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362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复习 提纲
    资源描述:

    1、上学期地理期末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二、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

    2、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资源:石油资源丰富,周边有煤铁资源。影响:1、对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2、对商业: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3、对工业: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对农业: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2、对工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

    3、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2.遥感(RS)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3.全球定位系统(GPS)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

    4、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4.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

    5、: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的措施: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 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地形:东

    6、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分布,三山夹盆地;、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 冬季断流;、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人类活动不合理(直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

    7、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分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

    8、南亚;、雨林全球环境效应 调节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雨林生态脆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更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

    9、;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六、湿地生态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七、湿地破坏的影响:气候变干,温差变大;水土流失;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频发,调蓄能力减弱;八、沼泽的成因: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冻土广泛发育,下渗弱,排水不畅;凌汛现象,排水不畅;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九、保护湿地的措施:禁止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

    10、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退耕还湖、还沼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加强水污染的防治,提高水质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沼气); 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其他为新能源;、清洁能源:天然气、水能和新能源;二、晋煤开采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大同煤田为动力煤,河东煤田主焦煤;开采条件好,煤层厚埋藏浅,露天煤矿;2、市

    11、场广阔: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3、位置适中,交通便利:铁路-海运; 三条重要铁路线: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神黄线(神木黄骅港);焦兖日线(焦作兖州日照港);三、我国能源供求面临五大挑战:、人均资源少;、人均能源消费量低经济落后;、单位产值能耗高技术落后;、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四、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加强煤炭加工转换,一建坑口电站,二发展炼焦业,输出焦炭;五、输煤与输电利弊对比:输煤优点:本地大气污染较轻;水资源消耗少;缺点: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运输压力大;输电优点: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交通压力小;缺点:本地环境污染严重;

    12、水消耗大,加剧水资源短缺;六、煤炭的综合利用:问题: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主);解决: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七、山西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采取了哪些措施?影响:(1)生态破坏: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水量、运动状况受到影响;(2)环境污染:煤矸石、煤泥处理不当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占用耕地;煤的洗选、煤矸石自燃、燃煤发电、炼焦等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措施:(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及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2)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使其产品向深

    13、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和旅游业等;(3)“三废”的治理:煤矸石、煤泥充分利用,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对工业废水进行沉淀净化;(4)生态恢复:充填矿坑和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植被再造等。八、分析山西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原因:(1)地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再加上太行山对东南季风的阻挡,降水较少;(2)人口增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需水量大;(3)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水污染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引黄入晋;(2)节流:提高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一、河流对聚落形成影响:1、水源

    14、丰富,提供生活生产用水;2、河流沿岸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3、便利的水运交通;4、利于农业生产,利于聚落的形成;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田纳西河水系特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汇入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程较长;流域面积大、;流向自东向西;支流众多;、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2)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少; (3)水系水文: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较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4)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铜等; 三、流域综合开发:流域开发核心-河流梯级开发;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养殖;四

    15、、阿斯旺大坝利弊(1)利:灌溉、防洪、发电、养殖、通航、旅游;(2)弊:1、下游水量少泥沙减少,河流沿岸土地肥力下降;2、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3、下游水位下降,海水倒灌,三角洲面积减少,海岸线受海水侵后退,土地盐碱化加重;五、总结流域开发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产生的影响。(1)毁林开荒、过度开垦、滥采乱挖矿产导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2)高强度或不合理的耕作导致土地退化,农业衰落;(3)沿岸农业、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河流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4)无节制引水灌溉导致径流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灌溉还导致干旱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第四

    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一、东北地区农业区位条件(一)自然区位条件:1、气候:利-雨热同期,冬季低温,病虫害少,利于土壤保温保水,利于土壤墒情,作物生长期长,利于作物有机物形成;不利-热量不足,水旱灾害,低温冷害,生长期短,一年一熟;2、土壤:黑土、黑钙土;3、地形:地形多样,山地、高原、平原,利于农、林、牧多种经营;4、水源充足,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好,农牧兴工,工促农牧;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3、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二、东北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松嫩平原-北小麦南玉米;辽河平原-水稻;2

    17、、林业和特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3、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商品粮基地建设商品谷物农业1、分析东北地区建立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条件:(1)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较好,雨热同期,有大面积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2)地广人稀,有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余粮多;(3)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4)交通运输发达,对外联系方便。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总结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

    18、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强化人工草场,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3、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技术水平高;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一、珠三角工业化优势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

    19、术、知识密集型工业比重上升;2、国家的改革开放前沿:3、良好的区位: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低廉;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二、珠三角工业化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劳动力丰富廉价;改革开放政策明显;工业基础薄弱,外商投资规模较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慢;第二阶段:劳动力和政策优势不明显;工业基础增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快;三、五大城市化模式: 1、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发引进外资;2、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轻工业为主;3、苏南模式:以上海为核心大城市扩散;4、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5、德宏模式:云南边境的境外贸易为主

    20、;四、珠三角面临的问题与政策(一)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问题: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人才处于劣势;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狭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出现城中村现象;城市布局“遍地开花、分散发展”;3、生态环境问题:三废污染;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重;(二)解决: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合作;3、 加强规

    21、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防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长江三角洲)上海二线工程: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珠江三角洲)广州 二线接通境外气源(中哈石油管道)(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东部能源资源少,需求量大;西部能源资源丰富,需求量小;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压力比较大;3、油气资源的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西部大开发;(二)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地区(四川盆地);陕

    22、甘宁(鄂尔多斯高原气区);(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2、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3、改善沿线城市环境质量;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1)对西部影响:1、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利于基础设施建设;3、增加就业机会;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5、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利于生态环境恢复;(2)对东部影响:1、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2、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

    23、市场,追求更高利润。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36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