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doc

  •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 文档编号:5534475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doc》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浅析 中学生 逆反心理
    资源描述:

    1、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胡建丽武汉市解放中学政治教研室 武汉 430010摘要:中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这是个体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且有这种心理的人数有日见增长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类型、表现等,使更多人认识到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成因;类型;调适 青少年期又叫做青春期,是介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从幼稚变为成熟的一段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方面由于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成年人”,要求像大人那样行事;另一方面他们又还不成熟,并没有具备成年人心理所具有的一切

    2、特征和能力。因此,他们内心生活完全可以说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之中。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发现,现在的青少年叛逆期十二、三岁是个高峰期。这段时间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否定大于现实,做事不问后果,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条件,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情绪生活、行为活动和性格特征发生种种问题,造成心理上的各种不良反应或不轨行为,也可以成为诱因导致青春期的各种精神障碍。并将影响到我国人才的素质。1 逆反心理的成因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1、1 主观方面1、1、1 心理受挫。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老

    3、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1、1、2 好奇心驱使。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好奇心,总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1、1、3 性格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益帮助,自我能力较差。1、2 客观方面1、2、1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专制,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1、2、2 教师的态度。教师教育教学缺乏爱心、耐

    4、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挖苦、讽刺、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1、2、3 班风不良。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相互感染,进取目标受挫。2 逆反心理的类型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类:自主逆反:如果教师对待学生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本来愿意办的事情,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

    5、自己与教师的不和,从而维持心理平衡。信度逆反:教师的所作所为随时随地都受到学生严格的监督,倘若教师本人的行为举止与他所作的宣传教育相悖,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态度。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机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一种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障碍,使学生紧闭心扉,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能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

    6、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归因逆反:假如学生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图时就会产生心理对抗。评定逆反:教师把工作成败的原因主观地集中到少数对象身上,撇开与此有关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态度。3 逆反心理的表现面对自己反感的事情,学生的反映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理智型。学生对于逆反心理的自我调节以自身的成长为目的,既无损于他人、集体、亦无障个人成长,表现出对个人和环境的超越。这样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但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情绪型。逆反最显著的特征是情绪波动大,心理易失去平衡,并将这种情绪带进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调节能力差,要依靠时间和外力化

    7、解。 冲动型。由于缺乏对自我责任的认识,暂时满足了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冲动,却给他人和自身造成一些威胁和伤害,带来不良影响。事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责、忏悔,但在事发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消极型。主要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我封闭,消极对抗。攻击型。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超越对方,获得心理满足。4 学生逆反心理调适4、1 消除法4、1、1 纠正偏见。学生的自我偏见会引起逆反心理,学生存在语文、政治学习只是考试前背背而已的偏见,引起对文科教育的轻视。消除这种逆反心理只能从纠正偏见入手,需要教育者做大量的说服引导方面的细致工作。4、1、2 施加压力。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变得轻狂麻木,任性撒野,在温

    8、和的办法不能明显奏效的情况下,施加压力就很有必要。可运用的压力有:家庭感情压力,教育者的批评压力,班集体的环境压力等。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动用社会法制压力。4、1、3 让步引导。对直接冲着教育者而来的逆反心理,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可以先让一让,等一等。这有三个作用:一是避免再次冲突和碰撞,激化逆反情绪;二是让逆反情绪有一个发泄过程,释放部分能量;三是让学生在逆反心理中有所体验和锻炼,加深印象,增进对自我心理的了解。4、2 激发利用法4、2、1 强化刺激。通过鼓励、诱导、树立对立面等方法,对已具有积极意义的逆反倾向,加深或加重客观刺激,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学生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的

    9、反感和抵触,超常的追求、奇异的思维等逆反意向,教师要谨慎对待。这些心灵的闪光非常难得,教育者应及时抓住,强化刺激,巩固这种心理认知,为造就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人才做出努力。4、2、2 激将法。用否定的态度激起对象的强烈冲动和努力,有人做过实验:布置一道习题,并注明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有可能做出来。结果全班多数学生作了解题的尝试。这种激将法的巧妙使用对一般人都有效。4、2、3 设置障碍。让学生在“跳一跳”、“比一比”的努力中,建立竞争、冒险和追求胜利,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把困难和成功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置障碍又要引导学生超越障碍。5 教育者的反思5、1 要反思树威信的手段。教育者威信的形成,有诸

    10、多因素的影响。无威信的教师,多见于刚上任的新教师,学生对其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新教师自信的心理素质,丰富知识和才华的多方面展示,对课堂的控制与对学生的吸引对其树立威信是相当重要的。有威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会受到明显的挑战,但仅仅靠“威”,是无法树立“信”的。因“无信”而诱发学生的隐性逆反心理,处理不好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极大障碍。5、2 反思自己与学生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不断提高师生沟通的能力,反思自己与学生相处的言行举止,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态度,找到与学生有效的沟通的方法与途径。5、3 要反思自己的教

    11、育方式。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美丽;只有变化的教育,才会有生命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是很易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的。要实现对已形成习惯的教育方式的反思,需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总之,教育者要有反思的意识,要愿意反思,并能通过反思来修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收获的。参考文献:1、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2、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荆建华主编。教育理论专题。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4、郑日昌主编。心理辅导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0、5。5、孙昊等主编。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2003、12。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344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