的教学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体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同时,还要考虑怎样使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并树立更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学会共处和合作,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关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21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61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