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共32张)-经典课件解析-高中语文.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共32张)-经典课件解析-高中语文.ppt》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 共32张-经典课件解析-高中语文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父母 孩子 之间 课件 32 经典 解析 高中语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精神分析大师精神分析大师 艾艾 弗罗姆弗罗姆(19001980),1900年年3月月23日生于德国日生于德国 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1918年弗罗姆进入法年弗罗姆进入法 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进入海德年进入海德 堡大学改学社会学。堡大学改学社会学。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 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 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 完毕。完毕。 作者
2、名片 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 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罗姆搬到日内瓦,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罗姆搬到日内瓦, 1934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加入美国国籍,不久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加入美国国籍,不久 便成为便成为UNAM教授。他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教授。他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 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弗洛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
3、界大战 后的西方人的精神处境,弗罗姆因此被尊为后的西方人的精神处境,弗罗姆因此被尊为“精精 神分析社会学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奠基人之一。 作为一个在作为一个在“反犹反犹”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艾环境中长大的犹太儿童,艾 弗弗 罗姆很快就认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罗姆很快就认识到了社会政治力量对人类行为的影 响作用。他响作用。他14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他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他 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青少年时期,他的这种认识又进一步得到了强化。青少年时期,他 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被周围战争的不合理性和破坏性所困扰。这些经历 使他
4、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使他一生都对人类本性充满了好奇。 背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 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 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在弗罗姆看来,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在弗罗姆看来,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因而它像其他艺术一样,是可 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以而且应
5、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 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本文就是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本文就是 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 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 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
6、,你确实见 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达到这目标尽管困难,但 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这不足以成为理由,从而不去寻找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 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和了解克服困难的条件。 文学常识 为了使这一问题不再复杂化,这本书里避免使用专为了使这一问题不再复杂化,这本书里避免使用专 业词汇,同时也尽量不援引别的资料。这本书还提业词汇,同时也尽量不援引别的资料。这本书还提 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当然就是旧一点的思想在这本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当然就是旧一点的思想在这本 书里也会获得一层新的意义,因为这些思想都围绕书里也会获得一层新的意
7、义,因为这些思想都围绕 着一个重点:爱的艺术。着一个重点:爱的艺术。 文本探究 1根据要求根据要求,解释下面关键词语的含义解释下面关键词语的含义。 (1)第第1段的段的“自恋自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第第2段中段中“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 一句中一句中“被人爱的资本被人爱的资本”指什么指什么? (3)第第2段段“母爱是一种祝福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是和平,不需要去不需要去 赢得它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这句话中这句话中“祝福祝福”和和 “和平和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案:答案:(1)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 (2)
8、所谓所谓“被人爱的资本被人爱的资本”,也就是指也就是指“我我”是母是母 亲的孩子亲的孩子。 (3)“祝福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 护护,包含有无私的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不求回报的意味。 而而“和平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韵味颇丰。它不仅它不仅 指出了母亲温柔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而且有一种博大、 宽厚的感觉宽厚的感觉。 2第第3段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段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一种是“我我 爱爱,因为我被人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因为我需要你”; 另一种是另一
9、种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答案:答案:前一种,“被人爱前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原因,“爱人”是是 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我”爱人。以自己为中 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 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 是对爱成熟的理解。是
10、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 美好。美好。 3从婴儿到童年的成长过程中从婴儿到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感受对母爱的感受 和体验是怎样发展的和体验是怎样发展的? 答案:答案:(1)一开始一开始,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婴儿还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还意 识不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存在识不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存在,还不具备感知爱的还不具备感知爱的 能力能力。(第第1段段) (2)孩子不断生长、发育,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孩子不断生长、发育,开始有能力接受事
11、物 的本来面目,也渐渐有了母爱的体验。但母爱是无的本来面目,也渐渐有了母爱的体验。但母爱是无 条件的,其缺陷是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条件的,其缺陷是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 也根本不需要去赢得。也根本不需要去赢得。(第第2段段) (3)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孩子仍然是要被人爱,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孩子仍然是要被人爱, 但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慢慢出现新的感情,就是通过但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慢慢出现新的感情,就是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爱,从被人爱转变为爱别人,去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爱,从被人爱转变为爱别人,去 创造爱。创造爱。(第第3段段) 4.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