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二).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24206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二).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民 高中历史 必修 专题 测试
    资源描述:

    1、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二)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1 ) ( 的是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西周实行宗法制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 C BA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2 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A )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2、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是3墨子 D韩非子 C荀子 B孔子A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爱人若已,批评那些不为他人着想,相互猜疑、争夺的人,将它们称之为别人。比如“别士”就4) ( 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人。“别君”则是只顾自己不顾全国的君主。因此,他主张法制 D逍遥 C兼爱 B仁爱A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5) 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B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A D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C 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3、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6)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B.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A.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D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C ) (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7 C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B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A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D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

    4、儒坑秦8 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 ) ( 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自相矛盾,故均不可信A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其观点可信B时代背景不同使得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 D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C 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36前(西汉武帝建元五年9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年124 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年146 公元(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 ( 的社会根源是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D儒家

    5、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A :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10) ( 刑主杀而德主生。”他的这一观点,阴为刑,“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D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 C背离了儒家仁政思想 B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A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11 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 ) ( 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A ”格物致知“朱熹主张 D”罢黜百

    6、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倡行C “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12 ) ( ? 得其乐。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C 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13 ) ( 映出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B 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A C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

    7、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14) 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 D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C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B缓解家庭内部矛盾A ) 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15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B 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A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D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C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16 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 审美意识的觉醒 D程朱理学的盛行 C

    8、专制集权的强化 B封建经济的衰退A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较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17) 出表现为(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B.促进文化教育普及A.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C. :南宋理学大家张栻在孟子讲义序中提出18施之天下国家一也。王,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义利之辨大矣!“嗟乎 ) ( 以义故也。”张栻意在强调,垂裕无疆,者所以建立邦本“匡时济世”的社会功能 B.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A.“明心见性”的治学意境 D. “重义轻利”的治理理念C.19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

    9、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 ) ( 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B 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A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D 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C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程颐主张:“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是须坐禅人定。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20 ) ( 之常,难为使之不照。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材料表明程颐 B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A 主张清净禅定体认天理主张内心的反省 D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C 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630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21 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

    10、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 ) ( 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D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C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B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A 某派思想家认为:君子要善行,必先要有善心、善德。君主只有心正,才能行正,天下才能大治。对其认识正确的22 是) ( 陆王心学强调了知行合一 B程朱理学把封建道德放到首位A强化了发明本心的认识论 D凸显宋明理学重礼轻法的弊端C 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23 ( ) 孟子与

    11、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A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B 2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C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D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24 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 指(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B.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A 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C 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D 学者

    12、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25 ) ( 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D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C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B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A 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26 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 ) ( 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B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A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D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C27李贽说:

    13、“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 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 ( 利而不污。”上述主张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B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A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D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28 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 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

    14、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B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A“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C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D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29 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 ) ( 的是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B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D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C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30 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

    15、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 ) ( “反动”是指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B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A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C )分(18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 材料一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林存光孔子新论 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 分(6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6、孔子的政治抱负。(1) 3 从政治来说,荀学有功于时政。汉代统治者从荀学的思想中找到了理论基础。首先,荀子认为君权、道 材料二德、刑法、封建专制制度之所以必要、合理,就是因为人性邪恶不正。其次,荀子提出“法先王,明礼义,一制度”(儒效)。“法后王”即正视趋向统一的现实,强调“欲观千岁,则数今日”(非相)。荀子还提出“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性恶)。总之,荀子摘编自郭志坤荀学论稿 的着眼点是放在已经变化了的现实。分)6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荀子是如何使儒学“有功于时政”的?。((2)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

    17、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 材料三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思起而有以救之。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 分(4材料三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 ) 分(2上述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2232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材料一、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

    18、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1(分)6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材料二、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樊树志国史概要 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分)8)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

    19、广理学的社会条件。(2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 材料三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臵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存其目,以深曝其罪。分)8)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3( 4 专题一测试题(二)答案 A、7C、6D、5B、4B、3A、2D、1D 、19B、18D、17C、16A、15B、14D、13D、12C、11A、10C、9D、8 C 、30B、29D、28D、27B、26C、25A、2

    20、4B、23A、22D、21B、20参考答案:31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 分(4)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1( ) 分(2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荀子:从“人之性恶”出发,论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主张礼法并举(仁2(分)6义和王道),加强君主的权威。( 3() 分(2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分(2。)明道救世()目的:经世致用 ) 分(2)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4(参考答案:32 1(分)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2)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

    21、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分)4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分)社会条件:印刷术的4)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2(分,答到两点即可)4( 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3( 4反对礼教的虚伪:( 分)4分)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试题分析: )联系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理论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直接到间接,从短期到长期的

    22、思路1(考虑,首先是直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其次从长远看,促成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大体定型,也 )从朱熹“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为我们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可以看出,他的努力是解释经典,有利于理学普及化;由“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可以看出注重道德规范教育;“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可以看出,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社会条件可以考虑影响思想的 )回答“其书可毁”的理由一要概括材料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的挑战,二是要结合课本所学知3经济、教育等因素。(识,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统治者“毁书存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材料中“如臵之不论恐贻害人心”,说明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 5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测试题(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242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