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1(定)-经典课件解析-高中语文.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1(定)-经典课件解析-高中语文.ppt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化 常识 科举 制度 经典 课件 解析 高中语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科 举 制 度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常 识 之 MING LAN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1.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 2.2.熟悉科举制度诞生与发展的历程。熟悉科举制度诞生与发展的历程。 3.3.积累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积累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 代 选 官 用 官 制 度 古 代 选 官 用 官 制 度 科 举 制 的 诞 生 与
2、 发 展 科 举 制 的 诞 生 与 发 展 目目 壹 贰 叁 录录 科 举 考 试 的 流 程 科 举 考 试 的 流 程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 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荐举、荐举、 考试。考试。但自三代至魏晋的荐举,基本上并不成功。因但自三代至魏晋的荐举,基本上并不成功。因 此,隋唐以后此,隋唐以后考试成为主流,而以荐举辅之。考试成为主流,而以荐举辅之。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
3、期举贤任能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 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 汉代察举与征辟制汉代察举与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清代科举制隋唐至清代科举制 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古代选官用官制度 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 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再任命官职。 如:李密如:李密陈情表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前太守臣逵察察臣孝臣孝 廉,后刺史臣荣廉,
4、后刺史臣荣举举臣秀才。臣秀才。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时期时期 发展及举荐过程发展及举荐过程 周代 三年一大比,将优秀人才贡于周王将优秀人才贡于周王。 春秋 战国 基层逐级察举地方官向国君推荐人才;战国时,地方官 在年终上计时,必须向中央推荐一定数额的人才,经过 国君或有关部门的考核而授予官职,后来演变为察举。 汉 乡举里选,察举孝廉、秀才。 初选:按身、德、材、行标准 考核:再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明经明法等条款进行 考核,最后还要策试,皇帝亲览其策。 选中者称孝廉秀才,授以州郡直至中央官位。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举秀才,不知书;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察孝
5、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抱朴子外篇卷十五外篇卷十五审举审举 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 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 征召称辟。征召称辟。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征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辟公府不就。公府不就。 二、征辟制二、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
6、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重要的选官制度。重要的选官制度。 如: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如:拟行路难: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三、九品中正制三、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概说 定义: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定义: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 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发展:它发展:它创始于隋朝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大业元年(605605年)年),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1905年
7、)年),历时,历时13001300余余 年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原则:原则:自由自由报名,报名,统一统一考试,考试,平等平等竞争,竞争,择优择优录取,录取,公开公开张榜。张榜。 影响:(影响:(1 1)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对我国古代 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 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
8、低下和出身寒微 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 2)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 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 重重束缚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年清政府废除科举。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始末与录取进士人数科举制度始末与录取进士人数 开始:隋炀帝开始:隋炀帝初年初年 结束:清光绪三十一年(结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1905) 总计:约总计:约13001300年年
9、 录取:约录取:约1010万名进士(万名进士(9874998749人,诸说不同)人,诸说不同) 状元:约状元:约600600人人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 科举制度是国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科目,举行公开而统一的科举制度是国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科目,举行公开而统一的 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由礼部主持考试由礼部主持考试,择,择 优录取,取得做官资格。再优录取,取得做官资格。再吏部试以身言书判吏部试以身言书判,合格可以授予,合格可以授予 官职。释褐试。官职。释褐试。 隋炀帝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
10、士。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时,创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 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科, 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 试。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 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要地位。 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考帖经 全赖背诵,做诗赋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 及第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时人视为士林华选。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科举制
11、度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 目;目;武则天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首创武举和殿 试,试,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由兵部主持;唐玄宗时,;唐玄宗时,诗赋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成为进士科的考试 内容。内容。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 训,开始采取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 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广
12、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 识分子参加政权。扩大了录取规模识分子参加政权。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宋太宗在位2121年,年, 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41年,单年,单 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4517人。人。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宋代科举人数宋代科举人数 据文献通考卷32宋登科记总目 太祖时代取士最多是开宝六年,进士11人,再试取16人,共27人,又 诸科96人。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353人,诸科774人。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409人,诸科1129人。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520人,诸科52
13、2人。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485人。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561人。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805人。 自隋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自隋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达36131人,加上诸 科等总数达11万多人。宋代开科期间每年平均录取进士115.07人,为 唐代(26.01人)四倍以上,各科总录取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为宋代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为 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榜首前三名的荣誉称号。 文天祥中状元的南宋宝文天祥中状元的南宋宝 祐四年登科录祐四年登科录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科举制度的僵化与废除:明清科举制度
14、的僵化与废除:明清 明清时期实行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 五经范围内命题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1905)推行学校教育,在我国封推行学校教育,在我国封 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明清科举考试程序明清科举考试程序 明清科举三年一科。明共开科明清科举三年一科。明共开科8383次,清开科次,清开科112112次
15、。考试程序次。考试程序 分四级:分四级: (1 1)童试()童试(即童生试,即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由童生参加考试,州县长官主考,中试称生员,秀才、秀士,由童生参加考试,州县长官主考,中试称生员,秀才、秀士, 取得府县学校的学生资格。正统元年(取得府县学校的学生资格。正统元年(14361436年),设提调学校官,年),设提调学校官, 主持一省考试,称院试。可带方巾、穿蓝袍。主持一省考试,称院试。可带方巾、穿蓝袍。 注:院试注: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 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
16、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 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 一、察举制一、察举制 (2 2)乡试:)乡试: 乡试又称乡试又称大比大比,8 8月中旬举行,又称月中旬举行,又称秋闱秋闱。是每三年一次在。是每三年一次在 各省各省省城省城举行的考试。由皇帝派出主考官,明代以各布政使、按举行的考试。由皇帝派出主考官,明代以各布政使、按 察使为监考官,清代以巡抚为首席考监考官。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察使为监考官,清代以巡抚为首席考监考官。乡试有正规的考场, 叫做叫做贡院贡院,考中者称举人,可直接授官。,考中者称举人,可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