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502738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
  • 页数:60
  • 大小:938.6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科学 新教 三年级 下册 教案 表格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科:科学教材版本:教科版授课教师:授课学年度:授课班级:三年级全册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物体的运动”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由此,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

    2、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动物的一生”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

    3、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它们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 “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 型这些科学

    4、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科:科学教材版本:教科版授课教师:授课学年度:授课班级:三年级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第 1 课“运动和位置”,将物体与地面相比较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第 2 课“各种各样的运动”,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 3 课做好认知铺垫。第 3 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运动路线和击球、撞球的探索活动,了解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

    5、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第 4 课“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通过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发现它们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而且斜面坡度的大小、物体的形状都会影响物体运动的快慢,又指向了后两课对于速度的研究。第 5 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和第 6 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分别学习借助秒表、软尺等测量工具,使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描述其运动速度的大小。第 7 课“我们的过山车”,针对具体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利用给定材料,结合前面几课所学,设计、制作自己小组的“过山车”并进行评价、

    6、改进完善,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第 8 课“测试过山车”,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及进一步将作品进行优化改进。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蚕的一生从蚕卵开始,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认识蚕的一生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及有效的记录。本课包括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制订观察计划等活动,作为单元起始课,这些活动为迎接蚕宝宝以及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第 2 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本课是第 1 课观察蚕卵活动的拓展与延伸,包括

    7、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以及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两个主体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第 3 课“蚕长大了”。本课是第 1 课的延续。观察的对象是进入幼虫阶段的蚕,即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蚕宝宝。本课研究的重点是蚕幼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等。强调让学生亲历观察活动,真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建立蚕的身体结构与其生命活动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提升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第 4 课“蚕变了新模样”。蚕的幼虫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吐丝、结茧、变蛹。蚕茧的形成是

    8、个动态的过程,观察活动常常是在课外完成的。本课的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观察蚕蛹的外部形态,建立蚕蛹与蚕幼虫之间的联系, 理解蚕蛹是蚕的一种生命形态。第 5 课“茧中钻出了蚕蛾”。蚕蛾是由蚕蛹发育来的,是蚕的成虫,具有昆虫的一般特征。本课要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课前观察到的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和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观察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描述蚕蛾的形态、行为及蚕蛾是怎样繁殖后代的。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建立蚕蛾与蛹之间的联系,理解蚕蛾是蚕蛹发育来的, 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本课通过阅读昆虫的特征及拓展活动,帮助学生从对蚕蛾的认识拓展到对昆虫的认识。第 6 课“蚕的一生”是基于第

    9、 1、3、4、5 课对蚕的一生观察研究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包括展示观察记录的结果,反思饲养、观察、记录等研究方法,总结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生命需求。活动强调以学生亲历养蚕科学实践活动为基础,结论的获得基于学生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与第 5 课教学内容的拓展相对应,本课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更多昆虫的一生,展示了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昆虫的认识。第 7 课“动物的繁殖”是蚕蛾繁殖行为研究的拓展与延伸。以学生熟悉的小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分类等方法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昆虫、鱼、鸟等动物类群一般为卵生,

    10、 哺乳动物一般为胎生。拓展活动通过了解鸟在树上筑巢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类行为对动物的影响。第 8 课“动物的一生”。本课与第 2、7 课共同构成对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及生命活动现象的认识,均是以蚕的研究活动为基础,延伸到对其他动物的认识,渗透着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即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般。本课在前面认识蚕的一生、昆虫的一生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第 1 课“仰望天空”,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学生通过知识分享会、观察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这三种主要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

    11、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并且把这些特征信息利用维恩图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并提出关于太阳和月球还想知道的问题。第 2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学生将通过制作和使用日晷的活动,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此进一步认识太阳位置会怎样变化,进而了解太阳对地球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第 3 课“影子的秘密”,学生将探索和认识影子变化的秘密。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将知道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产生影子的三个要素光源、遮光物、屏(能够接收影子的物体,如白纸、墙面、地面等)。通过探索让影子发生变化的活动,学生将深入探索三个要素之间是如何关联及相互作用的。最后的“手影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对光影关系

    12、的认识。第 4 课“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将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 2 年级时就知道月相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以月相卡片为支架,进行月相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缺到圆,再从圆到缺。第 5 课“月球地球的卫星”,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查看图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制造环形山等方式、多个维度地认识月球。月球有独特的构造和运行规律,月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对地球产生了诸如潮汐等许多方面的影响。第 6 课“地球的形状”,学生将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

    13、史过程。虽然“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知识点对于 3 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知道人类为了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和尝试。在本课中,学生将重新经历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从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到完成两个推测“地球是球体”的模拟实验,再到了解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第 7 课“地球水的星球”,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画图、数格子等方式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对比太阳和月球,正因为地球是这样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人类才能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学完本课,学生将认识到天体的特征与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第 8 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本课是单元小结,从选用什么颜色来

    14、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点。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作主题色彩海报的形式,查阅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学生将互相学习,最终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多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运动和位置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2.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3.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与同伴合作探

    15、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4.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重点: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自己在某些时刻的位置。难点:观察图片,判断“运动和静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1. 谈话: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会发现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是静止的,我们怎样来判断呢?2. 呈现三组照片并提问:请大家观察并判断,照片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利用以下句式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3. 交流判断结果和依据。4. 小结:和地面相比,该物体如果移动了,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运动的;相反,该物体没有移动,那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二、探索(一)导

    16、入1. 谈话:现在老师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呢?2. 提问: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在哪吗?(目的:呈现学生的前概念)3. 明确任务:我们可以怎样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 (二)活动活动一 静止时我的位置1. 出示活动材料,明确活动要求。(1)呈现活动材料(方向盘和软尺)。讲述:“我们可以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描述自己的位置。”(2)讲解操作要点:将方向盘上的8个方向,对应教室内的实际方位铺好。一名同学站在方向盘中间的圆圈里,拿着软尺的0刻度一端的手缩在胸前;另外一名站在方向盘外的同学拉着软尺另一端,也把手缩在胸前,站在某个地方。借助方向盘确定方向,借助软尺确定距离,填写记录表1。 2. 分小组活动:

    17、组内合作,人人体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并且都体验两个角色站在方向盘中心、站在方向盘外。3. 汇报交流“我”的位置。活动二 运动时我的位置 1. 过渡:这是XX同学静止时的位置,当他开始运动,他还能用这个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2. 明确活动要求。(1)站在方向盘中心的同学保持活动一时的状态,站在外围的另一名同学拉着软尺另一端,向任意方向改变自己的位置,并确定自己运动后的位置,记录到活动手册上。(2)外围的同学至少改变三次位置。(3)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3. 分小组活动:组内合作,人人体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重复多做几次)4. 汇报交流:运动后,自己的位置分别是怎样的?哪些方

    18、面发生了变化?活动三 “我”在校园的位置1呈现教材插图。谈话:此刻“我”正好在校园里这个位置,想把自己的位置告诉同学,可以怎么说?2. 学生进行描述并交流。(说明:根据实验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1)给每组学生提供透明的方向盘纸,方向盘的中心有一条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将测量尺拉向图中的“自己”。教师告知测量尺上的每一格表示几米,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记录在记录纸上,最后全班交流。(2)教师利用课件,在校园平面图中任意一点上放置方向盘,课件自动产生任意一点与“自己”之间的距离,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三、拓展1.

    19、 呈现活动任务,询问学生是否能看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进行释疑。2. 学生在活动记录单上标注。3. 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和其他物体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动,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还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和 相比, 的位置 (移动了/没有移动),所以我认为它是 (运动的/静止的)。预设1:学生容易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分成多个局部去认识,而对运动和静止作出错误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预设2: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比较,教师给予鼓励,但不要求所有学生这样做。预设:老师是运动的,“我”是静止的。预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20、上,教师引导表述为“告诉同学我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即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通过谈话,直接引出聚焦部分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表述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更直观的感受。借助方向盘和软尺两种材料,帮助学生确定“参照物”,并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的信息,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我”所在的位置;方向盘使用时,摆放位置需要与教室的实际方位相吻合,与本单元后续课时教学相一致。引导学生多次改变位置,并将每次结果做好记录,作为后续交流研讨的重要内容,为寻找确定位置规律提供重要依据。这个活动也

    21、是描述“自己”的位置,但与前两个活动相比,参照物并不是固定的,因此答案也不是固定的。正因为如此,这个活动将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提升,即由具体转变为抽象、从经验上升到概念、从现象总结成规律。在本环节,教材中有一幅包含“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的简单坐标图,让学生通过这张图找到车子抛锚的位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这种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判断运动还是静止:位置是否移动 描述位置:方向 + 距离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各种各样的运动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2.观察、比较

    22、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3.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4.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重点: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难点: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1. 出示跷跷板、秋千、雨刮器、摆钟的图片。提问:“请你说说这些物体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12名学生简单描述。2. 小结并引出课题:看来,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不一样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运动”。(出示课题) 二、探索活动一 用多种方法

    23、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1. 播放“玩具小车”和“弹簧木马运动”的视频,然后提问:玩具小车和弹簧木马的运动形式一样吗? 2. 学生发表观点。3. 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活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活动二 贴圆点,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1. 谈话: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办法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进行描述。2演示实验:弹拨钢尺,观察和记录运动形式。(1)出示一个彩色橡皮泥小球后说明:“我们可以用一个方便粘贴的彩色橡皮泥小球来做小圆点。”在钢尺无孔的一端贴上圆点,将有孔的

    24、一端压在桌面上弹拨无孔的一端,观察圆点的运动形式并用线条和箭头在记录纸上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在记录纸上画下来。比较前后两次的圆点运动形式是否一样。(2)(记录范例:圆点贴在无孔端,如图 ;贴在有孔端:不动)3. 分组实验:甩动钢尺,观察运动形式。(1)边示范边讲。现在我们换一种让钢尺运动的方法,将钢尺有孔的一头套在小棒上甩动,在钢尺的不同位置贴上圆点,观察钢尺的运动并在另一张记录纸上画下圆点的运动形式。注意,甩动的幅度不要太大,注意安全。(2)分组活动。(3)汇报交流:请一名学生展示记录纸,其他同学发表看法。4. 研究更多物体的运动。(1)提出要求:其他物体

    25、的运动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2)分组活动:将圆点分别贴在指尖陀螺、溜溜球、弹弹球、弹簧彩虹圈等物体的不同位置,观察其运动,在不同的记录纸上画下圆点的运动形式。三、研讨1. 提出要求:根据记录单上画下的圆点的运动形式,对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2. 组内分类,达成共识。3. 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将记录纸条放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呈现或者粘在黑板上,并介绍分类情况和说明分类理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4.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和这些类别相似的物体运动形式?(学生根据经验回答。)5. 小结:物体的运动形式各种各样,这些运动形式可以进行分类。四、拓展1. 播放人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的视

    26、频,提出观察要求:在图片上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2. 全班交流。五、课堂小结1.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都能运动;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分类2. 提出希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用贴圆点的方法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记录下来。预设:学生尝试描述这两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玩具小车车身向前移动、车轮向前滚动;弹簧木马前后摆动当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时,教师提示可借助手势。个人活动:尝试用线条和箭头在记录纸上画圆点的运动形式。预设:人在旋转木马上前后摆动或者上下平动;人和旋转木马一起围着中间的轴在转动;人既在上下平动,又在绕轴转动通过常见物体运动简单描述,让学生认识到物

    27、体的运动是各种各样的。此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会不同,引出后续问题的研究。本环节中,通过语言和手势描述物体的运动,也为后面用线条和箭头来描述圆点的运动形式做了铺垫。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用粘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贴圆点,是为了方便粘贴和取下。先用钢尺演示并示范如何记录,再分组对更多物体进行观察和记录,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降低了难度,使描述更准确。在学生分类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强行将其归纳为科

    28、学的提法,只要学生的分类有自己的依据,都应承认和鼓励。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弹拨钢尺: 玩具小车车头 : 指尖陀螺:甩动钢尺: 玩具小车车轮:弹弹球: 弹簧彩虹圈: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科学态度目标3. 乐于探究物体的运动形式。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

    29、讨。重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难点: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1. 出示马路上车辆行驶的图片。提问:马路上有很多车在行驶,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2. 学生观察、交流。3. 小结:汽车的运动路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二、探索活动一 比一比1. 呈现探索活动1的五张照片(过山车、老鹰飞、打台球、苹果落地、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问:你们能描述图中的过山车、老鹰、台球、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掉落的苹果的运动路线吗?2. 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4. 小结:台球、苹果、垂直电梯、自动扶梯这样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老鹰飞这样的运动路线是曲

    30、线。活动二 画一画1.呈现一个蓝色球和一个红色球。问:你能用蓝色球击中红色球吗?2. 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做到百发百中?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讲解要求:将蓝色球和红色球放于轨道的两端,用蓝色球去撞击红色球,并且在活动手册上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3. 学生分组活动。4. 汇报交流。5. 小结:在直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运动路线是直线,它在做直线运动;在曲线轨道内运动的小球,路线是曲线,它在做曲线运动。活动三 判一判1. 问: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当小球冲出桌面后,它的运动路线又是怎样的?2.谈话:究竟是怎样的运动路线呢?让我们一起来

    31、做一做这个实验。请小组合理分工,重复实验,仔细观察,并在记录单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路线。3. 小结:小球在桌面上滚动时做直线运动,冲出桌面后做曲线运动。三、拓展1. 呈现小朋友滑滑梯、荡秋千、坐过山车的图,判断它们的运动形式。2. 小结:物体的运动有的是直线运动,有的是曲线运动,有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的。3.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和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预设:请一两名学生尝试,发现很难击中。预设1:利用轨道设置了运动路线后,能百发百中。预设2: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中,蓝色球的运动路线分别是直线和曲线。预设:学生可能还会发现不同小组之间画的曲线弯曲程度不同,因为本单元不涉及运动和力,如果学生询问

    32、原因,教师可以简单告知是和推小球的力度有关,不做过度展开。呈现学生的前概念,聚焦本课主题,引出探索板块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对一些物体运动路线的描述,将物体的运动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为后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判断打下基础。在纸上画一画小球在轨道内的运动路线,旨在让学生对物体运动路线的认识从具象到抽象;利用宽度刚好允许小球通过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可供学生画运动路线时参考,降低学生在纸上画出运动路线的难度。脱离轨道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是对前面所学的提升。同时,小球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是用综合思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通过判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物体运

    33、动更多的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结合。板书设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路线 直线 曲线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2.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3.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4.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重点: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难点:发现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

    34、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1. 呈现三幅能明显看出斜坡特点并代表了三种运动情况的图片(如教科书第9页图片),提问:我们周围有很多斜坡,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 提问:你们看到过物体在斜坡上运动吗?是怎样运动的?请个别学生回答,引导得出:物体在斜坡上,可能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也可能会滚动。教师板画三种情况。二、探索活动一 小立方体、六棱柱、圆柱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 搭一搭。出示材料(木板、四个小木块),提问: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物体来搭一个斜面?2. 猜一猜。出示一个小立方体,让学生预测:如果将这个立方体放到斜面上,它可能会怎么运动?教师将学生预测的情况在记录表相应的格子里画“”。

    35、3. 做一做。请一名学生上台尝试做一做,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强调操作要求:(1)立方体放在斜面的顶端,轻轻松手,不用外力推;(2)立方体尽量放在斜面顶端的中间位置。4. 记一记。带领学生采用画“”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活动二 观察更多物体的运动1. 利用同样的方法,分组观察十二面体、铅笔、圆柱形橡皮、小药瓶等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2. 汇报交流。3. 小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放置方式不同,有些物体也会出现不同的运动情况。活动三 研讨物体形状与运动情况的关系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认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小结: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

    36、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三、拓展1. 提问:如果将斜面坡度逐渐变高(从四个小木块到六个小木块,甚至到八个小木块),再将刚才这些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2. 学生分组先预测后实验。3. 交流和小结请个别学生回答,并引导得出:斜坡是一端高一端低。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然后教师提出建议:小木块横放叠加,与木板的接触点应在木板的前端,越靠前越好,保证斜面的稳定。预设:有可能会出现先滑动一下后静止的情况,要指导学生将两种情况都记下。预设:十二面体滑动、滚动或者滚动后滑动;圆形铅笔滚动;三角形铅笔滑动或者滚动;圆柱形橡皮滚动或者滑动;小药瓶滚动或者滑动。预设:有关系,但具体什么关系归纳起来有一

    37、点困难。当坡度增大后,部分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改变,比如,原本静止在斜面上的小方块,会变为滑动;原本运动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变快。从学生熟知的图片入手,目的在于滚动让他们联系生活,发现斜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能归纳斜坡的特点。对三种运动情况进行简单交流,为后续学习做好判断和交流的铺垫。通过学生操作和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搭一个斜坡,如何规范地将立方体放在斜坡上,如何记录立方体的运动情况等进行指导,为学生后续自主操作和记录做好准备。在猜测环节,用图示表示三种不同情况,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更具象的理解。通过观察更多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探索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基于实验结

    38、果研讨物体的形状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增大斜面坡度,学生发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发生变化,就自然而然地引向了下两节课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板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三种运动情况:静止不动 滑动 滚动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有些物体,放置方式不同,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不同。增大坡度:静止运动;运动变快。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 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利

    39、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3.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4.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重点:学习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如何选择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呈现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提问: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二、探索活动一 “动物赛跑”,引出方法1. 呈现教科书第12页的“动物王国赛跑”成绩图。这是它们的比赛成绩,你能从快到慢给它们排排名次吗?在活动手册写一写,并且思考你的排序理由。2.全班交流排

    40、序结果和排序方法。 3.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所需时间长的运动得慢。(板书:相同距离,比时间)活动二 两条轨道比快慢1. 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两条相同的轨道图片。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2.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全班完善比较的方法。(1)方法:以轨道的最高处为起点,以轨道的最低处为终点,手拿两个小球摆放在起点处,同时轻轻松手,让它们自由滚落,哪个小球先运动到终点,则运动得快。(2)要求:注意公平、分工合作。3.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两个小球在两条轨道比较运动快慢的活动。4.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5. 小结:相同的距离,同时

    41、开始运动,先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短,运动得快;后到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长,运动得慢。活动三 一条轨道比快慢1. 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一条轨道。提问:如果只有一条轨道,怎么比较不同小球的运动快慢?2.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全班完善比较的方法。(1)方法:分别用秒表测量两个小球运动完轨道全程所用的时间,重复三次。得出用时短的小球运动得快。(2)要求:注意公平、重复实验、分工合作。3. 小组合作,进行两个小球在一条轨道比较运动快慢的活动。4. 汇报交流结果。预设:如果学生在选择数据上存在困难,教师视具体情况,介绍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中的一种或两种。5. 小结:比较两个小球运动完相同距离的时间,

    42、运动时间短的跑得快,运动时间长的跑得慢。 学生在自己的活动手册上给六种动物运动的快慢排序。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起点,并且两只手各拿一球放在轨道起点,让两球同时开始运动;一名同学蹲在轨道的终点观察哪个球先到终点。还有两名同学在轨道一侧观察,留意是否出现了类似于球滞留在轨道上或者受到风吹影响等异常情况。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轨道终点处,利于看清小球到达跑道终点并及时发令;发令员的口令要简洁明了,如“跑”“停”;计时员掐秒表的反应要和发令员的指令同步;操作员要自然松手,不给小球助力;记录员可在轨道一侧兼做观察员一职,观察小球滚动过程中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图片引入,直观清晰,快速引入下一步的探索活动。通过比

    43、较动物王国的百米赛跑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原有经验:按所用时间从短到长,排列出名次。在两条相同轨道、小球同时开始运动的活动中,应用相同距离测时间比快慢的方法,锻炼了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在一条轨道、利用秒表计时的活动中,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来判断快慢的方法,学生学会了使用秒表,同时培养了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板书设计: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用时短,运动快相同距离,比时间 用时长,运动慢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课题: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2.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3.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4.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重点:学习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能够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聚焦提问:如果六种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027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