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时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单元课时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ppt》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单元 课时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 资源描述:
-
1、2020新亮剑高考总复习 课时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第十单元生 态 系 统目 录CONTENTS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3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磨剑:课前自学易错警示目标导航考点清单目 录考点清单目 录易错警示目标导航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学习指导1.生命观念:通过比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观和能量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模式图,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4.社会责任:关注温室效应,做出解释,并提出
2、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信息传递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1.以碳循环为例,能正确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学会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正确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正确理解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5.正确掌握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正确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利用碳循环模式图正确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及特点。2.关于信息传递,关键是要理解信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信息的种类和意义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考点1 物质循环 1.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3、。(2)循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3)范围: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物质循环的特点(1)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利用。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3.碳循环的图解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考点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考点3 实验与探究土壤
4、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主要为分解者;(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2.提出假说:根据教材案例1可以提出“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的假说;根据教材案例2可以提出“微生物能分解淀粉”的假说。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考点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考点清单目标导航目 录易错警示3.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
5、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 录考点清单1.明辨物质循环的三个易误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6、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易错警示目标导航目 录考点清单2.明辨信息传递的三个易误点(1)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是“循环”往复的。(2)物理信息来源于生物或非生物,化学信息也可来源于生物或非生物,而行为信息来源于生物。(3)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3悟剑:课堂精讲真题体验体系构建考点巧讲 磨剑:课前自学悟剑:课堂精讲目 录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考点1 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
7、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2.碳循环(1)内容分析存在形式无机环境中CO2、碳酸盐和化石燃料生物群落内有机物循环形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O2(主要)生物群落内有机物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2)过程图解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3)特点:全球性、反复性、循环性。(4)温室效应:成因:a.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b.森林、草原等植被大
8、面积被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吸收能力。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缓解措施:a.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1)区别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主要是无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2)联系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
9、返。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4.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探究活动实验假设案例1案例2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不变蓝A2产生砖红色沉淀BB1变蓝B2不变色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碳循环的三种变式图:判断顺序: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消
10、费者。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D,A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图1 图2 图3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2.图2根据A与C之间是双向箭头判断:A和C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3.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
11、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例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数字代表碳的流动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过程 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同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解析 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代表呼吸作用,A项错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B项错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过程摄取碳的速率与过程释放碳
12、的速率大致相同,不包括过程,C项错误;由题图所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项正确。D答案解析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解析 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它们不能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A项错误;表示光合作用,大力增强过程可吸收较多的CO2
13、,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温室效应,B 项正确;经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C项错误;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即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D项错误。B答案解析真题体验目 录体系构建考点巧讲例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了食物链,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根瘤菌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解析 图中为大气中的CO2库,和为消费者,为分解者。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A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