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一语文期中课内阅读复习资料(DOC 11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2705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一语文期中课内阅读复习资料(DOC 1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一语文期中课内阅读复习资料DOC 11页 初一 语文 期中 阅读 复习资料 DOC 11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朱自清的春复习提纲盼春部分: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答: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统领全文春草图部分: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赋予小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勃勃和小草不经意间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和春天的喜爱之情。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答: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

    2、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春花图部分: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答:争先恐后的开花。8.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答: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树上-花下-遍地。9.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答:运用衬托的手法,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突出了百花争春的气氛,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10.比较“春草图”

    3、、“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答:不可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闹”赋予花人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叫”只写声音。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拟人,回环。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13.选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答: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春风图部分:14.第一句话体现了春风什么特点?答:温暖、轻柔

    4、、亲切。15.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答: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春雨图部分:1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形容雨细的,形容雨细而闪烁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连绵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密的是像什么?答:花针,细丝,牛毛。17.“黄晕”是写色彩的,它与前文哪两种色彩相呼应?答:与青、绿两种色彩相呼应。18.“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个词?答:一点点1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答:由近及远20.“一下就和三两天”写春雨的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春雨的_;“密密得斜织着”明写春雨而暗写_;“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的_;“静默

    5、”两字用得最妙,是_手法,传达出春雨中_的气象。侧面写春雨的句子是:_。答:多而绵长,细,春风,迷蒙,拟人,安静和平,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迎春图部分:21.文段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答: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展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22.“也赶趟似的”和前文什么相照应?答:和前文百花争艳相照应末三句:23.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答: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喻形象

    6、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4.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25.“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是什么?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也有希望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老舍济南的冬天复习要点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主线是什么?温晴2、济南的冬天主体部分描写了冬天的哪些图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澄澈透明的冬水3、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怎样

    7、的思想感情?对冬天喜爱和赞美,对祖国山河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4、第一段写济南的天气,主要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天气的哪些特点?济南冬天最突出 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突出了“温晴”的特征。 5、品味下面的句子看好在哪里?(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村庄和雪的“安适宁

    8、静”的情态,活灵活现。与第二段中“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立、躺、铺”等字都有写呆板、生硬。(3)天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灵气,这样写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的珍贵、可爱、美丽。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朦胧的春意。(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做摇篮,把济南比做婴儿,写出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6、找出文中联想的句子,说说联想的作用。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突出了秀美景色和山

    9、的娇媚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日本妇女有矮小、温柔、可爱的特点)7、“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怎样理解这句话?其作用是什么?“山的肌肤”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憧憬和人们美好的期望。8、怎样理解“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因为济南的人们在冬天依然可以享受到温晴的阳光等舒适的生存条件。所以面上含笑。9、“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以此句作结有什么好处?“这”指的是“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静的蓝水晶的世界”。这样结尾既和“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10、第三段“雪后初晴图”

    10、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点”能不能去掉?“妙”在何处?“点”写出了雪下的很少,与济南冬天的气候相吻合,不能去掉。“妙”在小雪把小山点缀的更加秀美,妙在山的色彩的丰富、秀美和情态的娇美。1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统领全段。(1)带水纹的花衣指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更美的山的肌肤指小草,野花(2)“顶着一髻儿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披雪矮松的美丽风姿。“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镶”为什么用得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的情态。13、“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的含义是什么?与文中哪个字照应?玲珑、秀美。 “秀气”与“妙”字照应。14、第二

    11、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文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冬天的济南城给人的感受?第二段的中心意思是:济南的全景和人们的感受;“暖和安适”最能概括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感受。15、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限4个字)温暖、清亮(澄清)幻灯片816、文中“这些绿的精神”具体指哪些景象?“绿的精神”其实质是什么?景象有:“那水呢,不但不结冰照个影呢?”“绿的精神”实质是:水充满无限的生机、顽强的精神和孕育着朦胧的春意。17、结合文中语句回答:水为什么“不忍心冻上”?是为了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让“那些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18、最后一段中的“整个”指的是什么?“空灵”的意思是什么? “整个”是指冬天的济南。“

    12、空灵”的意思是透明、灵活而不可捉摸19、最后一段的描写角度是: 从( 俯视)到( 仰视)20、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何作用?(1)点题(2)呼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抒发喜爱、赞美之情(3)突出冬天的趣味21、写出一些描写冬天的诗句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秋天的怀念复习资料一、句子品读: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儿子尽情宣泄痛苦,也担心任何言语、行动的安慰会增加“我”的恼怒;“又悄悄地进来”是不放心我,担心儿子伤害自己;“红红”写出了母

    13、亲自己内心的痛苦。三个词语都写出了母亲的敏感和痛苦,表现了她对儿子的体贴入微、百般迁就。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扑”字反映母亲急切的心情;“忍”字反映了母亲强压痛苦;母亲的话反映了她渴望儿子坚强起来的焦急心情。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1)“挡”字写出了母亲生怕儿子触景伤怀的担忧之情。(2)“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答:从词义看,“央求”的意思是诚恳殷切地请求,含有

    14、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4、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1)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母亲的情绪随儿子的反应二起伏变化,表现母亲对儿子时时牵挂的心理变化。(2)喜出望外的意思:形容遇到意料之外的好事而特别高兴。母亲喜出望

    15、外是因为: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的儿子终于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花,说明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下重拾生活的信心,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母亲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3)“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表现她盼来儿子回应后的兴奋之情;(4)“又悄悄地出去了”是母亲意识到她的话可能刺伤了我,歉意的避开了,表现母亲的细心体贴,对儿子的疼惜。二、课文解析: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

    16、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3.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文章结尾借景抒情,菊花象征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暗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4. 作者对母亲未说完的话的理解:“我”懂得了,母亲希望“我”能够坚强地“站”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作者显然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因为从结尾来看,他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三、景物描写的作用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7、。(1)点明季节秋天。(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乐观坚强。 (3)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散步复习资料1. 文章围绕一家四口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答:我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在选择走大路和走小路时产生分歧,我决定遵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儿走小路,走到一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们深感责

    18、任重大。2、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调换顺序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好吗? 答:不好,“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3. (1)读一读第二段: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那个字表明不愿意散步,你能结合内容谈谈该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答:“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它的意思是原先,本来,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所以怕给家人添麻烦,这正体现出母亲为孩子们着想,理解体贴

    19、关爱子女,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明理。(2) “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你能结合内容谈谈该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吗? 答:这是我劝说母亲时的语言描写,我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真诚的关爱,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顺、理解与关爱。(3)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句子作用) 答:“信服”,表明母亲很信任自己的儿子,表明母亲也懂得外出活动活动好。从“便”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便”字,写出了母亲缓慢动作中心情的喜悦。(4)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句子作用) 答: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不给子女添乱,人老了已是力不从心,就

    20、得依靠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儿子孝顺,对老人很好,使老人更加信赖儿子,二者相映成趣。 (5)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读第三段。哪几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答: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这里用了两个“太迟”,词语叠用,强调等待春天之久,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它准确地表现出我迫切地期盼春天早日到来,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使她那正在衰老的生命也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4. 框中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答:熬:原指烹调方法,把蔬菜

    21、等放在水里煮;这里指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忍受病痛艰难度过严冬的情景,写出了“我”为母亲的身体而无比担忧和内心的煎熬,又字则突出了我为母亲度过严冬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这句话体现了母亲生命意志的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5. 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并赏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答:这是我们一家人散步时的自然环境描写,它突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

    22、、“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分布广大,生长繁茂,充满朝气。它交代了散步的时间和原因,渲染了一家人散步时的欢乐温馨的气氛,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衬托了我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的生命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6、读课文段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答: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2)那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答:“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依从孙子走小路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责任重大是大词小用,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词语本身。它突出强调了中年人的责任:“我”在家庭中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而我必须在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之间做出选择,协调好

    2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7、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答: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8、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其中摸摸、“还 是走小路吧。”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对孙儿的庝爱,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明理;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

    24、统美德,这句话表现了母亲的温和、谦让、对子女的理解与体谅。9、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母亲的慈爱明理,对孙儿的尊重、理解与痛爱。10.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答:渲染了一种温馨欢乐的气氛,衬托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和和美美。11.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

    25、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慢慢”(让年迈的老母亲多看一些春天的美景,让幼小的孩子多呼吸些春天的空气);“稳稳”(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都经不起摔),“很仔细”(要给他们以绝对的安全感,不能有一点闪失),这些词语生动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的精心呵护,突出了中年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资料一、整体感知:1.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六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二、文学常识填空鲁迅

    26、本名_周树人_,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文学_家、思想_家、_革命_家。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选自_朝花夕拾_。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阅读文章第1、2段1.请引用第一段的关键词来总结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概括这段的内容。写春夏秋季百草园的无限趣味。3. 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植物 ,后写动物 ,再写植物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整体 ,再写局部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听觉 、触觉 、味觉 。4.第2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他们的颜色;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描写蝉、油蛉、蟋蟀

    27、,突出他们的声音;描写黄蜂则突出它们的动态。5. 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中心句)有无限趣味。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拟人 生动准确的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7.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写出了叫天子的敏捷,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8.“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

    28、的重点?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9.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似乎”与“确凿”连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呢?不矛盾。“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印象较淡薄,用不肯定的语气“似乎”;而追忆儿童时代生活,又印象深刻、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表示肯定语气。10这段文字写了哪几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二)阅读第9段11这一段在全文结

    29、构上起什么作用? 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段文字起过渡作用。 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喜爱、留恋及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12.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的语气的“也许”。13.三个“也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排比,三个“也许”是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我”在反复揣测,认为被送到私塾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流露出“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无奈。14.“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因为百草园的生活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从“

    30、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三)阅读第7段15. 圈画出写捕鸟过程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的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流露出童年鲁迅的兴奋、欢快之情,突出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16.“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作者在这里说“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否吻合? 吻合。 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雪后捕鸟的乐趣。17.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例句:朋友,百草园真是我童年的“乐园”呀!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草长莺飞。示例:夏天,我们来听神奇的美女蛇故事

    31、;冬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雪地上捕鸟去。18.给第9段文字拟个恰当的小标题。雪地捕鸟19.从以上各题看,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四)阅读第10段至结尾部分。20.选文记叙了作者三味书屋的哪几件事?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师生共读、做戏描绣像21.评价一下文中的先生和“我”,并说说我对老先生的态度。先生:博学、方正、质朴、开明 “我”: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主要是恭敬,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

    32、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22.(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句中“只”这个词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只”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教学内容的单调。23.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2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25.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

    33、,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咏雪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解释词语:(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子侄辈的人。 (3)讲论文义:谈论文章义理。俄而: 不久,一会儿。 (5)骤:紧,急。 (6)欣然:高兴的样子(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8)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 (9)即:是。 (10

    34、)无奕女:指谢道韫(y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儿女:古代指子侄辈的人。今指儿子和女儿。三、翻译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5)公大笑乐。太傅大笑起来,十分高兴。(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道韫是

    35、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四、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公大笑乐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

    36、欣慰、快乐。“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撒盐比较接近。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在有意象,它注重神似,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5、文章

    37、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肯定与赞赏。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一、解释词语: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至:到。)时年:这年(那时)。 (6)戏:玩

    38、耍,游戏。 (7)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9)哉:语气词,表示感叹。(10)君: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11)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信:诚实,守信。 (13)礼:礼貌。 (14)惭:感到惭愧。 (15)引:拉。 (16)顾:回头看。补充注释:(1)去日苦多:过去的。(2)瞻前顾后:回头看。 (3)引吭高歌:张开。(4)穿针引线:拉。 (5)舍己为人:牺牲。 (6)信口开河:随意、随便。二、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

    39、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过了,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陈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4)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6)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7)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

    40、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8)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三、问题探究: 1、元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性格直率友人:言而无信,十分无礼,知错就改2、你认为元方 “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参考答案: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

    41、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3、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参考答案:“君”: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实守信、有礼貌,还要做到知错就改。5、陈元方是从哪些方面 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他父亲的友人为什么感到“惭”?参考答案: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是父亲的友人失信失礼,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父亲的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6、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7、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一语文期中课内阅读复习资料(DOC 11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270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