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18965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1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图版 年级 上册 地理 知识点 总结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第一章1. 两极 :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 另一点是 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 (南极 )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 :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平均半径 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2. 经纬线特点经线 纬线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指示方向 指示南北 指示东西长度 全部等长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形状 半圆形 圆圈形(南北极点除外)条数 无数条 无数条3.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 西经 W,东经 E,

    2、北纬 N,南纬 S。4. ( 20W 和 160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 赤道) 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5. 五带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 (23.5 度)和北极圈 66.5 度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 、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五带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5.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6. 地图上的方向如何判读: (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7.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即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范围越小。)9. 按内容分: 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 (如地形图、 行政区划图等) 和专题地图 (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10. 地图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11. (1) 海拔 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相对高度 。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12.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4、 山地 (高、度和起伏大, 海拔 500 米以上)、 高原 (外围陡内部和缓,海拔 500 米以上)、丘陵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13. . 表山峰(顶) ;等高线重合表 断崖 ;山脊与山谷的判读:指低 的是山脊, 指高 的是山凹(山谷); 鞍部 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陡坡 等高线密集, 缓坡 等高线稀疏。 14.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低 平原 ;黄、褐色表示 山地和高原 (颜色越深则越高) ;白色表示 雪山冰川 ;蓝色表示 海洋。第二章15. 我国地理位置?

    5、 答:(1)从半球位置看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 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6. 我国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 世界第三 )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东西最大距离约 5000千米,差 4 个多小时;南北最大距离 约 5500 千米;陆上边界长 2.2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 内海 :渤海、琼州海峡; 东部临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7. 我国陆上邻国: 14 个;海上邻国: 6 个(韩国、日本、菲律

    6、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8. 我国三级行政区域: 省、县、乡 。目前我国共 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 18. 中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需记住。其中有双简称的有 5 个: 四川、贵州、云南、 陕西、甘肃; 临两个海的有:辽宁、山东、上海、福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002 年)9. 2010 年 10 月底,我国总人口达 13.71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0%。 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0. 人口众多会出现哪些问题 ?答

    7、:如: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11.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 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2.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13. 什么叫人口密度?它怎样表示? 答: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 人口密度。 表示为:人口密度 = 面积 / 人口总数(人 /千米 2 )。14.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是什么? 答:不均匀,东多西少。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部分在 100 人/ 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 50 人/ 平方千米以下。)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 】15. 我国共有民族 56 个,其

    8、中少数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 的是 壮族(1600 多 万),人口最少 的是 塔塔尔族 。(约 3000 人)。 少数民族人口超过 400 万的有: 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16.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最大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17.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 、雪顿节(藏族) 、古尔邦节(乌兹别克族) 、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 )18.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

    9、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第三章19. 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多山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1/3,(2)山区面积广大,占 2/ 3。.山区 :是山地、丘陵、高原的统称。20. 我国地势的优越性是什么 ? 答:(1)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2)西高东低的地势,河流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水上交通,有利于经济交流( 3)当河流从一级阶梯流向另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1.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

    10、脉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脉等。巨大的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22. 我国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高,雪山连绵,称“世界屋脊” ;云贵高原:崎岖不平;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广阔坦荡。 四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 海拔最高(第一阶梯) ;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二阶梯) 。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鱼米之乡 ”。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11、 (第三阶梯)23. 一般来说, 在一天当中, 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午后 2 点左右,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 。24. 我国冬季、夏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有什么特点 ?答: 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 除 青藏高原 外,全国 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25. 我国五个温度带划分依据: 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我国五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特殊的 青藏高原高寒区26.温度带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亚热带 一年两至三熟 水稻,冬小麦, 亚热带经济作物暖温带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

    12、棉花,花生,温带水果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亚麻,大豆,甜菜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青藏高原高寒区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27.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我国降水时间分配规律 :不均,降水集中在 夏季 。 800 毫米等降水量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400 毫米等降水量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一线。 28. 根据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对比关系, 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区: 湿润区 800mm 以上、半湿润区 400800mm、半干旱区 200400mm、干旱区 200mm 以下。29. 天气 指一个地方 短

    13、时间 内的大 气状况; 气候 指一个地区 多年 的天气平均状况30. 在卫星云图上, 绿色表示 陆地,蓝色表示 海洋 ,白色表示 云团 。(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 厚,一般是阴雨区。 )31. 天气预报符号:32. 我国的气候特征是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3. 在我国,把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和 400mm 等降水量线相吻合)34.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特点:温暖、湿润;冬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风向:东北风、西北风;特

    14、点:寒冷、干燥。35. 季风气候突出特点:雨热同期。它带来的灾害天气:洪涝、干旱、寒潮等。36. 最长的内陆河是 塔里木河 ,最大的湖泊是 青海湖 (咸水湖) ,最大的淡水湖是 鄱阳湖 。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 3。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 京杭运河 (全长 1800 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7.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 9 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省旧孟津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38.

    15、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称为“中国的忧患” ;黄河的危害:决堤改造;治理黄河的措施:(1)建坝淤地,建梯田,植树造林 ,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黄的关键措施) (2)下游加固黄河大堤39.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 11 个省区,在崇明岛注入东海。干流全长 6300 余千米, 我国第一长河。 (世界第三) ,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重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 1/2, 【黄河、长

    16、江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 】40. 长江洪灾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答:(1)人为原因: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林木,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 (2)自然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易造成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大,一遇暴雨,洪水难以排泄,往往泛滥成灾。41. 治理措施:(1)上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2)中下游退田还湖,加高加固堤防。42.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西侧 东侧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南侧 北侧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秦岭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43.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1)一月份 0 度等温线经过处 (2)800mm 等降水量线经过处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44.平均海拔 地形 分界第一级阶梯 4000 米以上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一二级阶梯分界: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 到 2000 米 以盆地高原 为主第三级阶梯 500 米以下 以平原丘陵为主二三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189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