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 必修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同步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代(1)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了王国问题。(2)武帝: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1)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2)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1)措施: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
2、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行省制度(1)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内容: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2)影响: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1)内容: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
3、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代所沿袭。4北宋(1)内容: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1)内容: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影响: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1)时间:汉代。(2)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3)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1)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2)
4、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3科举制(1)时间:隋唐时期。(2)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1“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请按示例填写表格内容 世卿世禄制察举制考试成绩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1)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
5、度。(2)两个趋势:一是从汉至元宰相权力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3)三个创新:从汉到元,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都有重要影响。主题一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影响史料探究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2)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三省的职能及运行机制如何?(3)有人说,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
6、体制的成熟,应如何理解?提示:(1)辅佐君主,位高权重。弊端: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易造成政局动荡。(2)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命令。三省工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3)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避免权臣专权。拓展升华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1)特点:在形式上确立了三省同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工合作,共同掌管朝政。(2)分工:中书省掌管制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3)运行: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交给尚书省颁布执
7、行,凡中央、地方各部门呈上奏章,重要的也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定,转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门下省有“封驳”之权,对不可行的政令和认为不妥的奏章,都可驳回修改,中书省、门下省两机构的地位十分重要。(4)影响: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宰相专权。对点训练1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
8、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解析:选B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工部主管工程建设。主题二古代选官制度史料探究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根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哉! 晋书段灼传材料二(隋朝)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樊树志国史概要依据材料一分析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提示:九品中正制的特点:重家世门第,而不注重真才实学。隋朝: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
9、完善。归纳总结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演变: (2)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束缚了人才。对点训练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的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郡县制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反映的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提示信息首先排除D项,因为它不是选官制度。由材料中的“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的出身及时间,可以
10、判断选C。考点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命题角度1.考查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2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及影响典题例析例1(江苏单科)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理解、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及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由“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
11、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正确B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而非草拟错误C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而非监察地方政务错误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皇帝并没有违背错误答案A题组冲关1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的大意是:宋朝官职的设置、名称都是沿用唐朝的旧制度。然而三师、三公不常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