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廉颇蔺相如 列传 知识点 归纳
- 资源描述:
-
1、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一、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其父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的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后继承其父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同时,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深陷囹圄期间,司马迁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赞颂,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自己的
2、寄托,磊落而多感慨。司马迁修史过程中前后心态的巨大变化,赋予史记这部书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2、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
3、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本纪记述的是帝王的事迹,如项羽本纪、秦始皇本纪;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如孔子世家;列传主要是写文臣武将及杰出人物的传记,如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书是关于历代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主要记载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脉络和补充。史记和后来的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合称“前四史”。二、主要内容主旨(一)人
4、物形象: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出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大智大勇:完璧归赵、渑池会表现了他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将相和表现了他的顾全大局的高尚思想境界。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自高自大、心胸狭窄、知错能改、坦率真诚),这在前两个事件中已给读者以暗示。选文涉及到的成语:怒发冲冠、卒相与欢、刎颈之交、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二)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嫔妃)(皇帝身边的侍从人员)(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出来给看)(3)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不答应) (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从这里到那里)(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坚守)(盟约) (
5、6)于是相如前进缻(走上前进献)(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原因)(内亲外戚) (8)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10)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三)一词多义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弹奏)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使:使人遗赵王书(派,派遣)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者,使臣)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亏) 则幸得脱矣(侥幸)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不如因而厚遇之(趁
6、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负)决负约不偿城(违背)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于:以勇气闻于诸侯(介此,在)君幸于王(介词,被)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和)归璧于赵(介词,到)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来)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助词,的)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词,这) 鄙见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 (四)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同“锧”,
7、铁砧)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廷) (4)召有司案图 (同“按”,审查,查看) (5)、设九宾于廷(同“傧”)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1)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前面那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如: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献上)b、舍相如广成传舍。(安排住宿) 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穿)(怀里揣着) (2)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如:a、于是相如前进缻。(走上前) b、相如视秦
8、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走上前)(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如: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发出惊讶的声音)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相如每朝时。(上朝,朝见) 补充:东方既白(显出白色)(前赤壁赋)(5)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补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劝学)补充:(6)名词+补语。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驻军)(7)“所”+名词,构成所字结构。如:置人所罾鱼腹中(zng,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这里活用为动词,释为“网起”。)(史记陈涉世家)2、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