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509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完整版 高等 教育学 复习资料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第一章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

    2、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五、高等教育的内涵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

    3、才接受的教育;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六、高等教育的特征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七、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1.国家层面:培养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1.基本功能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衍生功能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九、高等学校

    5、的主要职能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2.科研:3.社会服务: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第二章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

    6、统大学。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

    7、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3.近代教育的转向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

    8、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汉代太学的董仲舒

    9、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智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1.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培养

    10、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2.科学研究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3.社会服务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三

    11、、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属于普及化教育阶段。四、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第四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三、高校教师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包括学科专

    12、业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时代性命题知识等)2.条件性知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主要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评价的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五、高校教师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4.专业自我;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环境;2.学

    13、校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八、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九、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十、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十一、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十二、大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

    14、意识显著增强;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4.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十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十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1.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2.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3.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十五、高校师生间的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十六、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第五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校传输

    15、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二、三种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2.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阻止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三、高校课程的类型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

    16、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四、高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课程方案的设计;2.课程目标的确定;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五、我国高校课程的现状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六、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取向(趋势)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第六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教

    17、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二、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行的特点;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三、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学相长性、教学发展性、教学教育性四、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教学准备阶段;2.实施调控阶段;3.反馈评价阶

    18、段;4.反思总结阶段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行为: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七、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1.知识呈现的策略;2.信息沟通的策略;3.巩固知识策略;4.组织管理策略第七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一、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评价者、评价对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评价标准与方法二、教学评价的目的管理性目的、发展性目的三、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学功能四、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的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的目的:诊断性评价、

    19、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3.按评价的表达: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五、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学生评价的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日常测验、期末考查和考试、六、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教师评价的方法: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业成就、学生评教、教师的自我评价七、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第八章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一、备课的步骤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二、备课的内容四备:备教材、备学

    20、生、备教学法、备自己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学反思三、教案的内容一份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课题、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授课时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具准备、板书设计、作业要求及课后反思。四、说课说课:授课老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的作用: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说课的特点: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

    21、说课的原则:理论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特色性原则。说课的内容:说教材、教学对象;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说课的程序:确定课题;精心准备;形成说稿;进行说课与答辩。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五、教师口语教师口语的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六、板书的作用1.板书能体现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2.能解释教材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关键,解决教学难点,优化

    22、课堂教学的效果;3.能强化直观形象,引起学生兴趣,便于集中注意,巩固记忆;4.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地图,便于学生对内容形成整体印象;5.能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6.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七、板书的类型及设计原则板书的类型: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图示式板书板书设计的原则:精心构思、整体设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书之有序、擦之适时。八、教态教态的特点:辅助性、直观性、情境性、差异性运用教态的要求: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九、听课评课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3.提

    23、高借鉴作用;4.相互协调作用。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检测性评课评课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尊重教者的原则;详略得当的原则。十、一堂好课的标准1.主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挥。2.生动: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却不是毫无章法。3.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开心。4.有效:有效是课堂评价的根本指标,完成预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十一、评课的内容1.评教学目标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是否明确、科学,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2.评教学设计评价教师的教学设

    24、计是否合理,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引导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3.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提高。4.评教师素质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十二、评课的注意事项1.切忌套话连篇;2.切记评课声音单一;3.切记角色凝固;4.切忌自我本位;5.切忌面面俱到。第九章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一、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

    25、内技术创新)3.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二、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是分段分布实施的2010年目标: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高等学校科研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基地,形成高等学校全方位多层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格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2020年目标: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建成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基地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造就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

    26、和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生力军,形成高等学校全面支撑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与建设的新局面。三、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的政策措施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四、高校科研的类型1.从与生产的关系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广研究2.从其

    27、主要研究方法划分:现象型研究、试验型研究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划分:小规模研究、中规模研究、大规模研究4.按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5.按资金来源:纵向研究、横向研究6.按研究层次:宏观、中观、微观7.按项目内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8.按项目的资金资助程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教育部一般项目、教育部青年项目五、高校科研的价值所在意义性、科学性、创新性、现实性、普适性六、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第十章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一、科学研究的思维

    28、过程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实践验证二、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三、高校科研的方法1.观察研究法;2.实验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4.调查研究法四、实验研究法的分类1.按观察状态分: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按观察手段分: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3.按观察结果分:量的观察法、质的观察法4.按观察时空分:时间观察法、场合观察法5.按观察记录分:事件记录观察法、范畴记录观察法6.按观察身份分:参与式观察法、非参与式观察法五、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六、高校

    29、青年教师学术的成长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地学术态度;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七、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申报课题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2.执着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八、科研选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九、文献综述的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一、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1862年,莫雷

    30、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直接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2.专家服务。大学社会服务的特点:学术性、层次性、伦理性、有限性二、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

    31、成果或技术转化;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规划,提供咨询;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7.利用学校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器械等,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务。现代大学的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三、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1.文化政治服务;2.社会经济服务;3.教育培训服务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第十二章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一、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职能。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集体参与和个别参与相结合;坚持高起点原则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50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