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部编版初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部编版 初一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2020-2021学年初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30分)(一)默写(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 ,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5. ,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相)(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78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 曲中的“断肠人”指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 B.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C
2、. “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生存状态的具体描写。D.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本文选自_,作者_ ,是 南朝宋人。(2分)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2分)(1)期日中 期 _ (2)相委而去 委_311、翻译句子,注意下句子中加点字
3、的词:(2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 1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_(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知举:主持考试。 白:下对上告诉,陈述。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1)别致人言( ) (2)取舍汝当自决(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于是宋白用自己的名义先写上录取人的姓
4、名。B. 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来告白上级。C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报告皇上。D于是宋白先写上自己的姓名报告皇上。14宋白“乃先具姓名以白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这一故事给人的启示是 。(2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4分)发问的精神 我们中国的孔子,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可见发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yn 藏( )其中。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事物
5、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生、
6、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
7、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
8、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16读拼音,写汉字。(1分) yn 藏 ( )17.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18. 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