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骨伤复习资料.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一、中医骨伤科发展史1.中医骨伤科学的概念 是一门防治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与疾病学科。2.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范围 (1)骨折;(2)脱位;(3)筋伤;(4)骨病。3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录了骨折的名称及小腿、肘、手等部位的损伤。西周时代创伤骨科已成为医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对创伤已初步分为伤(皮)、创(肉)、折(骨)、断(骨与肉)四类。提出了“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的诊断方法。(2)、基础理论形成阶段黄帝内经记述全身主要的骨骼和关节,奠定了骨伤科的基础。提出了“肝主筋”,“肾主骨”,及气血津液、脏俯经络与筋骨关系的理论。 阐述了骨病的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曰:
2、“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汉代华佗用麻沸散作为麻醉剂施行了骨科手术,创立了“五禽戏”,奠定了中医骨伤手术治疗与练功疗法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辩证论治方法记载了攻下逐瘀的方药如:大承气汤等.(3)、诊疗技术进步阶段晋代 葛洪肘后救卒方提出应用局部外敷药物治疗骨折,首创小板固定治疗骨折,首创颞颌关节脱位口腔内整复法隋代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思维与现代清创术原则相似:立即缝合,并提出丝线固定骨折,开创内固定骨折的先河。唐代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总结了一套治疗骨折脱位的手法,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幷介绍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
3、节脱位,介绍了“椅背复位法” 整复肩关节脱位(4)、骨伤科发展阶段宋代 骨折治疗百家争鸣盛行局部充血疗法如淋、熨、膏摩等太平圣惠方提出了“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的治疗思想儒门事亲采用攻下逐瘀法治伤医学发明创制了疏肝活血逐瘀的方药“复元活血汤”治伤朱震亨认为人体“阳有余阴不足”,提倡养阴疗法,强调补肝肾治本的原则元代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创垂直悬吊复位法治疗屈曲型脊柱骨折,并用夹板固定脊柱于过伸位介绍了肘、腕骨折介绍踝部骨折,指出踝部骨折脱位有内、外翻两大类提出“有无粘膝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5)、兴盛阶段明代 朱橚普济方折伤门介绍了悬吊带快速复位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较之英国人格利森早27
4、0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了揣搦复位和超腕关节小夹板外固定,较之Colles报告早400年明代薛己正体类要强调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伤的辨证关系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强调强调手法复位之前要“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指出手法原则要:“轻、稳、准、巧”归纳了正骨八法:摸、接、端、提、 按、摩、推、拿。固定方法,强调“制器以正之,以辅手法之所不逮”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6)危机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封建文化的束缚,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医骨伤科与整个中医学一样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是自生自灭的境地。7、
5、新生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继承:全国各地一些著名的中医正骨医师的经验得到总结和继承。石筱山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疗法刘寿山正骨经验郑怀贤伤科疗法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林如高正骨经验 规范:1958年中医医疗与科研机构相继建立,20世纪50年代高等中医院校的建立80年代中医骨伤系或专业的建立,统写了中医高校骨伤科教材 发展:1986年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举办了骨伤科系列杂志,2005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骨伤科学术研究及成果有了交流园地4.中医骨伤科学的展望中医正骨强调整体观,而西医则强调局部观。中西医两种医学互相结合,注重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提高临床疗效,创新
6、一些新的疾病观、治疗观,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958年尚天裕、方先之学习苏绍三正骨经验,提出了新的中医正骨的原则: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二、骨折概论1.骨折的概念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之为骨折。2.骨折的病因外因:即外力,最常见的骨折原因。 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间接暴折(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肌肉拉力(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拉断肌肉附着处的骨质)、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暴力或间接伤力集中于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的骨折 ) 暴力造成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破坏,称外伤性骨折。内因:年龄和体质、骨的解剖位置及结构、受伤
7、时体位有关、骨骼疾病:病理骨折3.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部位:关节外骨折、骨干部骨折、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功能)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和粘膜完整)、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感染)根据骨折的程度及形态来分类: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愈合固定) 横形骨折:骨折线几乎与骨中轴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中轴斜交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 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 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 嵌插骨折:多发生在皮质骨与松
8、质骨交界处骨折稳定程度分类:稳定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的骨折(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骨折)。不稳定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新鲜骨折:伤后23周以内就诊的骨折。陈旧骨折:伤后23周以后就诊的骨折根据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骨折、病理骨折4. 骨折的移位(1)骨折移位类型(复位)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命名侧方移位:两折端移向侧方,命名以近端为基准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分离移位: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纵轴而旋转(2)骨折移位发生因素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性质,肢体远侧段的重量,
9、肌肉牵拉力,搬运及治疗不当5. 骨折的诊断(1)受伤史: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暴力的性质和形式,暴力可能作用的部位,伤肢受伤时的姿势(2)临床表现全身表现:休克:多为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 体温: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血肿吸收引起的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度,开放性骨折伴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局部表现: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其它表现: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3) X线表现:诊断骨折主要依靠病史及体征X线对于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般包括正侧位,并须包括邻近关节,必要时与健侧对比当诊断出现困难时:两侧比较、两周后复查、特殊位X线片、CT、MRI、同
10、位素骨扫描、造影、穿刺活检、其他方法6. 骨折的并发症(1) 早期并发症:外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重要血管损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外伤性休克病因:多由失血引起。诊断:神志、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有助诊断。治疗:根本措施为扩容脂肪栓塞综合征(FES)骨折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一般认为健康的年轻人更易发生FES;下肢骨折较上肢骨折更易发生FES;闭合性骨折的FES发生率较高。病因:骨折后,若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髓腔内压增高,髓腔组织中的脂肪滴通过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血流,形成脂肪栓子而栓塞血
11、管。常见的栓塞部位:肺、脑诊断: 一个闭合性胫骨或股骨干骨折的年轻患者,未伴其他损伤,经过长途运输,途中患肢未固定或固定极不牢固,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意识变化,脉搏增快,动脉氧分压下降,瘀血点,胸部X片检查显示双侧絮状肺浸润影,以上肺为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病程。 FES临床上表现为低氧血症、意识障碍、瘀血点三联症,一般于骨折后的12天开始发病,这一潜伏期是很有特点的。60发病于伤后24小时以内,90发病于72小时以内。治疗:最基本的措施是:呼吸支持、纠正酸中毒、防治并发症。预防:骨折有效制动。纠正休克:防止或减少损伤局部的脂肪滴进入血流。抑肽酶: 对严重创伤患者,可应用抑肽酶
12、,每日3050万KIU静脉滴注。肺脏损伤病因:肋骨骨折可以合并肺实质损伤或肋间血管破裂,引起血胸或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气胸。诊断:呼吸困难、气管偏移 、叩诊鼓音或浊音。X片可提示积液或积气治疗:改善呼吸、纠正休克、防止感染、剖胸探查肝脾破裂病因:多为钝性腹外伤。诊断:外伤史。典型的腹膜刺激征或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诊断性腹穿、B超、CT、腹腔镜探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注意包膜下破裂。治疗:紧急做好术前准备、抗休克(扩容)、急诊手术膀胱尿道损伤病因:骨盆骨折可合并此类损伤。如:耻骨及坐骨支骨折,容易导致后尿道损伤。诊断:诊断性导尿。膀胱损伤:导尿时可有尿流出,但下腹部包块不消失。
13、尿道损伤:导尿困难,仅流少许血尿,但膀胱仍然充盈。治疗:抗休克、抗感染、引流尿液、紧急手术直肠损伤病因:骶尾骨骨折时,可能刺伤直肠。诊断:下腹疼痛,肛诊时血染指套。治疗:吻合造瘘术,预防感染。重要血管损伤病因:骨折端牵拉、压迫或刺伤。分类:可分为:血管痉挛、破裂、 断裂诊断:肢端的缺血状态或局部出血治疗:首先确认动脉损伤的性质,如喷射状出血、局部进行性增大的血肿,应考虑动脉的器质性损害。再确定治疗方案:整复固定骨折、扩血管、手术探查吻合。脊髓损伤病因:多出现在比较严重的脊柱骨折脱位。如颈段、胸腰段。诊断:损伤平面以下的截瘫。治疗:减压、稳定、脱水疗法、高压氧疗、防治并发症、体疗。周围神经损伤病
14、因:断端的牵拉、压迫、刺伤等。诊断: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后期出现神经营养障碍。治疗:应认真检查肢体远端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对闭合性骨折者,及时整复骨折,一般的神经挫伤多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若不恢复者,再行探查术。晚期亦可出现周围神经损伤,但以早期出现为多。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定义: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常发生于前臂和小腿。病因:骨筋膜室容积骤减(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骨筋膜室室内内容物体积骤增(缺血后水肿、损伤:直接或间接使室内的肌肉发生严重水肿、小腿的激烈运动、出血)临床表现:是一个动态的过
15、程 疼痛: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最早期的症状。牵拉痛(无痛) 肌力减弱(瘫痪)、感觉异常(感觉丧失)、肿胀,皮肤略红(皮肤苍白)、远侧脉博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无脉)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相关并发症(2) 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骨化性肌炎(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迟发性畸形坠积性肺炎病因:老年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者。防治:鼓励患者深呼吸,有痰必出。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情况下,常起坐或翻身等活动。抗生素的应用(预防性、治疗性)。褥疮病因:截瘫或下肢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
16、者。预防:对受压的骨突部位加以保护。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定时翻身q2h。局部按摩、促进血循环。治疗:加强护理、换药、TDP、皮瓣转移尿路感染病因:长期卧床、节制饮水者。脊柱骨折合并截瘫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预防:多饮水、导尿时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治疗:抗生素的应用。骨化性肌炎骨外组织出现骨形成,并最终影响关节功能。常见部位:肘关节。X-ray片表现:早期关节周围出现淡薄云雾状阴影,阴影逐渐加深,最后变成致密骨质团块。预防:避免加重局部损伤的治疗。损伤关节应予适当制动,避免血肿扩散。治疗:骨化进展停止,有明显功能障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骨块。但:在病变进展期,禁止手术。创伤性关节炎病因:关节内
17、骨折整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光滑。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症状:关节疼痛,功能受限。X-ray 片表现:关节软骨面的退变、增生硬化。间隙变窄。预防:正确复位。治疗:非手术治疗、关节融合、人工关节。关节僵硬病因:关节内粘连。关节周围的粘连。邻近肌肉/肌腱的粘连。预防:关节内骨折并有积血者,应尽量抽净。注意动静结合。治疗:通过理疗促进功能康复。体疗。必要时手术松解粘连。缺血性骨坏死病因:由于骨的营养血管受损伤引起。 X-ray 片表现:密度不均匀,早期可呈囊性改变,晚期表现为骨密度增高、变白。好发部位:股骨颈骨折、腕舟骨骨折、月骨脱位、距骨颈骨折脱位。治疗:钻孔减压、人工关节、
18、坏死骨切除迟发性畸形病因:儿童的骨骺骨折,损伤或治疗欠妥引起。预防:正确复位。对骺板骨折,若需手术复位,尽量解剖复位。对软骨骨折块,亦应做到解剖复位,否则将引起骺板骨桥和关节不匹配。治疗:对功能障碍或外观畸形明显者,发育定型后,手术截骨矫正畸形。7.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血肿形成。血肿逐渐机化。骨内、外膜处。开始形成骨样组织。此期的临床特点:1、此期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2.骨折尚属软性连接,仍有一定的弹性成角活动;若发现整复不良,可及时调整得以纠正。3.X片示:骨折断端出现吸收现象。原始骨痂形成期:膜内化骨,形成速度快梭形骨痂。软骨内化骨,形成速度较慢环状骨痂、腔内骨痂。此期的
19、临床特点:1、此期在骨折后48周内完成。2、骨折局部无水肿、压痛、假关节活动。3、X片:骨干周围有梭形骨痂阴影包围,骨折线隐约可见。 结论:骨折临床愈合、可解除外固定、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有残留移位,很难纠正。骨痂改造塑形期:骨痂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加强,应力轴线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恢复正常骨结构。此期的临床特点:1、此期在骨折后812周内完成。2、骨折局部无水肿、压痛、假关节活动。3、X片: 骨痂与骨皮质界线不清,骨折线消失。髓腔封闭。结论:骨折骨性愈合,患肢可以开始使用。骨痂塑形期的临床特点:1、一般在骨折后12年完成。2、X片:骨折痕迹基本消失,
20、髓腔开放。3、若施行内固定者,根据需要可以取出。8.骨折的愈合分期一期愈合:无骨痂形成,多为无移位骨折 二期愈合:有骨痂形成9. 骨折愈合的标准(1) 临床愈合的标准(可解除外固定,但不能负重)a. 骨折局部无压痛,无纵叩痛,无假关节活动。b.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谨慎施行上肢平举 1 kg重物达1分钟,下肢徒手步行3分钟,不得少于30步。c.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期。(2)骨性愈合的标准(X线愈合) (允许患肢负重)a.具备临床愈合的标准b.X片:骨小梁通过骨折线,骨痂与骨皮质界限不清,骨折线消失。10.骨折愈合的时间上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螺旋或长斜型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