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高等 教育学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高等教育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第一章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
2、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二、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四、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五、高等教育的内涵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
3、才接受的教育;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六、高等教育的特征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七、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1.国家层面:培养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1.基本功能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衍生功能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九、高等学校
5、的主要职能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2.科研:3.社会服务: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十一、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型1.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2.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3.其他结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第二章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一、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中国:齐国的稷下学宫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人们通常把欧洲的中世界大学看作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
6、统大学。传统大学的诞生与“行会”这一中世纪组织的社会组织密切相关。欧洲最早的大学:萨莱诺大学、巴黎大学、蒙彼利埃大学、牛津大学等。中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体现在:自主自治的办学观(排斥宗教和封建势力对大学事务的干涉,主张学者自己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活动);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有很大的空间去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运动);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学生自己定制度来管理生活,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方面享有同样的权利)。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大学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
7、与科学,反对蒙昧和物质,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3.近代教育的转向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功能也转向科学研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宣告了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教育大臣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大学开始服务于农业或其他生产劳动。康奈尔计划:大学向所有
8、人开放,所有科目一律平等,大学教育要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威斯康星思想: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夏商时代产生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分为五学,“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齐国的稷下学宫(东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作为国家养士机构具有自由论争、学术交流、灵活教学、师生平等的大学教育的特点。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汉代的“太学”,太学教授成为“博士”。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汉代太学的董仲舒
9、主张:以教育化民性,强调君权至尊,主张强化政府对太学的统一监管和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长久不变。南宋的朱熹对大学教育的重要贡献是振兴了书院,书院具有中国古代的大学性质,要求书院教学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重天理抑人欲。北大校长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完全的人格,即知、情、意,德、智、体,群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党、教派的影响,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反对独尊儒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强调学者的社会责任,主张学者既要有爱国之情,又要有报国之能。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智能一、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1.培养人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培养
10、人才是高等教育一开始就存在的功能,只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学内容方面,与今天的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而已。2.科学研究塑造人和培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注重科学研究,主张用科学与人文知识的结合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强调以科学教育强国。3.社会服务把技术推向社会,使大学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增强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和社会分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习。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三
11、、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英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属于普及化教育阶段。四、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第四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一、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二、高校教师职业角色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三、高校教师专业知识1.本体性知识包括学科专
12、业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时代性命题知识等)2.条件性知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主要产生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评价的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五、高校教师专业情意1.专业理想;2.专业情操;3.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4.专业自我;六、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环境;2.学
13、校文化;3.个人经历;4.自我更新。七、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八、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九、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十、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十一、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十二、大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
14、意识显著增强;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4.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十三、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十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1.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2.大学生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3.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十五、高校师生间的关系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十六、高校师生之间的“主体性”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评第五章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校传输
15、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二、三种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2.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阻止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3.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三、高校课程的类型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