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历史 一轮 复习 必修 一二 选择题 限时 练习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1.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A.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B.道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 D.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2.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 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3.战国时商鞍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
2、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4.汉代长安城宫殿,官署、式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B.君王专制中央集权弱化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5.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
3、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6.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7.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
4、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8.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
5、强势干预9.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这表明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10.江苏徐州曾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这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C.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11.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
6、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2.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C.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D.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13.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往往先带着平日诗文著作晋谒中央长官中之为当时所重者;若果才华出众,中央长官先为揄扬或推荐,则到考试发榜之日定可录取。这表明
7、唐代科举A.考试内容趋向于僵化B.带有汉代察举的痕迹 C.受社会舆论左右 D.注重考生的文化水平14.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宗教传播促进经济发展C.坊市制逐渐打破 D.政府不再监管商品贸易15.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16.宋代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
8、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坊市制度的瓦解 B.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17.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 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18.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