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按各章节测试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按各章节测试题.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上册 全册按 各章 测试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生物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1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检测试题第五单元 第一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动物中属于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的是()A血吸虫 B涡虫C变形虫 D猪肉绦虫2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A刺细胞 B触手C发达的肌肉 D口3学生小明为了减少蚯蚓在地面爬行时的阻力,便于观察蚯蚓的爬行速度,特意在蚯蚓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你认为蚯蚓将会()A运动加快 B死亡C身体不动 D运动减慢4在保护海洋鱼类资源中,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A亲鱼 B成鱼 C幼鱼 D鱼卵5下列不是软体动物的是()A河蚌 B蚯蚓 C蜗牛
2、D乌贼6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下列属于鱼类呼吸器官的是()A气管 B气囊 C鳃 D皮肤7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河蚌 B乌龟 C娃娃鱼 D野鸭8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是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B皮肤覆盖角质的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C具有两对翅、三对足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征9下列动物中,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的是()10区别蚯蚓背腹面的方法是()A腹面有刚毛和环带 B背面有刚毛C腹面有刚毛 D背面有环带11河蚌是水生动物,它的呼吸器官是()A贝壳尖端的口 B肺 C紧贴贝壳的一层呼吸膜 D鳃12下列关
3、于腔肠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D都生活在水中13蝗虫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C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D有两对复眼和三个单眼,一对触角14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B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C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D昆虫都是农业害虫15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主要原因是()A青蛙必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B幼体生活在水中C皮肤裸露,无鳞、羽毛、甲等覆盖D肺不发达,结
4、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16下列不属于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骨骼特点的是()A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B长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C胸骨上生有龙骨突以附着发达的胸肌D骨骼重而坚硬17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A有外骨骼的动物B长有羽毛的动物C四肢发达的动物D用鳃呼吸的动物18如图是某动物的牙齿剖面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图所示的是食草动物的牙齿B图所示的是食肉动物的牙齿C适于切断食物 D适于磨碎食物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蚯蚓的环带在身体的尾端B用手指轻摸蚯蚓背面和腹面,感觉到腹面比较粗糙,是因为该面有刚毛C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
5、地面,该现象与蚯蚓的呼吸过程受到妨碍有关D蝗虫的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上的生活20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结构是气管B图中所示的结构是气囊,它们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C当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图中所示的结构肺,并在其内进行气体交换D图中所示的结构是气囊21下列动物中不用气囊辅助肺呼吸的是()A鸡 B企鹅 C蝙蝠 D家鸽22涵涵捕获了一只身披黑甲,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三对足、两对翅的动物,他捕获的是()A扁形动物 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 D两栖动物23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
6、能量。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A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D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24下列关于各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兔牙齿的分化,与草食性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在水中呼吸相适应C家鸽有坚硬的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相适应25鸟类区别于其他各种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前肢为翼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A B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5分)观察下列水螅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第26题) (1)水螅属于_动物。经过其身
7、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为_对称体形。(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_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叫_。食物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_排出。27(7分)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一_、二_、三_。(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_。(3)蝗虫共有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_。(4)蝗虫的翅共_对,是它的飞行器官。 28.(7分)如图为蚯蚓的部分示意图,根据“观察蚯蚓”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_的位置来区分。(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它具有辅助_的功能。(3)
8、蚯蚓是生态系统的_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4)用手触摸蚯蚓,还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_,故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有利于蚯蚓用_来呼吸。(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29(8分)观察鸟的图形,总结鸟适合飞行的特点: (1)观察图所示,鸟的身体呈 _型,可减少空气的阻力。(2)观察图所示,鸟的前肢变成 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_,可搏击空气。(3)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作_,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_,能产生飞行的动力。(4)鸟飞行时,有_辅助呼吸,与肺一起完成_呼吸,可以为飞行时
9、提供更多的氧气。30(5分)如图1是一座迷宫,请你从上部中央进入,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前进,将图2中的五种动物送回家(将代表动物的字母填在横线上的括号内)。 31(9分)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身体可分为三部分,它的体表有_,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_。(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_,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的协调作用游泳。(3)五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填字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填字母)。(4)D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方式,这与其体内结构_有关。(5)动物E的主要特征是_,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6)动物C的皮肤除具保护作用外
10、还能_。32(9分)如图为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 (1)从体形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填“辐射”或“两侧”)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地捕食与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C类动物的成体青蛙体表是_,可辅助呼吸。(3)从呼吸来看,蚯蚓靠_来呼吸,鱼类靠_呼吸,家兔用肺呼吸。(4)从运动来看,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的协调游泳,鸟类通过_搏击空气实现飞翔。(5)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地上产卵,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坚韧的_。答
11、案一、1.B点拨:扁形动物中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能自由生活。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2A3B点拨: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凡士林不透水、不透气,给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会影响气体通过体壁,使蚯蚓无法呼吸而死亡。4C5.B6.C7.C8C点拨: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征。昆虫大多具有两对翅、三对足;而蜘蛛、虾等不具有两对翅、三对足。9A10C点拨:蚯蚓的腹面有小突起,用手抚摸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就是蚯蚓的刚毛,刚毛可以协助蚯蚓运动。11D点拨: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12B13D点拨:头部有触角一对、
12、复眼一对、单眼三个、口器一个,是蝗虫的感觉和摄食中心。14D15D点拨:青蛙主要用肺呼吸,由于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所以要靠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16D 17.D18B点拨:与动物的食性相适应,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肉食性动物的牙齿除具有门齿和臼齿外,还有犬齿。19A20D点拨:图中所示的结构是气管;是气囊;是肺。21C22.C23D点拨: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心脏占体重的比重较大,循环能力强,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鸟的食量非常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有机物,从而提供能量; 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分解有机物释
13、放大量的能量;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与提供能量无关。24C25.A二、26.(1)腔肠;辐射(2)外胚层;消化腔;口27(1)头部;胸部;腹部(2)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3)三;后足(4)两点拨: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图中一为头部,二为胸部,三为腹部。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两对翅和三对足,都着生在胸部。28(1)3;环带(2)刚毛;运动(3)分解 (4)黏液;湿润的体壁(5)放回大自然29(1)流线(2)翼; 羽毛(或正羽)(3)体重;龙骨突;胸肌 (4)气囊; 双重点拨:(1)鸟的体形呈流线
14、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2)鸟类的前肢进化成翼,全身除足外,都被覆羽毛,羽毛主要分为正羽和绒羽,正羽覆盖在身体表面,形成一层防风的外壳,最大的正羽分布在翼和尾部,有利于鸟的飞行和掌握身体的平衡。(3)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叫作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4)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
15、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即鸟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这样的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能为鸟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在这里,气囊只是起到储存空气的作用,并不能完成气体交换。 30.D;A;E;C;B点拨: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类在生殖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产卵;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用鳍协调游泳。31(1)外骨骼;体内水分蒸
16、发(2)鳃;鳍(3)A;D、E(4)气囊(5)胎生、哺乳(6)辅助呼吸32(1)两侧(2)角质层;外骨骼;皮肤(3)湿润的体壁;鳃(4)鳍;翼(5)卵壳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测试卷知识点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在常见的腔肠动物中,能食用的是( )A.海蜇 B.水螅 C.水母 D.珊瑚虫2.下列属于终生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A.血吸虫 B.涡虫 C.蛔虫 D.猪肉绦虫3.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4.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5.在捕捉海蜇时,不小心就会被海蜇蜇伤,这是因为( )
17、A.海蜇的触手上分布着很多刺细胞B.海蜇发达的中胚层含有毒素C.海蜇的伞部有许多刺丝D.海蜇的口能将人咬伤6.涡虫的消化器官包括( )A.口、咽和肠 B.口、肠和肛门C.口、咽、食管 D.口、小肠7.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 ) A.涡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华支睾吸虫8.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B.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C.部分扇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9.如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食物由 进入;在 内消化,食
18、物残渣由 排出。(2)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在 处分布最多。(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独立生活。(4)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 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对称。10.如图所示为涡虫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示中1和2所指的分别是 、 。其中1具有 功能,2具有 功能。(2)图中甲和乙哪一面是背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图中A和B哪一端是前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 、 和 之分。这样的体形呈 对称。(5)像涡虫这样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