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494902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2.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期末测试题 年级 上册 历史 期末 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蓝田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元谋人2.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 堵塞B. 疏导C. 抽干D. 蒸发3.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 半坡彩陶B. 大汶口黑陶C. 司母戊鼎D. 越王勾践剑4.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

    2、封制6.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号称“人屠”,他曾经指挥过一场战役,使得战国时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 涿鹿之战B. 牧野大战C. 长平之战D. 城濮之战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A. 铁犁牛耕推广B. 商鞅变法的实施C. 都江堰的修建D. 秦朝统一的完成8.秦朝的疆域四至错误的是A. 东至东海B. 西到桂林C. 北至长城一带D. 南达南海9.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如图文物被称为“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它统一了下列哪一选项

    3、的标准?A. 货币B. 长度C. 重量D. 容量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绿林赤眉起义C. 黄巾大起义D. 黄巢起义11.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现实需要的变化B. 农民战争的推动C. 儒学自身的发展D. 统治者个人的爱好12.下列哪一措施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A 平定“七国之乱”B. 发行五铢钱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盐铁专卖13.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14.公元前6

    4、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A. 乌垒城B. 长安C. 洛阳D. 咸阳15.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李时珍16.如图反映是内容是A. 秦灭六国B. 张骞出使西域C. 丝绸之路D. 秦末农民起义17.说唱脸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中的人物生活在A. 东汉B. 三国时期C. 南北朝D. 战国时期18.与下列内容关联最密切的是:迁都洛阳,

    5、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A. 北魏孝文帝B. 前秦符坚C. 西晋司马炎D. 东晋王导19.被尊称为中国“医圣”的是A. 华佗B. 张仲景C. 张衡D. 王羲之20.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 水经注B. 洛神赋图C. 女史箴图D. 兰亭序二、非选择题21.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如图材料二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

    6、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史记的作者是谁?它的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是什么?(3)黄巾起义的首领是谁?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什么?(4)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山西、河南开凿的著名石窟是什么?(写出一个即可)22.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 见

    7、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一个即可)(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的哪种制度所取代?(4)材料四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

    8、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有哪些?(任举一例)(2)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曹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

    9、在于能否调遣。材料二 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但曹操却兵败赤壁。(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

    10、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南迁。(见如图A)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见如图B)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南迁少数民族有哪些?(任举一例)这种南迁带来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当时“战祸”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中原地区人民南迁给江南带来了什么?(4)根据材料二、三,这些状况给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蓝田人

    11、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元谋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选项D符合题意;蓝田人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A. 堵塞B. 疏导C. 抽干D. 蒸发【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

    12、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 半坡彩陶B. 大汶口黑陶C. 司母戊鼎D. 越王勾践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印证了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故C符合题意;半坡彩陶、大汶口黑陶均体现了原始社会制陶艺术的发展,故AB均不符合题意;越王勾践剑体现了春秋时铸造艺术的高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

    13、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上图年代尺中的内容,约公元前2070年是禹建立夏朝的时间,给公元前1600年是汤灭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时间,公元前1046年是武王代纣,建立西周的时间,公元前770年是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时间,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就

    14、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指的是分封制度。故选D 。点睛:关于西周的分封制是考试的常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作用等知识。6.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号称“人屠”,他曾经指挥过一场战役,使得战国时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A. 涿鹿之战B. 牧野大战C. 长平之战D. 城濮之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各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战国后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

    15、之战。赵军大败,四十万多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之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由来直接得益于A. 铁犁牛耕的推广B. 商鞅变法的实施C. 都江堰的修建D. 秦朝统一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与“天府”的由来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秦朝的疆域

    16、四至错误的是A. 东至东海B. 西到桂林C. 北至长城一带D. 南达南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国土面积为354.69万平方公里。因此B符合题意;ACD符合秦朝四至,不合题意。综上故选B。 9.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如图文物被称为“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它统一了下列哪一选项的标准?A. 货币B. 长度C. 重量D. 容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

    17、砣和后世的砝码”可知,权是用来衡量重量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其中秦权作为标准砝码,统一了重量标准,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绿林赤眉起义C. 黄巾大起义D. 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07年,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A符合题意;绿林赤眉起义是新朝农民起义,推翻了新朝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瓦解了唐朝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18、A. 现实需要的变化B. 农民战争的推动C. 儒学自身的发展D. 统治者个人的爱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在思想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与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截然相反,其变化是出于当时对自己统治的巩固的需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列哪一措施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A. 平定“七国之乱”B. 发行五铢钱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盐铁专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措施使所以国家的财政有了很大改善,

    19、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D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在汉景帝统治时期,A错误;发行五铢钱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不合题意,B错误;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不合题意,C错误。综上故选D。13.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A. 汉高祖B. 汉武帝C. 光武帝D. 汉景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使社会出现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形成了“光武中兴”;因

    20、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A. 乌垒城B. 长安C. 洛阳D. 咸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故A符合题意;长安是西汉的都城,排除B;洛阳位于河南省,与西域的地区不符合,排除C;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排除D。故选A。15.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A. 扁鹊B. 华佗C. 张仲景D.

    21、李时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制成“麻沸散”、还编成一套医学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之为“医圣”。扁鹊,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识记能力。华佗发明“麻沸散、编成”五禽戏“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本题属于送分题。16.如图反映是内

    22、容是A. 秦灭六国B. 张骞出使西域C. 丝绸之路D. 秦末农民起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阳关、玉门关,向西行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C正确;图片标明了是西汉王朝,AD时间错误,AD不合题意,AD错误;张骞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没有到达欧洲,B错误。综上故选C。17.说唱脸谱“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中的人物生活在A. 东汉B. 三国时期C. 南北朝D. 战国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间是从25年到220年,曹操死后,曹丕于220年建立曹魏,开始

    23、进入三国时期,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李冰生活在战国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与下列内容关联最密切的是:迁都洛阳,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A. 北魏孝文帝B. 前秦符坚C. 西晋司马炎D. 东晋王导【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他迁都洛阳,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故A符合题意;前秦符坚重视儒学,故B不符合题意;西晋司马炎结束三国纷争,统一全国,故C不符合题意;东晋王导是一代重臣,促进了东晋的稳定和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被尊称为中国“医圣”的是

    24、A. 华佗B. 张仲景C. 张衡D. 王羲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张仲景医学成就杰出,写了伤感杂病论,被尊称为中国“医圣”,故B符合题意;华佗号称神医,故B不符合题意;张衡是古代科学家、汉赋名家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书法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 水经注B. 洛神赋图C. 女史箴图D. 兰亭序【答案】D【解析】【详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D正确;水经注 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地理学著作,A排除;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B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1.中

    25、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如图材料二 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史记的作者是谁?它的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是什么?(3)黄巾起义的首领

    26、是谁?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什么?(4)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山西、河南开凿的著名石窟是什么?(写出一个即可)【答案】(1)商朝;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2)司马迁;纪传体通史。(3)张角;太平道(4)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写出一个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根据所学可知,积极作用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现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可知,西汉司马迁编写了史记,它是纪传体通史。(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可

    27、知,黄巾起义的首领是张角;他创立的道教派别被称为太平道。(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可知,在山西开凿云冈石窟,在河南开凿龙门石窟。22.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四 见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一个即可)(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

    28、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的哪种制度所取代?(4)材料四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答案】(1)禅让制;尧、舜、禹(写出一个即可)(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西周,郡县制(4)中央集权制度【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通过推举的方式选拔具有威望和才能的部落首领。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2)根据 “禹传子,家天下”可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3)第一问:根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周朝分封建制,实行了分封制。第二问:

    2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4)分析材料可知,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皇帝至高无上,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三公各司其职但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上建立了受中央直接控制的郡县制。综合来看,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他接受董仲舒“

    3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有哪些?(任举一例)(2)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答案】(1)老子、孔子(2)百家争鸣(3)焚书坑儒(4)汉武帝或刘彻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有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创始人孔子。(2)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家相互辩驳,又

    31、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反映的是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专制主义政策。(4)材料三中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可知“他”是汉武帝或刘彻,这一措施使得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此后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共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曹操

    32、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于能否调遣。材料二 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优势非常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与其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対两家。但曹操却兵败赤壁。(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哪次战役中?这次战役的胜利对曹操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33、结合上述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而后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呢?(4)你认为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答案】(1)官渡之战。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4)它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

    34、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这比东汉末年无数军割据的纷乱局面好得多;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解析】【详解】(1)材料一“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之众”发生在官渡之战中。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此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与孙刘联军对峙于赤壁“可知所述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军采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孙权、刘备趁机发展各自的势力,

    3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结合上述探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术得当,任用人才,虚心纳谏,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战略失误,骄傲轻敌,士兵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取得胜利。(4)从东汉末年的“統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是历史的倒退,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荡而言可以算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一方面,三国鼎立使秦汉以来的统一局面不复存在,中国历史进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画。另一方面,魏、蜀、吴三国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推动了局部统一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36、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进而加速了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观点加理由)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南迁。(见如图A)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见如图B)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任举一例)这种南迁带来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当时的“战祸”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中原地区人民南迁给江南带来了什么?(4)根据材料二、三,这些状况给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7、答案】(1)匈奴、鲜卑、羯、氐、羌。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2)“八王之乱”(3)大量劳动力、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魏晋时期,南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为五胡。这种南迁使得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根据材料二”西晋末年以来,大批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可知当时“战祸”是“八王之乱”,西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迅速走向衰落。(3)根据材料二,中原地区人民南迁给江南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显著的开发。(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加上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也比较重视恢复发展经济,因此这些状况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此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94902.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