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24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24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DOC 24页 北师大 年级 数学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DOC 24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北师大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 1 节等腰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定理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推论 1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推论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 1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公理 2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公理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定理 1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定理 2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
2、对等角 )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说明】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 b,周长为 C,则 b a C22 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 设顶角为 C,底角为 A、 B,则 C 180 2 A 180 2 B, A B 180A2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
3、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理 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反证法小明认为,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77-小明是这样想的: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小明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
4、论不成立,然后由此推导出了与定义、基本事实、 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第 2 节直角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角的特征)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边的特征)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定理 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2: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1、尺规作图已知:如图1-2-16 所示,线段a,
5、c( a c),直角 求作: Rt ABC,使 C ,BC a, AB c作法: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78-三、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在两个命题中,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相对于逆命题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相对于逆定理来说,另一个命题就为原定理。第 3 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
6、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性质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二、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1-3-11( 1)所示,线段a、h求作: ABC,使 ABAC, BC a,高 AD h作法: 作线段 BC a; 作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 BC 于 D 点; 在 MN 上截取线段DA ,使 DA h; 连接 AB、 AC,则 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1-3-11( 2)所示)三、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
7、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 和 l 上一点 P,求作:直线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 以点 P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 l 于点 A 和点 B;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N ,则直线MN垂直于直线l ,且经过点P。(如图 1-3-12 所示)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直线l 和直线 l 外一点 P求作:直线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 任取一点 K,使点 K 与点 P 分居直线 l 的两侧; 以点 P 为圆心, PK 长为半径作弧, 交直线 l 于点A 和点 B; 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则直线MN 垂直于直线 l,且经过点P。(如图 1-3-13 所示)-7
8、9-第4节角平分线一、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说明】列表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边垂直平分线三个内角平分线锐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交于三角形外一点交于三角形内一点钝角三角形交于斜边的中点交点性质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回顾)已知: AOB求作:射线OC,使 AOC BOC作法: 以点 O 为
9、圆心, 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 OA于点 D,交 OB 于点 E;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以大于1 DE 的长2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点P;过点 P 作射线 OC,则 AOC BOC ,即 OC 是 AOB 的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不等关系一、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用符号“” (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 不等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连接的式子也是 不等式 。【说明】“不大于”指的是“等于或小于” ,通常用符号“ ”表示;“不小于”指的是“等于或大于”,通常用符号“ ”表示。二、不等式的分类1、绝对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不等式。如5
10、 3, x2 0, |y| 1 等。2、矛盾不等式:在任何条件下都不成立的不等式。如2 3, a2 0 等。3、条件不等式: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不等式。如x 2 0,当 x 2 时不等式成立;当 x 2 时不等式不成立。三、常见的不等式基本语言的含义1、若 x 0,则 x 是正数2、若 x 0,则 x 是负数3、若 x 0,则 x 是非负数4、若 x 0,则 x 是非正数5、若 x y 0,则 x 大于 y6、若 x y 0,则 x 小于 y7、若 x y 0,则 x 不小于 y8、若 x y 0,则 x 不大于 y9、若 xy 0(或 x 0),则 x、y 同号;10、若 xy 0(或 x
11、 0),则 x、y 异号yy-80-第 2 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文字叙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字母表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如果 a b,那么 a c b c;如果 a b,那么 a c b 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如果 a b, c 0,那么 ac bc, a b c cab如果 a b, c 0,那么 ac bc,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如果 a b, c 0,那么 ac
12、bc, a b c cab如果 a b, c 0,那么 ac bc,二、不等式的其他性质1、如果 a b,那么 b a;如果 ab,那么 b a(对称性)2、如果 a b, b c,那么 a c;如果 a b,b c,那么 a c;(传递性)3、如果 a b, c d,那么 a c b d;如果 a b, c d,那么 a c b d;4、如果 a b 0, c d 0,那么 ac bd;如果 a b 0, c d 0,那么 acbd;5、如果 a b0, c d0,那么 ac bd;如果 a b0, c d0,那么 ac bd;6、如果 a b 0,那么 |a| |b|;如果 a b 0,那
13、么 |a| |b|;nn7、如果 a b 0,那么 a b ( n 为正整数);nn8、如果 a b0,那么 a b ( n 为正奇数);nn如果 a b 0,那么 a b ( n 为正偶数);三、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与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比较1、相同点:不管是等式还是不等式,在它们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然成立。2、不同点:对于等式来说,在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等式仍然成立;但对于不等式来说, 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 (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第 3 节不等式的解集一、不等式
14、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如, 6 是不等式 x 5 的解, 7,8,9,10 也是不等式x 5 的解。【说明】不等式的解可能是有限个,也可能是无限个,还可能不存在,即无解。例如,不等式 x2 0 的解只有一个为x 0,不等式 x 2 1 的解有无数个,而不等式x4 0 无解。二、不等式的解集1、定义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 不等式 x 1 5 的解集是 x 4,不等式 x2 0 的解集是x 0,不等式 x2 0 的解集是空集。-81-2、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地,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 它的解集是某个范围, 这个
15、范围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 x a( xa)或 x a( xa)的形式表示出来。( 2)用数轴表示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步骤A、画数轴B、定界点: 若解集包含“界点” ,则用实心圆点;若解集不包含“界点”,则用空心圆圈。C、定方向:相对于“界点”而言,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三、解不等式1、定义: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主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第 4 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 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步骤变形名称具体
16、做法去分母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不等号左边,其他项移到不等号右边合并同类项把不等式化成ax b(a 0)或 ax b( a 0)的形式将未知数的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 x b 或 x b系数化为 1aa【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注意事项( 1)去分母时,不等号两边各项都要乘各分母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带分母的项。( 2)在步骤 和 中,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数,要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不等号以及端点的情况。第 5 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
17、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从“数”的角度看,求一元一次方程kx b 0 的解,相当于一次函数y kx b,当 y0 时,求自变量 x 的值;求一元一次不等式 kx b 0 的解集, 相当于一次函数 y kx b,当 y 0 时,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 kx b 0 的解集, 相当于一次函数y kx b,当 y 0 时,求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从“形”的角度看,求一元一次方程kx b 0 的解,相当于确定直线y kxb 与 x轴交点的横坐标;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 b0 的解集,相当于确定直线y kx b 在 x 轴上方时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求一元一次不等式kx b
18、 0 的解集,相当于确定直线y kxb 在 x 轴下方时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82-二、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用图象法解不等式: 2x 3 3x 72、归纳总结在同一直角坐标系画出一次函数y1 k1xb1 与 y2 k2xb2 的图象, 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 k1x b1k2x b2 解; y1 y2 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k1x b1 k2x b2 的解集; y1 y2 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k1x b1 k2x b2 的解集。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例】 我校打算在“五一” 期间组织党员和教研组长到南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