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doc

  •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 文档编号:5531458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6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doc》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 系列 讲座 健康 教育 五个 基本 理念
    资源描述:

    1、 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一、理念之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门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主要是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正常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 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病和

    2、“第三状态”的反面。它是指“智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勇于面对人生”的一种和谐状态。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心理健康。让我们再来看看心理健康的具体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七条标准 智力正常;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 能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保持人格完整和健康;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观点一个定义什么是健康?适应就是健康,平衡就是健康。o 六个特征o 敬业;乐群;坚韧适应环境l 好学;自制;创新(不断地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平衡内心台湾师大黄坚厚教授的四条标准有工作,而且有乐趣和满足;有朋友,而且乐于广泛交往;有自知之

    3、明,而且能扬长容短;能适应环境,而且积极的适应方式总是多于消极的适应方式。林崇德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两大指标适应性指标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都属于不健康。 嫉妒 自卑 任性 孤僻 焦虑 逆反心理 社交困难 发展性指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智力和人格的发展出现受阻也属于不健康。 智力发展得不到及时的促进社会化发展不够积极而稳定 艾里克逊的“心理社会期”理论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 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成年期 友爱-

    4、疏离 感情生活好 常孤独 中年期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自我放纵 老年期 无憾-悲观 安享天年悔恨往事小学低段: 1、入学适应性问题;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3、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小学中段 1、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小学高段: 1、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2、中小衔接的关键期。 初一o1、要关注初一学生入学后的入学适应性问题。o2、要关注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迅速发展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o(1)要注意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o女生应对“传闲话”的技巧o 例:六年来我没有一个朋友o男生的化解矛盾的技巧o(2)要预防打群架、“单挑”等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初二

    5、 1、学业分化问题(带来三个逃避) (1)要给学习困难生以具体的帮助 (2)要关注后进生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 (3)要关注受处分学生的内心感受。 2、青春期恋情问题(略) 基本策略: 不反对,不支持,先理解,后引导3。初三 1、学习压力和学习挫折(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引导学生讲效率,不要拼时间。(2)要保证学生倾诉渠道的畅通 例:一个泪如雨下的女生2、中考指导和考前心理调节(1)如何帮学生合理定位?(2)要注意对焦虑情绪和抑郁障碍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例:他从抑郁到精神分裂高一年级 1、高中入学适应性问题; 2、人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成为新的成长危机。高二年级1、由文理分科带来的实质上的学

    6、习两极分化的危机;2、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敏感期。 例:朱SW辅导手记高三年级1、人生理想、目标及生涯规划走向成熟的关键期;2、人生挫折的敏感期。整个中小学阶段,均可以视为是一个重重危机的发展历程。这就像“新手上路”、驾驶汽车初次行经长途的经验一样,途程中可能遭遇到何种坎坷险阻,是无法事先完全防范的。而每一处的“误入歧途”,都会使个体的人生道路发生曲折甚至是根本的改变。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当今被使用和接受的最广泛的理论,该理论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个体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挑战。尤其是埃里克森对个体发展前五个时期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关观点,具有重大的教育心理学意义,对于我们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用

    7、发展的、态的眼光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成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至少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1)发展危机是现代社会中小学生人格成长阶段的普遍现象。在个体成长的前五个时期的发展危机中,无一不与认知学习(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学习)时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经验有关。所以,当前社会、学校、家庭过分重视知识教学而造成不少学生失败经验过多的事实,可以说是现行教育体制中最大的败笔,也是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防不胜防的主要成因。2)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发展的阻力。适当的教育环境固然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并帮助他们化解其面对的危机;而不适当的教育环境则可能因未能养成学生的适应能

    8、力,甚至养成了不良习惯,而造成其更多的发展危机。因此,在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成因时,要特别注意他们曾经直接接触过的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给他们心理发展留下的印迹。(3)对于青少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我们绝不可以做孤立的、割断成长线索的分析和处理,而应该全面了解和考察当事人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生活事件,细心发掘当事人成长经历中曲折的生命故事,由此方可把握当事人认知、情感、行为中发生变异的奥秘所在。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发展性为主,我们在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从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来阐述,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

    9、应该从正面来论述,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二、理念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学生。 认识误区 幼儿和小学生没有心理问题吗? 心理辅导是专管心理有毛病的学生的吗?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例:参照标准) 初三、高三太忙,还要开展心理辅导吗?(例1:我是年级第50名;例2:爸、妈,对不起)马斯洛提出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 “ 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

    10、断成长 ”)。三、理念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因此,强调两者的联系应重于强调两者的区别。 认识误区 学生只要能管住、不出问题就可以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我们搞德育的也不懂什么心理健康。 中小学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等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区别的一面:1、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

    11、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与德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2、从育人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 “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3、 从育人的出发点来看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集体家庭自己);为了提高个人对国家、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家);为了提高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认同感与成就感。 4、从育人的目标来看德育的目标:道德健全(社会角色)。基线:道德规范、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做“四有

    12、”新人(达到“君子”境界); 心育的目标:人格完善(个人角色)。 基线:没有心理障碍。 最高目标:自我实现(达到“成熟”境界) 5、从育人的核心问题来看 德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认同并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 /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 厌恶邪恶与非正义的事物 / 接受真、善、美的事物。 德育的核心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心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 / 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或战胜各种挫折 / 确立适合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 /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心育的核心问题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6、从育人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心理健康教育

    13、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例:打游戏机问题(两种模式)(录像)7、从育人的方法、手段来看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示范、引导、实践、奖惩、榜样等;德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教导的过程,它以示范为基本育人手段。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倾听、同感、无条件关注、行为矫正与行为训练、认知调整、精神分析、游戏辅导、心理测试、暗示与催眠等。心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讨论的过程,它以尊重、理解、接纳为基本前提。思想品德课与心理辅导课的区别出上面几条之外,还有一条o从操作技巧上看:思想品德课依据教学规律来进行运作,讲究的是教学常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

    14、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来运作,讲究的是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回馈”、“重述”、“引导”、“面质”、“具体化”及“行为训练”等辅导技巧与辅导艺术。问题的复杂性o1、内容有交叉。o2、思品课在改革,两者外在形式日趋接近。怎么看待这一趋势o1、各有规律,不能混为一谈,但也没有要搞得泾渭分明,要接纳两者内容、形式逐渐靠拢的现实。o2、关键是看“谁像谁”?谁是老子、谁是儿子?o3、没必要束缚自己的手脚。主题班会课与心理辅导课的区别相似之处o1、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o2、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因而基本上是结构式的;o3、两者都属于“大团体情境”。大团体的情境特别容易引发个人投射出自己

    15、对生存情况的知觉,并在团体的相互影响中激起改变自己认知、行为的动力,所以运用得好的话优点多多。区别之处o1、如果从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过程来看,两者似乎都可以采用某些相同的活动形式来组织,例如都可以采用小品、讨论、辩论、游戏等;但从实质上去分析,这些活动载体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主题班会课重在解决班集体的建设问题,或者是组织一些有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它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重在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问题。2、即使从实施的形式来看,两者也有很多的差别。主题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的,而且师生间缺

    16、少一种完全融于一体的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学生的发言也往往追求完美与正统,尽量与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政治标准和纪律规范保持一致,或者有意识地向这些权威的标准靠拢。所以,活动的形式总会给人一种事先已设置答案的程序化的感觉。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学生是完全处于开放状态的,是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是可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感受的,而且不必担心受到正统观念的指责和批评;教师也不必充当卫道士的角色或扮演完人的形象。3、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的重要区别还在于使用的技术与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主题班会课更多地运用规范、示范和权威影响力,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强调教师要自觉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并且尽可能学习使用一些初级的辅导

    17、技术如“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等。联系的一面1、根本目的一致学会做人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三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侧重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科学的世界观;品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认可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使学生形成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和发展潜能的基本的心理素质。2、 育人环境一致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和心育都必须服从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服从于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稳定教学秩序的总体需要。完全套用社会心理咨询的专业要求,无视学校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是做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例1:煎熬例2:下流话德育和心育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8、的支持与配合。德育和心育都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3、表里相关、因果相关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例1:金华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分析 例2:一棒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幸福 4、德育统筹,心育才能到位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要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实施的。班主任队伍是由德育部门管理的,如果心育工作者不顾国情、一味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和差异性,不能主动地与德育联手整合,不能自觉地在德育的统筹下进行运作,那么心育工作就会显得势单力薄,并且找不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定位。两相比较,联系重于区别主张加快中

    19、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专业化道路的同道们往往比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的一面。但在这项事业蹒跚起步之时,突出“专业化”很容易使一大批本来就“心存犹疑”的德育管理干部及班主任“望而却步”或作为旁观的口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的一面,并尽可能从体制上对这种“联系”加以保证。因为,“联系”才能使心育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4、理念之四 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技巧融合于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专职人员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班主任负担

    20、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

    21、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河南大学 宋尚桂,2002.4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导学生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

    22、情绪支持。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键性中介/ 最了解和熟悉学生/ 与家长有密切联系/ 与学科教师易协调/ 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班主任难处时间/ 精力/ 职业倦怠/ 角色冲突/ 培训不足权衡利多弊少/ 标本兼治/ 义不容辞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有助于每一位教师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有助于每一位教师改变以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极行为

    23、的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干预,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心得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总而言之 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得到帮助和辅导。 每一位教师都有辅导的责任。辅导是为了教育,教育离不开辅导。 辅导并不神秘,依据心理学规律实施的教育艺术就是辅导的艺术。 辅导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技巧,也是一种教育境界。辅导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平庸的教育生涯,使教育过程变成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并使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5、理念

    24、之五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认识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二、当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o1、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注意阶段性和针对性。 所谓“阶段性”是就发展性的功能而言的,即“以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为线索,以同龄段学生共同的发展性需要或共性问题为中心。” 必须抓住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有所选择。 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筛选内容、处理教材,以体现“针对性”,决不可死守

    25、教材框架。2、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必须注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对心理辅导的各种形式、方法、技巧一定要注意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并注意创造适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运作规律的经验,特别要注意创造与总结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瓶颈”和难点,必须下气力加以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展的“瓶颈”。(陈家麟,2002.1) 课程体系只有分科教学大纲,没有一个统领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总纲一个以心理素质为核心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总纲。 心理健康教育课未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的目

    26、标,没有教材(有分歧),无法操作和检测,也没有保证措施。 升学竞争愈演愈烈讲课不足作业补;课本不足资料补;教师不足家长补;家长不足家教补;课时不足班会补;课内不足课外补;白天不足晚上补;平时不足假日补。七补八补,元气大亏!3、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必须注意参与和培训的全员性 一定要坚持班主任参与活动课的方向,即使在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之后,也必须坚持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求。因为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包办全校心理辅导活动课会带来课程化、学科化等负面影响(课程课程化/教师工作量/教师与课程的评价/个别辅导工作被削弱)。 负担不要太重(限定课时、提供设计、分工合作、交叉上课); 要求不要太高(曲高和

    27、寡是普遍规律,提倡“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并举); 注意研讨培训(研讨要注意开较规范的活动课,培训要坚持校本为主、操作为主)。4、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面必须注意操作的科学性 操作的科学性应分层次要求: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侧重于“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应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防止医学化倾向与防止学科化倾向同样重要。学校就是学校,不是医院;教师就是教师,不是医生。对于超越辅导范围的个案,我们的主要责任是识别和转介。一点感悟心理健康教育拓荒者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314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