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王)11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心理学(王)111.ppt》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111
- 资源描述:
-
1、王桂萍王桂萍2012年5月日 月25日引言:引言:一同走进一同走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这一我们在师范学习中曾经学习过的内这一我们在师范学习中曾经学习过的内容。或容。或略知一二略知一二,或,或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希望对增强我们共同专业底蕴,。希望对增强我们共同专业底蕴,提高我们对科学执教的认识,会略有帮助。提高我们对科学执教的认识,会略有帮助。主要与大家交流的问题:涉及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主要与大家交流的问题:涉及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著作著作中的第中的第一篇至第三篇,前十二章中的部分内容。一篇至
2、第三篇,前十二章中的部分内容。(著作共有七篇,二十四章。一、教学心理学的科学问题;二、(著作共有七篇,二十四章。一、教学心理学的科学问题;二、学习理论;三、学习心理;四、知识的学习;五、技能的学习;学习理论;三、学习心理;四、知识的学习;五、技能的学习;六、社会规范的学习;七、教学设计与成效考核。共五十万字的六、社会规范的学习;七、教学设计与成效考核。共五十万字的内容。)内容。)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三、新近的学习理论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五、学习的动机五、学习的动机六、学
3、习的迁移六、学习的迁移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德国德国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8061806年年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系统,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系统地阐述教育实践。地阐述教育实践。美国美国桑代克桑代克19031903年正式出版年正式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荀况荀况(约公元前(约公元前313313前前238238年)反对学习上的先决定论,认为年)反对学习上的先决定论,认为人的才能与品德人的才能与品德“所得乎积,非所得乎生。所得乎积,非所得乎生。”认为对待学习要认为对待学习要“学问
4、不厌,好学不倦学问不厌,好学不倦”,要有要有“锲而不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注意的精神和注意“积微积微”的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问题)的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问题)我国最早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出现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著作是学绪末年,由是学绪末年,由房宗岳房宗岳译译日本小泉日本小泉所著所著教育实用心理学教育实用心理学。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教育作为人类个体更新、产生新一代人教育作为人类个体更新、产生新一代人的独特的社会机制而存在,具有以下的独特的社会机制而存在,具有以下特点特点:1)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2)教育系统以
5、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 要内容。要内容。3)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2.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存在,在于它是从人类社会的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存在,在于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的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与经验的传递与“养育养育”(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
6、健康地发展。)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来造就人才的一种来造就人才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人际交往系统。从狭义来说,教育就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从狭义来说,教育就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3.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定义: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定义:以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学生以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性质、特点及类型;揭示学生的;揭示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规律;研究;研究学习规律学习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学生学习规律的研。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最终是为了究,最终是为了改革教学体制改革教学体制,
7、优化学系统优化学系统,从,从而而提高教学的效能提高教学的效能,加速人才的培养加速人才的培养。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1 1自然人性论。自然人性论。2 2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3 3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4 4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老师是统帅,老师是指挥。老师是统帅,老师是指挥。”蔡林森蔡林森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1知识观。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解释、一种假一种假设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步而不断地被“革命革命”掉,并随着出现新的假设。掉,并随着出现新的假设。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建构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科学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
9、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能正确的解释。现实的一种更能正确的解释。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学习观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只是知识由教师向学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只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三、新近的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学学生观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
10、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不简单是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
11、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实质。1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12、学习导致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学习导致 的行为变化的速度相对较快,相对可以保持较的行为变化的速度相对较快,相对可以保持较 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长的时间,具有稳定性。3学习实质是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实质是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属于心理适应。学习属于心理适应 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范畴,是一种以心理变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的过程。的过程。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二)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二)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1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从狭义的教育来说,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接受学习,这是从狭义的教育来说,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接受学习,这是由学生由学生所处的教
13、育系统的整体特性所处的教育系统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处的地决定的。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处的地位是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主要是传授经验。学生所处的位是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主要是传授经验。学生所处的地位是经验欲得者和接受者,其职能主要是接受经验。违反这种系地位是经验欲得者和接受者,其职能主要是接受经验。违反这种系统的结构原理,经验的传递也就难以实现。鉴于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统的结构原理,经验的传递也就难以实现。鉴于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角色与地位,其学习必然是一种接受学习。的角色与地位,其学习必然是一种接受学习。学生通过占有传授者学生通过占有传授者所提供的经验,来掌握前人所创
14、造的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所提供的经验,来掌握前人所创造的经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经验。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二)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二)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2接受学习的构建本性。接受学习的构建本性。个体获取经验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个体获取经验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接受,一是通一是通过接受,一是通过发现。过发现。学生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接受接受构建构建”本性是由教育系统本性是由教育系统的的本性决定的,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接受本性决定的,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定接受构建本性,必将导致否定教育,也将阻碍教育的发展。接构建本性,必将导致否定教育,也将阻碍教育的发
15、展。接受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受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真正的发现与创造都是在接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真正的发现与创造都是在接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的,仅靠简单的创造技法的训练是不可能主生真正的实现的,仅靠简单的创造技法的训练是不可能主生真正的稳定的创造性的。稳定的创造性的。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发现、创造、而忽视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发现、创造、而忽视接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误人子弟的做法。接受,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误人子弟的做法。四、学习心理四、学习心理(三)学生学习的派生性特点。(三)学生学习的派生性特点。1学生学习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间接性。2学生学习的定向性。学生学习的定向性。3学生
16、学习的连续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4学生学习的意义性。学生学习的意义性。5学生学习的言语性。学生学习的言语性。五、学习的动机五、学习的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实质(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全过程。五、学习的动机五、学习的动机(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
17、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6.恰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恰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五、学习的动机五、学习的动机(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