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6)-(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6)-(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6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内涵 特点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 3文化交流与传播封文化交流与传播封面面地域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交流与传播的途径途径传承、保护、传承、保护、共享共享多样性多样性交互性交互性传承性传承性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第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第1 1、2 2课)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 3、4 4、5 5课)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第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第6 6、7 7、8 8课)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 9、1010课)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第五、战争与文化交流(第1111、1212、1313课)课)六、
2、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14、1515课)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活动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活动课)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
3、贤、天人合一、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
4、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习近平习近平何为何为文化文化: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之历史、艺术、哲学
5、文化,就是中国之历史、艺术、哲学之总和体。之总和体。何为何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指是指1840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易除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何为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代表中华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概念辨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 特点
6、特点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第1 1课课CONTENTS5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 1)了解中华优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内涵;(2 2)从人类文明发)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点和价值。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二、推宗明本推宗明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绵延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6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一)起源:多元
7、一体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1.多元: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形成了特征各异的文化,这些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材料: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考古学家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起源:多元一体2.一体: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西周)。材料: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
8、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过程。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奠基:先秦时期(二)奠基:先秦时期1.1.华夏认同: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
9、中国古代简史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又充满了,华夏族一直是主,华夏族一直是主体核心,只是不断在扩大容量。体核心,只是不断在扩大容量。2 2、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仁仁”:仁者爱人(人际关系);仁者爱人(人际关系);政治方面:“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君民关系)“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恢复 等
10、级秩序)乐(社会和谐稳定)制度教育方面:有教无类,整理典籍,传承文化孔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二)奠基:先秦时期(二)奠基:先秦时期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3 3、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学派学派代表代表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儒家孔子孔子核心思想(核心思想(“仁仁”和和“礼礼”,为政以德);天命思想(敬鬼神而,为政以德);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孟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
11、利)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荀子荀子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政治思想(礼法并用);人性论(人性本恶);天人观(“天天行有常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家老子老子哲学思想(哲学思想(“道道”、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庄子庄子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不不相胜相胜”)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墨家
12、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兼爱;非攻;尚贤(二)奠基:先秦时期(二)奠基:先秦时期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樊远问仁,子曰:樊远问仁,子曰:“爱人爱人”。论语论语 颜渊颜渊 儒家:儒家:“仁爱仁爱”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之。墨子墨子墨家:墨家:“兼爱兼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知老之将至。儒家:儒家:“有为有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我好静而民自正静而民自正,我无事为而我无事为而民富民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家:道家:”无为无为“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以法为本,法不阿
13、贵。韩非子韩非子法家:法家:”法治法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居其所而众星共(拱拱)之。之。”儒家:儒家:”德治德治“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1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中的变革精神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理论武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礼);(仁、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年
14、传统思想的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2 2)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精神。(3 3)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概念辨析推崇法家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大一统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形成:秦汉时期(三)形成:秦汉时期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霸王道杂之”n 以儒家为核心
15、等级秩序:三纲五常民本思想:轻徭薄赋,限田n 以法家为辅助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n 兼采道家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学概念辨析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盛行:思想上,思想上,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特点:特点:儒、道结合1 1、魏晋、魏晋:2 2、隋唐、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三教合一、三教并行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虎溪三笑图理学是
16、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3 3、宋元、宋元:理学形成,心学兴起理学形成,心学兴起17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四)发展与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3 3、宋元、宋元:程朱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方法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本原论本原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心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认识论认识论存
17、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发明本心”,致良知,致良知 理学形成,心学兴起理学形成,心学兴起理在身外理存心中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汗青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人间人间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秋瑾秋瑾从这四个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积极影响?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注重气节、道德;强调、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使命;彰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彰显人性
18、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从上述图片和文字可以看出理学有哪些消极影响?第二次第二次是西汉的董仲舒是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提提出了新儒学出了新儒学;思考:在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几次大发展分别是什么?第
19、一次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为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的主张主的主张;第三次第三次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是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提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明清之际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黄宗羲黄宗羲顾炎武顾炎武王夫之王夫之作品作品主张主张共同影响共同影响批判对象批判对象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
20、专制;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天下为主 君为客君为客”民主思想;民主思想;工商皆本。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变化变化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可认识的;事物是可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动是绝对的。批判地继承儒学,批判地继承儒学,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进步性。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空谈空谈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日知录日知录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0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