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14492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6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秋水 中考 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 秋 水 (一)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答案1、(1

    2、)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认为轻 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二)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译文: 道闻百,以为莫己若。译文: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 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

    4、己最深的感受。 答案:1同(通)“辨”,分辨。 尽头。 长久,永远。 2B 3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4C 5可能的感受: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 今我睹子

    5、之难穷也( ) (4)秋水时至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语有之曰( 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译文: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 12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答: 答案:1、(1)抬头仰望的样子 (2)见闻,见识 (3)穷尽 (4)按时 2、B 3、

    6、(1)听到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呀。(2)我永远被得大道的人耻笑。4、大与小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一)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便要还家

    7、 B、每三公有所选举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亦以此见轻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在位以贞白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把文中“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说话办事从来都遵规守法,劝阻他这样的人每次都遭到他斥责并被撵走。B第五伦为官奉公尽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他生活恭谨,对人处事缺少宽容和变通,也没有威严的仪表举止,因此也被一些人看不起。C第五伦向他人言及“心不能忘”的心理及“退而安寝”、“竟夕不眠”的情形是为了说明自己连这些人之常情都可以摒弃。D文章写第五伦被别人看轻,更突出了他的可

    8、敬,写第五伦的“私心”,更显示出他的“无私”,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一个真实的奉公守节官员的形象。答案:1B 2做官以清廉而著称,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西汉(以贤良廉洁而著称)的贡禹。 3C(二)1、解释:(1)辄叱遣之( )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 (3)然少蕴藉( ) (4)岂可谓无私乎( ) 2、翻译句子:(1)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译文: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译文: 3、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答:参考答案:1就 比作 宽容 说 2、(1)有人问第五伦:“你有私心吗?” (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能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

    9、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言之有理即可)捕蛇者说试题(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然得而腊之 ( )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翻译

    10、句子.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 答案:1、(1)把蛇晾干 (2)等待,希望 (3)比 2、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3、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二)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

    11、不得宁焉”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悍吏之来吾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殚其地之出 出郭相扶将(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虽鸡狗不得宁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答:答案:1D2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3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三)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

    12、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岁赋其二( ) (2)几死者数矣( )( )(3)更若役( )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3蒋氏的

    13、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答: 答案1.(1)每年 (2)几乎 多次 (3)更换 (4)冒着 2.(我)现在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呢?3.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四)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

    14、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1选文作者是 (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 3 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 1、柳宗元 小石潭记或黔之驴 2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3外形 毒性 药性 (五)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5、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君将哀而生之乎( ) 殚其地之出( ) 犯寒暑( ) 又安

    16、敢毒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 3.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三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答案:1、使活下去 尽 冒着 怨恨 2.假如我以前不干捕蛇这件差事,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回来之后,就很有味地吃着地里长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3.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 乡邻:非死则徙而 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 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作用: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突出乡邻在沉

    17、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衬托赋敛之毒。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

    18、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而乡邻之生日蹙(c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 )食:吃C. 曩与吾祖居者(nng)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 )戚:悲伤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 ,“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 (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5.(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

    19、旦旦有是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6.“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7、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8.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答:答案:1.B 2.尽 困苦不堪

    20、 3.捕蛇 4.(1)大声哭喊着辗转迁移。2、来过完我的岁月。 5.(1)AD BF CE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6.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7.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8、赋敛之毒甚于蛇鱼我所欲也一、阅读下面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3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2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2、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向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答: 参考答案:1、(1)增加,指带来好处 (2)通“德”,感激 (3)从前 (4)停止2、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意思对即可。)3、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22、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苟: (2)避: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答: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3、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4简答: (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 答: 参考答案:1(1)苟且(2)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A 4(1)舍生取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

    24、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什么?

    25、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什么;甲乙两段都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 答: 参考答案:1(1)带来好处 (2)这种 (3)(既然)这样,那么 (4)无,没有 2从前即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3(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 4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四、1解释

    26、文中加点的词语。患: 何不用也:2按要求填空。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参考答案:1祸患,灾难。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反。 义 不义。五、1、翻译: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答: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 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参考答案:1、(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2、给

    27、,给予 同“德”,动词,感激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六、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2、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如 使 人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3、翻译: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 参考答案:1、B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

    28、做丧失了人的天性。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 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2、 翻译: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译文:3、 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1)所以 (2)丢掉,丧失 2、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掉鱼,而得到熊掌。3、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出师表中考试题(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9、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3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答案:1D 2、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

    30、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3、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咨:( ) (2)夙:( ) (3)攘除:( ) (4)损

    31、:( )2、翻译下面的句子。遂许先帝以驱驰。3、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4、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5、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答案:1(1)询问 (2)询问 (3)铲除 (4)减少 2、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3、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4、谨慎、才智过人、忠心(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以光先帝遗德( ) 引喻失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2、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一叶知秋( )盖追先帝之殊遇( ) 殊途同归(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

    32、代权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4、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答案:1、发扬光大 适宜、恰当 给予 询问,征求意见 2.时候 秋天 特别、特殊 不同 3、(1)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2)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四)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秋( ) 报( ) 光( ) 塞( )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 ,“引喻失义”的意思是 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答: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

    33、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 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5、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1分)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6、“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答:答案:1.时 报答 发扬光大 阻塞、堵塞 2.扩大圣明的听闻 说话不恰当。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4.广开言路 以塞忠谏之路 5.C 6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五)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34、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2翻译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答:(1) (2) 3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4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

    35、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摆八卦阵, 。 答案:1、B 2、(1)先帝知道我细致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寄托给我 (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3.报先帝忠陛下 4.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六)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2)亲贤臣,远小人 ( )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4)至于斟酌损益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文:答案:1、挑选,选拔 疏远 显

    36、示,表明 增加 2、C 3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七)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答:答案:2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3、A 4报先帝,忠陛下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八)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37、,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 由是感激 ( ) 故五月渡庐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 3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 4 目的是: 。答案:1.亲自 感动,激动 所以 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三顾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水》中考试题集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144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