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

  •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 文档编号:5534977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14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育 心理学 复习题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选择填空: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3、加涅提出的八阶段学习过程是:动机阶段、选择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4、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包括: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5、教育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者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6、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

    2、用的心理规律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简答:一、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五个要素、三个过程)学与教的要素1.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2.教师(教的主体)3.教学内容 理解:(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 (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主要内容)3.评价和反思过程二、请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

    3、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选择填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适应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该保证他们在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4、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5、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间平缓地发展。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主要涉及几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4、7、图式看做是心理活动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8、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9、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10、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组成。12、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5个时期:口腔期(1岁半以前)、肛门期(特征:吝啬、整洁、强迫和固执)、性器期(恋母恋父情节)、潜伏期、生殖期、(青春期是开始标志)13、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性别上的差异。 14

    5、、智力超长在130以上,智力低能在50-70之间。15、男性偏形象思维,如数理化。女性偏形象思维,如语言、历史、人文地理。16、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简答:一、

    6、什么是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儿童在某个年龄阶段非常敏感,过了这个年龄段就没有了。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征:区分主体与客体、智力先于语言发生、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表象性思维,思维单向性、刻板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多项思维、思维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规则意识强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征: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四、什么

    7、是最近发展区?教育意义是什么?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1. 婴儿期(01.5) 信任与不信任2. 儿童早期(1.5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 学前期(36、7)主动感对内疚感4. 学龄期(6、712)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学习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将助长儿

    8、童的胜任感,有利于形成进取和奋进人格。5. 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 成年早期(1830)亲密感对孤独感7. 成年中期(3060)繁殖感对停滞感8. 成年晚期(退休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六、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程?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13之间)、社会自我(3青春期)、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的过程。 七、认知方式差异?1. 场依存与场独立;2. 冲动型与沉思型;3. 辐合型与发散性;4. 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美国,斯滕伯格提出)创造、执行、评论 八、学习风格差异?瑞德的学习风格

    9、分类: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感官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感官感受型(理解型学习者)直觉思考型(人际型学习者)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九、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 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辨析题: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2.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3.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策略4.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选择填空: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

    10、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以掌握间接知识和经验为主要,学生的学习是相对集中的。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刺激反应强化习惯自动化4、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5、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观点:无条件反应6、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泛化:不同刺激产生相同反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相同刺激产生不同反应;7、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分为

    11、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8、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称为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9、如果行为之后的结果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者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就是惩罚。10、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11、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潜伏学习的结果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2、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13、个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生长过程。简答辩题:一、学习的实质(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

    12、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为。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 2.练习律(更适合技能方面) 3.准备律(学习前处于饥饿状态)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学习观。(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JD:表征理论:1动作表征阶段、2映像表征阶段、3符号表征阶段JD: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

    13、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三、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及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3)渐进分化,综合贯通。(4)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教学应用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四、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2、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第4章:学

    14、习动机填空选择: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动机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3、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4、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奥苏伯尔对动机的分类:认知内驱力(兴趣)、自我提高内驱力(功力)、附属内驱力(他人)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动机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核心)、自我强化7、成就动机由两种有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是力求成功;另一种是避免失败。8、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9、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倡导的。10、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

    15、性因素是努力。简答:一、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大一致的情况。它还要受到其他主客观方面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4个层次可以统称缺失需要,第5个层次可定义为生长需要。三、成败归因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四个因素:能力、难度、努力、运气四、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

    16、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五、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内部因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学生的抱负水准 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因素:家庭条件和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用六、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论述:一、如何培养学习动机?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课题难度要适当,由易到难呈现,失败时

    17、,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程。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从直接发送途径考虑:例如,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有我要学习的欲望,那么学习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例如,开展科技小组活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会进一步懂得知识重要性,从而激发学好每门课的愿望。二、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a)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b)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c)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

    18、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一是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教师要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一般说来表扬多于批评,但要因学生而异。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三、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3)耐心对学生言语劝说4

    19、)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状态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填空选择: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的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技能、知识、情感和态度都可以迁移。2、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正迁移与负迁移3、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与垂直迁移(纵向迁移)。4、水平迁移可以分为两种:顺向迁移,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5、垂直迁移可以分为两种:自上而下的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6、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一般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移)7、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的不同可划分:远迁移、近迁移8、形式训练说:官能心理学派,迁移是无条件,自动发生的。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

    20、等。9、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迁移是有条件的。事物之间相似相同越多,迁移越多,反之越少。10、概括说:贾德,概况化的经验直接影响事物。11、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事物理解的越多,迁移越深,反之越少。1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13、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与清晰性。14、迁移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对情境间联系的理解。辨析题:(1)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错误】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也有迁移(2)

    21、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份,但是迁移不能自动发生。【正确】项目间的共同成份只是迁移产生的前提,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对经验的概括。迁移不能自动产生简答题: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它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是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常规、一般问题);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创造性问题)。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要适合学生,教材要全面。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

    22、迁移要努力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三、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1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第6章:知识学习1、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基本单元是组块,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别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4、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5、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所表征的技能有一个重要

    23、特点;自动化。基本单元是产生式,每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组成。6、陈述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图式。7、程序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产生式系统。8、知识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与具体事物的结合)、概念学习(儿童学习最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命题学习(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9、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10、感觉登记特点及过程特点:时间短,信息量大,生动形象认知过程:选择性知觉:包括知觉和注意。11、工作记忆的特点及过程特点:时间短,干扰易消退、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认知过程:复述、组块、编码12、长时记忆的特点及过程特点:时间长

    24、、容量大认知过程:编码、知识的储存和提取13、同化说:奥苏伯尔。一是积极的遗忘、二是消极的遗忘14、动机说:精神分析学派。遗忘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15、干扰说: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简答:1.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及特点?必须给学生留出时间用于复述,不能呈现过多的信息,利用程序性知识扩大组块内容,形成自动化,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特点:时间短,干扰易消退、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2.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德国艾宾浩斯根据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发现了遗忘进程和规律,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

    25、快后慢。3. 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答: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告诉我们:建立起新旧知识联系实现有意义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心理过程,学习材料要在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度之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将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来,及时复习和必要的练习。4.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LS (一)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二)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三)深度加工学习材料(四)进行组块化编码(五)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练习有种形式: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复习迎注意以下方面: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有效运用记忆术

    26、。第七章 技能学习选择填空:1、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 原型定向:原型是指那些被模仿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活动和怎样去完成这些活动,明确活动的方向。3、 原型内化就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4、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辨析题:一、技能

    27、的特征?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4技能是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二、操作技能定义及特点?定义:又称为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三、心智技能定义及特点?定义:也称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四、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2)活动的结构不同。(

    28、3)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的基础。 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五、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操作定向阶段、操作模仿阶段、操作整合阶段、操作熟练阶段。六、心智技能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七、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八、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学习理论?1动作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九、原型操作的教学要求?1所有动作以完全展开的方式出现2采用变式加以概况3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

    29、言语相结合十、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八章 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3、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4、元认知的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6、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

    30、策略辨析题:一、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的需要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是制订的学习计划。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4学习策略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简答题:二、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的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努力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人力资源的利用三、学习中如何使用复述策略?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6)划线强调四、学习中如何使用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

    31、略。(1)联想法:又称记忆术把枯燥无味,但又必须死记硬背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因而加强了记忆。(2)做笔记A)要求简单清楚吧B)抓住关键词、表C)灵活处理,记法多样D)足够多的笔记本,并时常温习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自己的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5)利用已有知识:实质是语意联想。五、元认知的发展?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从外控到内控3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4从局部到整体六、培养元认知的具体途径?1提供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3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4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七、合作学习模

    32、式?1.学习者相互配对,确定学习任务2.每对合作学习者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3.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4.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5.交换角色八、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理解即可)1) 程序训练法:2) 完形训练模式:德国完形心理学派,首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其次,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最后,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细节,而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的提纲。3) 交互训练法模式: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4) 合作学习九、学习中如何使用元认知策略 LS答:元认知策略包括:1 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

    33、效性。2 监视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3 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在学习开始时应该认真做好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要随时评估自己的学习实际进展与学习计划是否与一致。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要随时调节不恰当的活动,使得学习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填空选择:1、问题分有结构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分为常规

    34、性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问题的解决。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5、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6、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7、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9、“头脑风暴”是由美国纽约广告公司创始人之一奥斯本提出的。10、“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是创造性的独创性特征。11、功能固着由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与1945年提出的。12、创造性地人格代表人物是

    35、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简答: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呈现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反应定势功能固着智力水平动机强度二、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异?(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新手先明确目的。(3)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而新手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4)专家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新手。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智力因素已有知识经验动机强度个性因素四、论述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i.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ii.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iii.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6、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i.保护好奇心ii.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iii.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iv.重视直觉思维能力v.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i.发散思维训练ii.推测与假设训练 iii.自我设计训练iv.头脑风暴训练五、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011以考(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填空

    37、选择: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3、内容不同:道德反应的内容比品德的内容广阔得多。4、需要不同:道德是社会需要;品德是个体需要5、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大类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1服从于惩罚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7、移情又称同理心,是道德情感的一种,是指

    38、设身处地的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情。8、道德认识包括三个主要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9、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情感体验。简答题一、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即“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称之为“社会学习”。他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二)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组建过渡到

    39、习惯(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三、中学生品的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四、影响中小学生品的发展的因素?(一)外部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二)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五、简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了解)品德与道德的联系表现在:(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2012LS已考)(一)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的体验(二)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三)真情感化,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七、学生道德

    40、行为习惯培养? JD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八、论述题: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JD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3)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JD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创设重

    41、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选择填空1、单独活动的个人是个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2、群体规范是躯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未学生的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4、群体的心理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5、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6、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7、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42、是学校里主要的人际关系。8、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即所谓“先入为主”9、晕轮效应又称光圈作用。10、刻板印象又称定型。11、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相互喜欢的现象。12、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13、也有人把人际沟通称之为信息沟通。14、人际沟通的功能:传达信息、满足个人心理需要。15、沟通障碍: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文化障碍、语言障碍、个性障碍、社会心理障碍。16、有效促进师生沟通关系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17、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18、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

    43、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19、从模型中可以看到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简答题:一、群体规范的功能?1.维系群体功能2.评价标准功能3.行为导向功能4.惰性功能二、学校群体规范的意义与作用?从众、规范、教师利用从众管理班级。三、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2.群体的领导方式3.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4.外部影响四、非正式群体的特点?非正式群体除了自发性满足成员心理需要。凝聚力强。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首领受到成员的拥护。五、学校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于影响?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44、六、印象形成的若干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七、影响人际吸引与排斥的因素?外貌、能力、相似、互补、邻近、性格特征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1、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起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增加了道德健康。2、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3、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4、职业心理问题:事业型、良心型、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离职型5、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了解: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5、?小学:儿童多动综合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厌学症、儿童强迫行为、学校恐惧症等。中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二、学生行为的改变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三、认知调适的方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事件、信念和观点、情绪结果简答题: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二)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三)自我调控能力 (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五)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六)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五、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BX1个人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2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持久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4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六、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349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