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PPT课件(全册打包).rar
2神奇的显微镜大树下面小草立,大象脚边小蚂蚁,生命纷繁又复杂,基本结构无大异?显微镜下瞧仔细,深入观察来学习。新课导入观察自然水域(y)中的一滴水实验目标分组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采集水样要注意安全!猜一猜,一滴水里有什么?实验目标观察自然水域(y)中的一滴水实验探究1.用滴管在水样中取一滴水,然后将这滴水放置于载玻片上。2.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用显微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实验探究一滴池塘水 从使用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我们的观察结果有变化吗?说一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交流与讨论 自然水域中水样里有微小生物。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可以推测自然界一般水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放大镜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细节。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在肉眼和放大镜下看不到的事物。实验总结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1590年,荷兰詹(zhn)森父子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显微镜,但并没有用它做过重要的观察。新知讲解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ji)利略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复眼。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倍)观察软木薄片,首次发现了“格子”状的结构,并用“cell”(细胞)命名。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0倍)观察一滴水,他惊喜地发现了微小的生物!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设计、制造了电子显微镜(可放大7000倍),发现了比细菌还微小的病毒。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864年,英国人拉德设计制造的显微镜(可放大近千倍),为科学家观察细胞和细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通过资料整理,你有什么感受?发展阶段时间发明或改进者 可放大倍数使用效果显微镜发展史课中小结 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窗口。正是人类对微小世界不断追寻的好奇心,推动了显微镜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认识!课中小结了解显微镜的构造镜筒物镜反光镜镜座准焦螺旋目镜镜臂载物台 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的透镜组叫目镜;装在镜筒下端,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叫物镜。新知讲解在图中标注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洋葱表皮的秘密镜 筒物 镜镜 座反光镜载物台镜 臂准焦螺旋目 镜说一说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及名称让我们亲自操作显微镜来观察吧!洋葱表皮有着怎样的细微结构?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调节反光镜,使目镜视场内亮度适宜。学习使用显微镜调节把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物台上,转动准焦螺旋,将镜筒尽量调低,注意不要让物镜压到标本上。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n)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有时还需要移动观察的标本,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任 务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显微镜、放大镜、记录笔。实验材料观察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1.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2.将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3.观察洋葱表皮。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时,双眼要同时睁开哟。洋葱表皮有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里还有一个小圆点。小 结用放大镜看得到吗?看不到看不到洋葱表皮有什么细微的结构?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玻片标本的种类,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它们制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是永久玻片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封片。而临时的玻片标本,一般都不封片,不能长期保存。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1.擦:擦拭载玻片、盖玻片。2.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4.取:用镊(ni)子小心撕(s)取洋葱内表皮。3.划: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6.盖: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8.吸: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7.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rn)液,如碘(din)酒,给洋葱表皮着色。5.展:将洋葱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使之平铺开。尝试制作标本尝试制作标本标本成果展示标本成果展示实实 验验 将自制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交交 流流你观察到了什么?细 胞说一说,正确操作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什么?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什么样子的?洋葱的表皮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格子”组成的。其他植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hng)切、松树茎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实验任务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切松树茎横切1.这些植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2.植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植物的细微结构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动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和植物的细微结构是否有相同之处?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动物永久玻片标本(蛙卵(lun)、草履(l)虫、鸡血),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实验一这些动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动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交 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人体的永久玻片标本动物的细微结构也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蛙卵草履虫鸡血用同样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永久玻片标本(血液、口腔上皮、骨骼(g)肌(j)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实验二这些人体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人体血液人体口腔上皮人体骨骼肌横切交 流 植物和动物、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思 考 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小 结 都由“小格子”组成。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软木薄片上的“格子”结构,起名“cell”。1858年,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植物学中,将“细胞”作为“cell”的中文译名。1839年,德国的施莱(li)登观察了大量植物,得出结论:“所有植物都是由cell构成的。”同时期,德国的施旺解剖观察了大量动物,描述了动物也是由“cell”构成的。施莱登施旺细胞发现史阅读这则材料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复述细胞的发现过程。发霉和发酵果实粮食酿美酒,橘子发霉长绿毛。伤口感染有危险,打针消炎来治疗。谁的本领这么高?显微镜下找一找!这个“本领高”的东西是什么?微生物橘子发霉皮鞋发霉面包发霉墙壁发霉这些物品发霉之处,有哪些变化?发霉之处,颜色、形状、气味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霉经常出现在 一到夏天,容易看到1.霉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容易看到发霉现象?2.据此推测什么条件容易产生发霉现象?探究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任 务怎样研究“发霉与温暖有关”?怎样研究“发霉与潮湿有关?”二一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温暖”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例如常温和低温;“潮湿”可以通过改变水分来控制,例如食物中含有水分、食物中不含水分。设计两组对比实验。小 结1.对比研究的是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怎样的?2.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3.按照什么步骤开展实验?怎样做记录?设计实验计划假设:馒头容易在温暖环境下发霉。材料:两组馒头片,冰箱,滴管,水。相同条件:同一块馒头切片;都滴12滴水;同时摆放每天同时比较。不同条件:摆放地点一组放冰箱中;另一组放冰箱外。示例一温暖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小片。2.每小片馒头都滴12滴水。3.将小片馒头分成两组。4.一组放入冰箱保鲜层,另一组放在温暖的地方。5.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实验步骤假设:馒头容易在潮湿环境下发霉。材料:两组馒头片,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密封塑料袋。相同条件:同一块馒头的切片;同样密封好;温度环境一样,都是常温;同时摆放每天同时比较。不同条件: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示例二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实验步骤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两片,将其中一片完全烤干。2.分别将这两块馒头片装入塑料袋并密封。3.同时放在室内的桌子上。4.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完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完 善 预测一周后馒头的发霉情况,将预测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预 测 课后,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动手实验 一周后,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自己的发现。汇 报条件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在寒冷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我发现_.条件在潮湿环境中的馒头在干燥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我发现_.退出猿(yun)猴“造”酒阅读这则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据明代学者李日华的紫桃轩(xun)杂缀所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集花果于石洼中,发酵后酝(yn)酿(ning)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食物发霉、发酵的现象,但其中的秘密,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观察微生物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馒头发霉的条件,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结果,得到了什么结论?馒头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显微镜问世以来,人们对发霉等现象的原因有了更多的认识。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用显微镜观察霉的玻片标本(橘皮上的霉、馒头上的霉)观察霉的玻片标本 看似不同的霉,在显微镜下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将霉菌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橘皮上的霉馒头上的霉小微粒(小微粒在食物上长出的“根”“茎”)(落在食物上会生长发育)菌丝小微粒的家霉菌结构图 食物上的霉,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叫霉菌。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看清它们的结构。食物等物品的发霉,就是霉菌在其上生长发育的结果。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少量酵母与温糖水的混合液,有什么发现?取一滴混合液,制成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什么发现?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永久玻片标本,有什么发现?将酵母菌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观察任务观察酵(jio)母 将酵母与温糖水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少量气泡,这是酵母菌在大量繁殖,分解糖,产生了二氧化碳。将混合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突起,这是酵母在进行出芽生殖。还记得猿猴造酒吗?那就是看不见的酵母菌对水果的发酵作用。小结 在我们身体的里里外外,生活着不计其数的微小生物,当人类发明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才得以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与人共舞”的微生物肠道内的乳杆菌皮肤上的葡萄球菌说一说,从这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光学显微镜(可放大300倍)观察人的牙垢(gu),发现人的口腔中竟然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他惊叹道:“在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惊叹。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当人类发明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人们发现了细菌。如果发明了上万倍的显微镜,猜一猜,我们会发现什么?当可放大上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后,人们发现了比细菌还要小很多的生物病毒。流感病毒腮腺(xin)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大肠杆菌噬(sh)菌体 说一说,从这四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在“微生物王国”中也有特殊的“公民”,如蘑菇和木耳,它们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巨人”,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认识微生物中的“巨人”牛肝菌榛(zhn)蘑木耳 在野外不要随意采摘、食用蘑菇,有些蘑菇含有剧毒!退出种蘑菇1打开菌包的袋口,留出一个小口。2315天,菌包上面 会 长 出 菇 蕾(li)。勤喷少量水,保持表面潮湿。3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课后任务微生物和我们什么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2020年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疫情防御战。说一说,你对这次疫情的感受?在疫情期间,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微生物对人类有害!人体内住着那么多细菌,要是都有害 微生物带给人类的不都是危害吧?霉菌让馒头发霉,所以我为调查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制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题目分 组示例讲解第五组 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调查计划1.调查题目: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作用2.调查步骤:分头搜集整理资料;汇总、筛选资料;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向大家介绍。3.调查分工:王磊负责采访医务工作者;刘阳负责上网搜索;李芳负责到阅览室查找资料;张丽负责采访餐饮工作者。示例讲解第五组 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调查计划4.调查报告分工:刘阳设计版面;李芳美工;张丽和王磊撰写或粘贴资料。5.采访提纲:我们的肠道内都有哪些细菌呢?这些细菌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弊?能举例谈谈吗?6.小组汇报分工待定。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交 流调查并记录完善调查计划 根据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大家交流汇报对微生物的认识。汇报有益变成腐殖质植物落叶、动物尸体食品制造面包酿酒腐乳酱油酷微生物有害食物腐烂引发疾病新冠肺炎感冒肠炎粮食、水果发霉(霉菌)饭菜变馊(酵母菌)霉变衣物发霉家具发霉人体消化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药品青霉素头孢动植物腐烂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小 结 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玉米发霉?了解玉米的防霉技术图中分别用的是什么防霉方法?这些防霉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减少含水量晾晒玉米真空包装玉米隔绝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破坏霉菌的生长条件。做成玉米罐头杀菌后密封冷冻玉米降低温度破坏霉菌的生长条件。1.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使用了防霉方法?2.不断发展的防霉技术,让食物更好地保存下来。说一说食物的保存对我们的影响。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的一天,弗(f)莱明在研究导致伤口感染的葡萄球菌时,发现葡萄球菌培养基不小心被青霉菌污染了。用显微镜更仔细地观察后,他惊讶地发现:这种青霉菌的某种分泌(m)物居然抑制和杀死了它周围的葡萄球菌。他将这种分泌物称为青霉素。后来,经过提纯后的青霉素被制成抗生素药剂,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许多药物都是通过抑制和杀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的。阅读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退出 青霉素虽然功效强大,但在注射前,一定要先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确认无过敏反应才能使用。否则,注射后,身体可能会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少年儿童用药安全如有过敏史,要提前告诉医生;遵医嘱,用法用量要精确;服药如不适,要立刻告知大人;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药;过期药品应通过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处理。光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瑟半江红;穿云透雾显原形,雨过天晴挂彩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从哪里来?识别光源这些物体中,哪些在发光?谁在发光?月亮这个灯泡,现在 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可以制造光源吗?划燃火柴拧亮手电筒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小结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天然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源的呢?18世纪末,人们开始进行电光源的研究。最初,是从碳(tn)极弧光灯开始的。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ch)灯并且不断改进,他先后申请了一千多项与电灯相关的专利。从此白炽灯取代了传统的火焰光源,开创了人类电光源照明的新时代。1907年,人们采用拉制的钨(w)丝作为灯丝。1938年,人们研制出荧光灯并开始销售,其发光效率和寿命均为白炽灯的3倍以上。1974年,人们又成功研制出高效节能的荧光灯。1962年,人们研制出发光二极管(LED),LED灯更加节能。2000年以来,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 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阳光微弱的时候我们家教室中的天然光源是编写计划交 流任 务第2小组光源调查计划调查目的:了解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调查场所:学校。调查内容:光源的数量、人们的感受。调查方法:1.选择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调查。2.调查光源的种类及数量并记录。3.调查使用者对光源情况的满意度并记录。示 例完善调查计划完成调查任务数据统计分析汇 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你的发现。光的传播什么是光源?如何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像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这两幅图中,光源分别是什么?观察图中的光,你认为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探究光是沿什么路线前进的。任 务猜 想预测,作出猜想。寻找光的传播路线怎样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首先得有光源,然后交 流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 计构想实验计划,并将计划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汇 报第1小组方案第3小组方案示例第4小组方案1.在纸箱的侧面开一个小孔,将可弯折的吸管插入小孔,并用橡皮泥封住。2.在纸箱内,用电池、开关、导线点亮一只小灯泡。3.拉直、弯折吸管,看是否有亮光透出来。示例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汇 报根据上述三个示例,优化实验计划。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小 结通过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在上述几个不同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点?2.回想影子的形成条件,我们能用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的形成吗?上述实验的共同点:当光被遮挡时,我们就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当光没有被遮挡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光源发出的光。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物体挡住了,形成了物体的影子。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其最好的证明就是“小孔成像”。墨经里对这个现象有详细的记载:来自室外人体的光,通过小孔在暗室内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找一个带盖小纸盒。在纸盒盖的中心开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圆孔。将纸盒的底去掉,蒙上一张半透明纸作屏幕。实验步骤制作小孔成像盒将纸盒盖与纸盒套装好。将小孔对准外面的景物,然后调节屏与小孔的距离,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缩小、倒立的像。实验步骤动手制作将自制的小孔成像盒向他人展示,解释看到的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汇报成果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蜡烛火焰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光通过小孔到达屏上,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火焰发出的光线对应于屏上很多光点,就这样组成了蜡烛火焰的像。小 结光的反射1.一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侧,桌面上放一支笔,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笔。2.在笔和手电筒之间放一本词典,再用手电筒照射。实验说明了什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你发现了什么?玩游戏 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用一面镜子试一试!用两面镜子,怎么做?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任务器材设计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两面镜子、手电筒、词典、笔。反光游戏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将实验现象(光的行进路线)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动手实验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汇 报镜子镜子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小结镜子说一说反射光的路线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交通反光标牌波光潋(lin)滟(yn)的湖面照哈哈镜自行车反光尾灯这些图中是如何体现光的反射的?汽车反光镜 汽车反光镜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照到汽车反光镜上时,司机可以看到后面的车况。医用额镜 医生头上戴的额镜,可以把对面的灯光反射到病人的耳内,提高耳内的亮度,医生通过额镜中心的小孔进行观察。额镜实际上是一个凹面镜,可以把反射光会聚在一起,使被照射的部位更亮。高速公路有完善的反光标志系统,包括热熔反光标线、贴膜式反光轮廓标、发光地钉等,在车灯照耀下,能够反射行车道指示标线、路边轮廓、车道分割线和中央分隔带轮廓。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交通反光标牌波光潋滟的湖面 光照在凸面镜或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自行车反光尾灯是被动式发光,后面来车的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上,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被反射回去让后面来车看到,提醒注意。照哈哈镜自行车反光尾灯你还能举一些光的反射的例子吗?潜望镜是指从海中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ku)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自制潜望镜观察潜望镜的构造,说一说它是怎样从低处看到高处物体的。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高处物体,并向他人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自制潜望镜镜片观察孔观察孔镜片 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公元前2世纪我国的淮(hui)南万毕术。书中说:一面大圆镜悬挂在屋檐下,地上放一盆水,墙外枝头一只鸟的影像能投射到盆中水里。说一说你的感受光的色散与混合 太阳光有时候会变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怎么回事?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一 把我的房间变成暗室,在窗户遮阳板上开一个小孔,让一束阳光射进来。把三棱镜放在入口处,光就折射到对面墙上 观赏这些鲜明的色彩分布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lng)镜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二 我试着让光通过不同厚度的玻璃,或是改变窗户上孔洞的大小,甚至在外头就摆上棱镜,好让阳光通过棱镜,再进入孔洞之中,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发现,以上操作都无关紧要,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阳光都被分解成同样的几种颜色牛顿使用的实验方法和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请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牛顿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太阳光穿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了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是白光,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分解后的这些光是单色光,三棱镜不能再分解它们。这一著名的实验和研究,就是光的色散实验。验证光的色散现象。任 务设 计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讨 论可以用哪些方法做光的色散实验?如果没有棱镜,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方法一:模仿牛顿的实验方法,将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示例方法二:如果没有棱镜,可以用镜子和水制作一个水三棱镜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制造人造彩虹时,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这是我们的人造彩虹方法三:彩虹也是太阳光色散的结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制造人造彩虹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牛顿和自己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小 结太阳光是白光,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光能发生色散。完善实验方案 被分解的单色光如果混合在一起会怎样?了解光的混合现象 为了反证光的色散实验,牛顿曾设计实验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在一起形成白光。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三 我用了两块三棱镜最突出和最奇异的组合是白色它永远是组合成的。牛顿的研究笔记之四 有两类颜色。一类是原始的、单纯的,另一类是由这些原始颜色组成的。而且要组成白色就必须用所有前面提到的原始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牛顿使用的实验方法和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请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被分解,称为三原色光。其他四种色光均可由这 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相合而成。用三原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光。牛顿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应用光的混合现象,合成白光或其他色光。任 务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实验材料是什么?讨 论需要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3支手电筒!手电筒的亮度设 计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汇 报完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牛顿和自己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小 结红、绿、蓝三种色光以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色光,说明色光可以混合。查阅资料,了解电视机、计算机屏幕色彩的显示原理。任 务光线与视觉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形成了物体的影像,经过大脑加工后产生了视觉。晶状体视觉与光线的强弱有什么关系?暗盒辨字用自制的暗盒研究光线强弱与视觉的关系。任 务遮光板自制暗盒 注意安全!能看清楚里面写的什么字吗?一人左手拿着手电筒照暗盒的通光孔,右手用遮光板控制进入暗盒中光的强弱。另一人通过观察孔看里面的字。将实验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动手实验用遮光板控制进入暗盒中光的强弱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个暗盒实验说明了什么?光线过强时,我们看不清里面的文字,感觉刺眼;光线充足且适量时,我们能看清里面的文字,眼睛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光线很弱时,我们看不清里面的文字,眼睛有不舒服的感觉;完全没有光时,我们完全看不见里面的文字。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有关系。我们看到非光源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线有什么关系?暗盒辨色用自制的暗盒研究反射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任 务设 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第3小组 关于颜色与反射光线的研究计划我们的问题: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线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猜想:物体只反射和它颜色一样的光,其他的光都被物体吸收了。实验需要的材料:分别能发出白光、红光、绿光、蓝光的4支手电筒,暗盒,白纸、红纸、绿纸、蓝纸、黑纸。我们的实验方案:1.暗盒中放入白纸,分别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照射,观察实验现象。2.暗盒中放入黑纸,再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试3.暗盒中放入红纸,用红光手电筒照射,再改用其他色光的手电筒试4.分别换绿纸、蓝纸放入暗盒,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照射,观察实验现象。示 例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进入暗盒的光、纸张本来的颜色、所看到纸片的颜色、进入眼里的反射光)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分析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小 结我们看到非光源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完善实验方案物体的颜色 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它看上去呈黑色;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它看上去呈白色;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花。试一试,用红光照射蓝纸,我们看到的纸张是什么颜色?如果用红光照蓝色物体,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感觉它呈黑色。激光与气球 用不同颜色的激光笔照射不同颜色的气球,气球会爆吗?先猜一猜,再看一看。激光不能照射眼睛,戴好护目镜。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激光具有较强且集中的能量。用激光笔照射与其同色的气球时,激光被反射,不容易爆炸,反之容易爆炸。白色几乎全被反射,不容易爆炸;黑色几乎全被吸收,容易爆炸。小结昼夜的交替昼夜交替定作息,春去秋来雁迁徙(x),天天年年总如此,地球运动有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认为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形成的。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有自转运动。于是对昼夜的形成就有了新的说法: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关于昼夜的形成,你们赞成哪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道理。太阳东升西落,说明 地球自转也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辩论!我们能用模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吗?模拟昼夜的形成材料讨论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要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怎样进行模拟实验呢?任务 设计实验模拟昼夜的形成,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模拟地球自转模拟太阳转动实验方法动手实验交 流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看一看大家是不是有了共同的认识。小 结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模拟出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谁对?让我们看看更多的研究证据吧!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当众在大厅的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28千克的大摆锤(chu)。摆动实验进行几小时后,它的轨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的实验装置叫作“傅科摆”,今天在很多天文馆和科技馆里也能看到它。读这则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总结 想一想,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呢?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怎样判断是黎明还是黄昏?研究一材料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昼与夜交汇处,称为晨昏线。地球自转,晨昏线移动。晨昏线 一定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方法 A处和B处,谁是黎明?谁是黄昏?晨昏线思考演示动手实验汇报小结 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根据实际,晨昏线是自东向西移动的,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怎样判断地球自转一周?研究二材料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在黎明到来的晨昏线上,用橡皮泥固定一个点,竖直插上一根牙签,让牙签迎来初升的太阳。晨昏线 一定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方法 地球自转再回到此点,为自转一周,此周期定义为“一天”,一天又划分为24小时。思 考动手实验小 结 继续让地球自转会使得这个地方再次迎来黎明吗?判断两个地方是早晨还是傍晚?如图,中国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如图,北美洲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早晨傍晚练习四季的变化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复 习 昼与夜的长短一样吗?昼夜长短与冷暖有关吗?思 考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能感觉到一年中的气温和昼夜长短都会变化!变化有规律吗?我们需要每天测量。可以查阅气象台的数据!有了这两个表,我们可以怎么研究?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昼长/时9.710.712.013.314.414.914.713.712.611.110.09.4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72.39.017.523.325.627.926.223.012.84.1-0.2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 先要找出一年中的气温变化规律!再看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看看一年中的昼夜长短是否有规律!寻找一年冷暖变化规律。研究一方 法 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图,再查找规律。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5051015202530123456789 10 11 12月 我们发现:1月温度最低,7月温度最高。从1月到7月温度不断升高,从8月到12月温度不断降低。寻找一年昼长的变化规律。研究二方 法 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昼长的折线图,再查找规律。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9.510123456789 10 11 12小时月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9 我们发现:6月白昼时间最长,12月白昼时间最短。从1月到6月,白昼时间逐渐增长;从7月到12月,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对比前面的数据和折线图,寻找一年中的冷暖变化和昼长变化的对应关系。研究三 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小 结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昼长/时9.710.7 12.0 13.3 14.4 14.9 14.7 13.7 12.611.110.09.4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72.39.017.5 23.3 25.6 27.9 26.2 23.0 12.84.1-0.2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5051015202530123456789101112月9.510123456789101112小时月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9怎样划分四季 一年中的冷暖变化,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根据冷暖的不同,一年划分为四季。怎样划分呢?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要找到划分的标准点。昼长,温度高。也可以按昼夜长短划分。人们经过长期仔细观测,发现昼夜长短相等分别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而昼最长在6月22日左右,称为夏至;昼最短在12月22日左右,称为冬至。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定 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为了与月份吻合,通常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来年2月为冬季。这也是四季的天文划分。春夏秋冬 除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可能引起四季温度的变化?夏天的太阳晒得好厉害,冬天的太阳春天、秋天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竖直的立竿在不同日子正午时的影子方向都是朝向正北,只是长度有不同。圭(gu)表的故事 为了方便测量和研究正午时日影的长度到底如何变化,人们制作出了圭表。1276年,元代科学家郭(gu)守敬创建了登封观星台。每天正午,观星台上两间小屋之间横梁的影子会投影在“长堤”上。冬天的表影较长;夏天的表影较短。春天和秋天时,表影的长度则在中间变化。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圭表北南阅读资料之后,你学到了什么?圭(gu)表的故事 郭守敬创建的登封观星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圭表,如下图。每天太阳正午的影子,在地面的圭尺上移动。练习影子从A点移动到B点,是_季;ABC春影子从B点移动到C点,是_季;ABC夏影子从C点移动到B点,是_季;ABC秋影子从B点移动到A点,是_季;ABC冬 整理上述内容,归纳四季的变化对温度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关系。像手电筒一样,当夏天的太阳接近直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短,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多,温度就高;冬天的太阳斜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长,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少,温度就低。正如一天中正午的太阳最晒,早晚的太阳温和。小 结四季的形成 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din)基。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绕自身(zhu)的转动,就是地球自转。这个轴称为地轴。地轴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任 务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如果地轴倾斜的向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交 流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第一步,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第二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设计实验1.用什么器材模拟太阳和地球?2.怎样让“地轴”不倾斜?3.“地球”该怎样运动?“太阳”呢?4.怎样观察“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研究一讨论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让地轴垂直桌面。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某处用橡皮泥垂直地面竖直固定一根牙签,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变化来判断阳光照射的角度。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将实验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你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吗?实验汇报小结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研究二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将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则地轴就是倾斜的。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轴要一直指向北。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将实验结果
收藏
编号:55027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8.6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3-04-23
10
文币
- 资源描述:
-
2神奇的显微镜大树下面小草立,大象脚边小蚂蚁,生命纷繁又复杂,基本结构无大异?显微镜下瞧仔细,深入观察来学习。新课导入观察自然水域(y)中的一滴水实验目标分组观察自然水域中的一滴水。采集水样要注意安全!猜一猜,一滴水里有什么?实验目标观察自然水域(y)中的一滴水实验探究1.用滴管在水样中取一滴水,然后将这滴水放置于载玻片上。2.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用显微镜观察这滴水,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实验探究一滴池塘水 从使用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我们的观察结果有变化吗?说一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交流与讨论 自然水域中水样里有微小生物。从采自任一自然水域的水样中发现微小生物的事实,可以推测自然界一般水体中都含有微小生物。放大镜将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细节。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在肉眼和放大镜下看不到的事物。实验总结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1590年,荷兰詹(zhn)森父子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显微镜,但并没有用它做过重要的观察。新知讲解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ji)利略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复眼。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倍)观察软木薄片,首次发现了“格子”状的结构,并用“cell”(细胞)命名。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可放大300倍)观察一滴水,他惊喜地发现了微小的生物!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鲁斯卡设计、制造了电子显微镜(可放大7000倍),发现了比细菌还微小的病毒。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 1864年,英国人拉德设计制造的显微镜(可放大近千倍),为科学家观察细胞和细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新知讲解通过资料整理,你有什么感受?发展阶段时间发明或改进者 可放大倍数使用效果显微镜发展史课中小结 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窗口。正是人类对微小世界不断追寻的好奇心,推动了显微镜的发展进步,更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科学认识!课中小结了解显微镜的构造镜筒物镜反光镜镜座准焦螺旋目镜镜臂载物台 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其中装在镜筒上端,接近眼睛的透镜组叫目镜;装在镜筒下端,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组叫物镜。新知讲解在图中标注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洋葱表皮的秘密镜 筒物 镜镜 座反光镜载物台镜 臂准焦螺旋目 镜说一说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及名称让我们亲自操作显微镜来观察吧!洋葱表皮有着怎样的细微结构?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平放在桌上。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调节反光镜,使目镜视场内亮度适宜。学习使用显微镜调节把所需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物台上,转动准焦螺旋,将镜筒尽量调低,注意不要让物镜压到标本上。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n)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有时还需要移动观察的标本,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任 务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显微镜、放大镜、记录笔。实验材料观察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1.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2.将洋葱表皮永久玻片标本放置到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3.观察洋葱表皮。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时,双眼要同时睁开哟。洋葱表皮有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里还有一个小圆点。小 结用放大镜看得到吗?看不到看不到洋葱表皮有什么细微的结构?永久玻片标本和临时玻片标本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玻片标本的种类,从保存时间长短分,有临时玻片标本和永久玻片标本。它们制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是永久玻片制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封片。而临时的玻片标本,一般都不封片,不能长期保存。自制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1.擦:擦拭载玻片、盖玻片。2.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4.取:用镊(ni)子小心撕(s)取洋葱内表皮。3.划: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6.盖: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8.吸: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7.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rn)液,如碘(din)酒,给洋葱表皮着色。5.展:将洋葱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使之平铺开。尝试制作标本尝试制作标本标本成果展示标本成果展示实实 验验 将自制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交交 流流你观察到了什么?细 胞说一说,正确操作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什么?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什么样子的?洋葱的表皮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格子”组成的。其他植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hng)切、松树茎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实验任务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玻片标本蚕豆叶下表皮植物根尖玉米茎横切松树茎横切1.这些植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2.植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植物的细微结构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动物的细微结构是什么样的?和植物的细微结构是否有相同之处?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动物永久玻片标本(蛙卵(lun)、草履(l)虫、鸡血),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实验一这些动物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动物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交 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和人体的永久玻片标本动物的细微结构也都是由类似的“小格子”组成的,“小格子”有大有小。蛙卵草履虫鸡血用同样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永久玻片标本(血液、口腔上皮、骨骼(g)肌(j)横切),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实验二这些人体的细微结构各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人体血液人体口腔上皮人体骨骼肌横切交 流 植物和动物、人体的细微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思 考 动植物都是由类似于“小格子”(内部填充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称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小 结 都由“小格子”组成。1665年,英国的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软木薄片上的“格子”结构,起名“cell”。1858年,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植物学中,将“细胞”作为“cell”的中文译名。1839年,德国的施莱(li)登观察了大量植物,得出结论:“所有植物都是由cell构成的。”同时期,德国的施旺解剖观察了大量动物,描述了动物也是由“cell”构成的。施莱登施旺细胞发现史阅读这则材料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复述细胞的发现过程。发霉和发酵果实粮食酿美酒,橘子发霉长绿毛。伤口感染有危险,打针消炎来治疗。谁的本领这么高?显微镜下找一找!这个“本领高”的东西是什么?微生物橘子发霉皮鞋发霉面包发霉墙壁发霉这些物品发霉之处,有哪些变化?发霉之处,颜色、形状、气味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霉经常出现在 一到夏天,容易看到1.霉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容易看到发霉现象?2.据此推测什么条件容易产生发霉现象?探究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任 务怎样研究“发霉与温暖有关”?怎样研究“发霉与潮湿有关?”二一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温暖”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例如常温和低温;“潮湿”可以通过改变水分来控制,例如食物中含有水分、食物中不含水分。设计两组对比实验。小 结1.对比研究的是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怎样的?2.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3.按照什么步骤开展实验?怎样做记录?设计实验计划假设:馒头容易在温暖环境下发霉。材料:两组馒头片,冰箱,滴管,水。相同条件:同一块馒头切片;都滴12滴水;同时摆放每天同时比较。不同条件:摆放地点一组放冰箱中;另一组放冰箱外。示例一温暖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小片。2.每小片馒头都滴12滴水。3.将小片馒头分成两组。4.一组放入冰箱保鲜层,另一组放在温暖的地方。5.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实验步骤假设:馒头容易在潮湿环境下发霉。材料:两组馒头片,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密封塑料袋。相同条件:同一块馒头的切片;同样密封好;温度环境一样,都是常温;同时摆放每天同时比较。不同条件: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示例二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实验步骤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两片,将其中一片完全烤干。2.分别将这两块馒头片装入塑料袋并密封。3.同时放在室内的桌子上。4.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完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完 善 预测一周后馒头的发霉情况,将预测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预 测 课后,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动手实验 一周后,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自己的发现。汇 报条件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在寒冷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我发现_.条件在潮湿环境中的馒头在干燥环境中的馒头预测一周后的情况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我发现_.退出猿(yun)猴“造”酒阅读这则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据明代学者李日华的紫桃轩(xun)杂缀所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集花果于石洼中,发酵后酝(yn)酿(ning)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食物发霉、发酵的现象,但其中的秘密,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观察微生物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馒头发霉的条件,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结果,得到了什么结论?馒头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显微镜问世以来,人们对发霉等现象的原因有了更多的认识。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用显微镜观察霉的玻片标本(橘皮上的霉、馒头上的霉)观察霉的玻片标本 看似不同的霉,在显微镜下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将霉菌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橘皮上的霉馒头上的霉小微粒(小微粒在食物上长出的“根”“茎”)(落在食物上会生长发育)菌丝小微粒的家霉菌结构图 食物上的霉,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叫霉菌。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看清它们的结构。食物等物品的发霉,就是霉菌在其上生长发育的结果。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少量酵母与温糖水的混合液,有什么发现?取一滴混合液,制成临时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什么发现?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永久玻片标本,有什么发现?将酵母菌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观察任务观察酵(jio)母 将酵母与温糖水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少量气泡,这是酵母菌在大量繁殖,分解糖,产生了二氧化碳。将混合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有的酵母菌细胞上长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突起,这是酵母在进行出芽生殖。还记得猿猴造酒吗?那就是看不见的酵母菌对水果的发酵作用。小结 在我们身体的里里外外,生活着不计其数的微小生物,当人类发明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才得以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与人共舞”的微生物肠道内的乳杆菌皮肤上的葡萄球菌说一说,从这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光学显微镜(可放大300倍)观察人的牙垢(gu),发现人的口腔中竟然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他惊叹道:“在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惊叹。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当人类发明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光学显微镜后,人们发现了细菌。如果发明了上万倍的显微镜,猜一猜,我们会发现什么?当可放大上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后,人们发现了比细菌还要小很多的生物病毒。流感病毒腮腺(xin)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大肠杆菌噬(sh)菌体 说一说,从这四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在“微生物王国”中也有特殊的“公民”,如蘑菇和木耳,它们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巨人”,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认识微生物中的“巨人”牛肝菌榛(zhn)蘑木耳 在野外不要随意采摘、食用蘑菇,有些蘑菇含有剧毒!退出种蘑菇1打开菌包的袋口,留出一个小口。2315天,菌包上面 会 长 出 菇 蕾(li)。勤喷少量水,保持表面潮湿。3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课后任务微生物和我们什么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像酵母菌、霉菌、细菌和病毒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2020年年初,受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疫情防御战。说一说,你对这次疫情的感受?在疫情期间,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微生物对人类有害!人体内住着那么多细菌,要是都有害 微生物带给人类的不都是危害吧?霉菌让馒头发霉,所以我为调查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制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题目分 组示例讲解第五组 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调查计划1.调查题目:肠道内的细菌种类和作用2.调查步骤:分头搜集整理资料;汇总、筛选资料;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向大家介绍。3.调查分工:王磊负责采访医务工作者;刘阳负责上网搜索;李芳负责到阅览室查找资料;张丽负责采访餐饮工作者。示例讲解第五组 微生物和我们的关系调查计划4.调查报告分工:刘阳设计版面;李芳美工;张丽和王磊撰写或粘贴资料。5.采访提纲:我们的肠道内都有哪些细菌呢?这些细菌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弊?能举例谈谈吗?6.小组汇报分工待定。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交 流调查并记录完善调查计划 根据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大家交流汇报对微生物的认识。汇报有益变成腐殖质植物落叶、动物尸体食品制造面包酿酒腐乳酱油酷微生物有害食物腐烂引发疾病新冠肺炎感冒肠炎粮食、水果发霉(霉菌)饭菜变馊(酵母菌)霉变衣物发霉家具发霉人体消化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药品青霉素头孢动植物腐烂微生物对人类有利有弊。小 结 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玉米发霉?了解玉米的防霉技术图中分别用的是什么防霉方法?这些防霉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减少含水量晾晒玉米真空包装玉米隔绝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破坏霉菌的生长条件。做成玉米罐头杀菌后密封冷冻玉米降低温度破坏霉菌的生长条件。1.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使用了防霉方法?2.不断发展的防霉技术,让食物更好地保存下来。说一说食物的保存对我们的影响。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的一天,弗(f)莱明在研究导致伤口感染的葡萄球菌时,发现葡萄球菌培养基不小心被青霉菌污染了。用显微镜更仔细地观察后,他惊讶地发现:这种青霉菌的某种分泌(m)物居然抑制和杀死了它周围的葡萄球菌。他将这种分泌物称为青霉素。后来,经过提纯后的青霉素被制成抗生素药剂,大量生产、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许多药物都是通过抑制和杀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的。阅读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退出 青霉素虽然功效强大,但在注射前,一定要先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确认无过敏反应才能使用。否则,注射后,身体可能会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少年儿童用药安全如有过敏史,要提前告诉医生;遵医嘱,用法用量要精确;服药如不适,要立刻告知大人;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药;过期药品应通过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处理。光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瑟半江红;穿云透雾显原形,雨过天晴挂彩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从哪里来?识别光源这些物体中,哪些在发光?谁在发光?月亮这个灯泡,现在 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可以制造光源吗?划燃火柴拧亮手电筒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小结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天然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源的呢?18世纪末,人们开始进行电光源的研究。最初,是从碳(tn)极弧光灯开始的。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ch)灯并且不断改进,他先后申请了一千多项与电灯相关的专利。从此白炽灯取代了传统的火焰光源,开创了人类电光源照明的新时代。1907年,人们采用拉制的钨(w)丝作为灯丝。1938年,人们研制出荧光灯并开始销售,其发光效率和寿命均为白炽灯的3倍以上。1974年,人们又成功研制出高效节能的荧光灯。1962年,人们研制出发光二极管(LED),LED灯更加节能。2000年以来,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 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阳光微弱的时候我们家教室中的天然光源是编写计划交 流任 务第2小组光源调查计划调查目的:了解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调查场所:学校。调查内容:光源的数量、人们的感受。调查方法:1.选择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调查。2.调查光源的种类及数量并记录。3.调查使用者对光源情况的满意度并记录。示 例完善调查计划完成调查任务数据统计分析汇 报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你的发现。光的传播什么是光源?如何区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像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这两幅图中,光源分别是什么?观察图中的光,你认为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探究光是沿什么路线前进的。任 务猜 想预测,作出猜想。寻找光的传播路线怎样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首先得有光源,然后交 流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设 计构想实验计划,并将计划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汇 报第1小组方案第3小组方案示例第4小组方案1.在纸箱的侧面开一个小孔,将可弯折的吸管插入小孔,并用橡皮泥封住。2.在纸箱内,用电池、开关、导线点亮一只小灯泡。3.拉直、弯折吸管,看是否有亮光透出来。示例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汇 报根据上述三个示例,优化实验计划。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小 结通过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在上述几个不同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点?2.回想影子的形成条件,我们能用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的形成吗?上述实验的共同点:当光被遮挡时,我们就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当光没有被遮挡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光源发出的光。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物体挡住了,形成了物体的影子。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其最好的证明就是“小孔成像”。墨经里对这个现象有详细的记载:来自室外人体的光,通过小孔在暗室内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找一个带盖小纸盒。在纸盒盖的中心开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圆孔。将纸盒的底去掉,蒙上一张半透明纸作屏幕。实验步骤制作小孔成像盒将纸盒盖与纸盒套装好。将小孔对准外面的景物,然后调节屏与小孔的距离,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缩小、倒立的像。实验步骤动手制作将自制的小孔成像盒向他人展示,解释看到的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汇报成果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蜡烛火焰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光通过小孔到达屏上,在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火焰发出的光线对应于屏上很多光点,就这样组成了蜡烛火焰的像。小 结光的反射1.一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侧,桌面上放一支笔,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笔。2.在笔和手电筒之间放一本词典,再用手电筒照射。实验说明了什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你发现了什么?玩游戏 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用一面镜子试一试!用两面镜子,怎么做?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任务器材设计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两面镜子、手电筒、词典、笔。反光游戏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将实验现象(光的行进路线)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动手实验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汇 报镜子镜子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小结镜子说一说反射光的路线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交通反光标牌波光潋(lin)滟(yn)的湖面照哈哈镜自行车反光尾灯这些图中是如何体现光的反射的?汽车反光镜 汽车反光镜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照到汽车反光镜上时,司机可以看到后面的车况。医用额镜 医生头上戴的额镜,可以把对面的灯光反射到病人的耳内,提高耳内的亮度,医生通过额镜中心的小孔进行观察。额镜实际上是一个凹面镜,可以把反射光会聚在一起,使被照射的部位更亮。高速公路有完善的反光标志系统,包括热熔反光标线、贴膜式反光轮廓标、发光地钉等,在车灯照耀下,能够反射行车道指示标线、路边轮廓、车道分割线和中央分隔带轮廓。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交通反光标牌波光潋滟的湖面 光照在凸面镜或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自行车反光尾灯是被动式发光,后面来车的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上,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被反射回去让后面来车看到,提醒注意。照哈哈镜自行车反光尾灯你还能举一些光的反射的例子吗?潜望镜是指从海中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ku)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自制潜望镜观察潜望镜的构造,说一说它是怎样从低处看到高处物体的。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高处物体,并向他人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自制潜望镜镜片观察孔观察孔镜片 世界上最早记载潜望镜原理的古书,是公元前2世纪我国的淮(hui)南万毕术。书中说:一面大圆镜悬挂在屋檐下,地上放一盆水,墙外枝头一只鸟的影像能投射到盆中水里。说一说你的感受光的色散与混合 太阳光有时候会变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怎么回事?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一 把我的房间变成暗室,在窗户遮阳板上开一个小孔,让一束阳光射进来。把三棱镜放在入口处,光就折射到对面墙上 观赏这些鲜明的色彩分布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情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lng)镜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二 我试着让光通过不同厚度的玻璃,或是改变窗户上孔洞的大小,甚至在外头就摆上棱镜,好让阳光通过棱镜,再进入孔洞之中,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发现,以上操作都无关紧要,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阳光都被分解成同样的几种颜色牛顿使用的实验方法和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请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牛顿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太阳光穿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了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是白光,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分解后的这些光是单色光,三棱镜不能再分解它们。这一著名的实验和研究,就是光的色散实验。验证光的色散现象。任 务设 计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上。讨 论可以用哪些方法做光的色散实验?如果没有棱镜,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方法一:模仿牛顿的实验方法,将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示例方法二:如果没有棱镜,可以用镜子和水制作一个水三棱镜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制造人造彩虹时,我们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这是我们的人造彩虹方法三:彩虹也是太阳光色散的结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制造人造彩虹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牛顿和自己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小 结太阳光是白光,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光能发生色散。完善实验方案 被分解的单色光如果混合在一起会怎样?了解光的混合现象 为了反证光的色散实验,牛顿曾设计实验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在一起形成白光。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三 我用了两块三棱镜最突出和最奇异的组合是白色它永远是组合成的。牛顿的研究笔记之四 有两类颜色。一类是原始的、单纯的,另一类是由这些原始颜色组成的。而且要组成白色就必须用所有前面提到的原始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牛顿使用的实验方法和看到的现象是什么?请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被分解,称为三原色光。其他四种色光均可由这 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相合而成。用三原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光。牛顿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应用光的混合现象,合成白光或其他色光。任 务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实验材料是什么?讨 论需要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3支手电筒!手电筒的亮度设 计根据讨论结果,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汇 报完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牛顿和自己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小 结红、绿、蓝三种色光以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色光,说明色光可以混合。查阅资料,了解电视机、计算机屏幕色彩的显示原理。任 务光线与视觉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形成了物体的影像,经过大脑加工后产生了视觉。晶状体视觉与光线的强弱有什么关系?暗盒辨字用自制的暗盒研究光线强弱与视觉的关系。任 务遮光板自制暗盒 注意安全!能看清楚里面写的什么字吗?一人左手拿着手电筒照暗盒的通光孔,右手用遮光板控制进入暗盒中光的强弱。另一人通过观察孔看里面的字。将实验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动手实验用遮光板控制进入暗盒中光的强弱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个暗盒实验说明了什么?光线过强时,我们看不清里面的文字,感觉刺眼;光线充足且适量时,我们能看清里面的文字,眼睛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光线很弱时,我们看不清里面的文字,眼睛有不舒服的感觉;完全没有光时,我们完全看不见里面的文字。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有关系。我们看到非光源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线有什么关系?暗盒辨色用自制的暗盒研究反射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任 务设 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第3小组 关于颜色与反射光线的研究计划我们的问题: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线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猜想:物体只反射和它颜色一样的光,其他的光都被物体吸收了。实验需要的材料:分别能发出白光、红光、绿光、蓝光的4支手电筒,暗盒,白纸、红纸、绿纸、蓝纸、黑纸。我们的实验方案:1.暗盒中放入白纸,分别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照射,观察实验现象。2.暗盒中放入黑纸,再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试3.暗盒中放入红纸,用红光手电筒照射,再改用其他色光的手电筒试4.分别换绿纸、蓝纸放入暗盒,用不同色光的手电筒照射,观察实验现象。示 例动手实验交 流将实验现象(进入暗盒的光、纸张本来的颜色、所看到纸片的颜色、进入眼里的反射光)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分析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小 结我们看到非光源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完善实验方案物体的颜色 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它看上去呈黑色;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它看上去呈白色;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花。试一试,用红光照射蓝纸,我们看到的纸张是什么颜色?如果用红光照蓝色物体,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感觉它呈黑色。激光与气球 用不同颜色的激光笔照射不同颜色的气球,气球会爆吗?先猜一猜,再看一看。激光不能照射眼睛,戴好护目镜。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激光具有较强且集中的能量。用激光笔照射与其同色的气球时,激光被反射,不容易爆炸,反之容易爆炸。白色几乎全被反射,不容易爆炸;黑色几乎全被吸收,容易爆炸。小结昼夜的交替昼夜交替定作息,春去秋来雁迁徙(x),天天年年总如此,地球运动有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认为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形成的。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有自转运动。于是对昼夜的形成就有了新的说法: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关于昼夜的形成,你们赞成哪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道理。太阳东升西落,说明 地球自转也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辩论!我们能用模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论点吗?模拟昼夜的形成材料讨论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要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怎样进行模拟实验呢?任务 设计实验模拟昼夜的形成,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模拟地球自转模拟太阳转动实验方法动手实验交 流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看一看大家是不是有了共同的认识。小 结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模拟出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谁对?让我们看看更多的研究证据吧!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当众在大厅的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28千克的大摆锤(chu)。摆动实验进行几小时后,它的轨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的实验装置叫作“傅科摆”,今天在很多天文馆和科技馆里也能看到它。读这则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于黑夜。总结 想一想,昼夜是怎样交替的呢?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怎样判断是黎明还是黄昏?研究一材料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昼与夜交汇处,称为晨昏线。地球自转,晨昏线移动。晨昏线 一定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方法 A处和B处,谁是黎明?谁是黄昏?晨昏线思考演示动手实验汇报小结 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根据实际,晨昏线是自东向西移动的,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怎样判断地球自转一周?研究二材料 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在黎明到来的晨昏线上,用橡皮泥固定一个点,竖直插上一根牙签,让牙签迎来初升的太阳。晨昏线 一定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实验方法 地球自转再回到此点,为自转一周,此周期定义为“一天”,一天又划分为24小时。思 考动手实验小 结 继续让地球自转会使得这个地方再次迎来黎明吗?判断两个地方是早晨还是傍晚?如图,中国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如图,北美洲现在是白昼,请判断: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早晨傍晚练习四季的变化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复 习 昼与夜的长短一样吗?昼夜长短与冷暖有关吗?思 考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能感觉到一年中的气温和昼夜长短都会变化!变化有规律吗?我们需要每天测量。可以查阅气象台的数据!有了这两个表,我们可以怎么研究?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昼长/时9.710.712.013.314.414.914.713.712.611.110.09.4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72.39.017.523.325.627.926.223.012.84.1-0.2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 先要找出一年中的气温变化规律!再看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看看一年中的昼夜长短是否有规律!寻找一年冷暖变化规律。研究一方 法 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图,再查找规律。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5051015202530123456789 10 11 12月 我们发现:1月温度最低,7月温度最高。从1月到7月温度不断升高,从8月到12月温度不断降低。寻找一年昼长的变化规律。研究二方 法 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昼长的折线图,再查找规律。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9.510123456789 10 11 12小时月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9 我们发现:6月白昼时间最长,12月白昼时间最短。从1月到6月,白昼时间逐渐增长;从7月到12月,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对比前面的数据和折线图,寻找一年中的冷暖变化和昼长变化的对应关系。研究三 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小 结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昼长/时9.710.7 12.0 13.3 14.4 14.9 14.7 13.7 12.611.110.09.4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72.39.017.5 23.3 25.6 27.9 26.2 23.0 12.84.1-0.2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5051015202530123456789101112月9.510123456789101112小时月10.51111.51212.51313.51414.5159怎样划分四季 一年中的冷暖变化,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根据冷暖的不同,一年划分为四季。怎样划分呢?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要找到划分的标准点。昼长,温度高。也可以按昼夜长短划分。人们经过长期仔细观测,发现昼夜长短相等分别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而昼最长在6月22日左右,称为夏至;昼最短在12月22日左右,称为冬至。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定 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为了与月份吻合,通常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来年2月为冬季。这也是四季的天文划分。春夏秋冬 除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可能引起四季温度的变化?夏天的太阳晒得好厉害,冬天的太阳春天、秋天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竖直的立竿在不同日子正午时的影子方向都是朝向正北,只是长度有不同。圭(gu)表的故事 为了方便测量和研究正午时日影的长度到底如何变化,人们制作出了圭表。1276年,元代科学家郭(gu)守敬创建了登封观星台。每天正午,观星台上两间小屋之间横梁的影子会投影在“长堤”上。冬天的表影较长;夏天的表影较短。春天和秋天时,表影的长度则在中间变化。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圭表北南阅读资料之后,你学到了什么?圭(gu)表的故事 郭守敬创建的登封观星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圭表,如下图。每天太阳正午的影子,在地面的圭尺上移动。练习影子从A点移动到B点,是_季;ABC春影子从B点移动到C点,是_季;ABC夏影子从C点移动到B点,是_季;ABC秋影子从B点移动到A点,是_季;ABC冬 整理上述内容,归纳四季的变化对温度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关系。像手电筒一样,当夏天的太阳接近直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短,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多,温度就高;冬天的太阳斜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长,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少,温度就低。正如一天中正午的太阳最晒,早晚的太阳温和。小 结四季的形成 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din)基。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绕自身(zhu)的转动,就是地球自转。这个轴称为地轴。地轴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任 务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如果地轴倾斜的向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交 流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第一步,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第二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设计实验1.用什么器材模拟太阳和地球?2.怎样让“地轴”不倾斜?3.“地球”该怎样运动?“太阳”呢?4.怎样观察“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研究一讨论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让地轴垂直桌面。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某处用橡皮泥垂直地面竖直固定一根牙签,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变化来判断阳光照射的角度。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将实验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你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吗?实验汇报小结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研究二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将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则地轴就是倾斜的。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地轴要一直指向北。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将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品)新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PPT课件(全册打包).rar》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精品
科学
新湘科版五
年级
下册
同步
ppt
课件
打包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