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标准与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标准与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doc》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标准 中小学教师 心理 保健
- 资源描述:
-
1、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标准与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它是一个综合体不是简单的加数。生理健康是硬件,必不可少;社会健康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的愉悦和自我实现,而且是同社会环境(社会性)共同作用的结晶。为此健康离不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脱离社会性。换言之,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具有社会性。心理健康的社会性也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社会适应;一是过度社会化。强调注重社会性之一内容旨在向公众呼吁,向学者们呐喊,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心理健康不仅仅指个体,是单独个体的事情,还应涵概群体、组织和社会,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注重社会性的另一侧面是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
2、同样是动态发展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就应当而且必须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强调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开发个人最大身心潜能求得身心的满足,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达到自我实现;注重社会性的第三个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于各社会的具体现实相一致。叶元辉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注重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而社会性关注的是人的适应个体性关注的则是人的发展。这就决定了适应和发展状况应成为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或者说立足点。适应与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处于某一适应、平衡状态的个体。由于个性生理的成熟。或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改变,造成了个体的心理
3、冲突从而引起原来的适应平衡状态被打破。而新的条件和新的要求需要高级的心理技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从而引发个体经过积极的心理调整恢复心理平衡(更高层次的适应平衡状态)。这种个体心理从平衡一一不平衡一一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一个由低一级的适应水平向高一级的适应水平不断推进的过程,即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发展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指向更成熟更丰富、更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生活。通常,适应水平总是侧重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发展概念则指向个体与环境在未来可能达到的关系状况。总之,适应和发展应该是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既能考察适应状况。也能考察发展状况。可以认为个体心理机能的正常与否决定
4、了其心理健康与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了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因而教师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教师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索质,能否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会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
5、极地探究问题。 我们常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曾经有人指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言教不如身教”。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3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学生具有“向师性”,什么都会向教师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自然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如果具有双重人格,不仅本身会成为道德上的伪君子,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会对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对教师的品行产生怀疑,使教师的教育不但无效甚至产生负效应。有时教师的“一个
6、镜头”就会胜过一周的教育,因此,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的。有些教师有时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教师有意无意地贬低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失去自信,造成厌学、弃学的后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
7、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有些教师的偏心,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于”,大多数中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这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佼师生关系疏远。而受到教师偏冕爱的好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教师的不公平做法表示不满。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中小学教师的
8、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是由于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佼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此外,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观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懂得利用心理卫生知识去
9、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上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1)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无形中增强了教师工作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仲,欲罢不能,欲干无招。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
10、,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3)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在中学,往往存在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而且直接把升学率与奖金、福利挂钩,这样,学历层次高的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学的压力,工作负担太重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学历层次低的教师既为自己不能带重点班,领导不信任而产生烦恼、压抑,又在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因而,在某些方面健康水平较高,某些方面健康水平较低。从整体比较,大学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教师高,反映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较准,不易产生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