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09742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33.4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年高 国文 地理试题 评析
    资源描述:

    1、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浅谈高考试题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鲁爱华我1999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从2006年开始写高考解析、试卷评析。每年的高考后都会拿出两天时间来研究全国I卷,一般是先做题,然后是写解析,最后写评析。与前几年相比,你会发现,近三年才有的一种现象:高考刚考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析(无署名)就会迅速发布在中国考试公众号上,今天是7月11日,地理试题的评析是在3天前。网友调侃,这种评析老师们买帐吗?再往前翻看2019、2018,大框架都是相同的,还有一点,考后评析与考前发布的命题思想,前后呼应。这其实是一种舆论先导,专家们不妨听听老师们的想法,你们的考,

    2、要基于老师的教,也要体谅学生的学!否则,冷冰冰的考,选拔不出杰出的人才,清华、北大不是高考的全部。因为是班主任,又是地理老师,我在考场外陪着学生。文综考试结束,我看到了学生走出考场的表情,每个学生都在喊着“地理难” 。我曾经在一次备课组长交流会上提出“难度教学”,实质是一种思维教学,地理学科极易命制高难度试题,而平时的模拟考难度又上不去,思维引领不够,方向与高考也不是很帖切,刷模拟题模式需要改变,而后期教研组的自主权又太小,难以做到适应性调整,妥协前行是当前备考中一种常态!此是前话,下面言卷。那么,2020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具有哪些特征呢!带给教学哪些启示呢?一、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命制试题,自然地

    3、理考查比重大学科能力与素养的依托点就是知识,教学也围绕知识展开,知识是学科的硬道理,知识漏洞是学习的硬伤,知识理解不透,无从谈灵活应用。从知识的角度关注教与学,是备考中最重要的环节,不二选择。下面从知识的角度对全卷进行统计,表格如下:题号主干知识微考点知识模块主题情境能力考查地理素养分值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治沟造地意义人文地理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图文信息的获取人地协调观4分2生产条件改善人文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综合思维4分3治沟造地背景分析人文地理图像分析能力综合思维4分4城市功能区内部规划风向与布局人文地理平原区城市居住区布局与盛行风图文结合能力人地协调观4分5风向与建筑物特征人文地理获取和解读

    4、信息能力地理实践力4分6出入口的布局人文地理知识调运能力综合思维4分7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地下淡水资源的补给自然地理人工岛地下淡水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调运知识的能力空间认知4分8地下淡水资源的利用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4分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树龄判断自然地理长白山岳桦林带的分布规律逻辑推理与判断空间认知4分10气候变暖的影响自然地理联系分析能力综合思维4分11林线稳定原因自然地理调运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4分36农业降水特点;坡向;顺坡垄的光照优势;半干旱区不宜采用顺坡垄的原因自然地理高纬度湿润区的葡萄种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运知识的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空间认知;人地调观;综合思维22分37地形地质

    5、地貌流水侵蚀对台地的影响;三种地貌的次序分析;自然地理三种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人地调观;综合思维24分43旅游地理文化体验类活动的旅游价值选修地理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调运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1044环境保护高山草甸退化与高原鼠兔密度的关系选修地理高山草甸退化图像分析能力人地协调观10就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而言,自然地理占20分,人文地理占24分,基本平衡。从必考题综合题来看,虽然第36题的背景是农业中的葡萄种植,但设问全部是自然地理知识;第37题,关于岩石内容考查,首次出现在试卷,这体现的是连续几年综合题主题在内容上的平衡。在众多的考点中,高考涉及内容仍

    6、然是抽样,这也是一轮复习全面备考的意义。今年的综合题考查基本上是自然地理部分,是考生普遍感到难的原因。教学启示: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考查平衡已经被打破,试卷结构稳定,并不代表内容结构稳定、设问模式不变,在考查内容上体现的永远是“抽样”,一些模拟试题中的常考点,绝对是高考的回避点。2.在一轮备考复习中,不能均匀受力。教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次要的。重要的内容就要舍得花费时间,次要的内容要一带而过,少做无用功。3.自然地理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复习时就应该重点复习,练习也要跟进。二、在图像考查上降难度,无图考查题反倒是最难的全卷共有7幅图,涉及模式图、风玫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

    7、图、变化曲线图等六类图像,但每幅图的功能特点却不一样。总结如下:题组图名功能能力要求1-3“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题目材料的辅导信息再现区域情境4-6居住片区及建筑布局,风玫瑰图解题的关健信息解决地理问题7-8人工岛地下淡水示意图示意地下咸水区与淡水区的相对位置理解问题本身的含义36顺坡垄葡萄种植景观图示意顺坡垄促进概念理解37三期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剖面图示意尖顶山、平顶山、台地的形态地理过程分析其实,图的使用也是根据命题需要,高考题图的创新性并不高。有的图去掉也无防,有的图承载信息,有的图则帮助理解关键性概念,还有的图是为了建立联系,如44题的图,问题是“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

    8、响”,给的图是变化曲线,横轴是有效洞口密度,纵轴是土壤氮含量。坐标轴含义与问题之间并非一致,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效洞口密度代表的是高原鼠兔密度,土壤氮含量直接影响土壤的肥沃程度,进而影响高山草甸是否退化。无图考查题又称信息给予题,完全依靠文字提供信息,引出问题,此类题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对文字理解,文字呈现情境,解题的突破口就在文字中。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无图考查题的难度较大。教学启示: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图文转化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要重视对基础图像判读方法的指导,无论怎么考图像,都应该重视图像教学。高一阶段要帮助学生消除图像恐惧,建立图像认知。2.图像是信息的载体,建立图像与问题间的

    9、信息联系,是培养图像思维的新方法。信息在图像中,答案在图像中,答案在对图像的理解中。3.要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图像,要有求知欲。越是没见过图像,越想看懂它。4.与地理素养关联最大的图像就是区域图,空间认知是对区域地理要素的全面呈现,绝不仅仅是空间定位。要特别重视对区域微观图的理解,尤其是典型区域,如中国的湟水谷地、云南的干热河谷、渭河平原、伊犁河谷等。三、从学生视角看,地理试题提升了难度为什么全国I卷的考生普遍感到今年的地理试题“难”?他们所认为的难,具体表现是什么呢?1.教育部考试中心有意识加大了对全国I卷的命题难度。2019年高考的选择题,很多学艺术的同学都得了满分,今年的选择题加大了选项的干

    10、扰性,增大了信息理解的难度。综合题的36题考查人文地理中的“自然部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学生出考场后认为全是自然地理,第37题在“地理过程”上做文章,将岩石形成与地貌形成相结合,更是提高了难度。第(2)问12分的题目,有的同学结论错了,理由自然是零分,着实把学生“吓”到了。2.学校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多使用一些联考命题,命题难度还延续2019年试题的难度,甚至在难度上还要低,这使得长期处于低难度训练中的学生,在遭遇高难度试题时出现不适应。如果平时训练思维量上不去,高考就很难适应。3.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全部是新的,是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在模拟试卷中,每套试题的设问基本有三分之一在过去的试

    11、卷出现过,即使有新的命题视角,也就是一两问,不会是全部。学生答题时会感到心里没底,况且本套试卷确实有高难度试题,还要遭遇心理战。4.试题的大变化。试卷结构是稳定的,但考查变化很大,难度迅速提升,思维量加大。人文地理比重低,没有考出学生的长处,考的全是薄弱的地方,自然地理不会吧,比例又这么大,地理过程丢分吧,出了一道24分的大题。有的同学整个一道37题,看不懂题,答题过程一直在似懂非懂中猜答案,再看看参考答案,好专业啊!5.意思明白,表达难。例如,36题承载着常规命题的艰巨任务,虽然一改常规命题风格(农业的产业化道路),但我们依然能看到它的影子。就第(2)问而言,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

    12、优势。很明显,结论方向肯定是光照好,但具体怎么好?表达起来却很困难,一方面考生要从微观层面知晓梯田是平地,顺坡垄是坡,另一方面还要从太阳高度角度理解,坡地的太阳高度大,最后还要联系植株间相互遮挡的特点考虑受光面积的大小。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并不是很容易,方向明确了,但仍然表达不出关键词。教学启示:1.抓好基础教学,进一步夯实基础主干知识。任何有难度的试题都是以基础主干理解为支撑,绝不是靠新知识,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不是简单应用,拿来就用。例如,第36题,考生能否根据“52N附近,气候湿润”信息,确认该地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是试题考查中最基础的认知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直接推导降水特点。换一个角度

    13、讲,不难发现,问题中隐含着这样的矛盾冲突:什么是顺坡垄?有何坏处?为什么还采用?由此,推导出降水的特征。第(2)问中的,向阳坡,葡萄喜光。这4分就是送分的基础题目。2.以能力和素养为培养目标,进行难度教学。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题并不简单,这就是教学指向。这里说的难度教学,实质是深度教学,不是越难越好,而是适应性难度,由低到高,阶梯式、阶段式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我们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引入优质案例,给学生时间进行分析,充分解读材料。新高考模式下,最新教材的编写,在课后习题中加入微观视角的活动题,力求与高考考查保持一致性,人教版新教材还引入了大量高考题作为案例探究。四、整套试卷加强了对综合思维素

    14、养的考查从前面的主干知识分析中,几乎每组题都涉及对考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也没有哪一道题的解答只考查某一种能力。全卷难度的提升,最突出的表现是综合思维。解题中要运用综合思维,全面分析。下面从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各选一例加以解读:【例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

    15、龄组混生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解读:试题以长白山岳桦林带的分布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林带的垂直分异规律。解题中要弄清:什么变?什么不变?长白山林线变,受气候变暖影响;岳桦结实线不变。然后再探讨,变与不变带来的影响,林线变化导致林线附近多为低龄树;岳桦结实线不变,导致种子上不去,林线趋于稳定。具体分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

    16、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气温上升不能足以使岳桦结实,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不是结实树,B项错误;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气温升高,并趋于稳定,林线附近是气温快速升高后的林线,海拔高,树都是新长的,以前由于气温低,不能生长,所以多为幼树,不能是老树。从原来的林线到新林线,随着海拔增高,可能会有各树龄组混生。第10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岳桦结实是在夏季,即生长季,结实线稳定,意味着升温幅度小;而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推测应该是冬季升温幅度大。第11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

    17、北坡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也是稳定的,由此可推断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是岳桦结实线稳定。答案:9.A 10.C 11.D【例2】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

    18、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解读:试题以不同时期玄武岩地貌特征为背景,探讨其形成的先后次序以及形成原因。属于地质地貌内容,是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分析。本题综合思维体现在:流水侵蚀时间的长短与侵蚀程度存在差异,造成了台地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面貌:尖顶山、平顶山、台地;三种地貌形成时的最初形态都是台地,后面形成台地时保留了已经形成的尖顶山、平顶山,熔岩上升的高度未能覆盖尖顶山、平顶山,使之得以保存。具体分析:第(1)题,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形成的玄武岩台地,因流水侵蚀,就会出现台地面积变小,台地被“V”型谷分割,谷地将会变大,地势起伏明显加大。第(2)题,初审试题,不易得出

    19、结论。注意设问有提示:根据侵蚀程度,谁的侵蚀?联系上题,流水的侵蚀,流水的侵蚀,当台地面积不断减少,失去了台地的面貌,就是尖顶山,台地的面积小,就是平顶山。也就是说尖顶山、平顶山都是由台地转化来的。由于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海拔不一样,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由此可判断,海拔最高的尖顶山是最先形成的,然后经历第二次喷发,岩浆并未覆盖已经形成的尖顶山,形成的新台地继续被流水侵蚀,形成平顶山,保留了台地的部分特征;最后,又经历一次火山喷发,该时期的岩浆并未覆盖已经形成的尖顶山、平顶山,冷凝形成新的台地,三个时期形成的台地后,经受流水侵蚀的时间不同,尖顶山最长,台地最短。参考答案具有串题特征,

    20、结论错误,很容易造成理由得零分,直接影响区分度。在表述理由时,先总说理由,然后分别说。第(3)题,最先形成的台地被侵蚀成尖顶山后,新一期的岩浆喷发并未能完全覆盖已形成的尖顶山,新一期的台地又被侵蚀成平顶山,更新一期的岩浆喷发也未能覆盖已经形成的平顶山,这才能使得平顶山、尖顶山得以保留。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

    21、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教学启示:高考试题是值得大家品读的。备考的很多启发都来源于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见题后,为什么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落差那么大?我们想着试题应该是那样的,然而实际是这样的。我们都不适应这种变化,以至于我们有一段时间都不想研读试题,继续吐槽着试卷。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有些时候,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是我作为老师,水平有限。从知识到能力本身都有欠缺。我们的教研不具有前瞻性,感觉不到考试的变化;研究的滞后性明显,我们不能因为考了,才去学习,而应该在教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然后去学习,像学生一样学习,向学生学习如何教。限于理解角度,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诚盼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地理试题评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0974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