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创造 形象 诗文 有别 单元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 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
2、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多媒体展示小孤山大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小孤山大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2、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
3、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3、再读文本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 4、鉴赏形象 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B、从笔调灵动变化的角度鉴赏(以其他名山来对比一直接描写碧峰千云、姿态万千等特征随笔写出郡县沿革情况信手拈来前人诗句、传闻逸事烘托登临之胜景)。 讨论:作者的看法或蕴含其中的情趣
4、和韵味如何?找出并读读原句。指导学生体会游记景物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妙处。 5、三读文本 诵读“小孤山”一段和苏轼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比较两者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简略回顾苏轼的诗文风格特点。 比较赏析:同为描摹山水形象,陆文写实为主,苏诗写意为主;同为写到传说,陆文引用诗家浪漫想象的妙语,并对有关传说予以考校,苏诗则以浪漫之笔写得充满诗情画意,煞有介事;陆文所展现的山水形象让人如身临其境,苏诗则带给人无尽的想象:陆文脚踏实地、细致真实具体,苏诗空灵缥缈。 6、总结散文和诗歌创造艺术形象的不同。 7、四读文本 齐读,感受陆游笔下山水形象的韵致。 8、作业:摘录疑难字、词、句,并利用工具
5、书和课文注解解决。自主选择文中比较喜欢的景物形象的段落,结合赏析示例进行赏析,体会诗文形象有别的特点。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和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著作情况。 2、反复诵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形象背后“养生之道”的内涵。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道理的写法。 4、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归纳积累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背诵必修教材中逍遥游的相关段落,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庄子。多媒体出示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节选,感受庄子哲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位置。 2、疏通课文 对照注解,自由朗读
6、全文,做到读准字音和句读停顿,争取了解大致内容。同桌对译,进一步熟悉文本。摘录归纳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 3、分析形象 从文题入手,找出描绘庖丁解牛场面的句子,反复诵读,把8个“四字句”读背下来。思考: “解牛”本是充满血腥的场面,为什么庖丁解牛还能带给人美感?(从视觉角度对动作的描写、从听觉角度对响声的描写以及从观者感受的角度加以评价) 如此形象化的描写有什么用意?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学生尚不十分清楚,暂且让他们带着此问题往下学习。) 4、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7、追求的是规律,是更高的境界。) 5、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诵读第三节,讨论庖丁得“道”的有关体验,画出相关句子。根据下列提示找相关句子:解牛得道的三阶段;得道的外在表现;“道”的内在本质;得“道”的方法;得“道”后的态度。 6、品读第三节,扣住文本字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庖丁的故事;并用几个形容词来尝试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诸如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神奇等均可)。 7、回到原题:描述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 (庄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借庖丁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庖丁解牛之事来说“养生”之理。) 8、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补充养生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