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诲人不倦》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6087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4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诲人不倦》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诲人不倦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1、诲人不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2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3领悟孔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特点。4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教学重点、难点】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变式句”的判断和特点归纳。2评述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课时建议】3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案1:一个8岁男孩的“控诉”幻灯片:“大人要求我们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我爸爸要求我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的电视,可他每天都看好几个小时呢。”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言而威”的效果。今天我们一起研读

    2、诲人不倦,去感受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方案2:孔子的学说永存幻灯片:千年杏坛名书院同心同德又同堂,此日杏坛如现在;变鲁变齐今变楚,当年车辙不曾回。孔子走了,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博大精深的楚文化的崇敬,带着对这片灵秀的土地的深情眷恋走了。但是,孔子河、孔子山、孔子村尤在!问津书院、问津碑、晒书山尤在!颜子巷、长沮冲、桀溺畈尤在!讲经台、墨池、砚石尤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诲人不倦,去领略孔子那永在的精神魅力和不朽的学术价值。二、孔子的教育教学名言【活动】课前上网收集有关孔子的教育教学名言;课堂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补充。【问题】你已经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教学名言?【明确】幻灯片:孔子教育名言.吾日三

    3、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若是不好的就要反省并改掉它。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解读:对一件事确实是知道的,就说是知道;确实不知道的,就说明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引申为:虚心是知识的向导。4.不学礼,无以立。(季氏)解读: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引申为:

    4、教导人们行动要以礼为标准。三、整体感知文本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后,加以归纳。【明确】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闻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诸往而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问题2】说说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了解。【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孔子真不愧为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及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也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啊。2诵读感知(1)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2)字音提示:知zh骞qin隅y谄chn磋cu倩qin反(同“返”)fn(3

    5、)句读提示: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女与回也/孰愈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欣赏配乐朗读或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教师指正。3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选章朗读,检查诵读情况。学生互评,教师小结。四、文本探究【活动】学生互动,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的梳理。(要摈弃“越俎代庖”式的讲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学文言文课文的方法和能力。).“包干”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5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容易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a教育作用(第1章)、b教育对象(

    6、第2章)、教育内容(第4、7章)、c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11章)、教师素养d(第6、10、13、14、15章)四部分,教师选定四个小组长,由他们按每组10个左右的同学组合,按小组组定的顺序自由选择自读内容,由各小组长组织自读。2.答“记者”问(接受检阅)推荐一人为本组代表,就本组所负责的内容回答别组“记者们”的提问或任意抽一人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提问的问题可围绕文言重点词语、句子、内容理解等。3.“点将”(检阅别人)每组按事先组织自读时设计好的或重新归纳好的若干问题,由组长或代表任意指定其他三组的两名成员必答。4.“抢答”(统一检阅)教师根据本文文言词法、句法学习的重点、难点设计好

    7、问题,让各组抢答或下发课前所准备的训练题,当堂检测、巩固。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组织上述几个环节的过程中,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并注意提问形式的多样和问题设置的层次等。例如,“习”、“闻”、“与”等多义词意义的理解。幻灯片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习染)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反复练习)莫如修仁义而习文。(韩非子•五蠹)(学习)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习惯于)通书,习戎事。(新唐书•张仲武传)(熟悉)鹰乃学习。(礼记•月令)(飞翔)幻灯片闻:听到、听说(

    8、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名声、声望(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见闻、知识(博闻强志)幻灯片:与:给与、授予(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结交、参与(失其所与,不知。)帮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和、同(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同“欤”,句末语气词(无乃尔是过与?)又如,文言中宾语前置句“变式句”的特点。【提示】补充资料幻灯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何必公山氏之也?【问题】用助词“之”、“是”、“焉”等来提前宾语,如“唯郑焉依。”这是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变式。论语中的“之”在很多地方就是用来

    9、提前宾语,试作一整理和具体分析。【明确】上述例子加点的“之”字的作用都是用来提前宾语,构成“宾语+之+动词”的结构。例的正常语序是“其谓斯与”,例的正常语序是“有何远?”例的正常语序是“何必之公山氏也?”【活动】师生互动,组织课文重点问题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的探讨。(孔子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为此设计以下教学环节,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试作重点探讨。)【过渡】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共有15章,主要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

    10、问题】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明确】1.启发式教学法幻灯片:子曰:“不愤苦思冥想又仍领会不了的样子不启,不悱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不发启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同“返”,则不复再也。”【明确】2.讨论式教学法幻灯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素以为绚即“以素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省略了介词“于”素。”曰:“礼后乎省略了“义”?”子曰:“起予我,孔子自称者商子夏姓卜,名商也,始可与省略了代词“汝”言讨论、讨论诗已矣。”【明确】3.激励式教学法幻灯片:子谓子贡曰:“女同“汝”,你与回也孰谁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同“方”,

    11、比较回?回也闻一以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可不译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同意,赞同女弗如省略了代词“之”,代“颜回”也。”【明确】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幻灯片: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宰我、子贡。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冉有、季路。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子游、子夏。子路问:“闻斯就行诸“之乎”的合音?”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怎么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疑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退缩,故所以

    12、进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之;由也兼人好勇过人,故退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之。”【问题】对上述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活动】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明确】(一)启发诱导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

    13、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因材施教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教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三)诲人不倦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

    14、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活动】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问题】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明确】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15、【提示】补充资料幻灯片:“自孔子以来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三、总结【活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评述孔子在教育教学上的影响。【问题】说说你心目中的“教育家孔子”【明确】孔子一生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在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引起巨大震动。欧洲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

    16、化身。【提示】补充资料幻灯片: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五。2.“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其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请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就其中的一条进行评说。【教学反思】2.关于教学流程的组织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方案一以“加强自学-注重诵读-慎用串讲-巧妙评点-重视积累”的思路,来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17、与探究活动的组织,旨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锻炼。疏通文意时,要辨析“文学”“异闻”在文中的意义;38章比较复杂,要多让学生研习讨论;补充注释“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要引导学生辨析、理解“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的句式特点。“其斯之谓与”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其中“之”是提宾的标志。“绘事后素”是“绘事后于素”的省略。本课涉及孔子关于教育的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对此有体验,有感触,也一定会有想法。可以让学生研读文本,思考并概括章句中蕴含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最好是让学生联系当前教育现状和自己的学习实际,参与问题探讨,从而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及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如:“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但由于论语是语录体,上下文没有联系,历来对它的诠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课前应引导学生查阅论语相关内容,并上网搜寻有关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课后“文言练习”四、五,涉及古代文化中的称谓问题,情况复杂,难度过大,故不作统一要求。对于古代文化知识,我们主张随文理解,不要求系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诲人不倦》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60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