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必修 知识点 提纲
- 资源描述:
-
1、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1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1、(1)体液:人体内的 液体 总称,分为 细胞内液 和 细胞外液 。(2)内环境:指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 组织液 、 淋巴 、 血浆 等。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和组织液 。 3、在右边的方框里用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 4、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组织液、淋巴的
2、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2)凡细胞内、细胞膜上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道、腺体(如消化道、呼吸道、尿道、汗腺、泪腺等)内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 不属于 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 属于 内环境成分。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蛋白质和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 Na+和Cl-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 7.35-7.45 ,其大小与 HCO3、HPO42等 缓冲物质有关。若食物呈酸性,与 Na2C
3、O3 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 NaHCO3 发生中和反应。(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 37 左右。6、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7、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示意图二、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 各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组成成分 和 理化性质 的 相对稳定 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 的。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若内环境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 将会紊乱。第
4、二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组成。2、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 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 条件 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望梅止渴)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 变为显著的 活跃状态 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 以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2)过程: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称之为 静
5、息 电位,表现为 外正内负 ,形成原因: K+外流 受刺激时:产生 动作 电位,表现为 内正外负 ,形成原因: Na+内流 。局部电流的方向: 膜内由 兴奋 区域向 未兴奋 区域 ,膜外由 未兴奋 区域向 兴奋 区域。兴奋传导的方向与 膜内 局部电流方向一致。(3)传导特点:在离体神经纤维上 双向 (单向/双向)传导。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通过 突触 相连。(2)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 、 突触间隙 、 突触后膜 三部分,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 组织液 。(3)突触小泡:内含 神经递质 。(4)神经递质:种类:可分为 兴奋性 递质(如:乙酰胆碱)、 抑制性 递质(如:甘氨酸)释
6、放的方式: 胞吐 ,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 。特点:a、属于信号分子 b、与受体特异性结合 c、一经作用后就被水解、灭活或回收(5)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通过突触间隙,与 突触后膜 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相应的离子进出,进而产生兴奋或抑制。(6)传递的特点: 单向 (单向/双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传递过程中整个突触处信号变化: 电 信号 化学 信号 电 信号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一部分,(2)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是
7、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分布有水盐平衡 中枢、 体温 调节中枢,还与 生物节律 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 呼吸中枢 等,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小脑有维持 身体平衡 的中枢;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也有排尿、排便中枢(低级中枢)。(3)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低级 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 中枢的调控。7、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 语言 、 记忆 、 思维 和 学习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 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W 区,损伤后不能书写; S 区,损伤后,不能讲话,可看懂听懂; V 区,损伤后不能阅读; H
8、区,损伤后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由 内分泌器官、细胞 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2、常见激素化学本质生理功能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类促进 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 促性腺激素 释放抗利尿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促进 甲状腺 的生长发育及 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 性腺 的生长发育及 性激素 的合成与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骨骼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的衍生物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类促进 肝糖原
9、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促进细胞 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性腺雄性激素类固醇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素与机体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有关;增加血糖;增加代谢产热3、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幼年缺乏: 侏儒症 幼年过量: 巨人症 成年过量: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 呆小症 饮食缺碘: 大脖子病 过多: 甲亢 4、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正常范围 0.8g/L-1.2g/L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调节中枢: 下丘脑 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 协同 作用:如:肾上腺素 和胰高血糖素 素都有
10、升高血糖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 和 生长激素 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拮抗 作用:如: 胰岛素 和 胰高血糖素 之间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相反。(3)血糖失衡的典例糖尿病病因: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 胰岛素 缺乏。治疗方式:注射 胰岛素 5、激素的分级调节实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1)过程: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靶器官、靶细胞(2)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下丘脑 。 (3)当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又反过来抑制 垂体 和 下丘脑 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 负反馈调节 。6、激素调节的特点:(1) 微量而高效 (2)通过
11、 体液 运输 (3)作用于 靶器官、靶细胞 。原因:靶器官(细胞)上有激素作用的 特异性受体 (结构名称)。(4)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 细胞结构 ,又不提供 能量 ,也不起 催化作用 ,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是一种 信号 分子。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1)体温平衡的调节体温恒定的
12、意义:恒定的体温有利与酶活性的稳定 体温恒定的机制:产热 等于 散热过程(2) 水盐平衡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由 下丘脑 合成, 垂体 释放,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 重吸收 , 减少 (减少/增加)尿量。第三单元 免疫调节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 的场所。2、免疫细胞包括 淋巴细胞 和 吞噬细胞 ,其中前者是由骨髓中 造血干细胞 分化而来,直接在骨髓中成熟的是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是 T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有抗体 、淋巴因子 、 溶菌酶 等。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 、 监控和清除功
13、能 。三、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由 皮肤 、 黏膜 (含黏膜上的杀菌物质如胃液、唾液)组成。2、第二道防线由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组成;3、第三道防线由 免疫器官 和免疫细胞 借助 血液循环 和 淋巴循环 组成,4、前两道防线称为 非特异性 免疫,第三道防线称为 特异性 免疫。四、特异性免疫(包括 细胞 免疫和 体液 免疫)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植器官。2、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 免疫球蛋白 。由浆细胞 产生。3、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
14、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抗原 吞噬 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T细胞4、细胞免疫过程:(抗原进入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5、二次免疫的特点:抗原直接刺激 记忆细胞 ,作用更 强 ,速度更 快 ,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6、免疫系统疾病:(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把自身正常的细胞、组织当做抗原攻击。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 已免疫 的机体 再次 接受 相同 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免疫过弱: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15、的,遗传物质是 RNA ; 主要是破坏人体的 T 细胞,使人体丧失大部分的 体液 免疫及全部的 细胞 免疫,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几乎瘫痪;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传播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7、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的发明和应用:疫苗本质上是减毒或无毒的抗原,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 和 记忆细胞 (主要是得到 记忆细胞 ),用来预防疾病。(2)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的特性,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 抗原 ,应用免疫抑制剂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增大移植成功率。(4)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