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41726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61
  • 大小:9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议论文 阅读 题库 15 下载 _中考其它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人格修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 题。(12分)傲 骨“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言直接透过人的表相,深入骨髓。“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含义决然不同。盛气凌人是傲气,自命不凡是傲气,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当然是傲气的极致表现,如果没有实力做内在支撑,便不免透着一种浅薄,一丝内荏。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性格里一种土豪式的张扬,是人格中低级别的傲态。而傲骨是不露声色、虚怀若谷的内敛,是有志向、有自信、有定力的品质,是力量和尊严的内蕴,也是对人“貌相”还是“斗量”的依凭。傲骨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是高写的人格姿态,是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有傲气的人,常人觉得难以接近,

    2、更难相容,或让人敬而远之,视而疏之,及至因为走不近、看不惯而生反感,见不得、受不了而感压抑。而有傲骨的人,表面和蔼而沉稳,使人深感有亲和力,有愿与其交往的欲望,发散出一种和谐和包容的气度,流露着从善如流、天高地广但绝不苟同流俗的开阔与坚守。与有傲骨者相处,便似与善良、正直和真谛相行,不觉难堪而备生尊重,不觉偏狭而可以被他带向高处望远。傲气看似趾高气扬,一口吐完,若无内里氤氲,顿化作空虚;傲骨不卑不亢,却有定海神针在,是风里浪里屹立不倒的大写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此句,把酷爱自由、桀骜不驯的一身傲骨展露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酒后。李太白一生怀有远大抱负,毫不掩饰地追

    3、求浪漫和自由,黄河决堤似地挥洒着诗情诗意和诗才。当其政治理想与现实相碰撞时,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他内心是挺立的,是傲慢的,不向权贵低头的本色藏在怀袖和笔墨中,支撑着他不但嘲弄皇帝身边的佞臣有时也让皇帝难堪。傲骨在内,被人生放逐到哪里,也都是自由。他时常畅怀痛饮,邀朋呼友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大半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屈的性格相映照,斗酒留诗,留下的是大量仰怀古人、壮思欲飞的佳篇佳句,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尽情无拘地书写逆境中的心路历程,苦闷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久渴后的解放,今人读来,却感受得到李白那愁怀难遣本色不改的铮铮傲骨。他是放浪形骸的,但那是他的表情;他的诗歌境界是瑰丽

    4、多彩的,内里却是超拔人格之孤高,傲视世俗之痛彻。傲骨是不低头,是不屈服,是寄怀山水背后无言的愤怒,是笔墨诗行里有声的呐喊。人因为有骨架,才能直立不倒;因为有傲骨,才能在精神上昂首挺胸,才能在文化上有不弯的脊梁。齐国饥荒严重,有一位衣袖遮脸、饥肠辘辘者过市,尽管走路已东倒西歪,但拒绝别人的吆喝,不去低三下四接受施舍的食物,最后饿死路边。宁可舍弃性命,不吃“嗟来之食”,这种保持尊严、升华人格的方式,可能在当下有些人看来觉得可笑。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郡里派督邮视察,做派了得,有人提醒道:来头不小,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迎接吧。陶渊明听后长叹一声:我才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去低声下

    5、气献殷勤。言罢,毅然辞官,永远离开多少人向往的衙门。“不为五斗米折腰”决不是一时的负气,而是长期价值判断后的郑重选择。陶渊明用“宁可失去”来作为维护人格尊严的代价。是的,有人失去的是虚浮的光环,光鲜的车马,有人失去的是身体的自由乃至生命。是傲骨,让他们对崇高情操、对正直不阿、对道德修为、对大义和气节,用决绝的方式执守。如果现在的我们没有这一把“骨头”,又有什么资格去嘲哂故人?(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 年6期)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阅读文章4、5、6段,试分析这三段之间的论证思路。(3分)3.选文第8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文章最

    6、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一、1.(2 分)做人要有傲骨。2.(3 分)段总说李白的傲骨体现在他的诗词里,段通过列举具体的诗句,举例论证来证明李白具有傲骨,第段进一步总结上文,这三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3.(3 分)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不吃“嗟来之食”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例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事实确凿,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4.(4 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人要有傲骨,要有超标于庸俗的自我要求,与他人交往,要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不慕名利场,坚守做人的气度,保持刚正不阿的姿态,用决绝的方式坚守自己的骨气。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4分)拯救“失写

    7、症”尹长森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的一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1%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8%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字的重要性,可见,“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曾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拯救“失写症”,需要在传承中重视汉字的文化内涵,在与当代文化结合的过程中谋求创新发展,让汉字焕发魅力。历史上,这也正是汉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一大动力。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

    8、是基础。汉字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而已吗?当然不是。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正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此外,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作为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也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经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

    9、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然而,有人发现,他们并不能在当前的一些书法作品中看到真善美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来,一段时间以来,有人打着“创新书法”的旗号刻意求怪、博出位,所书的汉字给人以歪歪扭扭、龇牙咧嘴的印象,看不懂、摸不透。这就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造成了错误印象和行为引导,开始萌生“写不好也罢了”“不写也罢了”的想法。可见,书法一定不能“任性”地“创新”。试看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哪个不是眉目清秀、结构匀称?历史上每次被人们认同的书体创新,例如近现代的启功新米字格书体、刘炳森的隶书等,又哪个不是讲究“法度”和线条美?千百年来的中国书法,无不继承着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

    10、的愉悦和审美享受。书法创新须“入得其内,出乎其上”,在掌握传统书法用笔和汉字结构的前提下,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事实上,书法不否定阴柔美和残缺美,但刻意求怪的“审丑”书法绝不应该成为主流。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4 日)1. 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 阅读第37段,说说中国书法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4分)3

    11、. “这种氛围导致人们坐不稳、静不下。当此之时,接触优雅的汉字、养心的书法,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中“这种氛围”“当此之时”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4.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谈谈如何才能拯救“失写症”。(3分)材料一:现在人们经常谈论汉字危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存在一个错觉,过去汉字很纯粹,使用汉字运用汉语的人都是用它来写作,创作书法艺术。而今天,大部分人使用汉字是用来交流,毫无文采。材料二: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二

    12、、1. (2分)拯救“失写症”的关键是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2. (4分)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追求,引导大家克服浮躁、向美向善;体现了和谐、自然之美,给人们带来涤荡心灵的愉悦和审美享受;反映人民精神面貌,体现时代的大美和大爱。3. (2分)“这种氛围”指当下社会充满着变化和诱惑,浮躁已经成为当前文艺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当此之时”指在这种氛围下人们坐不稳、静不下的时候。4. (3分)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书法创新不刻意求怪、博出位;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12分)漫谈读书卢海娟最近看到一位老师关于

    13、读书的言论,对师生读书必要性论述很是赞赏。在讨论学生该读什么书时,却产生分歧。他的结论是中学生不该读郭敬明的小时代这类书,因这与考试无关,也非“正经”书。世间事就是这样,难免重复当年,我们就曾被师长耳提面命,说书有好坏之分,有正经书和闲书,有用的书和没用的书哪些能读,哪些不能读,师长们手中总有把明晃晃的尺子。好在我的父母没有草木皆兵。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启自己的读书旅程。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物质和精神都较贫瘠的年代,我没有选择,遇见什么读什么,全凭个人与书的缘分。从中草药手册赤脚医生工作手册到各种话本、小说、传奇故事二叔看什么我就看什么。那些书,既不够“正经”也非主流,但情节曲折,人物命

    14、运坎坷,因此很好看。因为看到这么多“好看”的书,尤其看到大人们不愿让看的书,读书欲望越来越强烈。看书并没有耽误我的学习,相反,因为热爱文字,课本就是阅读首选。每次收到新课本,废寝忘食也要把所有文字先读一遍。因为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我学会一目十行,阅读和学习效率都很高。记笔记也好,写作业也好,总是最先完成。这种高效的读书写作方式让我受益终生。今天,我每年利用业余时间写百余篇小文在报刊杂志发表,却不会因此而忙乱,即缘于此。除了文学书,我也喜欢自然科学。大家有种偏见,认为爱读书的人都会偏科。数理化难道不需要文字表述吗?爱读书的人又怎会厚此薄彼?数理化教科书一到手,我一定细心翻看一遍。回首童年

    15、和少年时代,凡是热爱的学科和取得好成绩的学科,上课和做题时,一定是处于亢奋状态,充满求知欲望。做教育,能让学生一生都保持这种亢奋,这种热情,这种收放自如脑洞大开的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基于此,凭啥围追堵截,不让孩子看“好看”的书呢?只有孩子觉得书“好看”,他才会有继续读书的欲望。在开篇提到的那位老师眼里,读书是要与考试挂钩才有用。除了应付考试必读书目之外,读其他书便是浪费时间。对此,我只能一声叹息:被动阅读,哪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当读书完全成为一种功课,成为家庭作业,成为考试题目,成为压力,谁还会爱上读书呢?没有爱,就没有动力,无怪乎现在的孩子整天忙于功课,疲惫不堪。随着国家对出版物管理日益完善

    16、,教师应对书有信心,放心大胆让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自由选择。他们认为“好看”的书,可浏览,可精读,也可陶醉其中。不要急于让孩子做笔记,更不要写什么读后感,不要采取任何让孩子反感的方式,只需全心全意把孩子们读书的欲望培养起来。只有爱上读书,专家学者推荐书目才不会成为孩子们讨厌的负担。只有爱上读书,才会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教育才会真正有效。(选自工人日报2017年11月14日,有删改)1.本文针对什么社会现象展开论述的?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3分)2.选文第6段中“即缘于此”中的“此”指代什么?(3分)3.选文第7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三、(4分)1.针对社会上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

    17、行限制的问题(老师认为什么书能读,什么书不能读的问题),展开论述的。观点:让孩子读些“好看”的书(或放心大胆让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自由选择)。2. (4分)指我因为热爱文字,课本就是阅读首选。因为喜欢阅读,为了读到更多的书,我学会一目十行,阅读和学习效率都很高。3. (4分)连用反问的修辞,起强调作用,以增强否定的语气,说明大家认为爱读书的人都会偏科是一种偏见。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2分)格局李晓萍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当历经岁月的跌宕、起伏和挫败,它与时光慢糅在一起,相互依附,最后积淀,如打铁的淬火,不知不觉间,已成气象。我的父亲已年逾七十,他的精神却仍如少年般清扬,父

    18、亲平和、温良、至善,几十年来,他从不去全盘否定一个人,哪怕对方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依旧挂念着对方丝丝缕缕的好,依旧能在对方需要他的时候,予以友善的帮助。父亲的善良和宽厚造就了他的格局。我时常念及一位老师,他的性格不似父亲那般拘谨。他果断、稳健,有着难得的气魄和张力,他不囿于现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尝试和突破。当身边很多人都在质疑他,说他想做的一切是不可能的时候,他依靠着自己的坚韧,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奇迹。他的胸襟和胆识也成就了他的格局。从容、淡泊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更是人生可贵的境界和格局。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 ,他们不仅胸有鸿鹄之志,更有着洒然出尘的刚毅和勇气。他们依附

    19、着自己的精神图腾,遵循着内心的坚守,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在结婚前夕,双方家庭起了冲突。钱父要求,婚礼上新娘子必须穿红衣,在钱家祖先群像及长辈面前跪拜磕头。杨父斥责,认为这些都是前朝废礼,太过迂腐。面对二老的面红耳赤,受新时代思想影响的杨绛,虽不认同这种旧规,但她只淡淡说了句“不过礼节而已,不重要”。结婚当日,她遵循旧规,向钱钟书的父母磕头跪拜。这不是牺牲,也不是妥协,而恰恰是眼界和格局的开阔使然世事万象,了然于心,事到眼前,懂得理解和尊重,能以从容的姿态处事。格局还体现在一个人对委屈的消化能力上。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每个人面对委屈的姿

    20、态,就是其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凡俗、庸常之中,有宽广的心境,有善悯之心,有奋发之志,才能有大格局大气象。 (选自今晚报2018.11.15)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1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3.结合语境,在第4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内容。(3分)4.从选文第2段到第6段来看,一个人的格局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四、1(3分)凡俗、庸常之中,有宽广的心境,有善悯之心,有奋发之志,才能有大格局大气象。【解析】提取中心论点,首先要通读全文,大致明白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依次从题目、文章开头和结尾处

    21、筛选。结尾一段归纳出了中心论点。2(3分)示例: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当历经岁月的跌宕、起伏和挫败,它与时光慢糅在一起,相互依附,最后积淀,如打铁的淬火,不知不觉间,已成气象。分析:运用比喻,生动地阐明了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解析】首先确定生动性的表现,这一句从“如打铁的淬火”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结合分析表达效果,这一句生动地阐明了一个人内心的格局是慢慢修炼成的观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3.(3分)示例: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解析】通读第4段,根据“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判断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

    22、用“四字词语形容其品质+能体现其品质的名言或诗句+名人姓名”的格式补写。4(3分)(1)待人要善良和宽厚;(2)工作中要有胸襟和胆识;(3)要有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4)要懂得理解和尊重;(5)要有对委屈的消化能力。【解析】第26段论证了怎样做才有格局。仔细阅读每个段落,分别概括出是从哪方面论述的,第2段论述待人要善良和宽厚;第3段论述工作中要有胸襟和胆识;第4段论述要有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第5段论述要懂得理解和尊重;第6段论述要有对委屈的消化能力。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4分)慎独独自开在超市购物,看见一位大哥买了好多玻璃杯子,掉地上碎了一个,随后他立即走开了。当我选好东西也要

    23、走开时,他却跟工作人员一起回来了,一边打扫碎玻璃,一边询问如何赔偿。这位大哥主动担责的做法颇有君子的慎独品行,令人心生敬意。“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慎独所彰显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担当、一种良知,更是一种态度。在没有他人在场,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人也能谨慎不苟,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做,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纯洁、行为上的光明磊落。它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最先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身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甚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在最隐蔽的言行上最能够看出一个人

    24、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品质。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道经山东省昌邑县,此地的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为表感谢,在夜深人静之时,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悄悄登门送给他。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呀。”王密说:“我当然知道你为官清正廉明,但现在这么晚了,我送你金子是没有人会知道的。”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甚为惭愧,悻悻退去。面对深夜重金的诱惑,杨震廉洁自律,紧锁心扉,不放纵自己的欲念,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可谓慎独的典范。杨震不愧是杨震,当官多年,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有人还是

    25、无人,都能做到清心自守,心存慎独,拒腐蚀永不沾,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于后人不愧是一面镜子。慎独者,有着坚定不移的立场,有着坚强不倒的身躯,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要真正做到慎独不容易,因为做人行事,人们似乎都有一种习惯,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无人监督约束时,就容易萌生侥幸心理,放松精神,一步一步地,贪欲便会迅速膨胀开来,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悔恨。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是的,一个人能够在独处的时侯也能做到如在大众场合里一样,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襟怀坦荡

    26、、光明高尚的人,做一个值得别人和自己尊敬的人,那么真的也做到了“慎独则心安”了。曾国藩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慎独是一朵开放在无人旷野里的小花,但旷野却因为它变得绚烂芬芳。 (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慎独”?请逐条概括。(3分)2.第5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3.请简要分析第25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4.下面两则材料中,哪则可以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材料一 元代大学者许

    27、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材料二 汉光武帝刘秀本是太学生,研习过尚书,比较好学,故而行军打仗之时也不忘学习。他勤于政事,又经常和大臣们讲论经典,半夜才睡觉。太子劝他注意身体,他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五、1.(3分)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做;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够做到有坚定不移的立场、坚强不倒的身躯、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独处的时侯也

    28、能做到如在大众场合里一样,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解析】从第2段“慎独”的含义中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去做”;从第5段阐述“慎独”的作用中提炼出“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够做到有坚定不移的立场、坚强不倒的身躯、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独处的时侯也能做到如在大众场合里一样,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内容要点。2.(4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通过正反对比和引用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的话论证了慎独需要有着坚定不移的立场、坚强不倒的身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解析】语段前一部分说“慎独者,有着坚定不移的立场,有着坚强不倒的身躯,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直接阐述了“慎独”的品质,然后再阐述要

    29、做到“慎独”的不容易,又分为两方面说,一方面是“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另一方面是“无人监督约束时,就容易萌生侥幸心理,放松精神,一步一步地,贪欲便会迅速膨胀开来,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悔恨”,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再引用古希腊学者德谟克利特的话进行进一步论证。3.(3分)用礼记中庸中的内容解释“慎独”的含义,再列举杨震的例子进行事实论证,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得出“慎独则心安”的结论。4.(4分)材料一。材料一讲得是许衡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本心的故事,很好地论证了“人应该做到慎独,这样才能心安”的论点;材料二讲得是汉光武帝刘秀勤奋好学的故事,文章中并没有提到与此相

    30、关的论点,因此不能用作本文的论据。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2分)顺其自然,遇见更好的自己韩 青人在世上,总要做事。没有谁什么事也不做,就成了一个好人、一个成功的人。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都得做事,而且,最好做成功,这样,效果才最好。可是,人一旦做起事来,就容易急,并且急于求成,如果有种做法能缩短过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采用这种做法。如果真这样做,那么就说明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规律,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所谓的规律,就是事物自身本来就有的节奏、速度等,任何人都不能把它给打乱,如果把它给打乱了,那么就会破坏它们自身的规律,往往适得其反。人要急于得到某种结果,这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一个人

    31、一旦有了目的,他就会把目的放在心上,结果给自己带来一种负担。这样一来,做起事来,往往就会累,就会搞坏一些事。就是说,你越想着一件事,你就会越做不好它。古人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就是这个意思。仓央嘉措在一首诗里写道:“一百棵树木里,选中了这棵柳,年轻的我哪知道,树心早已腐朽。”事实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好事,好事就越是不想你。可见,做事必须要顺其自然,否则,很多事往往只能泡汤成幻影。每次考完试后,总有学生对我讲,他担心考不好,结果真没考好。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要知道,顺其自然,是把一切事情做到极致的法宝,更是遇见更好自己的法宝。当然,顺其自然,不是说自己到了什么境地就

    32、待在什么境地里听天由命,而是说自己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要敢于面对、接受它们,但不能成为它们的俘虏。唐朝一个禅师喜欢兰花,因此他做了一个花架,上面放了很多盆兰花。有一天,他要出去云游,于是把照顾兰花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子们。可是,由于不慎,一个弟子在给兰花浇水时,把花架弄倒了,于是摔坏了不少花盆。看着一地狼藉的兰花,这个弟子很是害怕,怕师父生气,可是,师父回来后,却并没有生气。他不解,问其故,师父就说:“我种兰花,一是为了以香花供佛,二是用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是说,兰花的得失,没有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其实,人生本身就充满了不测和变数。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周梦蝶说得好

    33、:“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就是说,不管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要放平心态,不能耍脾气、使性子,要知道,任何不顺都是生活的内容。尤其在不顺时,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来。正所谓:“时穷节乃现。”台湾作家张曼娟得知地震发生时,还在书房里写作。是的,面对那些意外时,你慌张、恐惧不但无用,而且还会引起更大的骚动、混乱。有些人因为遭遇意外而心灰意冷进而一蹶不振,也有些人因此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最终误入歧途,显然,他们将从此跟美好的未来和更好的自己失之交臂。只有很好地做到顺其自然,他们才能遇见美好的未来和更好的自己。这就像田里那些青苗一样,不管遭遇晴天丽日还是狂风暴雨,都要坚持自然生长,只有这样,它

    34、们才能遇见更好的秋天和果实。(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20期,有删改)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 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3. 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请为第2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4. 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顺其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分)六、1.(3分)做事必须顺其自然,敢于面对,放平心态,才能遇见美好的未来和更好的自己。【解析】通读全文可知,全文首先论证做事必须顺其自然的道理,然后论证要做到顺其自然,必须敢于面对、接受它们,还要放平心态,最后才点明自己的观点,即文章最后一段句子“只有很好地做到顺其自然,他们才能遇见美好的未来和更好的自己”,根据

    35、上面思路,合理概述即可。2.(3分)举例论证。举唐朝禅师不因兰花的得失而影响心中喜怒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顺其自然就是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要敢于面对、接受它们,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是文章第7段,答题方向是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细读这一段,可知讲的是唐朝一位禅师不因兰花的得失,而影响到心中的喜怒,这属于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一般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结合句子“而是说自己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要敢于面对、接受它们,但不能成为它们的俘虏”,可知,这里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顺其自然就是不管面

    36、对怎样的情况,都要敢于面对、接受它们,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据此总结概括即可。3.(3分)“拔苗助长”中的农夫为了让禾苗能很快地长高、长大,就着急地自己动手去“帮助”它生长,结果导致禾苗都枯死了。【解析】细读文章第2段,明确此段主要观点是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破坏它们自身的规律,往往适得其反。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选择恰当的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有序表述即可。4.(3分)顺其自然就是要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但顺其自然不是一切都要等待,而是要放平心态,适当地把握命运,乐观地面对困难。【解析】细读文章可知,全文先论证做事必须顺其自然的道理,然后论证要做到顺其自然,必须放平心态,勇敢面对

    37、,故可以抓住关键句“规律,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要敢于面对、接受它们,但不能成为它们的俘虏”进行综合概括,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2分)“跟风阅读”不可取张贺最近一篇“最难读完的十本书”在网友中引发了共鸣,许多人一看连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位列其中,不免心中戚戚:“看来没读完四大名著的不是我一个。”的确,这份书单上有的书是举世公认的难读,比如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不但篇幅超长,而且语言艰涩、情节平淡,即便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读者也只是“听说过但没读过”。但是,读书不是为了显摆,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性情

    38、。摆正了态度,才不会因没读某本书而惭愧,更不会因读过某本书而自傲。其实,世界上没有难读的书,只有与你无缘的书。读书就跟吃饭穿衣一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的口味和习惯千差万别,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跟风阅读”并不可取。但现在“跟风阅读”似乎已经成了风气。拜社交媒体所赐,许多读者在买书之前常常会去打分网站上看看评分如何再做决定;不知看什么,依靠排行榜、媒体和朋友推荐也是许多读者的常态。“跟风阅读”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心无定见,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既然有人说好,那就去读读看”。这种被动的“跟风阅读”常常令人失望。就拿畅销书排行榜来说,用来指导阅读并不靠谱。

    39、从2000年起,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会公布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披露当年单品种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图书(不含课本)。有研究者把历年的数据与当当、京东等网络书店的年度畅销书排行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重复率低于10%。也就是说,有90%当年发行量超百万册的书没有进入网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之内。当然,这样的比较不算科学,因为网络书店面向个人读者,系零售渠道;而发行量巨大的政治辅导类读物通常走专门的发行渠道。不过,即使剔除了政治辅导类读物和工具书等,还是有大量销量超百万的好书没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反映出来。另外,如果仅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因为有不少书是常销书,比

    40、如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等连年位居畅销书排行榜。而新书能进入榜单的就很少了。据开卷统计,在2017年排名前30的畅销书中,有19种出版时间超过3年。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当然,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一位自己可心的作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靠畅销书榜和杂志社推荐来选书,但翻过以后总觉得没意思。幸运的是,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在书海中寻觅。“老大不小才终于和自己觉得有趣的书相遇。找到了一本,后面就简单了。找找同一作者的,看看这位作者推荐的,作者不同便看同一类型的,一定还能找到喜欢的其他作家。不限于小说,纪实文学和

    41、学术书籍也同样如此。”山本文绪的方法就是许多名家推荐的“顺藤摸瓜读书法”。读书说到底是自己的事,别人可以推荐,但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否则跟在别人后面、追逐时尚潮流,不过是读给别人看的,而真正的阅读是读给自己的。因此,建议那些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读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在书海中寻寻觅觅,直到找到那本让你心动的书。(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9日,有删改)1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分)2 结合第3段的内容,说说用畅销书排行榜来指导阅读为什么不靠谱。(4分)3. 文章第4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4. 选文第5段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42、)七、1 (2分)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2 (4分)有大量销量超百万的好书没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反映出来(有90%当年发行量超百万册的书没有进入网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之内);根据排行榜选书,很可能会陷入没有新书可读的窘境。3. (3分)举例论证,真实可信地论证了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一位自己可心的作者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耐心和坚持,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 (2分)总结全文,给那些渴望用书籍丰富自己的读者提出建议,强化中心论点与其依靠榜单和别人推荐,不如依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书。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题。(14分)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 在这个世界上,

    43、没有谁能够离开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目的,就像一种人生方向,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看不到下一步到底在哪里。所以说,个人有目的,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一个设想。当然,那些属于假、恶、丑的东西,都应该在目的之外。或者说,我们的目的,不包含那些乌烟瘴气、扑朔迷离的内容。 给自己找个目的,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去抵达它,让它变成现实。可是,一些人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他们恨不得眨眼工夫就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而事实上,那往往都是妄想、空想。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就是说,你该付出多少,冥冥之中,往往都有一个定数,这就像花期一样,不到日子,那些花儿是不会开的

    44、,你干着急。再说,你把目的天天搁在嘴上、放在心里,它就会变成心事,久了会成心病。 正确的做法是,有了目的,你就放下它,只管去做就0K了。古人早就告诉我们:“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想着目的去做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事倍功半,甚至还离题万里。操心费力还不讨好,何苦呢? 佛教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想学禅,于是他问禅师:“从修禅到开悟要多长时间:”禅师说:“十年。”年轻人又问:“如果努力学呢?”禅师说:“二十年。”年轻人纳闷了,于是不解地问道:“怎么越努力反而用时越长呢?”禅师很淡定地告诉他:“凭你现在的心态,那得要三十年。”显然,年轻人光想着修成正果,可是,他没

    45、有想到修行的结果其实是修行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努力换来的。这正如卡夫卡所言:“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子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现实就是这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多事情,我们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可是,做着做着,竟然把它们做到了极致。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无为思想可真是我们做事的不二法门。要知道,很多事情,你光去想,不但没有用,反而把你的时间和精力都给占用了,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又

    46、都是有限的,而且,在特定的某个时候,有些事情你必须按时完成,按时完成便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如果你分散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那么结果就不言而喻。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世人的目的往往都带有功利性。所以,我们做起事来,很多时候往往都不那么自然和舒畅。而一个人只有超然物外,他的目的才会变得纯澈。庄子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人。当年,宋元公要画画,很多画师都赶来了,他们行礼并接受了国君行揖答礼后站在一旁。而最后来到的那位画师,从容坦然,慢慢走来,在接受国君行揖之后也不站在一旁,随即回到馆舍中去。宋元公派人去观察他,只见他早已坐在桌前作画了。宋元公说:“这才是真正的画师啊!”显然,这位画师

    47、的目的很纯澈,没有掺杂什么杂质。 只有摈弃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私心杂念,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心情愉快,这样一来,我们前进的速度就会增快,进而比常人早日抵达目的的彼岸。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选文2、3段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4分)3请简析选文6段的论证思路。(3分)4选文第7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八、1.(3分)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解析】首先看文章的标题,标题“真正的目的从来都是心外之物”是一个完整的作者观点的论述,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再结合内容看,文章先引出论题人离不开目的,然后论述有了目的的正确做法:超然物外,让目的变得纯澈;最后总结前文,深化论点:只有摒弃杂念,才能早日抵达目的,因此文章的标题即为中心论点。2.(4分)不能;因为第2段先说有了目的,第3段论述有了目的的正确做法,第2、3段之间具有逻辑关系;如果调换,就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所以不能调换。【解析】首先应判断出2、3段之间,是否存在并列、对应、递进等关系;答题时先亮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而选文第2段先说我们有了目的,就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实现它,然后论述了实现目的的错误做法;而第3段论述实现目的的正确做法,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库(15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4172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