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9024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PPTX
  • 页数:56
  • 大小:63.7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ppt课件 高中历史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pt课件】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文化 世界 意义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历史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政治: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纷争;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纷争;(阶级)(阶级)新兴地主阶级产生;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经济经济: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度出现;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土地私有制度出现;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形成文化文化:礼贤下士的社会风尚和:礼贤下士的社会风尚和“士士”阶层的壮大;阶层的壮大;教育教育:私学的兴起,官学衰落(从:私学的兴起,官学衰落(从学在贵族到学在民间学在贵族到学在民间););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礼崩乐坏,社会需要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礼崩乐坏,社会需要制度约束人的行为v

    2、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发展趋势:社会转型时期;从分裂到统一)(发展趋势:社会转型时期;从分裂到统一)学派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自然观自然观(天命观天命观)人生观人生观社会观社会观其它其它地位、影响地位、影响儒家儒家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道家道家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墨家墨家墨子墨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和早期儒学社会社会/人生观:人生观:教育观教育观:思想: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实践:实践:创办私学创办私学自然观自然观: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伦理观伦理观:性相近性相近义利观义利观: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从君主角度看下层

    3、从君主角度看下层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论语先进先进: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尊尊)(尊尊)父父,子子。父父,子子。(亲亲)(亲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的实质是礼的实质是“周礼周礼”。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2.2.仁仁者爱人。者爱人。(仁爱有差别)(仁爱有差别)孝弟也者,孝弟也者,仁仁之本也。之本也。克

    4、己复礼为克己复礼为仁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恕)“仁仁”是内在道德修养的标准。是内在道德修养的标准。表现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表现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3.3.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德治是德治是“仁仁”在政治上的在政治上的延伸延伸。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一)孔子1.1.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礼礼”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恭、宽宽、信、信、敏、

    5、惠。敏、惠。论语论语阳货阳货“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论语论语颜渊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论语颜渊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论语雍也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对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社会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一)孔子“所以事神致福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泛指西周时的泛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等级名分制度。制度。八佾八佾四佾四佾六佾六佾二佾二佾季氏八佾舞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孰不

    6、可忍也。可忍也。论语论语八佾八佾“正名”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外外 礼礼 内内 仁仁“仁仁”是是“礼礼”的基础和前提的基础和前提“礼礼”是是“仁仁”的手段的手段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影响影响仁仁礼礼中庸中庸(适中、和谐)(适中、和谐)孔子的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思想政治主张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爱有等级,实质但爱有等级,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规范人际关系,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护社会秩序;但实

    7、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但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统治 调节仁与礼的关系,调节仁与礼的关系,实现仁和礼的和谐发展。实现仁和礼的和谐发展。一、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和早期儒学人生观人生观:仁、:仁、义义、礼、礼、智智社会观社会观: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伦理观:人性本善:人性本善义利观义利观: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从下层角度看上层从下层角度看上层(法先王)(法先王)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

    8、子上人生观人生观:仁义,仁义,礼礼为学习的最高标准为学习的最高标准(法先王)(法先王)自然观:自然观: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社会观社会观:王道霸道并用:王道霸道并用(隆礼重法)(法后王)(隆礼重法)(法后王)实行实行“礼礼和仁政和仁政”(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礼礼法并重、重功利法并重、重功利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一、孔子和早期儒学伦理观伦理观:性本恶:性本恶(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治之经,礼与刑。(治之经,礼与刑。(荀子荀子成相成相)孔孟荀的思想异同孔孟荀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思想家思想思想比较比较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人生观人生观社会观社会观异异伦理观伦理观 礼法并

    9、施礼法并施性善论性善论德治德治仁政仁政 性恶论性恶论 性相近性相近仁仁、礼、礼仁仁义义礼智礼智 仁义仁义 继承和发展了“仁”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礼”的思想 他对他对“仁仁”的解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但释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立足点就是其立足点就是“爱爱”,是基于爱的政治伦理是基于爱的政治伦理道德。孔孟荀思想的道德。孔孟荀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相同之处都在“仁仁”“”“礼礼”二字上,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在于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但无论性善德治上。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为了强或性恶,都是为了强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调礼乐和促使人向善。二、老庄的道家学说二、老庄的道家学

    10、说“道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朴素的辩证法辩证法思想思想社会社会/政治观政治观: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天命天命/人生人生/社会观:社会观:齐物齐物道家思想总结:道家思想总结:崇尚自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自然观:自然观:人生观人生观:无为无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道德经)提示:老子所说的无为,主要是指:提示:老子所说的无为,主要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2.老子的哲学思想(天命观)老子的哲学思想(天命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1、。”老子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1.“道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辨证法思想:事物

    12、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三、法家思想三、法家思想韩非子(韩非子(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集权观: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法治观:厉行赏罚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奖励耕战 改革观: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不法常可”社会政治观社会政治观经济观经济观: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君无君无术术则弊于上,臣则弊于上,臣无无法法则乱于下则乱于下”“万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以其威势势也也”将将“法法”、“术术”、“势势”糅合为一糅合为一儒学儒学道家道家法家法家显学显学入世入世入世入世出世出世孔子、老子、庄子(

    13、没落奴隶主贵族)孟子、荀子、韩非(新兴地主阶级)墨家:墨翟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主张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 尚同尚同非乐非乐 非命非命 节葬节葬 节用节用特点特点讲求实际功利讲求实际功利(实用实用)、自我牺牲、刻苦艰苦的精神、自我牺牲、刻苦艰苦的精神 宗旨、核心思想宗旨、核心思想墨家的主张墨家的主张反对侵略战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和平 提倡节约人财物力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反对命运之说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主张强力从事不分贵贱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政令政令.思想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奢侈

    14、浪费,主张勤俭节约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厚葬久丧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主张薄葬短丧 爱是相互的爱是相互的墨家的主张战争?战争?和平?和平?享受?享受?朴素?朴素?厚葬?厚葬?薄葬?薄葬?奢侈?奢侈?节约?节约?命定?命定?奋斗?奋斗?尚贤尚贤兼爱兼爱非乐非乐节用节用节葬节葬非攻非攻牺牲?牺牲?获利?获利?非命非命贵族?贵族?贤能?贤能?个人个人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墨家墨家孔孔子子孟孟子子荀荀子子老老子子庄庄子子韩非子韩非子墨子墨子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思想思想教育教育文化文化成就成就天人天人关系关系礼的礼的思想思想哲学哲学政治政治思想思想齐物齐

    15、物思想思想思想思想学说学说思想思想特点特点仁政仁政学说学说百家争鸣的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4.是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表现;5.儒家思想本身也在儒家思想本身也在“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中得以吸收和融合各家之长;局面中得以吸收和融合各家之长;6.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定物质条件和相应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

    16、产物,是一定物质条件和相应 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创造。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政治观:民本思想。政治观:民本思想。周公:敬天保;孔子:仁者;管子:顺应意;孔子:反对苛政;孟子:仁政、君轻自然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天法道、道法;荀子:天行、制天命而用之;爱国观:追求家国情怀。爱国观:追求家国情怀。以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价值观: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价值观: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西周:明德、敬;孔子:为政以、见思齐;墨子:尚;孟子:尊使能;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选与能、讲信修睦

    17、。道德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德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天行健 孟子:富贵不能淫;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处世观:和而不同。处世观:和而不同。西周太史伯:实生物;孔子: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融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科学民主的现代精神秦秦法法 戒之戒之,财不可归;谨之谨之,谋不可戒之戒之,财不可归;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之之,食,食不可偿。怵惕之心,不可不可偿。怵惕之

    18、心,不可不不长。以此长。以此为人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慈,为人子则孝孝;能审行此,无官不洽,无志不彻,为人上;能审行此,无官不洽,无志不彻,为人上则明,为人下则圣。则明,为人下则圣。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之本也;志彻官治,上明下圣,治之纪也。志彻官治,上明下圣,治之纪也。为吏之道为吏之道融布曰:布曰:“欲为帝耳。欲为帝耳。”史记史记黥布列传黥布列传上谓布曰:上谓布曰:“何苦而反?何苦而反?”刘邦时期郡国形势图刘邦时期郡国形势图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汉武帝汉武帝1616岁登基岁登基2121岁亲政岁亲政政治:政治:诸侯势

    19、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武帝即位时国家形势汉武帝汉武帝1616岁登基岁登基2121岁亲政岁亲政政治:政治: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武帝即位时国家形势材料一: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材料二:(汉初)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班固汉书食货志经济:经济:社会经济繁荣,但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汉武帝汉武帝1616岁登基

    20、岁登基2121岁亲政岁亲政政治:政治: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武帝即位时国家形势经济:经济:社会经济繁荣,但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三材料三 :“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史记匈奴列传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匈奴的骚扰,威胁边疆安全 材料材料四:四: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固。固曰:“此家人言矣。”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击彘(zhi)。上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固刺彘正中其心,彘应手而倒。太后默然,亡以复罪。选自汉书儒林外传第五十八思

    21、想:思想:朝廷有顽固坚持黄老思想不与时俱进的势力汉汉思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思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大一统大一统融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B B“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感应感应”(核心核心)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 D“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伦理道德C C“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役、轻罚:限田、薄敛、省役、轻罚A A“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加强经济控制需要加强经济控制需要E“义利两养,重义轻利义利两养,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的义利观刘彻即位时郡

    22、国形势图刘彻晚年郡国形势图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推行“推恩令”,提出“政治大一统”的主张 “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宣帝作色曰:汉家汉家自有自有制度制度,本以,本以霸王道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汉书汉书 元

    23、帝纪元帝纪“王道王道”即即“以德服人,以仁治国以德服人,以仁治国”。“霸道霸道”即以武力、刑罚、权势统治天下的政策。即以武力、刑罚、权势统治天下的政策。容特点:特点:外儒内法;外儒内法;独尊,形成思想专制的局面;独尊,形成思想专制的局面;具有神权色彩。具有神权色彩。汉武帝推崇儒术以后,汉武帝推崇儒术以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没其他思想学派并没有被彻底禁止有被彻底禁止,而且当时所提倡的儒学自身也,而且当时所提倡的儒学自身也广泛吸收诸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广泛吸收诸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综合倾向合倾向。汉武帝。汉武帝创造性地创造性地讲尊崇儒术与教育结讲尊崇儒术与教育结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

    24、国传统文化的合起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主流思想想,这在,这在客观上客观上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还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阮籍(210263),出身世儒之家,自幼研习儒学,有济世之才志。曹魏末年,曹魏宗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大批名士在司马氏的政治清洗中丧生。阮籍不满现实又恐祸患上身,于是采用“至慎”的态度,“口不减否人物”,又常以醉酒不与世事。日益崇尚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渐成玄学名士,与秘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他任

    25、情废礼,在司马昭举办的宴会上箕踞而坐且放声高歌,又有母丧不哭照常下棋饮酒吃肉等惊世骇俗的举动。迫于压力,先后担任司马氏父子的属官,追求“禄仕而已”,但亦有对时事的忧患与诸多政事的参与。阮籍在母亲生前“性至孝”,母亲亡故时虽不拘孝子之礼,但接连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摘编自高晨阳阮籍评传等材料二 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唐房玄龄等晋书裴顧传材料三 阮公才器宏广,亦非衰世所容。若率其恒仪,同物俯仰,迈群独秀,亦不为二马(注:指司马懿、司马昭等人)所安。故毁行废礼,以秽其德,崎呕人世,仅然后全。南朝沈约七贤论(1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阮籍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26、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阮籍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8 8分)分)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受时局影响,具有阶段性;兼容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玄学思想;具有矛盾色彩。受时局影响,具有阶段性;兼容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玄学思想;具有矛盾色彩。背景:(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政局动荡;道教及道家思想的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道合流趋势的发展,玄学兴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政局动荡;道教及道家思想的传播,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儒道合流趋势的发展,玄学兴起。起。(2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则材料对

    27、阮籍不同认识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则材料对阮籍不同认识的原因。(4 4分)分)原因:(4分,如果只是笼统答出“两则材料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2分)材料二站在儒学正统的立场上,批评阮籍材料二站在儒学正统的立场上,批评阮籍“不遵礼法不遵礼法”,反对空谈避世的玄学之风。,反对空谈避世的玄学之风。材料三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对客观地分析出阮籍材料三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对客观地分析出阮籍“不遵礼法不遵礼法”的用心与其合理性。的用心与其合理性。【魏晋玄学魏晋玄学】(1)背景: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 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 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

    28、局(2)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无君社会)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不营营于利不营营于利不汲汲于名不汲汲于名不困囿于礼不困囿于礼不留恋于生不留恋于生融 两汉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佛道”。(黄老、浮屠并称,世人将之视为道术支流,而信佛者,复借之以起信,用以推行其教。故有出现“老子化胡”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佛玄”。(通过魏晋玄学的桥梁,佛教得以在思想上逐步深入中国。随着影响扩大,社会上出现了本末之争、形神之辨、夷夏之争等

    29、理论冲突,以及北魏、北周武帝灭佛等事件,借由从“格义格义”到“言意之辨言意之辨”等方法论的革新,推动了佛教与本土文化的汇通融合。)永平求法(东汉明帝建白马寺)1.(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儒家重现实,重人事,重社会功能,社会秩序,重入世干进重现实,重人事,重社会功能,社会秩序,重入世干进求禄,建功立业求禄,建功立业。所以名教礼法是绝对不可丢失的名教礼法是绝对不可

    30、丢失的。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道教 五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儒教佛教三教融合“二重证据法”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第三个阶段“佛宗”。(佛教开始以僧人为核心自成一个体系,在高度统一的理论与修行途径的基础上出现分宗立派的趋势。最终,印度佛教彻底演化为中国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适应中华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佛教各宗的盛衰,新兴的禅宗不仅合乎中国的理论,而且合乎中国的习惯。)宋以后,佛教完全变作中国本位理学。(佛教的中国化是文化移植,是一个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磨合的连续整合过程。最终中华文化彻底同化了外来宗教,这反映

    31、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本来吾人所追求、所向往之超世之理想,精神之境界,玄远之世界,虽说是超越尘世,但究竟本在此世如具此种心胸本领,即能发为德行,发为文章,乐成天籁,画成神品。”汤用彤理学 佛学 玄学 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宗教信仰(报应)哲学观念(思辩)绘画建筑(中国四大石窟)文学艺术(诗佛王维)礼仪习俗(茶文化)语言文字处世态度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唐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唐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同时,也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同时,也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巨大对周边国家

    32、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巨大影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影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二程二程”程颐、程颢)程颐、程颢)成为官方哲学:元明清成为官方哲学:元明清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下列三个特点,对宋明理学有一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对宋明理学有一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1 1)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是哲学化哲学化的儒学的儒学 (思辨化,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思辨化,使传统儒学的道德信条式的语录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 2)宋明理学是)宋明理学是佛道化佛道化的儒学的儒学 (吸收大量佛道内容

    33、,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吸收大量佛道内容,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特点)(3 3)宋明理学是以)宋明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为哲学核心的儒学 (天人一理本体论、性恶(天人一理本体论、性恶/性善人性论、存理去欲修养论、格物性善人性论、存理去欲修养论、格物/格心认识论、成贤成圣境界论、修齐治平功格心认识论、成贤成圣境界论、修齐治平功能论)能论)注: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 (本体论(本源、人性)、方法论(修养、认识、功能)、终极论(境界)(本体论(本源、人性)、方法论(修养、认识、功能)、终极论(境界)本体论方法论境界论理是本源宇宙观格物致知成贤成圣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理灭欲诚

    34、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理灭欲、正君心个人观社会观天人本体论本体论人性论人性论认识论认识论修养论修养论境界论境界论功能功能论论功能功能论论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挑战:他们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 动摇。动摇。(三教并立)(三教并立)玄学发展玄学发展唐宋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

    35、出现唐宋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的社会潮流。过渡:过渡:为重振儒学,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为重振儒学,唐代儒学大师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道道统论的提出)统论的提出)一、理学产生背景一、理学产生背景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人们对世界进一步思考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人们对世界进一步思考北宋社会矛盾尖锐,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北宋社会矛盾尖锐,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2 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1 1、主要主张及标志、主要主张及标志“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以求理(1

    36、 1)陆九渊心学)陆九渊心学“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2 2)“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王守仁王守仁)“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物欲物欲”和和“意见意见”是人心之弊是人心之弊陆九渊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人称象心学开创者人称象山先生。山先生。王守仁世称王阳明王守仁世称王阳明,明思想家。明思想家。“死读书到会读书”类别类别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同同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哲学范畴哲学范畴道德观道德观实质实质异异世界本原世界本原哲学范畴哲学范畴方法论方法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都认为都认为理理是万物的本原,

    37、都属于是万物的本原,都属于理学范畴理学范畴,都是对都是对儒学儒学的新发展的新发展都强调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同属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思想体系都主张都主张克服私欲克服私欲,以,以仁仁的思想规范行为的思想规范行为都以都以儒家纲常伦理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约束社会,遏制人欲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维护专制统治外在的外在的“理理”内在的内在的“心心”客观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38、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凸显人性的庄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评价的评价积极性积极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消极性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欲求,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康。钳制了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钳制了思想,

    39、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利于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化发展。中国向近代化发展。时人对当时文化界的状况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时人对当时文化界的状况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士人士人 尊陆尊陆(九渊九渊)以毁朱以毁朱(熹熹),翕翕訾訾,翕翕訾訾,如沸如狂。创书院以聚徒,而如沸如狂。创书院以聚徒,而黉黉hnghng校几废校几废;著;著语录以惑众,而语录以惑众,而经史不讲经史不讲。学士。学士薄举业而弗习薄举业而弗习,缙绅缙绅弃官守而弗务弃官守而弗务 。刘石乱华,本于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祸清谈之祸,人人知之。孰知,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老庄,今之清淡谈

    40、今之清淡谈孔孟孔孟,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空言代代修己治人之修己治人之实学实学 顾炎武顾炎武“死读书到不读书”原因原因(社会社会存在存在)明清新儒学内容明清新儒学内容(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政治政治领域领域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腐败空前强化和腐败;民族矛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盾、阶级矛盾的尖锐的尖锐促使人们反思促使人们反思经济经济领域领域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阻阻碍碍思想思想领域领域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

    41、制专制(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文字狱);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不良学风的不良学风(埋头于故纸堆,空谈义理);(埋头于故纸堆,空谈义理);“西学东渐西学东渐”开拓视野开拓视野(西学开始西学开始在中国传播在中国传播 )阶级阶级基础基础商品经济发展使商品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队伍市民阶层队伍不断不断壮大壮大,他们要求?,他们要求?1.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2.2.经济思想:经济思想: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工商皆本3.3.治学方法:治学方法:经世致用、考据学经世致用、考据学4.4.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实学代替虚学(唯物)实学代替虚学(唯物)5.5.个人思想:个

    42、人思想:反正统束缚,提倡个性反正统束缚,提倡个性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形成原因早期启蒙思想形成原因没有没有形成形成像启蒙运动像启蒙运动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波澜壮阔景象的原因概述概述双方双方思想思想批判权威、反对专制、平民意识、批判权威、反对专制、平民意识、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政治政治领域领域1 1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腐败空前强化和腐败;民族、民族、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尖锐?1 1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了巨大的压力巨大的

    43、压力经济经济领域领域2 2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蓬勃发展,资萌芽资萌芽产生并产生并缓慢发展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阻碍2 2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使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发展民主思想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思想思想领域领域3 3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专制?;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的不良不良学风学风?;“西学东渐西学东渐”开拓视野开拓视野?3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使进步思想家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文化的罗网。传统文化的罗网。阶级阶级基础基础4 4市民阶层

    44、队伍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壮大4 对外政策:对外政策:实行实行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早政策,使我国早期的启蒙思想期的启蒙思想不可能受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不可能受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请对明清进步思想进行评价 2.2.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1.1.继承和批判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思想体系。继承和批判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思想体系。3.3.对近代反封建斗争起到推动作用。对近代反封建斗争起到推动作用。4.4.在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5.5.开清代考

    45、据风气,学以致用的观念等,为后世学风改变创造条件。开清代考据风气,学以致用的观念等,为后世学风改变创造条件。6.6.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 化上的统治地位。化上的统治地位。7.7.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只停留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没有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只停留在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没有 上升到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升到对封建制度的批判。8.8.仍然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仍然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积极:积极:局限局限:西方1、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从分散走向整体西学东渐西学东渐1.概念: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并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46、。内容: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著作相继译介至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特点: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所触动;传教士在宗教传播的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西方科技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时期时期思想内容概况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林则徐四洲志四洲志、魏源、魏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徐继畬徐继畬瀛寰志略瀛寰志略;编译书籍编译书籍,仿制西方战舰,仿制西方战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自强、求富中体西用中体西用

    47、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海防成就: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海防成就: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近代教育:建立新式学堂和同文馆,派遣留学生近代教育:建立新式学堂和同文馆,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改良,立宪改良,立宪 ,翻译,翻译天演论天演论成为思想武器成为思想武器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经济方面: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文化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文化方面:废

    48、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暴力革命,民主共和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民主、科学主要阵地: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废除废除“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马克思

    49、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近代代以以来来西西学学冲冲击击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明末到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带来西方新知识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平等、自由马克思主义技术技术器物器物 政治政治制度制度思想思想文化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对外传播与辐射)。中国文化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建筑制度诗文历法医学儒学汉字儒学茶文化西传东传茶文化024681012上古东周秦朝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和儒学发展历程图中国文化和儒学发展历程图儒学中国文化缘起奠基争鸣重击主流融合冲击三教合一繁盛传承与批判禁锢与转折西学冲击民主与科学批判与否定马克思主义传入辩证认识错误批判重新复兴维新维新维新维新费费孝孝通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9024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