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493811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8.7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六国论 人教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测试 试题 答案 详解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包括情景式默写题、单选题,共计100分)一、情景式默写(28个空,每空1分,合计28分)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 , , , ”的精辟论点。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 , ,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4、结尾指出“ , ,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5、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 。 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

    2、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8、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人行,”,苏洵六国论中“ : , , ,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答案】1、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二、单选题(24个小题,每题3分,合计

    3、7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下咽() 思厥先祖父(ju) 抱薪救火(x)B如弃草芥(ji) 暴霜露 (bo) 弊在赂秦(lu)C燕赵之君(yn) 洎牧以谗诛(j) 为国者 (wi)D当秦相较(tn) 革灭殆尽 (di) 日削月割(xu)【答案】D【解析】A. 薪xn;B.暴p,赂l;C.为wi。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独完(保全) 始速祸焉(招致)B六国互丧(相继) 盖失强援(因为) C非兵不利(兵器)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D率赂秦耶(概率) 洎牧以谗诛(等到)【答案】D【解析】率:全都,一概。3下列各句中

    4、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 始:起初。 B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C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D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答案】C【解析】却:使动用法,使退却。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作为。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以礼相待,礼遇。【答案】B【解析】为:治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 互:相继。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D非兵不利 兵:兵器。【答案】B【解析】义:坚守道义。

    5、6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与战败而亡者 亡:失去。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C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答案】B【解析】与:亲附,亲近。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泛指六国的。B胜负之数 数:次数。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D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答案】B【解析】数:天数,命运。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 盖:因为。B.始速祸焉 速:招致。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向下。D.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答案】C【解析】下:

    6、降低身份。9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B则胜负之数C奉之弥繁D暴秦之欲无厌【答案】B【解析】厌:通“餍”,满足。10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后秦击赵者再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答案】C【解析】A. 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事情。B.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D. 古义:不去行刺;今义:不可以。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思厥先祖父 B可谓智力孤危C至于颠覆 D盖失强援 【答案】D【解析】A. 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B. 古义:智谋和力量;

    7、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智商。C. 古义:以至于,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提及另一事。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子孙视之不甚惜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答案】B【解析】A. 有的人,不定代词;或许,副词。B. 治理,动词。C.它们,指土地,代词;的,结构助词;D. 不是,判断动词;没,动词。1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

    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B【解析】连词,表顺承。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言得之 未得与项羽相见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D.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 【答案】B【解析】A. 正确;能够。 B.被。C. 爱惜;喜爱。D.有的人;或许。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当与秦相较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B. 始速祸焉 欲速则不达C. 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 至丹以荆卿为计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答案】D【解析】A.通“倘”,如果;通“挡”

    9、,抵挡。B.招致;快速。 C.将要;危险。 D.计策。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地事秦 吾得兄事之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C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子孙视之不甚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答案】A【解析】A. 侍奉,动词。B. 最初,副词;才,副词。C.统一,动词;一把,数量词。D.珍惜,动词;可惜,动词。1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举以予人 以地事秦 洎牧以谗诛 以趋于亡A/ B/C/D/【答案】A【解析】因为,介词。用,介词。才,副词。来,连词,表目的。用,介词。因为,介词。以

    10、致,连词,表结果。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答案】B【解析】例句: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A. 形容词作名词;B.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C.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D.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中的“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得而兄事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A【解析】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A.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B.友善,交好,形

    11、容词作动词。C.动词,侵损,削减。D.意动用法,以为师。 20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A【解析】A.介宾结构后置句,“五战于秦”即“于秦五战”保全;B.被动句,标志是“为所”;C. 被动句,标志是“于”;D.被动句,标志是“为所”。2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洎牧以谗诛【答案】C【解析】A. 被动句,标志是“为,”;B. 被动句,标志是“为所”;D. 被动句,标志是“诛”,被诛杀。22下列对课文

    12、第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作者肯定了燕赵“用兵之效”,也点出了“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说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当初不这样做,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答案】A【解析】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是在于他们“失强援,不能独完”。2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分别齐、燕、赵国的做法,证明了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作者赞扬燕、赵两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但也批评燕国用荆轲刺秦之

    13、计,赵国错杀李牧这员良将。D作者认为如果六国不赂秦,就可以战胜秦国,不会灭亡。【答案】D【解析】“就可以战胜之秦国,不会灭亡”说得太绝对。作者只是说“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宗明义,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先双重否定,后又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B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说明了赂秦必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C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数量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败的损失差不多。D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答案】C【解析】“赂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这句不对,“赂”的损失是战争的损失的“百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93811.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