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10359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13.9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新苏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知识点 整理
    资源描述:

    1、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1.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

    2、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6.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11.学生活动手册:给这些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 )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太阳( 1 ) 火炬( 2 ) 闪电( 1 ) 激光( 2 )篝火( 2 ) 极光( 1 ) 油灯( 2 ) 霓虹

    3、灯( 2 )白炽灯( 2 ) 手电筒( 2 ) 萤火虫( 1 ) 发光水母( 1 )12.学生活动手册: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反光板 发光水母 广告牌彩虹 发光二极管 油灯13.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实验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实验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实验结论: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14.实验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实验要求:给钢丝通电,仔细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实验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4、。实验方法:1.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3.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实验现象:细钢丝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实验注意点: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所以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触碰它。两节电池最好放置在电池盒中。实验结论:细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2.光的传播1.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2.关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这个实验,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就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这个实验我们称之为

    5、小孔成像实验。3.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4.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实验方法: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实验现象:光不管从哪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中,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拐弯。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5.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途径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实验方法: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

    6、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实验现象: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只有当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为什么只有在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所有硬卡纸的小孔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光才不会被遮挡住,我们才能够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6.图片上的学生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

    7、,不能低头或仰头。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7.两千多年前,古代学者墨子做的小孔成像实验实验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着直线传播。8.模拟小孔成像实验实验材料: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剪刀、笔等等。实验方法: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纸杯口,用笔尖在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点上蜡烛,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见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注意点:一定要慢慢的耐心的调整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为止。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倒立的。9.为

    8、什么蜡烛图像是倒立的呢?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0.学生活动手册: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选择正确答案。1.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B )。A.人眼准星靶标B.靶标准星人眼C.人眼准星靶标2.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C )。A.皮影人偶幕布人眼B.光源皮影人偶幕布C.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分别从蜡烛火焰顶端A和底端B画直线至小孔并延伸,解释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我的解释: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

    9、照在塑料膜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塑料膜的上部,所以在塑料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3.光的反射1.镜子中的小姑娘脸看起来黑黑的,我们怎样才能用镜子让她的左脸亮起来?我们可以用一面或几面镜子将阳光或者其他光线照射到她的左脸上。2.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3.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白天看清楚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太阳光。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夜晚我们能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我们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也是因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就是利用镜子反光的原理。“阳光接力打靶”游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用一

    10、面小镜子把阳光照到背光的墙上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4.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在众多的物体当中,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因为镜子表面非常光滑。5.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月光是从哪里来的?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所谓的月光不是月亮发出来的,而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6.潜望镜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7.制作潜望镜所需材料:硬纸盒、镜子、剪刀等等。制作方法:再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斜线与纸盒底面保持45。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

    11、射面是相对的。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8.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沿着直线传播,经过两个反射镜,使光经两次反射之后而折向眼中。9.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10.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当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通过眼睛的折光部分,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图像,然后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就看到了物体。11.学生活动手册:下面情形中,哪些属于光的反射?在“”里画“”。4.七色光1.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彩虹?洒水车洒水之后会出现彩虹。小区里给草坪浇水的时候会看见彩虹。在瀑布附近可以看到彩虹。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2.阳光明媚且光线具有一定的角度是形成“彩虹”的

    12、必要条件。3.制造彩虹方法1:用镜子制造彩虹所需材料:镜子、一盆水、小石块、白卡纸等等。制造方法: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方法2:用水雾制造彩虹制造方法: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方法3: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所需材料:三棱镜。制造方法:手持三棱镜,让阳光能照射到三棱镜上。调整三棱镜的角度,使透过三棱镜的阳光投射到地面上。制造出来的彩虹的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

    13、7种颜色。4.三棱镜的特点:三棱镜有三条棱,横截面为三角形,是透明的。5.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6.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7.用镜子制造彩虹,是利用水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用水雾制造彩虹,是利用水雾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是利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8.实验一: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所需材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三只手电筒、白纸等等。实验方法: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

    14、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实验要求: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再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光斑的颜色。实验现象: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观察到的光斑是什么颜色?红绿混合成黄色,红蓝混合成紫色,蓝绿混合成青色。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观察重叠的光斑是什么颜色的?红绿蓝混合后就成为白色。实验结论: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9.实验二: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实验材料:圆盘、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等等。实验方法: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观察出现的现象。实验现象:快速旋转圆盘的时候,红绿蓝三种颜色不见了,看到的是白色。实验结

    15、论: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10.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如果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各种颜色的光混合成了白光。11.学生活动手册:写出彩虹的颜色和出现的方向。从内圈至外圈按顺序写出彩虹的颜色:紫、靛、蓝、绿、黄、橙、红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第二单元 热传递5.热传导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用暖手宝焐一焐,身体就暖和起来了。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

    16、触。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2.热是怎么传递到衣物和板栗上的?用熨斗熨烫衣服,热通过熨斗传递到衣服上。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利用沙子炒板栗,热通过沙子传到板栗上。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3.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用电饭锅煮饭,热由电饭锅传给了米饭。用炒锅炒菜,热由铁锅传给了蔬菜。热水器,热通过热水器中的镁棒传给了水,使水变得温暖。北方人冬天用的热炕,热由炕面传给了人。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

    17、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5.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烙饼。烙饼时,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量体温。测量体温时,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冷敷或者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吹头发。使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时,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

    18、水快速蒸发。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6.实验一: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探究的问题: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凡士林、金属片、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等。实验方法: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实验现象:在一侧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加热的地方向另一侧慢慢熔化。在中间加热的金属片上,凡士林油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熔化。实验结论:无论加热金属片的中间还是边缘,金属片都会变热,说

    19、明热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7.实验二: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铁架台、水槽、冷水、烧杯、热水、温度计等等。实验方法:在烧杯中到一杯热水,并且放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5分钟后,再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热水和水槽中的冷水的温度,并比较两测量的温度。实验现象:烧杯中的热水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槽中的冷水温度会升高,一直到水槽中的冷水和烧杯中的热水温度相近或相同。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热在水中传递时,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说明温度不同的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

    20、传导。8.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情况。实验发现:无论是加热金属片的中央还是边缘,凡士林都会熔化,说明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做与教材上相反的实验,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可以传递。热从水槽里的热水传到烧杯上,再传到烧杯中的冷水,最后烧杯里的水也慢慢变热。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6.热对流1.把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入冷水槽中,会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

    21、,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3.制作简易走马灯制作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剪刀、蜡烛、火柴、一根细绳、牙签、双面胶等等。制作方法:在一个纸杯的侧面开两个口,将蜡烛固定在杯底。在另一个纸杯的侧面开多个直角扇叶窗。在杯底穿一根细绳,用牙签固定。将两个纸杯口对口用双面胶黏合。点燃蜡烛,手提细绳,走马灯就转起来了。简易走马灯的使用方法:当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我们会发现这个简易的走马灯转动起来了。简易走马灯转动原理:当我们点燃走马灯中的蜡烛时,下面纸杯里的空气被蜡烛加热,热空气上升,推动扇叶,走马灯就转动了。4.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粮食

    22、仓库中的对流现象。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电冰箱中的对流现象。烧开水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自然界中的风是依靠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的。冬天暖气片表面附近受热空气会向上流动。空调也是利用热对流的原理。5.实验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木头屑子、烧杯、冷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等等。实验方法:把木屑放入水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

    23、全,小心烫手。实验现象: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实验结论:水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6.实验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实验探究的问题: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玻璃罩、线香、火柴等等。实验方法:固定一支线香,点燃。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实验现象: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之后会上升,遇冷会下降。7.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的

    24、传递方向)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传递方向)实验发现:从木屑与烟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热水还是热空气都会向上流动,冷水或冷空气则会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使得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从而使全部液体或气体的温度趋于均匀。这种传热方式叫热对流。7.热辐射1.站在烈日下,站在炉火、篝火边,会有非常炎热的感觉,是因为热辐射的原因。2.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3.热辐射特点:热

    25、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4.太阳是利用热辐射的传递方式将热传递到地球上的。5.做一个简易太阳灶制作材料:纸板、锡纸、剪刀、美工刀、热熔胶枪、玻璃管或透明塑料管等。制作方法:用纸板做一个支架。用热熔胶把锡纸固定在支架上。将玻璃管灌满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调整锡纸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阳光汇聚在玻璃管上。简易太阳灶的原理:利用的是太阳的热辐射原理。太阳灶的受光面是一个凹型面,太阳光照射到凹型的面上,会聚焦于玻璃管上,能够将反射的光最大限度的转化成热能,传递给位于焦点的玻璃管上,然后传递到玻璃管中的水中。6.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的方法通过制作对比让学生发

    26、现影响热辐射效果的主要条件有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可以将凡是不是吸热的地方,只要有温度的部位,用保温材料保温起来,防止热量的散失。调整好最佳的日照角度,可以让太阳灶最大限度的接收热量。可以增大受热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更多的吸收热量。7.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传热。8.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插图,想一想这两幅插图中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他们分别是什么?左图,用火焰加热的炉子烧热水。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

    27、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周围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右图,厨师用铁锅炒菜。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周围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9.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相同之处:这三种都是热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较高之处传到温度较低之处。不同之处: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射是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气体和液体中存在;热辐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10.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这三种方式

    28、又有什么关系呢?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11.学生活动手册: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写出三种传热方式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传热方式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热传导1.直接接触.2.固体传热能力最强,液体次之,气体最弱。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热对流1.循环传递。2.只在液体和气体中存在。热辐射1.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2.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8.物体的传热本领1.实验一:比较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实验探究的问题: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哪种传热最快,哪种传热最慢?实验材料:塑料、木头、铜

    29、、铝、钢5种材料棒、凡士林、珠子、热水、烧杯等等。实验方法:用凡士林分别在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珠子与材料棒远端的距离须一致。把5种材料棒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5种材料棒上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实验现象:将塑料、木头、铜、铝、钢5种材料棒上粘一颗珠子,然后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五种材料上的珠子脱落的先后顺序为:铜铝钢塑料木头。实验结论:在这5种材料中,铜的传热最快,木头传热最慢,这5种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木头、塑料。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2.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等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3.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30、还是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例子: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棉被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因此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暖,是因为双层窗户中间有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有了空气这个不良导体的保护,房间中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才会感觉很温暖。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羽绒服中羽绒蓬松,有很多空气,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热量不容易散失。4.赤脚分别站在地板、地毯、瓷砖上,感觉是不一样的,地砖上非常凉,地板上比较温暖,站在地毯上感觉非常暖和。因为瓷砖、地板和地毯三种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

    31、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迅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容易散发,不觉得凉。5.物体的导热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炒菜用的铲子,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坚固、耐用;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御严寒。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保温瓶的瓶塞选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非金属,如木头、塑料等制成。电饭锅的锅胆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利用棉花制作棉衣、防寒服等等。

    32、冬天人们喜欢使用双层的保温玻璃杯,可以防止杯子中的热水很快冷却。6.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选择什么材料制作保温盒才能够让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更好?可以选择木头、塑料、硬纸板等一些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作保温盒,保温效果会更好,尽量避免使用钢铁与铝、铜这些热的良导体材料。除了在材料方面考虑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考虑保温盒的保温效果?我们可以把保温盒设计成双层的,这样可以利用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原理使保温盒的效果更好。7.学生活动手册:对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进行排序。我最初的预测:最慢 塑料勺 木勺 铜勺 铝勺 钢勺 最快实验结果:最慢 木勺 塑料勺 钢勺 铝勺 铜勺 最快根据物体的导热性能给

    33、下面物体分类。铜、铁、铝、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锡纸热的良导体铜、铁、铝、锡纸热的不良导体塑料、空气、木块、陶瓷、泡沫板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地球的表面1.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2.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有什么不同之处?政区地球仪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国家,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不平,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拔高度。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也就是说,这两种地球仪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地球仪上的文字注释也不同。3.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34、。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有盆地、平原、丘陵、海沟等地形,并不像游泳池底部那样平整。4.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的主要特点。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山地一般呈脉状分布。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一般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盆地一般被山地或丘陵包围。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高,起伏小。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上展

    35、示的是哪两种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左边的立体模型用纸板堆叠而成,表现了丘陵和平原,是等高线地形表达法的立体呈现方式。右边的立体模型采用覆盖式方法制作,表现的是山地和盆地,侧重表现地表轮廓。6.学生活动手册:填写常见陆地地形的名称,概括它们的主要特点。地形名称图片特点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小高原地势高地表起伏小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丘陵地势中地表起伏较大盆地地势高地表起伏低画出你制作的立体地形模型示意图。10.火山和地震1.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有的浓稠,有的稀薄,流速也不同。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

    36、时会形成火山弹。岩浆会向下流动,会覆盖周边的物体。2.火山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稼死亡当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3.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4.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土豆泥、铁盒、番茄酱、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等等。实验方法: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再用薄薄的

    37、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铁盒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分别模拟的是什么?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火山,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实验注意点: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且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碰铁盒、三脚架、石棉网等,以免烫伤。实验现象:用酒精灯给铁盒中的土豆泥加热时会发现一开始,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土豆泥中的番茄酱冲破土豆泥,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实验结论: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5.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

    38、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6.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有:房屋倒塌、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公路毁坏等。7.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8.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9.实验二: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实验材料:多层海绵、木片、泡沫板。实验方法: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用力挤压挨在一

    39、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实验现象:挤压多层海绵时,海绵会因为挤压而产生褶皱。用力掰木片时,木片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断裂的现象。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时,两块泡沫板的连接处会发生错动、抬升的现象。实验结论:地震是一种极其普通和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因为地壳板块运动。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10.地震中逃生的最佳时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11.地震逃生口诀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就近三角地,护头

    40、要牢记。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12.认真观察这些插图,说一说图中的这些人物在地震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地震来临时,乘坐电梯和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是错误的。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在地震中阳台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站在阳台上呼救也是错误的。其他的三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在地震中,如果在楼上就要选择走楼梯下楼,如果来不及下楼,就要在家中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护住头部蹲下来,等待救援。13.学生活动手册: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形成,用文字或图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名称实验图片实验现象模拟火山

    41、喷发实验土豆泥会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来;盖在上面的土豆泥会被顶起来;番茄酱沸腾并向外溢出。模拟地震实验1多层海绵从中间向上隆起,产生了褶皱。模拟地震实验2木片断裂,产生震动,发出断裂声,两手有震感。模拟地震实验3泡沫板产生错动,一块在下托起另一块。14.比较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比较对象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火山形成原因不同,主要表现不同,危害方式不同。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害程度高,会释放出地球内部力量。地震11.地球的内部1.试着根据火山、地震、地热这些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

    42、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2.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3.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4.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相对于地球半径只是一层很薄的岩石圈。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3400千米。5.地震学家是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这两个分界面把地球

    43、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的。6.鸡蛋和地球的相似之处:鸡蛋和地球从外到内都有三个圈层组成。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鸡蛋的蛋白部分相当于地球的地幔,鸡蛋的蛋黄部分则相当于地球的地核部分。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8.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9.科学家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10.实验一: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

    44、撞实验材料:水、烧杯、泡沫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粘稠的液体如牛奶等。实验方法:在盛有水的烧杯里放一些泡沫块,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泡沫块的运动。实验注意点: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触碰加热中的烧杯,以免烫伤。实验现象:当加热时,水的热对流运动会更显著,泡沫块会随着下方水的热对流运动从温度高的地方向四周温度较低的地方移动,呈现出或分离或靠近的现象。把水换成牛奶加热,因为牛奶比较粘稠,因此泡沫块运动速度较缓,但是在加热的过程中,泡沫块仍然会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泡沫块之间还会发生碰撞。有的是轻微的碰撞,有的碰撞比较激烈。实验总结:在这个实验中,水和牛奶、泡沫块就相当于地球内部

    45、的什么?水和牛奶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而泡沫块相当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地球内部岩浆在不停的运动,从而使地球的板块不停的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这些碰撞有的比较轻微,有的比较剧烈,正是因为这些板块的碰撞和漂移,才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1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些生物原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但是现如今却出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上,可以推测出喜马拉雅山脉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12.科学家推测,早在4000万-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13.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可以说明什么?现在的地球大陆板块是相互分离的,地球上分成了7个大陆板块,而在2亿年前,地球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14.今天地球大陆板块分离的样子是由于地球板块不停的运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103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