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理论 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
- 资源描述:
-
1、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使用) 前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儿童从胎儿 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和智力不断成熟的过程,其机体在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及防治方面均与成人不同,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又各有其特点。儿童身心健康关系到世界的 未来,因此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对促进和 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儿科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 发下,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
2、医学影像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急救医学、临床心理 学、法医学、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 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 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 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8学时, 其中理论58学时,见习20学时;理论与见习之比2
3、.9:1。 四 教材: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杨锡强,6版,2004年。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范围和临床特点,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 (二)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特点及与临床疾病各方面的关系。 (三)各年龄分期:掌握小儿六个年龄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如生长发育与疾病的关系。1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的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掌握小
4、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小儿前囟发育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影响小儿生长的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三)掌握小儿前囟发育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三 教学内容 (一)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有其普遍规律,是一个连续、不平衡和个体差异的过程。(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三)体格生长: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其异常的意义。 (四)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头颅骨发育,特别是前囟的发育规律;脊柱和腕骨的发育规律;其他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五)神经心理发育:神经系统、运动、语言发育;了解感知和心理活动发育。 (六)体
5、格生长偏离:体格生长偏离的意义。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儿童保健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 (二)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儿童的预防接种 二 教学内容 (一)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包括围产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有关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与小儿腹泻一起讲授) 一 教学目的 结合小儿腹泻讲述小儿液体疗法,使学生对小儿液体疗法更易理解掌握。 2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体液
6、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常用混合液体的配制及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和治疗;掌握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着重掌握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四)熟悉小儿营养不良及肺炎补液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体液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二)常用混合液体的配制及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儿营养不良及肺炎补液特点。 (四)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2学时,与小儿肠炎一起讲授)。 第五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认识小儿各期对各种营养物需要的基础上,了解小儿喂养的方式、方法,认识各种营养
7、障碍性疾病并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小儿各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熟悉七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以及缺乏时导致的疾病。 (二)掌握母乳和牛奶各种营养物质的区别。 (三)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如何矫正牛奶喂养的缺点。 (四)熟悉蛋白-热能营养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五)掌握蛋白-热能营养障碍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六)了解肥胖症的病因。 (七)了解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危害性。 (八)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及其与病理性肥胖症的鉴别诊断。 (九)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原则。 (十)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 (十一)熟悉引起维生素D缺乏的
8、病因。 (十二)掌握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的机制。 (十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营养基础:小儿5个方面的营养需要和七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婴儿喂养:人乳与牛奶各营养成份的区别和意义,以及母乳喂的优点;哺乳要点,断奶的准备,及三种喂方式;人工喂养时奶方的配制和奶量的计算。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各自的优缺点;各年龄阶段辅食的添加目的、方法和步骤。 (三)蛋白-热能营养障碍 1 蛋白-热能营养不良:蛋白-热能营养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和各系统功能低下的表现;3 蛋白-热能营养障碍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各种
9、治疗方法。 2 小儿肥胖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维生素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产生的机制、诊断要点及防治方法。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熟悉各种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认识 各种新生儿疾病,并掌握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及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概述 1 掌握各种新生儿(包括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 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儿)的定义、解剖、生理及病理特点。 2 熟悉足月儿、早产儿的护理特点。 3 了解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二
10、)新生儿窒息 1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 2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3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1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3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四)新生儿颅内出血 1 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2 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 3 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新生儿黄疸 1 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 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3 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溶血性疾病、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血肿、感染等)及其特点
11、。 4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光疗、换血疗法等)。 5 了解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方法。 (六)新生儿溶血病 1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Rh和ABO血型不合)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七)其它 1 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新生儿的定义、解剖,胎龄、体重及胎龄与体重关系的三种分类方法。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重点讲述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讲解正 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 新生
12、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将三种疾病相互联系在一起讲 授)。 1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 2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包括胎儿缺氧、Apgar评分、和各器官受损表现(其中重点为新生 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分度和临床表现(用表格)、诊断和各种实验室 检查方法的意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4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各种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 5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步骤和方法。 (四)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 1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
13、理性黄疸的病因。 3 新生儿溶血病中ABO溶血和Rh溶血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新生儿溶血病,特别是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实验室检查。 4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五) 新生儿败血症 1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六)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八章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一 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认识遗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遗传代谢病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掌 握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染色体分型及与
1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鉴别。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二)了解遗传代谢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三)掌握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染色体分型及其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鉴别。 (四)了解苯丙酮尿症的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二)遗传代谢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5 (三)21-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和染色体分型及其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鉴别。 (四)苯丙酮尿症的特点。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及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认识各种免疫缺陷病,熟悉、 掌握其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15、断和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 概述 1 了解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及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 (二)免疫缺陷病 1 了解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选择性Ig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2 了解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 3 了解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三)支气管哮喘 1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四)风湿热(2学时) 1 熟悉风湿热的病理和发病机制。 2 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 掌握风湿热和风湿活动的诊断和判断标准。 4 熟悉风湿热的预防和治疗。 (五)川崎病 1 了解川
16、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熟悉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 掌握冠脉病变的防治。 三 教学内容 (一) 概述: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及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选择性Ig 缺陷病的临床表现;细胞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四)风湿热:风湿热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 (五)川崎病: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川崎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别是冠脉病变的 防治。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一 教学目的 结
17、合麻疹的病因和流行病学,通过麻疹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6 常见的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麻疹 1 掌握麻疹的病因和流行病学。 2 了解麻疹的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3 掌握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4 掌握麻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与风疹和幼儿急疹的鉴别)。 5 掌握麻疹常见的并发症。 6 掌握麻疹的预防。 7 了解麻疹的治疗。 (二)脊髓灰质炎 1 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因 2 熟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 3 重点掌握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4 了解脊髓灰质炎的实验室检查。 5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
18、 了解脊髓灰质炎各期的治疗。 7 掌握脊髓灰质炎的预防。 (三)结核病 1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3 掌握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药物作用特点,用药方法、疗程和毒副作用)。 4 熟悉结核病的预防。 5 熟悉结核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6 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转归。 7 掌握原发性肺结核临床表现。 8 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 9 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10 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1 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 三 教学内容 (一)麻疹:病因和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麻
19、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与风疹和幼儿急疹的鉴别);常见的并发症;麻疹的预防和治疗。 (二)脊髓灰质炎:病因、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各期的治疗,预防。 (三)结核病:介绍病因和发病机理,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药物作用特点,用药方法、疗程和毒副作用)。结核病的预防、结核感染的诊断和处理。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转归、临床表现、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7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与液体疗法结合讲) 一 教学目的 结合液体疗法重点讲述小儿腹泻,让学生掌握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20、、临床表现、诊断 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包括易感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三)熟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四)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包括急性腹泻的共同表现和几种肠炎的临床特点;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五)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重点掌握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 (七)熟悉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三 教学内容 (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小儿腹泻的病因:包括易感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