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试题.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23380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7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试题.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历史 必修 第五 单元 试题
    资源描述:

    1、班次 姓名 学号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入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

    2、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

    3、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6、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

    4、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7、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8、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5、”。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9、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A B C D 10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

    6、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 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 B C D12、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

    7、“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A、提倡解放人性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13、有人笑称孔子在经营店铺上是最成功的,其“孔家店”传承两千多年不倒。但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主要是因为A孔家店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欲反封建必先破除儒家正统思想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多是留洋出身,对儒家思想缺乏了解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创立的新的学说更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欲以科学马克思主义代替儒家学说14、有人说:“

    8、如果民国初年实行了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农民就会富起来,中国就能避免贫富悬殊的弊病。”对于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农民得到土地自然会富起来B.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土地平均了就能避免贫富悬殊C.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资产阶级土地纲领行不通D.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15、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

    9、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6、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 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 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 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17、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 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平等C. 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 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

    10、、世界革命相结合18、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解释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1925年他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A推动了“二次革命”的开展B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推动了两次护法运动的开展D孙中山以共产主义者的形象巩固国共合作19、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20、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11、!”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工农武装割据 一国两制 大跃进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2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捉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2、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

    12、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2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4、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1986年首期的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他推行新的经济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他的南方谈话

    13、改变了中国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ABCD25、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26、(25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

    14、,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材料二 各种29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 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三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材料四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

    15、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类型?目的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进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所开创的两条成功的道路。(4分)(5)依据以上材料,试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7分)27、(25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思想领航了中国近代资产阶

    16、级的民主革命,成为那个时期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同时,他的许多思想还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回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

    17、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920年)材料三: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容易。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人类进化之主动力在于互助,而不在于竞争,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如其他之动物者焉,故斗争之性,乃动物性根

    18、之遗传于人类者,此种兽性当以早除之为妙也。“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令欲急求发选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情势”的含义及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5分)(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析其积极意义。(12分)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

    19、78910111213答案ABDBCCBBDBB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ABDBCDDDBAD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26、(1)类型:翻译类、军事类和实用技术类。目的:适应外交发展和洋务运动的需要。(4分)(2)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4分)(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6分)(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

    20、国政权的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分)(5)培养了大批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7分)27(1)情势: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本质彻底暴露,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4 分) 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孙中山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了临时政府;但他并不完全照搬美国,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4 分) (2)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有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人们关心国家政治事务;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5分)(3)民生问题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助于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4 分);主张调和与互助,反对用革命和斗争手段发展经济,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确立有借鉴意义(4 分);主张积极利用“外国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互相为用,共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主张对外开放,对后来的改革开放极具启发意义(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试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233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