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议论文 阅读 题库 15 下载 _中考其它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人格修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 题。(12分)傲 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言直接透过人的表相,深入骨髓。“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盛气凌人是傲气,自命不凡是傲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当然是傲气的极致表现,如果没有实力做内在支撑,便不免透着一种浅薄,一丝内荏。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性格里一种土豪式的张扬,是人格中低级别的傲态。而傲骨是不露声色、虚怀若谷的内敛,是有志向、有自信、有定力的品质,是力量和尊严的内蕴,也是对人“貌相”还是“斗量”的依凭。傲骨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是高写的人格姿态,是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有傲气的人,常人觉得难以接近,
2、更难相容,或让人敬而远之,视而疏之,及至因为走不近、看不惯而生反感,见不得、受不了而感压抑。而有傲骨的人,表面和蔼而沉稳,使人深感有亲和力,有愿与其交往的欲望,发散出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气度,流露着从善如流、天高地广但绝不苟同流俗的开阔与坚守。与有傲骨者相处,便似与善良、正直和真谛相行,不觉难堪而备生尊重,不觉偏狭而可以被他带向高处望远。傲气看似趾高气扬,一口吐完,若无内里氤氲,顿化作空虚;傲骨不卑不亢,却有定海神针在,是风里浪里屹立不倒的大写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此句,把酷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一身傲骨展露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酒后。李太白一生怀有远大抱负,毫不掩饰地追
3、求浪漫和自由,黄河决堤似地挥洒着诗情诗意和诗才。当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内心是挺立的,是傲慢的,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藏在怀袖和笔墨中,支撑着他不但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有时也让皇帝难堪。傲骨在内,被人生放逐到哪里,也都是自由。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大半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屈的性格相映照,斗酒留诗,留下的是大量仰怀古人、壮思欲飞的佳篇佳句,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情无拘地书写逆境中的心路历程,苦闷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久渴后的解放,今人读来,却感受得到李白那愁怀难遣本色不改的铮铮傲骨。他是放浪形骸的,但那是他的表情;他的诗歌境界是瑰丽
4、多彩的,内里却是超拔人格之孤高,傲视世俗之痛彻。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怀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人因为有骨架,才能直立不倒;因为有傲骨,才能在精神上昂首挺胸,才能在文化上有不弯的脊梁。齐国饥荒严重,有一位衣袖遮脸、饥肠辘辘者过市,尽管走路已东倒西歪,但拒绝别人的吆喝,不去低三下四接受施舍的食物,最后饿死路边。宁可舍弃性命,不吃“嗟来之食”,这种保持尊严、升华人格的方式,可能在当下有些人看来觉得可笑。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郡里派督邮视察,做派了得,有人提醒道:来头不小,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吧。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我才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去低声下
5、气献殷勤。言罢,毅然辞官,永远离开多少人向往的衙门。“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是一时的负气,而是长期价值判断后的郑重选择。陶渊明用“宁可失去”来作为维护人格尊严的代价。是的,有人失去的是虚浮的光环,光鲜的车马,有人失去的是身体的自由乃至生命。是傲骨,让他们对崇高情操、对正直不阿、对道德修为、对大义和气节,用决绝的方式执守。如果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一把“骨头”,又有什么资格去嘲哂故人?(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 年6期)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阅读文章4、5、6段,试分析这三段之间的论证思路。(3分)3.选文第8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文章最
6、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一、1.(2 分)做人要有傲骨。2.(3 分)段总说李白的傲骨体现在他的诗词里,段通过列举具体的诗句,举例论证来证明李白具有傲骨,第段进一步总结上文,这三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3.(3 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不吃“嗟来之食”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例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事实确凿,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4.(4 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人要有傲骨,要有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与他人交往,要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不慕名利场,坚守做人的气度,保持刚正不阿的姿态,用决绝的方式坚守自己的骨气。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4分)拯救“失写
7、症”尹长森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的一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1%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8%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字的重要性,可见,“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曾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拯救“失写症”,需要在传承中重视汉字的文化内涵,在与当代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谋求创新发展,让汉字焕发魅力。历史上,这也正是汉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一大动力。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
8、是基础。汉字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而已吗?当然不是。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正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此外,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作为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也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经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
9、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然而,有人发现,他们并不能在当前的一些书法作品中看到真善美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来,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打着“创新书法”的旗号刻意求怪、博出位,所书的汉字给人以歪歪扭扭、龇牙咧嘴的印象,看不懂、摸不透。这就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造成了错误印象和行为引导,开始萌生“写不好也罢了”“不写也罢了”的想法。可见,书法一定不能“任性”地“创新”。试看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哪个不是眉目清秀、结构匀称?历史上每次被人们认同的书体创新,例如近现代的启功新米字格书体、刘炳森的隶书等,又哪个不是讲究“法度”和线条美?千百年来的中国书法,无不继承着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
10、的愉悦和审美享受。书法创新须“入得其内,出乎其上”,在掌握传统书法用笔和汉字结构的前提下,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事实上,书法不否定阴柔美和残缺美,但刻意求怪的“审丑”书法绝不应该成为主流。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4 日)1.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 阅读第37段,说说中国书法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4分)3
11、. “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中“这种氛围”“当此之时”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4.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谈谈如何才能拯救“失写症”。(3分)材料一:现在人们经常谈论汉字危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存在一个错觉,过去汉字很纯粹,使用汉字运用汉语的人都是用它来写作,创作书法艺术。而今天,大部分人使用汉字是用来交流,毫无文采。材料二: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二
12、、1. (2分)拯救“失写症”的关键是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2. (4分)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体现了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的愉悦和审美享受;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3. (2分)“这种氛围”指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经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当此之时”指在这种氛围下人们坐不稳、静不下的时候。4. (3分)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书法创新不刻意求怪、博出位;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12分)漫谈读书卢海娟最近看到一位老师关于
13、读书的言论,对师生读书必要性论述很是赞赏。在讨论学生该读什么书时,却产生分歧。他的结论是中学生不该读郭敬明的小时代这类书,因这与考试无关,也非“正经”书。世间事就是这样,难免重复当年,我们就曾被师长耳提面命,说书有好坏之分,有正经书和闲书,有用的书和没用的书哪些能读,哪些不能读,师长们手中总有把明晃晃的尺子。好在我的父母没有草木皆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启自己的读书旅程。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物质和精神都较贫瘠的年代,我没有选择,遇见什么读什么,全凭个人与书的缘分。从中草药手册赤脚医生工作手册到各种话本、小说、传奇故事二叔看什么我就看什么。那些书,既不够“正经”也非主流,但情节曲折,人物命
14、运坎坷,因此很好看。因为看到这么多“好看”的书,尤其看到大人们不愿让看的书,读书欲望越来越强烈。看书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习,相反,因为热爱文字,课本就是阅读首选。每次收到新课本,废寝忘食也要把所有文字先读一遍。因为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我学会一目十行,阅读和学习效率都很高。记笔记也好,写作业也好,总是最先完成。这种高效的读书写作方式让我受益终生。今天,我每年利用业余时间写百余篇小文在报刊杂志发表,却不会因此而忙乱,即缘于此。除了文学书,我也喜欢自然科学。大家有种偏见,认为爱读书的人都会偏科。数理化难道不需要文字表述吗?爱读书的人又怎会厚此薄彼?数理化教科书一到手,我一定细心翻看一遍。回首童年
15、和少年时代,凡是热爱的学科和取得好成绩的学科,上课和做题时,一定是处于亢奋状态,充满求知欲望。做教育,能让学生一生都保持这种亢奋,这种热情,这种收放自如脑洞大开的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基于此,凭啥围追堵截,不让孩子看“好看”的书呢?只有孩子觉得书“好看”,他才会有继续读书的欲望。在开篇提到的那位老师眼里,读书是要与考试挂钩才有用。除了应付考试必读书目之外,读其他书便是浪费时间。对此,我只能一声叹息:被动阅读,哪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当读书完全成为一种功课,成为家庭作业,成为考试题目,成为压力,谁还会爱上读书呢?没有爱,就没有动力,无怪乎现在的孩子整天忙于功课,疲惫不堪。随着国家对出版物管理日益完善
16、,教师应对书有信心,放心大胆让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自由选择。他们认为“好看”的书,可浏览,可精读,也可陶醉其中。不要急于让孩子做笔记,更不要写什么读后感,不要采取任何让孩子反感的方式,只需全心全意把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培养起来。只有爱上读书,专家学者推荐书目才不会成为孩子们讨厌的负担。只有爱上读书,才会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教育才会真正有效。(选自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4日,有删改)1.本文针对什么社会现象展开论述的?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3分)2.选文第6段中“即缘于此”中的“此”指代什么?(3分)3.选文第7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三、(4分)1.针对社会上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
17、行限制的问题(老师认为什么书能读,什么书不能读的问题),展开论述的。观点:让孩子读些“好看”的书(或放心大胆让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自由选择)。2. (4分)指我因为热爱文字,课本就是阅读首选。因为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我学会一目十行,阅读和学习效率都很高。3. (4分)连用反问的修辞,起强调作用,以增强否定的语气,说明大家认为爱读书的人都会偏科是一种偏见。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2分)格局李晓萍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当历经岁月的跌宕、起伏和挫败,它与时光慢糅在一起,相互依附,最后积淀,如打铁的淬火,不知不觉间,已成气象。我的父亲已年逾七十,他的精神却仍如少年般清扬,父
18、亲平和、温良、至善,几十年来,他从不去全盘否定一个人,哪怕对方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依旧挂念着对方丝丝缕缕的好,依旧能在对方需要他的时候,予以友善的帮助。父亲的善良和宽厚造就了他的格局。我时常念及一位老师,他的性格不似父亲那般拘谨。他果断、稳健,有着难得的气魄和张力,他不囿于现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尝试和突破。当身边很多人都在质疑他,说他想做的一切是不可能的时候,他依靠着自己的坚韧,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奇迹。他的胸襟和胆识也成就了他的格局。从容、淡泊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更是人生可贵的境界和格局。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 ,他们不仅胸有鸿鹄之志,更有着洒然出尘的刚毅和勇气。他们依附
19、着自己的精神图腾,遵循着内心的坚守,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在结婚前夕,双方家庭起了冲突。钱父要求,婚礼上新娘子必须穿红衣,在钱家祖先群像及长辈面前跪拜磕头。杨父斥责,认为这些都是前朝废礼,太过迂腐。面对二老的面红耳赤,受新时代思想影响的杨绛,虽不认同这种旧规,但她只淡淡说了句“不过礼节而已,不重要”。结婚当日,她遵循旧规,向钱钟书的父母磕头跪拜。这不是牺牲,也不是妥协,而恰恰是眼界和格局的开阔使然世事万象,了然于心,事到眼前,懂得理解和尊重,能以从容的姿态处事。格局还体现在一个人对委屈的消化能力上。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每个人面对委屈的姿
20、态,就是其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凡俗、庸常之中,有宽广的心境,有善悯之心,有奋发之志,才能有大格局大气象。 (选自今晚报2018.11.15)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1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3.结合语境,在第4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3分)4.从选文第2段到第6段来看,一个人的格局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四、1(3分)凡俗、庸常之中,有宽广的心境,有善悯之心,有奋发之志,才能有大格局大气象。【解析】提取中心论点,首先要通读全文,大致明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依次从题目、文章开头和结尾处
21、筛选。结尾一段归纳出了中心论点。2(3分)示例: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当历经岁月的跌宕、起伏和挫败,它与时光慢糅在一起,相互依附,最后积淀,如打铁的淬火,不知不觉间,已成气象。分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解析】首先确定生动性的表现,这一句从“如打铁的淬火”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结合分析表达效果,这一句生动地阐明了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3.(3分)示例: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解析】通读第4段,根据“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判断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
22、用“四字词语形容其品质+能体现其品质的名言或诗句+名人姓名”的格式补写。4(3分)(1)待人要善良和宽厚;(2)工作中要有胸襟和胆识;(3)要有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4)要懂得理解和尊重;(5)要有对委屈的消化能力。【解析】第26段论证了怎样做才有格局。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分别概括出是从哪方面论述的,第2段论述待人要善良和宽厚;第3段论述工作中要有胸襟和胆识;第4段论述要有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第5段论述要懂得理解和尊重;第6段论述要有对委屈的消化能力。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4分)慎独独自开在超市购物,看见一位大哥买了好多玻璃杯子,掉地上碎了一个,随后他立即走开了。当我选好东西也要
23、走开时,他却跟工作人员一起回来了,一边打扫碎玻璃,一边询问如何赔偿。这位大哥主动担责的做法颇有君子的慎独品行,令人心生敬意。“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慎独所彰显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担当、一种良知,更是一种态度。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做,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它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身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甚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最能够看出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