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ppt课件001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4 文化 传承 多种 载体 及其 发展 ppt 课件 001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情境探究情境探究书院教育的特点材料宋初,文风日起,士子要求就学读书,但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创建的书院兴盛起来。由于书院不属于官学体制,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山长(注:指管理人员)或教师及开设课程。书院基本以“四书”“五经”为教材,此外,程颐、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摘编自陈元晖等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官学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私学白鹿洞书院:与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思考 根据材料,指出南宋书院的性
2、质,并概括书院办学的特点。提示 性质:民办私学。特点:侧重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读书与行为修养并重(或重视学生品德修养或教学与品性修养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古代教育官学先秦时期“学在官府”;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私学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孔子首创;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书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1 1、春秋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 1)经济:)经济:铁力牛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铁力牛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生产力,加速了
3、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成熟。(2 2)政治:)政治: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社会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政治改革(3 3)文化:)文化:学术下移和士阶层崛起又为私学的产学术下移和士阶层崛起又为私学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人才生与蓬勃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和人才储备。储备。(4 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局面出现,各国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局面出现,各国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2 2、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因1.1.国家的统一,生产
4、力的发展,经济的繁国家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汉代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荣,为汉代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件2.2.汉代政治制度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汉代政治制度对学校教育的需求3.3.汉代思想文化政策对学校教育的支持汉代思想文化政策对学校教育的支持4.4.汉代文化载体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学校汉代文化载体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学校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创造了条件5.5.文化传承内容的变化促使学校教育发展文化传承内容的变化促使学校教育发展材料一:太学教育为适应封建社会治国者的需要,对太学课程的设置做了严格的材料一:太学教育为适应封建社会治国者的需要,对太学课程的设置做了严格的规范。西汉时期太
5、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以规范。西汉时期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以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五经五经”和和“三传三传”作为基作为基本教材。本教材。“五经五经”具体指具体指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记礼记 、易经易经 、春春秋秋这五部经典。这五部经典。“三传三传”即即 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春秋谷梁传传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周丽霞周丽霞传统太学私塾传统太学私塾材料二:材料二:“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6、。将相本无种,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端的是男儿。”高明高明琵琶记琵琶记史料实证:学校教育对古代社会的作用有哪些?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
7、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当然更加繁荣。孟东宪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中国古代学
8、校制度史料2.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2.2.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古希腊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博罗尼亚大学“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世界前十的大学国内前十的大学(二)近代大学视角2近代西方大学教育产生的原因材料14世纪初,欧洲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以大学课程的演变为例,新的学科,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
9、渐与旧的经院主义的课程一起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位置。由于教会和大学几个世纪以来的紧密关系,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纯世俗的大学,研究发现教会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大学相应的变化。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中古时期欧洲的大学逐渐向近代性质的大学过渡,不再为教会服务。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原因。提示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民族国家的兴起。1.发展历程西方:(1)现代大学的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2)柏林大学,实现“教学与研究合一”。(3)拿破仑“大学区”,奠
10、定国民教育制度。(4)美国大学逐渐世俗化和商业化,服务社会。中国:(1)戊戌维新时兴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2)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2.大学的作用大学能积极应对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学中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科研能力,增强“软实力”。综上,大学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京师大学堂创立于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1898年,创年,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机关。19121912年改
11、名为北京大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学,1916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强调强调“兼容并包兼容并包”,之后发展,之后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究的重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学思之窗】【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观点:将大学定位于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
12、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19081908年美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311948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时,发展成年,梅贻琦任校长时,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古代古代日日本向中国本向中国 派派遣唐使,遣唐使,如如吉备真备吉备真备出出现留学现留学 日日本热潮,本热潮,如如鲁迅鲁迅甲午战后甲午战后清清政府派留政府派留 学学生赴美,生赴美,如如詹天佑詹天佑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时期时期留留法勤工
13、法勤工俭俭学运动,学运动,如如邓小平邓小平新文化运新文化运 动时期动时期“以俄为以俄为 师师”,留苏,留苏 学学习热潮习热潮2020世纪世纪2020中期以后中期以后u历史纵横历史纵横留学教育留学教育材料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数量大增。清末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近代留学教育?提示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促进了近代思想
14、解放;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三)现代中国学校教育(三)现代中国学校教育(1)(1)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背景: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
15、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内容:内容:a.1949a.1949年底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b.b.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影响影响:(3)(3)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a.a.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40多年多年,中国教育迈入新征程,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高中国教育迈入新征程,教育事业取得举世
16、瞩目的成就。高校毕业人数增长到校毕业人数增长到820820万万 b.b.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内容:内容:影响影响:a.“a.“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结束后,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b.1983b.1983年年,邓小平提出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c.20c.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年代(19951995),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开始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0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