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心理及意向问题的分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对音乐心理及意向问题的分析.doc》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心理 意向 问题 分析
- 资源描述:
-
1、对音乐心理及意向问题的分析常德市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杨 英 中学一级教师内容提要:音乐长期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直觉与灵感的活动。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经由认知、体验,而将一切事物理出秩序,逐渐建立一幅宇宙人生的图像,并且根据这幅图像来做日常决定,这幅图像就是意象,意象不只是也不只是经验,它是结合知识概念、经验等的综合体,然后决定人们的。关键词:感觉 知觉 演奏心理 意象 创造心理 审美能力 艺术体验引 言音乐与增长知识从而培养理解力或靠写或说的语言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纯粹性,使得音乐可以直接接触及到灵魂的最深处,和揭示灵魂深处的感情价值。音乐是讲述被思考照明了的意志的故事;或者说,音乐不是表现现象世
2、界,而是表面意志本身,是意志自身的写照。音乐不是表现这个或那个个别的、具体的、一定的欢乐,这个或那个具体的抑郁、痛苦和心灵宁静,而是表面现欢乐、抑郁、痛苦和心灵宁静自身。这种表现是抽象的、普遍的表现。音乐是在演奏的瞬间当时就要被每个人所领会的。所以它比其他艺术更能强烈地、直接地影响着人的内心状态。音乐再创造的完美境地总是在直觉中达到的。演奏者本人陶醉于自已的演奏之中,演奏越出自直觉、下意识,越能打动倾听对象的内心情怀,那是一种忘掉内外世界主客观存在的恍惚迷离状态,一种神游太虚的悠然境界。因此,只有当演奏时是理性的、有意识的、客观性的,而演奏再现时是直觉的、下意识的、主观性的,这两种状态有机协调
3、一致时,才能作为理想演奏活动的最佳基础。只有把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完美地再现任何音乐艺术作品。一、感觉与知觉艺术与音乐演奏心理音乐没有视觉的直观形象,主要依靠听觉来感受乐音的感情的传播,从而引起共鸣,激发想象,它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感受与视觉艺术是很不同的。当我们以所谓的“找感觉”“发展你的想象力”等通俗的语言力图使学生们对于他们的演奏予以理解时,其实我们已经在接触到演奏心理的表层。的确,在我们演奏时我们似乎总是感觉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又捕捉到了什么,但这一切似乎又来的太快,稍纵既逝,立即又变化成了另外的东西。乐曲这一运动性的内在特征使它在整体上可以“严肃的”、“宁静的”或是“欢乐的”等等
4、抽象概念的方式来予以确认,但在局部上尤其是细节上却很难以准确的概念来予以描述。乐曲的不确定性这种特征使知觉这种心理机制很难在创造时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人类的知觉往往与具体的东西相联系,它再现的只能当时在场的事物。进一步说,知觉来源于人类在生存的每一瞬间所感受的具体刺激的反映,它也是我们感知自己存在状态的最早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基本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了音乐作品特定的又是丰富的内涵与形式,当它通过乐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时,声波的振动使我们体会到了强烈的听觉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体验
5、。这一典型的欣赏过程恰恰也正是一个典型的感觉与知觉的过程: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音响的物理刺激,另一方面这一刺激感受与我们的历史体验以相似的原则相互匹配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认识,进一步归入大脑的记忆机制之内。在我们演奏时,乐器的音响效果刺激着感官,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随着演奏过程的深入而运动变化发展着。在这一运动的每一瞬间,感官都只能是对作品这一特定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进行反映,它的极快的变化速度一方面使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来不及以相似性确认,因而仅是以滞后的方式予以偶然性的捕捉;另一方面单纯依赖于听觉的作品细节所反映的个别属性实在太少,与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比,可相互符合验证的东西是那样的屈指可数,因而
6、知觉的过程颇费周章,最后只能以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方式才可以略窥门径,于是大家所反复体验到的不确定性开始出现了,并在作品是反复折磨着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那些有艺术天赋的演奏者那里,他的动作、神态、表情极为丰富地与作品的表现相一致,从而使用我们知觉所捕捉到的个别属性增添了不少,因而促使我们对作品及主体风格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但平庸的演奏者有演奏一曲我们未曾听过的作品时又因同样的原因却往往会使人们茫然而不知所措。一般在艺术实践中所反复提倡地希望我们对作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风格各方面尽量多一些了解的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使我们可以尽量多地了解作品的个别属性,从而使知觉的发生更为容易一
7、些。同时,从知觉的整体性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会理解为什么有着更多乐理知识、音乐史知识及丰富演奏经验的人对新作品的把握会更为轻松一些,因为他们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更为直觉地把握个别属性,弥补个别属性在数量上的先天不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觉这一心理是怎样地影响和制约着艺术实践的历程。应该说,在普通人的演奏心理过程中,难以以整体实现的知觉仅只是其心理机制的一个方面。很多人会说在其演奏时他的内觉状态确实又体会到了另外的不同的东西,如“想象”,在他演奏的某一个瞬间,他的眼前确实呈现出一幅或明或暗的美妙的或带来其他情绪体验的图景,有的时候他可以以预先想象的方式来刻意影响他的演奏过程,有的时候这种想象又
8、会奇妙地从天而降,这究竟该如何解释呢,其实,人们的这种体验反映出演奏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另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意象”。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将会发现,在普通演奏心理过程中,“对知觉的追求”居于心理的主导地位,意象自发地、消极地发挥着作用;而在演奏创造心理过程中,意象将会上升为最主要的影响审美的心理机制。二、意象理解音乐演奏的创造心理在普通的演奏心理过程中,由于个别属性的缺乏,演奏者内总是处于难以满足的状态中。对于我们尤其是成年人来说,大多数早已习惯概念来表达理解世间万物存在的这种心理状态,而要使概念加以明确,知觉理解的明确性就越发势在心行。幼儿可以不完全依赖于概念,但也对感知心理所要稳定性与确定性存
9、在要求。不确定性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容易忍受的(艺术实践中的“逃避者”态度也并非容易不确定,而是采取逃避的方法来加以压抑,它产生的另外的心理冲突)。但是,知觉所要求的整体特征在音乐演奏中确实不容易达到,而一旦缺乏整体性,知觉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觉。这样,严格说来,普通的音乐演奏过程就只能是心灵以模糊性手法力图获得知觉、寻找知觉的这样一个运动的力图获得满足哪怕是虚假满足的过程。当我们的知觉勉为其难力不胜任时,“意象”这一尤其适合于听觉感受的心理机制粉墨登场。当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瓦阿瑞提对于人类创造能力的研究颇有建树他认为“与依赖于外在感官的知觉相反,意象纯粹是一种内心活动的表现”;“意象
10、不仅可以再现不在场的事物,它还能使一个人保留住对不在场事物所怀有的情感便成为外在对象的替代物”。借用阿瑞提的比喻,简单的来说,什么是意象呢!“比如说我闭上眼睛在想象中看见了我的妈妈,她也许并不在场,但我这里出现了她的形象,它就代表了这个形象显然是建立在对我妈妈先前知觉记忆的基础上。由于我有了她的形象,我的妈妈就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现实,而不心依赖于她的真实出现,母亲的形象能唤起我对她的爱。假如她已不在人世,她的形象留在我心中,对她的爱也保留在我心中,这一形象一旦形成,她就是我自身的组成部分、我的内在生活了。”现在,让我们共同体会这个例子,我们都将会进一步发现,对于母亲的这种意象其实并不是一张真实的
11、清晰的照片,而 朦胧的、含混的、模糊的。大多数意象也都是这样的,“除非做出强烈的、在意识的努力,意象是不能完整的再现出整个情景的”。再进一步体会,我们又将发现,母亲的这一幅意象照片是短暂易逝的,我们往往需要用脑反复努力,才会使这一意象一次次频率较快出现在头脑里,“一个人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保持一种意象,当再次唤起这种意象时就会发稍微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对整体有一种模糊不定的视觉显现的情况下,所意识到的意象是从一个情景很快变另一个情景”,“意象以局部的再现为主”,“意象的这种可变性的易变性使它们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是在阿瑞提那里进一步归纳道“知觉是向外部世界的投射,意象则是内在心理的体
12、验;意象不是忠实的再现,而不是完全的复现。这种复现只满足到这样一种程序,那就是使这个人体验到一种他与所再现的原事物之间所存在的一种情感,意象是拙劣的历史记载,或者是拙劣的档案记录,但是它显示为最初的创造力萌芽;意象不仅仅是再现或代替现实的第一个或最初的过程”。当我们进行演奏的时候,知觉勉为其难,意象开始自发地介入到这一心理过程之中。它的存在,是以其独有的原本模糊的也容忍模糊的内在形式与状态弥补了知觉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空白。演奏过程中,知觉的个别属性的缺乏使知觉很难成为知觉,但意象恰恰可以使这些空白点成为自身运用想象力加以演绎的基础,也就是创造力的基础。而这些想象力影响创造所遵循的逻辑在画家徐悲鸿
13、那里表述得再清晰不过了,“艺术的妙处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回到阿瑞提那里以便理解意象影响创造的心理机制。他认为“意象是与“不在场”事物进行接触的一种方式,是赋予这种事物心理的呈现或心理的存在的一种方式。”“不在场”这个词此处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事物,它可以表示为某些实际存在的、但由于是在别处而并没有出现在眼前的人或物;它还能表示为某种实际并不存在,必须创造出来才能存在的事物,也就是说,意象具有把不在场事物再现出来的功能,但也具有产生出来从未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功能至少在它最早的初步形态中是如此。通过心理学上的再现去占有一个不在场一事物,这可以在两个方面愿望的
14、满足,它不仅可能满足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追求,而且还成为通往创造力的出发点。因此,意象是使人类不再消极地去适应现实,不再被迫受到现实局限的第一个功能。由此,我们终于找到了可以分区普通演奏心理过程及演奏创造心理过程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意象所内涵着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我们是听任意象自发生产、消极的发生作用,被动的影响演奏过程,还是为了意象而去主动地产生意象,通过意象来推动创造的发生,并能过度动意象的训练去提高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和创造水平,在这方面音乐艺术可谓是得天独厚。科学及常识告诉我们“意象的各类很多,有多少种感觉就有多少种意象。但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两种,多数人以一种方式占据优势,”由于我们大多数人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