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 7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内涵 特点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物质产品和产品和精神精神产品的总和。产品的总和。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狭义:语言、文学、艺术、制度、组织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精神产品。产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马克思(德)马克思选必选必2 2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选必选必3 3选必选必1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
2、、文化交融与认同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战争与文化交锋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性)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哪些文化?(多样性)文化之间如何交流?(交互性)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产品。文化文化既包括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态的部分。的部分。文化文化是能
3、够被传承的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人情、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律法,制度、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艺术、律法,制度、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美情趣,精神图腾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尊祖敬宗尊祖敬宗忧国忧民忧国忧民团圆和睦团圆和睦 四合院四合院和谐有序和谐有序社稷坛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农本、民本观念 黄帝陵黄帝陵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体现体现了中华优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2.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是指18401840年鸦片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5、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想观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多年的智慧结晶。(一)起源:多元一体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1.多元: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形成了特征各异的文化,这些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
6、材料: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材料: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之势。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民族单位,经过接触、,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
7、具个性的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起源:多元一体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1.1.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
8、夏族称为“夷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华夏族一直是主体核心,只是不断在扩大容量。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羊方尊 龙虎纹尊(商代饮酒器)成熟的青铜文明-夏商周(商朝青铜器的精
9、品)(青铜礼器)何休注公何休注公羊羊桓公二年桓公二年传:传:“天子九天子九鼎,诸侯七,大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夫五,元士三”。是奴隶主统治权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威的象征。P2P2【历史纵横】中国成熟的青铜文明有哪些表现?【历史纵横】中国成熟的青铜文明有哪些表现?夏朝(进入青铜时代);商朝(铸造水平高);夏朝(进入青铜时代);商朝(铸造水平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战国(逐渐衰落)西周时期(青铜礼器);战国(逐渐衰落)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发展与完善。汉字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发展与完善。2 2、春秋时期:
10、、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人际关系);政治方面:“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君民关系)“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恢复等级秩序)乐(社会和谐稳定)制度教育方面:有教无类,整理典籍,传承文化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2、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老子 道家创始人(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朴素的辩证法(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
11、民3 3、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学派学派代表代表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儒家孟子孟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重义轻利)荀子荀子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人观(“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家庄子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天与人“不相胜不相胜”)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
12、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变法革新。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兼爱;非攻;尚贤(二)奠基:先秦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图治的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仁、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年传统思想的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2.
13、2.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3.3.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概念辨析推崇法家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独尊儒术(三)形成主流:秦汉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巩固大一统局面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三)形成主流:秦汉时期“霸王道杂之”n 以儒家为核心以儒家为核心等级秩序:三纲五常民本思想:轻徭薄赋,限田
14、n 以法家为辅助以法家为辅助集权:春秋大一统;n 兼采道家与阴阳五行兼采道家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学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概念辨析玄学盛行:盛行:思想上,宣扬思想上,宣扬“无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清谈”。特点:儒、道结合1 1、魏晋、魏晋:2 2、隋唐、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虎溪三笑图虎溪三笑图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
15、汇融通的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象,辉煌辉煌灿烂,灿烂,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为宋元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方法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本原论本原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心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认识论认识论存
16、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发明本心”,致良知致良知 理在身外理存心中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汗青汗青宋宋文天祥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人间人间明明于谦于谦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秋瑾秋瑾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 3、宋元、宋元
17、:理学形成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三从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从上述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消极影响?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第二次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是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学说相糅合,提出了提出了新儒学新儒学;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
18、容别派学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第一次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提出礼法礼法并施并施、以礼教为主的主张、以礼教为主的主张;第三次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思想相融合,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将儒学发展到展到哲学化哲学化阶段。阶段。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科技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
19、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作品作品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日知录读通鉴论读通鉴论主张主张共同影响共同影响批判对象批判对象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天下为主 君为客君为客”民主思想民主思想工商皆本。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变化变化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可认识的;事物是可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动是绝对的。批判地继承儒学,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20、时代的要求,具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空谈空谈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对理学的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机的坚强回应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既不是什么“启蒙启蒙”,”,也不是对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归。武道房武道房 1616至至171
21、7世纪的中国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黄宗羲、唐甄们黄宗羲、唐甄们,而只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最终在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李宪堂李宪
22、堂(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明清思想的线索与问题局限: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五)批判与禁锢:明清时期李鸿章李鸿章中学为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林则徐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康有为康有为立立宪法,开国宪法,开国会会,建立君主立建立君主立宪制宪制孙中山孙中山民主共和民主共和三民主义三民主义陈陈独秀独秀 民主科学民主科学毛毛泽东泽东 “工农武工农武装装割割据据”迷茫的探索迷茫的探索走别人的路走别人的路睿智的选择睿智的选择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六)冲击与
23、复兴:近代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救亡图存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渐泛传播及渐趋趋中国化,推动了中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后,科学与科学与民主民主成为中成为中华文化追求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的价值目标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8401840年鸦片战争后:年鸦片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主流。阶级史实代表人物思想学习内容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
24、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洋务运动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革命派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前期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思想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冲击与复兴:近代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试看将来的环球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必是赤旗的世界。是赤旗的世界。”白话文倡导者白话文倡导者新文化运动发起者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六)冲击与复兴:近代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形成成熟成熟发展发展井冈山井冈山瑞金瑞金:“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
2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延安:延安:19381938论持久战,论持久战,19401940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 1945 1945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北京:北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0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