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心理学.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生教育心理学.docx》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教育 心理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历史发展到今天,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命角色。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清醒地懂得:学生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的,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在不同层次上,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研究说明,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
2、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不断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整体心理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学校应该:一、给学生一个温暖的集体实践表明,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学生可以不管老师对他的态度如何,可以忽略成绩造成的影响,却不能摆脱集体对个人的影响,集体中的一员总希望得到集体的认可,集体的接纳,集体的喜爱,集体的信任。学生在集体的广泛交往中可以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识领域,优化认知结构,增进相互理解,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集体间的成员的交往包括:1、同伴的交往同伴间的交往能给学生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学生应付
3、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使学生学会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生性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主动交往,较为独行;过分外露的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交往中不在意别人的感受,语言上或行为上易伤害别人,较为嚣张。此类学生光凭借教师单独的力量很难改善,而调动集体的作用则效果显著。本班有个女生,因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常常夜不归宿,在校常和同学闹矛盾,课堂纪律也极不遵守,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甚至有些逆反心理。常用的说理帮教对她已难以奏效。但她班上还有几个较好的玩伴。因此我做她玩伴的工作,让伙伴们共同帮助她。伙伴们的关心抚慰了她心灵的创伤,同伴的评价引发了
4、她的从众心理,在交往行为上也得到改善。一段时间以后,她果然进步很大,学习成绩也提高了。2、师生的交往笔者曾经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71%的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他所上的课程。这表明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做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学生相当在意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即注重教师的关心。这一层次的心理需求,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满足,而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在校期间都难以得到。上海实施的“小班化教育”,以学生数量少的优势,强调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小班化教育”实施以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不论成绩如何,都愿意与老师交谈,师生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学生见到老师很亲
5、切,时常在下课时拥着老师交谈,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这融洽的气氛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自然降到最低点。二、给学生一个广泛的空间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无须否认,我们的教育还是封闭的,应该向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转变。社会化是一种积极地接受、主动地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勾勒外在世界的座标,确定自己的位置与角色,把握自己的准则与方向,从而在社会化的目标中扩展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培养健康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参与社会实践
6、,进行社会调查,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独立意识还很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暑假时间,在老师、家长辅助下,开展一些社区活动、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心灵。此外,在开放的社会化教学中,学生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学习创新活动。改编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社会教材、乃至数学、自然、思品,都有许多社会实践题,我们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活动类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从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
7、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学生就能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每个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要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功效。三、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笔者的学校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班级36名学生,测试口算速度,在校成绩11人不合格,这11人回家测试,竟有9人成绩在合格线以上。分析得出,家庭有一种特殊的宽松,是宽松的感觉减少了孩子的压力,加快了反应能力。学习上如此,思想上亦如此,每个置身于校的学生心理上应是放松的、自在的,让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然流露,
8、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儿童行为的楷模。教师总是以自身观点来教育学生。实则不然,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有其独有的发展潜能,而教师则应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能。这就需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相信你。朋友可以促膝长谈,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给于学生一种朋友之间交流的心理感觉,课内是知识性的交流,课后是知识的延伸、心理的交流。朋友的感觉摆脱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发挥学生无限的潜能。1、摆脱“规矩”的束缚我们的学校,从一年级起就注重“规矩”的养成,为此孩子们付出了很高的的代价。譬如
9、:上课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40分钟保持正座的姿势,下课不能在教室外玩闹等,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规矩”养成的同时,师生间的距离也产生了,难得有学生放下对老师的敬畏主动向教师提问和相互讨论的。虽然对儿童的行为的限制,能达到规范的效果,但儿童会因为害怕违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抑制了儿童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自由交谈的环境,教师和学生作为交谈的伙伴,要创设好轻松的交谈环境,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意见,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激活其思维的火花,使儿童生动活泼地发展。思维常在多人的探讨中涌现,本学区近来开展的课堂改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时自由组合,小组中相互讨论;不举手自由
10、发言等),已初见成效。课堂上,小组自由组合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小组讨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培养合作的精神。同时教师也参与了每个小组的讨论,既让学生感觉教师的亲近感,又使教师及时掌握了教学反馈。不举手自由发言更是打破了旧课堂的框框。这样,学生能畅所欲言,其内在潜能也得到充分的发展。2、“自由”支配时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程序化,每天单调的生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校,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外,还能获得些什么?每个学生心理需求不同,如何才能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需求是教师的责任。除了统一的活动课、兴趣课等课程外,每一节课均可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时间,如数学课上,
11、有的学生做作业的速度快、正确率高,提早做完作业。可以将所剩时间交由他自己支配,一方面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刺激,刺激他们促进做作业的效率。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心理知识,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既有认知发展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兴趣狭窄等,也有品德发展方面的问题,如自私、说谎、偷窃、对搞逃学、自嘲、自杀等,还有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如自我中心主义、虚荣、妒忌、
12、自卑等,也有行为问题,如毁坏公物、争吵等。造成这些问题既有家教方法简单粗暴所致,也有学校教育方式简单不当造成,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面就学生中存在的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如何进行教育谈谈笔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百分之八十多的独生子女存在任性,放纵、易为小事发怒,喜欢搞恶作剧等个性心理。作为学校,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应想方设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可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中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任性是不好的表现。如在开展“谁是我们的好榜样”中队主题活动时,先播放警察叔叔不怕生死与歹徒搏斗和一个男孩在同学面前逞强爬
13、上三米高的大树跳到地上摔断腿的录像,让学生明辩该向谁学习?为什么?进而让学生明白小男孩子“逞强、蛮干”走无知行为,是属于不会控制自己行为的表现,从而达到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二、矫治学生妒忌的心理。妒忌是荣誉感的畸变,是对自己同胞的犯罪。这种学生心胸狭窄,一旦别人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胜过自己,心里就不舒服。这些行为破坏了班集体和谐的心理气氛,可引发一系列非正常事件,如偷盗、辍学、出走等,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矫治的方法除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妒忌的危害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力,培养他们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心理品质,把妒忌消除在萌芽状态。也可通过社会上
14、公平公开友好竞聘局长、校长的例子,让他们明白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 三、培养学生的耐挫力。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一些挫折。现在的小学生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是“小皇帝”,一向养尊处优,家长抱着的心态是: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条件好了,不要让孩子自找苦吃,更不要给孩子压担子,而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曾记得,96中日小朋友友好夏令营”中的情形:日本小朋友行囊自始至终自己背,脚起血泡继续前行,发烧了自己想办法;中国孩子临出发前,家长陪伴左右,途中背包别人代背,未到目的地有些就被“苦”吓回了家为什么同样的条
15、件,同样的环境,孩子会出现两种不同情况呢?就是这些孩子耐挫力差。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良好的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及受挫后的恢复力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更是这些跨世纪人才适应未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呢?依笔者之见首先得给孩子树立一种战胜困难的信心。可通过讲解中外名人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故事,激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愈挫愈勇”的信念,用“我能行”鞭策自己,让学生变得能干,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其次是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现在的小学生做什么事都喜欢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差,自立自强精
16、神不够。我们可通过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来增强其耐挫力,如开展“学做饭菜”、“整理房间”、“钉钮扣”等活动,既让学生从中学到做事的技能技巧,训练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耐挫力。 四、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他们一旦遇到过激反应或干涉时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另外,社会上不良的倾向也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作风、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等在学生中造成极坏影响,这些易使他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产生困惑、迷茫、产生不信任感,导致对思想教育的逆反。针对他们出现的逆反心理,我们要及时地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和他们建立新型的朋友关系,尊重他们,和他们平等相待。既要
17、当好他们的朋友,又要当好“舵手”,使他们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遇到逆反心理的出现,要耐心冷静,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疏导,化解逆返抗拒,切忌实行“管、卡、压”式的禁堵,以免加剧对抗。要善于和学生作情感交流,教育引导时,做到严中有情,情理交融。既要给以警示和适当的压力,又要给以宽容和温暖。另外,还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引发他们进步的愿望,显示和发展他们的品德和才能,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当然,除了对学生进行自控力、妒忌、耐挫力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对自卑、两面性、孤僻等不良心理也要想方设法进行教育。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18、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有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成长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就小学生而言,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当,家庭教育不当,人际关系失调等是目前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以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一、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人的心理发展是其生存空间一切因素影响的总和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都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这意义上讲,学校、家庭、社会都具有心理教育的效能,但重心是
19、在学校。这是因为学校情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尤其是每一个学生多生活在同伴集体,同伴小群体中,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巨大。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立如心理卫生、行为指导等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和改造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三、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心理咨询活动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以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矫治的过程。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
20、箱,了解学生成长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有效的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诊断与早期治疗,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责。通过心理咨询,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四、 创设和谐师生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比较平稳,很少出现突变和激荡,但若因此忽视它的发展意义则是错误的,这种发展虽然是渐变的,但他既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转变。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影响。由于传统经验观念作怪,导致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对犯错误或学习不好的学生动不动就进行指责和呵斥,给一些学生的心理蒙上了难以摆脱的阴影,造成他们逆反和厌学、焦
21、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存在。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师生关系。五、 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我们可以利用专家讲座、宣传栏和黑板报、集体晨会来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利用家校联系、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经验的辅导,从而优化家庭的心理教育环境。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优化社会的心理教育环境。总之,通过优化以上“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研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才能培养出祖国建设
22、的有用人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出于职业的责任感,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活动。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支持,这对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证。 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意义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小学生心理
23、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香港心理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认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
24、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心理学专家马文驹教授也认为: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注重预防性的教育,关注教育对象的未来。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以已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为对象);也不等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以正常学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或偏差的学生为对象,旨在帮助来访者消除或缓和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它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