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ppt》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学习 心理
- 资源描述:
-
1、第三讲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o 一.学习的实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概念,专家学者不好解释。o“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o学指人的认识活动;o习指践行复习、反复学习的巩固活动。学习过程中知行的统一,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o 东方人的学习模式孔子式的。o”习“即强调个人努力,对能力水平的高低给予较少的关注,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的目标经常是外在的、实用的、迎合社会或他人的需要。西方人的学习模式苏格拉底式的。o Tweed(2002)提出,西方人的学习模式更注重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学习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个性的培养,认为个人内在品质的形成比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学习的概念o
2、 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学习与进化。o 狭义的学习知识学习。指在学校中的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学习的主动与被动性并存。o教育理论上关于学生学习本质的认识,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认识。o 赫尔巴特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o 杜威则主张学生中心。o 当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o 富尔学会生存学会生存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o 哲学界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活动。o 教育哲学: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
3、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桑新民,2005)o 管理学:学习化社会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个体学习、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学习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o 进化心理学:学习与进化。o 学习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二)学习的类型科学与分类研究:国内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o 国外的学习分类o 索里(1983)o 1、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o、(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o、模仿性学习;o、顿悟性学习;o、含有推理的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分类o 加涅的学习分类-广义的学习分类模式o 言语信息、o 智慧技能、o 动作技能、o 态度。o 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有
4、:o 1连锁学习;o 辨别学习;o 3具体概念的学习;o 定义概念的学习;o 5规则的学习;o 高级规则的学习(相当于解决问题)皮亚杰的学习类型o 皮亚杰:“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图式)同化与顺应。o 认知结构;认知建构。o 奥苏伯尔:机械学习、意义学习。o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o 安德森:知识学习的本质是表征。表征有两种方式: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o 梅耶: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二、当前国外学习理论西方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总体上反映出了
5、双峰对峙格局:o 从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o 从完形主义(格式塔)、人本主义学派到建构主义。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o 三代行为主义者的创造积累。o第一代行为主义者桑代克o学习“学习的实质是联结.o 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o 学习的本质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的成功。o 学习的规律:效果律,练习律第一代行为主义者桑代克o1874年年 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o1891年年 进入卫斯理大学进入卫斯理大学o1895年年 在卫斯理大学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在卫斯理大学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o1896年年 获得另一个学士学位获得另
6、一个学士学位o1897年年 获得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o1898年年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o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动物的智慧动物的智慧动物联结过程的实验研究动物联结过程的实验研究1899年年 成为心理学讲师(哥大师范学院)成为心理学讲师(哥大师范学院)o1932年年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基础o1933年年有关奖励的实验研究有关奖励的实验研究o1934年年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o1935年年心理需要、兴趣和态度心理需要、兴趣和态度、成人的兴趣成人的兴趣o1939年年 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退休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退休o1940年年人性与社会秩序人性与社会秩序o1943年年人及其工作人及其工
7、作o1949年年联结主义心里文献选联结主义心里文献选逝世逝世o1903年年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升为教授。升为教授o1904年年心理和社会测量说引论心理和社会测量说引论o1905年年心理学纲要心理学纲要o1911年年动物的智慧动物的智慧、个体个体o1912年年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o1913年年教育行政教育行政o19131914年年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三卷本)o1916年年心理的成分心理的成分o1917年年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o1922年年算数心理学算数心理学o1925年年基于心理学的教学规律基于心理学的教学规律o荣获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
8、金质奖章荣获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金质奖章o 1927年年智力测验智力测验o1928年年成人的学习成人的学习o1931年年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o多能: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语言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多能: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语言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人的本性、学习理论、动物智慧等。力测验、人的本性、学习理论、动物智慧等。o多产:一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多产:一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一生共出了一生共出了507种书、和论文。种书、和论文。o多贡献:托尔曼在论及桑代克对以后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时指出:多贡献:托尔曼在论及桑代克对以后教育心理学的影
9、响时指出:“动物学习的心理学动物学习的心理学更不必说儿童学习心理学,过去与现更不必说儿童学习心理学,过去与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桑代克的观点,或者是对他的在首要的问题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桑代克的观点,或者是对他的理论稍作修改的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条件反射心理学家、理论稍作修改的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条件反射心理学家、符号式格式塔心理学家符号式格式塔心理学家我们所有的美国心理学家,似乎都我们所有的美国心理学家,似乎都或明或暗地将他的理论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托尔曼,或明或暗地将他的理论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托尔曼,1938)”第二代行为主义者斯金纳(1904-1990)oB.F.S
10、kinner:“心理学的爱因斯心理学的爱因斯坦坦”。o多才多艺。多才多艺。o 反射的概念反射的概念(1938)、)、言语行为言语行为(1957)、)、强化程序强化程序(1957)、)、教学技教学技术术(1968)、)、强化的依随性强化的依随性:理论分析理论分析(1969)关于行为主义关于行为主义(1974)、)、超越自超越自由和尊严由和尊严(1971)。)。行为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影响(1979)。o 小说:小说:沃尔登第二沃尔登第二。o 1990年临终前的遗作年临终前的遗作American PsychologistSkinner1、斯金纳的基本主张o 1 从研究方法上,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
11、从研究方法上,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在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个体表现于外在的行为。的行为。o 2 对行为的认识上,在行为的基本成份上,对行为的认识上,在行为的基本成份上,人与动物是没有区别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人与动物是没有区别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的行为原则,不但可以解释动物的行为,所得的行为原则,不但可以解释动物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也可以解释人的行为。o 3 对行为结构认识:对行为结构认识: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是多种反应的组合。o 4 行为的形成:行为的形成:行为的形
12、成有两部分:少行为的形成有两部分:少量的反射;量的反射;SR的关系,即个体适应环境的关系,即个体适应环境时,与其环境中各种刺激之间形成一定的关时,与其环境中各种刺激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系;o 5 对行为的了解:对行为的了解:只要了解了环境刺激与只要了解了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从而个体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激,从而形成与其的复杂行为。形成与其的复杂行为。o 研究的个别化研究的个别化主张个案研究主张个案研究o 对操作性(自发)行为进行研究对操作性(自发)行为进行研究o 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应答行为应答行为o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一级强化一级强化(
13、条件性的)(条件性的)o 二级强化(习得性的)二级强化(习得性的)o 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结果强化的类型强化的类型o 机器教学机器教学2、对学习本质的理解o 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o 强化联结说。3、机器教学(程序教学)o 理论运用在理论运用在60年代初期,程序教学法风行欧美年代初期,程序教学法风行欧美许多国家,甚至在当时被称为是教学法的一次革命。许多国家,甚至在当时被称为是教学法的一次革命。英国、前苏联、法国、瑞士、和前德意志联邦共和英国、前苏联、法国、瑞士、和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都在研究程序教学法。都在研究程序教学法。o 19
14、61年斯金纳教授曾随美国访苏代表团来到原苏年斯金纳教授曾随美国访苏代表团来到原苏联,向原苏联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的许多研究人员作联,向原苏联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的许多研究人员作了报告,题目是了报告,题目是美国教学机器的应用美国教学机器的应用。斯金纳。斯金纳随易携带教学机器,当场运用这架机器作了程序教随易携带教学机器,当场运用这架机器作了程序教学法的表演。学法的表演。o 原苏联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十分重视这个报告,对程原苏联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十分重视这个报告,对程序教学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此在原苏联开展了序教学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此在原苏联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程序教学法的研究。相当规模的程序教学法的研究。19
15、61年第十四届年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设立专门小组讨论程序教学法问题,国际心理学会议设立专门小组讨论程序教学法问题,认为这是对学习有效的教学法。认为这是对学习有效的教学法。70年代以来直到年代以来直到现在,上述各国对程序教学法的研究从未中断,并现在,上述各国对程序教学法的研究从未中断,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学中应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且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学中应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新技术手段在某些国家已日益成为现实,程序教学新技术手段在某些国家已日益成为现实,程序教学法是与此有密切联系的。法是与此有密切联系的。o 研究的个别化研究的个别化主张个案研究主张个案研究o 对操作性(自发)行为进行研究对操作性
16、(自发)行为进行研究o 操作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应答行为应答行为o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一级强化一级强化(条件性的)(条件性的)二级强化二级强化(习得性的)学习的结果(习得性的)学习的结果强化的类型强化的类型o 机器教学机器教学o 程序教学的基本观点程序教学的基本观点o 1.学生作出的积极反应。教师讲授知识或者学生作出的积极反应。教师讲授知识或者给出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消极的听众,给出信息,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消极的听众,不易做到普遍地经常地在教学中做出积极的不易做到普遍地经常地在教学中做出积极的反应。反应。o 2.小的步子。由于严格控制了刺激,学生可小的步子。由于严格控制
17、了刺激,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掌握教材。程序教材是一步一以一步一步地掌握教材。程序教材是一步一步呈现的,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步呈现的,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o 3.对每一反应的及时反馈。及时反馈作为学对每一反应的及时反馈。及时反馈作为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认为动物行为的强化原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认为动物行为的强化原则,可以应用于教育设计中。则,可以应用于教育设计中。o 4.学生在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得到表扬甚至学生在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得到表扬甚至得到奖赏,这对于增强学习信心和保持学习得到奖赏,这对于增强学习信心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大有帮助。的积极性,大有帮助。o 5.低的错误率,这是以上四项要素发生
18、作用低的错误率,这是以上四项要素发生作用的结果。的结果。o 激进的观点激进的观点-机器取代教师机器取代教师第三代行为主义者班杜拉o 行为主义者人才济济,英才辈出。o Bandura(1925-)观察学习理论。o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将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将社会学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两种形式。o
19、 交互决定论交互决定论 多向交互论:多向交互论:o o P(个人个人)o B(行为行为)E(环境)(环境)o A(中介中介)o 中介机制(Agency)o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信念信念主观幸福感均是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均是中介变量.o 概念概念: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概念与自我能力感概念相同义相同义(1977).o 结果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效能期待.o 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特殊自我效能感特殊自我效能感o 教师的职业的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o 特殊教学效特
20、殊教学效能感能感观察学习理论及教学设计o 强调的是行为观察学习示范o 真实的示范o 象征性示范o 创造性示范o 示范的过程:o 1、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示范。o 同伴和教师o 2、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o 3、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o 1、步骤一:分析拟示范的行为行为的性质是什么?行为的序列步骤?关键点是什么o 2、步骤二: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预测成功的特性、倾向等o 3、步骤三:发展教学序列。以语言符号指示如何做?o 4、步骤四: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小 结o 观察学习理论系统地提出以观察为基础的社会学习理论。o 人的许多行为
21、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o 语言、社会规范、态度和情感等,很难用尝试错误学习来解释,而应该用观察学习来解释。o 大众传播问题的探讨。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o也可以概括为三代认知心理学:o1.早期的认知学习观o 第一代认知心理学o格式塔学派的”完形组织”观点.“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识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领悟。其原因是n 刺激情境的整体性、结构性n 脑组织的心理场作用。n 创造性组织活动。几何教学o olman的中间变量和认知地图观点。o目的认知学说.SORo 2.认知心理学的建立o 第二代认知心理学家o 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
22、o 以纽维尔、西蒙、安德森等人为代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物理符号论。第三代认知心理学家是当前的认知科学o 神经联结主义o 认知生态主义o 认知动力主义o 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o 西蒙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o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8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的知识学习观o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学习观o 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和安德森等n新的知识本质观广义知识n表征n知识学习的分类观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及分类理论n知识学习的目标观专家型知识的学习生成获得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o Bruner60年代将维果斯基引进美国。在“卫
23、星震撼”事件中,美国政府和军方人士一致总结认为:o 当时美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和音乐方面不如苏联。为此,美国朝野上下大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其中布鲁纳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主张在当时发挥了支配性的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当前美国的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eroms.S Bruner 1915)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1915年10月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1937年在杜克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在杜克大学注册成为心理学研究生,第二年转学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著名实验心理学家拉什利Lashleg指导下,于1941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的主要兴趣
24、是动物和人类的知觉过程心理学。o 二战期间应召服兵役,先后在美国战争情报署和同盟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心理战部门工作,主要研究公众的态度和纳粹德国的宣传技术。o 1945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讲师,1948年任副教授,1952年任教授。1960年他与Miller一起创办了“哈佛认知研究中心”,1961年起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2年。o 此后在英国牛津大学任实验心理学教学,1980年返回美国任纽约大学的人文学院院长之职。o 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时,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52
25、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获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和教育出版社机构联合奖。1970年获梅里尔派尔美机构的嘉奖状。主要代表著作有:o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1965年与人合作);o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o论认识(On Knowing,1964);o教学理论探究(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1966);o认知生长之研究(Studies in Cognitive Growth,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